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下的常見心理反應有哪些

2020-12-26 新華網客戶端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反應與應對方法,我們邀請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醫學心理科主任姜榮環解答官兵關心的問題——

  重大疫情下的常見心理反應有哪些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十分嚴峻,而且伴隨著傳統節日春節而來,影響比較廣泛。一場疫情來臨時,我們通常都會感到恐慌、焦慮,特別是身處疫區的戰友更是如此。這是特殊情況下的正常心理反應,隨著疫情的控制會逐步緩解。但如果反應過度,恐慌和焦慮持續存在,則會產生不良的後果,導致不理智的行為。

  1、疑病,擔心自己被傳染患病。有些出現低熱的病人因擔心去醫院看病被留下而不敢就醫。有些感到被「新型冠狀病毒」包圍,聽到各類疫情信息就莫名緊張,有些患有軀體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因此導致病情加重。有些懷疑自己患了「肺炎」,多次到醫院就診,要求醫生儘快給予確診和治療。

  2、緊張焦慮情緒。如感到心神不安、坐臥不寧,有失控感,容易發脾氣,不能控制地關注各種相關信息。總擔心「肺炎」會降臨到自己和家人的身上。尤其是我們的許多官兵家人在遠方,會特別擔心,對疫情控制需要多久沒有確定感。

  3、抑鬱情緒。感到悲觀,精神振作不起來,易哭泣、心情不愉快,覺得沒意思,沒有興趣,食欲不振或暴食,有些出現體重下降。

  4、睡眠障礙。表現為難以入睡和睡眠時間縮短,睡眠規律紊亂,質量差。

  5、強迫症狀。主要是反覆洗手,難以自我控制。有的出現強迫性思維,反覆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嚴重後果,並為此感到痛苦。

  6、軀體症狀。當人處於較大壓力時,不良情緒往往會轉化為軀體症狀表現出來,這類症狀往往包括軀體疼痛、頭暈、乏力、口乾、低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部不適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各種表現。

  7、壓力相關的軀體疾病。持續的情緒壓力會導致多個系統出現問題。如呼吸系統表現為哮喘發作,氣道內異物感、胸悶、乾咳等,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發病或病情加重。內分泌和代謝系統表現為代謝紊亂,血糖不穩,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心血管系統表現為長時間壓力後血壓升高,誘發高血壓病、冠心病、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消化系統表現為各種胃腸道症狀如打嗝、腹瀉、便秘、消化道潰瘍等。

  自我心理調節和幹預的幾條建議

  1、改善認知。

  了解重大疫情出現時正常的心理反應和軀體反應,情緒與軀體症狀的關係。積極調整心態,一方面會減輕軀體化症狀,一方面有助於自身免疫力提升。

  2、保持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

  心理健康離不開身體健康。規律的生活作息,健康的飲食,適當的體育鍛鍊,保證正常的睡眠規律,均有利於身心健康。

  在不能集體訓練、外出或隔離時,對生活進行相應調整,當做一次短暫的假期,開展室內活動,如讀書、做健身操、進行放鬆訓練等。可以完成平時沒有時間或機會做的事情,如陪伴家人聊天、下棋,陪孩子做遊戲等,全家人在一起,有了更深入的交流,促進了家庭和睦。

  3、調整情緒,接納目前的狀態,強化社會支持系統。

  通過多種方式的現代化通信手段,聯絡親朋好友、同事等,傾訴感受,保持與社會的溝通,獲得支持鼓勵。對身邊的人給予積極主動的關心和幫助。生活在親善友愛的社會環境中,既能疏導負面情緒,也能通過積極的情緒提高我們的免疫力,增加抵禦疾病的能力。

  4、信息來源的簡化。

  主動避免信息過載,適當隔離負面信息和情緒。由於現代化的通信手段和自媒體的發展,關於疫情的信息幾乎是鋪天蓋地而來。然而個人識別信息的能力非常有限,信息可能會自相矛盾,有的甚至是謠言,不僅導致信息過載,而且導致不確定感增加。因此,要學會限制信息獲取,只關注權威科學信息,來源不明的信息不閱讀,不相信,不傳播。

  5、把「危機」作為成長的契機。

  重大疫情作為一場公共危機,既是危險,也是機遇。無論個體、家庭、國家,還是整個人類,每遇到一次危機,都是一次挑戰,同時也是一次成長的機會。

  「新型冠狀病毒」來襲,固然是一件壞事,但同時也為個人和家庭的成長提供了一個機會。在「新型冠狀病毒」來襲之前,我們都很忙。由於忙,夫妻之間、孩子與父母之間、幾輩人之間往往都缺少深入交流,甚至存在一些誤解,出現一些問題。疫情使我們的生活產生了變化,許多人只能待在家裡,或待在家裡的時間比較長。這一變化使得家人能夠在較長時間內相聚,從而為個人和家庭的成長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機會改善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代際關係等,挖掘各種關係的潛能,激發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對生命、生活、人生進行新的思考,努力實現自我超越,增強應對困境、危險和不幸的力量。

  6、積極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如果情緒、睡眠、軀體症狀不能很好緩解,要及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通過熱線電話或網絡獲得專業支持,積極調整心態。

  越是困難時刻,越需要我們團結一致,積極面對,挑戰自我,實現成長。全力支持和相信黨和政府,希望就在前方!(特約記者 郭 晶、羅國金、洪建國整理)

相關焦點

  • 市民常見心理應激反應有哪些?
    持續的疫情不僅威脅著我們的身體健康,也侵蝕著我們的心理健康,鋪天蓋地的信息讓大家惴惴不安。科普一下疫情心理問題,大家來做個自我檢測吧。 一、何為應激反應? 各種緊張性刺激物(應激源)引起的個體非特異性反應。
  • ...疫情心理調試特別專題(三)丨疫情來臨時,人們可能有哪些心理反應
    「桂姐姐說」抗擊疫情心理調試特別專題(三)丨疫情來臨時,人們可能有哪些心理反應 2020-02-12 0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情會帶來的哪些心理壓力與應激反應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儘管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其他方面的不良影響依舊不容忽視。由於疫情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都會受到影響,這些方面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一是疫情本身帶來的影響,毫無疑問的,面對如此兇猛的病毒,我們會擔心自己是身體健康和安全,產生心理壓力也是正常的。二是疫情帶來的連鎖反應,主要包括延遲開學、延遲復工帶來的學業和工作困難,另外還有經濟環境不景氣帶來的失業以及「最難畢業季」,這些問題都會加深、加重我們的心理壓力。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心理自助手冊 (政府工作人員版)
    自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展以來,全國各省市均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大量工作人員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以保障廣大民眾的身心健康和穩定。相關人員在工作中反覆暴露在高強度壓力的應激環境下,身心都會面臨巨大的消耗,心理壓力導致的風險明顯高於平常時期。
  • 【在線課堂】「桂姐姐說」抗擊疫情心理調適特別專題(七)丨過度的...
    【在線課堂】「桂姐姐說」抗擊疫情心理調適特別專題(七)丨過度的心理壓力會產生哪些精神心理問題 2020-02-14 11: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防疫科普|心理篇】居家隔離,出現應激心理反應怎麼辦?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地陸續開始採取封閉隔離政策已有十多天。居家隔離,每個家庭成員都會出現一些心理應激反應,並影響到家庭關係。那麼,居家隔離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反應呢?由此帶來的問題如何解決?心理專家為您一一解答。
  • 癌症的免疫治療,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哪些?是時候該知道了!
    常見實體瘤免疫治療主要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應用,一些也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治療效果,但,是藥三分毒,免疫治療常見的毒性反應有哪些呢 免疫治療的毒性作用具體機制還不是完全清楚,也許是藥物作用於腫瘤細胞的某種蛋白也可能存在於正常細胞,因此,免疫不良反應也就可能出現在各個系統,最常見的有皮膚毒性、胃腸毒性、肺毒性、肝毒性、內分泌毒性等。 皮膚毒性最多見的是各種皮疹,斑片狀皮疹、或丘疹、或膿皰樣、或白癜風樣皮損等。
  • 大慶人經歷了哪些心理考驗?要注意哪些心理問題?大慶讀本...
    那些疑病、焦慮、憤怒的求助者們 對於疫情給市民帶來的諸多不良心理反應,一直參與心理援助工作的心理諮詢師們最有發言權。 疫情期間負面情緒激化多有「跡」可尋 「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求助者的困惑是簡單的疫情引發的應激反應,還是求助者原有的心理問題被激發。」作為心理督導,在聽取、總結心理諮詢師們的個案情況後,楊金偉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 精神醫學專家:疫情當前,三類人群急需心理援助
    有的人會有一種做夢一樣的不真實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希望這一切都不是真的,處在一種麻木的狀態。而接下來的,就是恐懼,擔心家人的安危,覺得內疚等。有人表現為情緒崩潰,有人會出現語無倫次、神志不清的狀態。他們很需要精神科醫生給予專業的幫助。
  • ...抗擊疫情心理調適特別專題(八)丨哪些方法可以快速緩解焦慮情緒
    大疫來臨,每個人都會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隨之出現不同程度的包括情緒、思維、行為的反應,我們的身體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些都是生存本能所驅使的「應激反應」。適度的應激反應可以使我們趨利避害、更好地保護自己,但如果反應過激則個體不僅無法進行有效的思維活動,並且可能損害身體健康。
  • 【疫情防控】直面疫情,怎樣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心理防護
    同時大家對這個病毒就有很多的擔心、每天會關注到很多的負面的信息,這就會增加我們的焦慮和恐懼。新冠肺炎是一個重大的災害事件,人們在面對應急事件的時候就會有相應的情緒反應:會出現不安、恐懼,驚慌等負性情緒反應,產生退縮或逃避等行為。 面對這個現狀大家確實很緊張、擔心。
  • 應對疫情企業機關單位心理建設手冊
    ,用積極的方式看待當下面臨的困境;對未來保持審慎樂觀,有希望感;對常見的心理風險能夠有效識別。疫情期間,建議在安全的前提下,開展體能運動,每天運動時間不低於30分鐘。4.心理諮詢。如果個體無法自主調整情緒,可以訴諸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建議疫情期間以線上諮詢為主,目前,國內已經有一些心理服務平臺,提供線上心理諮詢服務,可以作為解決疫情重點個體心理問題的補充力量。
  • 疫情啟示錄:重大疫情發生後潛在輿情風險評估及防範(上)
    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夾雜各類亂象,攪動輿論,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人民在線將結合自身技術優勢和內容優勢,給出「人民解讀」、「人民方案」,推出策劃《疫情啟示錄》,陸續從金融科技助力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區塊鏈技術解決公益信任問題、融媒體中心提升輿論引導效能、重大疫情中如何做好信息的發布、大數據在疫情防控中的應用、重大疫情發生後潛在輿情風險如何評估及防範、重大疫情中的謠言處置機制、重大疫情中的新聞直播的挑戰、
  • 《探索與爭鳴》專稿⑥丨重大疫情下「陌生人社會」的理性與秩序回歸
    重大疫情下「陌生人社會」的理性回歸  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城鎮化導致交往活動和人際關係的分離。人們在甲處工作,乙處居住,丙處消費,丁處休閒,每一種活動都牽扯到一組相互分離、互不相干的人群,因為彼此陌生而相互分離,社會認同和社會互助難以形成,社會整合度隨之降低,熟人社會的道德輿論導向被「陌生人社會」的冷漠、放任、謀私、侵害所替代。
  • 常見心理問題|焦慮症的表現
    常見心理問題|焦慮症的表現 2020-05-20 0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痴呆最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那麼痴呆最常見的症狀有哪些呢? 當遇到不熟悉的內容或者事物時,容易出現疲憊或者情緒激動以及沮喪的狀態,在早期,情緒會特別不穩,容易淡漠或反應遲鈍,逐漸在情感上失去控制的能力,變得膚淺,也會出現焦慮不安,抑鬱或者容易哭笑,不能自制。除此之外,痴呆也會容易引起全身的系統疾病,比如肺部感染或者泌尿系統感染等併發症。
  • 有形的傳染與無形的傳播:肺炎疫情中的心理創傷與PTSD預防
    PTSD也是SARS倖存者中最常見的精神診斷之一。一項在加拿大多倫多的研究顯示,在SARS結束4-8周之後,隨機抽取的33名倖存者中,有58%的人出現PTSD症狀。另外在香港一項研究發現,在SARS結束30個月後,參加研究的90名倖存者中有25%的人飽受PTSD困擾,15.6%的人有抑鬱症狀。
  • 疫情信息越看越焦慮?華西專家:可能出現應激反應 需要調整心態
    一、突然而至的疫情,給普通人心理帶來哪些影響?  不管是對疫情的擔憂、焦慮、還是恐懼,甚至憤怒,在專業人士看來,這都是「應激心理」。  1、什麼是應激?  當危機事件發生的時候,心理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應激」,而最近這段時間大多數人可能都處於這樣的狀態中。
  • 「戰疫心理服務臺」疫情期間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面對疫情,人們有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負性情緒1、漠視,不相信事實在最初得知疫情信息時,會對事件的嚴重程度予以漠視或否認,或者認為沒那麼嚴重,毫不在乎,就算有病毒也不會傳染到自己身上,與自己沒有太大的關係,不做任何個人防護,有些人還會出現「樂觀偏差」。
  • 常見的遊樂設施有哪些
    遊樂設備的款式有很多種,不管是去公園遛彎還是去景區遊玩,都會看到它的身影。孩子們看到遊樂設備就難以挪動腳步,非要上去體驗一番。可是你知道常見的遊樂設備款式有哪些嗎?豪華轉馬是一款會旋轉又會上下起伏的遊藝機。轉馬上部設有彩色的錐形頂棚,頂棚的周圈裝有五彩繽紛的玻璃鋼裝飾板,更顯豪華氣派,儼如華麗的跑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