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一次重要檢驗。針對疫情防治中呈現的一些新現象、新問題,社科理論界積極發聲,貢獻屬於學人的智慧和力量。上海市社聯《探索與爭鳴》編輯部於今年1月28日在全國社科學術界,率先推出「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野下的抗擊新型肺炎」主題徵文。並與東方網評論頻道合作,從徵文中選取部分文章組成專欄予以刊發,希望引發更多思考。
隨著武漢新冠肺炎的蔓延,2020年的鼠年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註定載入史冊、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國際命名COVID-19。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持續開展流感及相關疾病監測,發現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診斷為新冠肺炎,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重大損失。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市場化的步伐不斷推進,我們由熟人社會邁入了「陌生人社會」。因新冠病毒來源不確定性、傳染性、新冠肺炎沒有很好的藥物治療、病毒致死性等因素加劇了人們的恐慌、焦慮,出現了一些散布謠言、瘋狂購物、封路封村封門等非理性行為,並一度致使社會失序,如何讓人們回歸理性?讓社會規範有序?讓國家治理有效?這些無不引人思考。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新冠肺炎染病人數的增加,各種「據說」「網傳」的不實信息也在此時趁虛而入,刺激著大家的緊張情緒。根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類謠言及其熱度,騰訊新聞較真平臺與騰訊指數、騰訊公益聯合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十大謠言榜」,人們通過微信、微博、QQ、快手和抖音等自媒體散布著謠言,在宣洩不滿情緒的同時,更多的是對疫情表現出緊張、焦慮,對諸多不確定性的擔憂,對生命安全感缺失的惶恐。當人們看到虛假信息或謠言後,更加劇了人們的緊張焦慮。如果身體出現咳嗽、頭疼等不適症狀,可能會懷疑自己也得了「新冠肺炎」,想去醫院怕被隔離,不去還怕不是普通感冒。有的人聽見「湖北」「武漢」四個字都感到恐怖、窒息,有的地方甚至不接待外來的「湖北」「武漢」人,對於返回的「湖北」「武漢」人封門封戶。
重大疫情下「陌生人社會」的理性回歸
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城鎮化導致交往活動和人際關係的分離。人們在甲處工作,乙處居住,丙處消費,丁處休閒,每一種活動都牽扯到一組相互分離、互不相干的人群,因為彼此陌生而相互分離,社會認同和社會互助難以形成,社會整合度隨之降低,熟人社會的道德輿論導向被「陌生人社會」的冷漠、放任、謀私、侵害所替代。重大疫情下,作為低層次的身體安全需要異常迫切、強烈,人們出現了一些非理性心理、行為。
對疫情由茫然、無視到關注、重視,理性科學日益深入。陌生的疾病,被感染的恐懼,給疫區的人們心理造成極大的壓力。重大疫情下「陌生人社會」中的人們愈發表現出防範的眼神、焦慮的心態來面對「來歷不明、形跡可疑」的陌生人。經歷了瘋狂搶購「雙黃連」之後,人們沉寂了許多,開始理性聽從政府的組織,單位和社區的安排。每個人都要保持理性的頭腦,不僅要保護好自己,還要管好自己,不要成為「烏合之眾」的一員。每個人保持理性參與,科學應對。
對疫情由惶恐、不安到沉著、淡定,安全感得以提升。隨著全國的確診病例出現了數天連降、清零,一些磷酸氯喹、已治癒者血漿、清肺排毒湯等對新冠肺炎患者已起到不錯療效,死亡人數在逐步減少。民眾對新冠肺炎感染治癒可能性判斷提高,新冠肺炎防控措施的升級提高了民眾的安全感。「隔離病毒,不能隔離愛」。以網際網路為平臺,建立一批以醫學、心理學、社會工作專業為主的專家型「志願者」服務團隊,針對疫區死亡家屬、重症、確診、疑似、醫學觀察、隔離患者以及正常人群等不同群組制定「一組一策」「一人一方」的防禦方案、諮詢對策,有助於減輕一線醫護工作者的壓力,同時降低疫情蔓延的風險。
對疫情由疑病、消極到正視、樂觀,情緒狀態得以好轉。隨著全國31個省市拉響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警報,多措並舉、全民參與、全員抗疫,人們信心得以提升,認為自己所在社區被染病的可能性有所降低。在疫情發展過程中,人們的情緒也隨之發生變化,身心狀態調整好後,在遵守規定做好防護的情況下需要回歸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即使不能去單位現場辦公,在家通過網絡、電話、視頻等也要把本職工作做好,為社會儘快恢復到正常軌道做好準備。
對疫情由信謠、傳謠到尊重事實、傳播權威,法律道德「雙翼」啟動。人們對信息的辨別也更加理性,不再更多的相信「熟人」,而相信官方主流媒體。「陌生人社會」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使基於熟人社會信任基礎上的安全感消失。當人們沒有安全感之後,便無法分清社會良莠不齊的信息,不能維護自身的安全。網絡謠言的產生一方面是人們為了宣洩緊張、不滿情緒,是一種心理平衡的手段,也是一種內心訴求,需要政府能理性認真對待,對於人們的客觀合理訴求應及時有效回應,給予恰當解決,使其回歸理性、回歸現實。
重大疫情下「陌生人社會」的秩序重建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很強的社會性,新冠肺炎十大謠言進一步刺激了人們的消極情緒,使其更加恐懼、焦慮,甚至憤怒,致使社會信任受損,社會秩序擾亂。重大疫情面前,人們需要更多的是真實性信息和政府強有力的方案、舉措。因此,通過制度化規範、道德性約束、科學化防範、文明化提升,使社會秩序恢復,積極健康發展成為時下重要任務。
制度化規範:戰勝疫情的基石。成熟完善的制度可以增強人們行為的可預見性,提升安全感,減少因陌生而導致的焦慮不安,使人們心理安穩、行為有序。要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立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快速應急機制、覆蓋全社會的信用檔案。只有建立成熟、系統、科學有效的應對預案,才能有效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才能使我們的制度更加完善、鞏固和優越,才能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道德性約束:戰勝疫情的基點。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導公民道德建設。體現了全黨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訴求,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相一致,與華夏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人類傑出文明成果相契合。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內化為人們的心理認知和日常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真正進駐人們的內心深處,才能在實際中促進「陌生人社會」發展,促進重大疫情的平穩有序。
科學化防範:戰勝疫情的關鍵點。我們面臨百年發展未有之大變局,處於時代大發展大變革時期,未知的疾病、重大的疫情最終還是要靠科技、科學來應對。這次疫情也暴露了我們一些管理體系不成熟不完善之處,「陌生人社會」處於一個網際網路時代,政府的決策逐級逐層請示匯報難免有些延後,垂直的科層體制需要融合扁平化管理思想,便於快速處理緊急事項。在疫情發生的特殊時期,全國一盤棋,中央和地方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同時應賦予地方政府適當的抉擇權,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主動性。
文明化提升:戰勝疫情的起點。如果說封城、封路、封村、封戶是應對疫情的「硬核」措施,那麼全民文化素養的提升將是戰勝疫情的真正「軟實力」之「硬核」。一個國家整體國民素養、文明程度的提升是一個國家發展強大的根本。只有每個公民的文明素養都提升了,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們人類自身,才能敬畏大自然、杜絕食用野生動物、減少不文明行為,才能提升理性思維、科學認識疫情、快速戰勝疫情。
(作者分別系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