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劉藝華,是一名傳統文化老師;
他叫孔祥春,是一名建築工人;
她叫吳春秀,是一名保潔員。
今天,他們共同來到濟南天橋區的一家水餃店。
不過他們不是來吃餃子的,
而是來包餃子的。
中午十二點,是水餃店生意最紅火的時候。大夥忙得熱火朝天,手裡的活計卻也有條不紊。水餃店沒有店員,只有來自各行各業的愛心人士。
這位就是店主,名叫聶天建,是楊阿姨的租客,也是一個6歲白血病患兒的父親。這家水餃店很特殊,設立初衷就是為了幫助聶天建的兒子小君乾。
小君乾的爸爸 聶天建:孩子那天是14號的上午,從我們縣醫院裡,查完他說,你上上級醫院吧,下午接著就來到了省立醫院,一直到了17號的下午,四點多確診了,就是淋巴瘤的晚期,細胞性的白血病。
小君乾患上的,是淋巴瘤B四期細胞性白血病,病情非常兇險。聶天建在濟南經營一家小餐館,疫情期間原本生意就不太好。再加上孩子生病,餐館只能關門歇業。
濟南愛心人士 楊福美:孩子有病的時候,他回來就跟我說,他說孩子有病我也開不了這個店了,經常關門。我看了也是挺著急的,每天他回來的時候,他的眼都哭腫了。
可是餐館關門了,失去了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又哪來的錢給孩子治病呢。想到這裡,房東楊阿姨覺得,她得幫這個家庭一把,於是她找到聶天建:「當時我覺得他有這些設施吧,因為我過去也包過水餃,也幹過水餃店。所以我有這個基礎,我那意思呢,開個水餃店,咱賺點錢,好給孩子看病。」
楊阿姨年紀大了,身體也並不是很好,剛開始聶大哥並不同意,但是楊阿姨堅持幫忙,還免了房租。怕楊阿姨累著,聶大哥就把自己的弟弟找過來,給楊阿姨打個下手,楊阿姨也找了幾個自己的姐妹,抽空來幫幫忙。
愛心水餃店,就這樣開張了。
之前的小餐館,畢竟不同於餃子店,店裡缺什麼東西,楊阿姨都會從自己家拿過來。有時候自己家的不夠用,楊阿姨的姐妹們,也會幫幫忙。
濟南愛心人士 楊福美:我女兒,給我買了個電暖氣,一直沒用,這不正好開店,正好那兩天又冷,零下十七八度,我就把它拿過來。水還有醋,所有一切用的東西,他這缺什麼我就往這拿什麼。我個姊妹,我給她打電話,我說拿兩個蓋墊來,人家又回去,回家,來回十來裡路,騎著自行車又拿來的。
愛心水餃店周圍,住的主要是一些外來務工人員,一份餃子8元,管飽管夠,餃子店一天能賣出上百份,楊阿姨忙起來連口水都喝不上:「儘量給人做好吧,儘量往前跑,儘量做好。咱有困難的時候,人家有時候也幫咱,互相幫忙。」
一份水餃,一個小小的餃子店,彰顯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和愛心,給楊阿姨點讚!房東幫阿姨和房客聶大哥的故事,也成為濟南的美談,很多愛心人士慕名而來,也來嘗一嘗這份愛心水餃,也給小君乾獻一份愛心。
在愛心水餃店的牆上,有一個愛心榜,上面記錄著每一位給小君乾獻愛心的熱心人的名字,也記錄著很多感人的故事。
濟南愛心人士 楊福美:好心大姐一個三百,那天的好心大姐說,有同樣的感覺,她也有孩子,也是白血病沒了,給了三百塊錢,含著淚,咱心裡也不得勁,送出她老遠去。
楊阿姨說,每一份愛心,都應該被銘記。有的獻了愛心,不想留下姓名,楊阿姨都會記下對方車牌號,寫到愛心榜上。開店十多天,愛心水餃店已經為小君乾籌集了七萬多元的愛心捐款了。這些錢,都用於了小君乾第一階段的化療費用:「化療,就是化療。因為他這個手術沒法做,因為他肝上,胳肢窩,都是瘤,還有白血病侵入到骨髓裡去了,只能化療。」
聶天建說,小君乾至少要進行6個療程的化療,現在乾第一療程的化療已經結束,暫時出院休息一段時間。1月18號會再次返院,進行下一療程化療。
小君乾現在短暫出院回到出租屋,護理是重中之重,一旦感染,情況就會非常危急,上次感染,讓小君乾體重掉了11斤。由於病痛折磨,現在小君乾已經不能下地走路,只能在床上休息。
聶大哥的老家,在濟寧泗水的農村,聶大哥和媳婦在濟南打拼十多年了,孩子都在老家由爺爺奶奶照顧著。小君乾還有一個12歲的姐姐,和一個雙胞胎弟弟。平時父母不在家,爺爺奶奶身體不好,難免在孩子的照顧上有些力不從心。
聶天建 小君乾的爸爸:5月份的時候,肚子疼了兩天,吃藥打針,到了7月份又肚子疼了一星期,就全打吊瓶好了,好了之後,到了12月10來號,又肚子疼,臉也虛,腳也虛,整夜不睡覺,就咋呼肚子疼。
小君乾的病確診的時候就已經是晚期了。
聶大哥非常自責,
他說如果他們夫妻一直在孩子身邊,
如果他們對孩子多一些關心,
如果能早點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也許小君乾就不會病得這麼嚴重了。
可愛的小君乾,我們相信,在社會上這麼多好心人士幫助下,君乾一定可以戰勝病魔。如果您也想幫助小君乾,您可以聯繫君乾的父親,18866810020,微信手機同號。您也可以撥打我們欄目熱線,0531-88881234,我們替小君乾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