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遊記中,孫悟空是最具反叛精神的鬥士,無門無派的草根,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吸引玉帝注意,親自頒發「仙籙」,還獲得「齊天大聖」的封號,在他眼裡,既然都在天庭上班,那就不應該存在等級劃分,所以他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
當孫悟空知道自己沒資格參與蟠桃會時,脆弱的小心靈瞬間遭受了一萬點暴擊,自視過高的他展開了一系列瘋狂的行動,偷蟠桃、竊御酒、盜仙丹,激怒玉帝的同時,也給花果山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
天庭是臥虎藏龍之地,絕非孫悟空想像的那麼簡單!主宰三界的玉帝本身就是修為逆天的絕世高手,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早已進入了「先天聖人」境界,三清、四御、五方五老,每一個都有秒殺孫悟空的能力,被如來降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找不準定位,是造成孫悟空悲劇的最主要原因。
沒有如來從中斡旋,加上玉帝的「慈悲」,孫悟空也許就魂飛魄散,從三界中除名了,被囚禁在五行山下已經是最輕的懲罰了。對孫悟空來說,要想出山,沒有第二個選擇,只能皈依佛門,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完成如來佛祖制定的「佛法東進」的任務。
為了加速孫悟空接受身份的轉換,如來、觀音等佛派高層做出了極為周密的部署,先是讓他除掉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六個蟊賊,斬斷六根,從桀驁不馴的「齊天大聖」變成了無欲無求的守戒行者。知道孫悟空不會輕易服從管理,又給他套上個緊箍咒,只要不聽話,就讓他頭疼。
取經前後的孫悟空,變換的不只是身份,他也在努力調整自己,力求成為一個合格的佛門弟子。尤其是取經路上的那些神秘莫測的對手,使孫悟空在認清自己的同時,也理解了取經的意義,褪去了大鬧天宮時的青澀、懵懂,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穩重、顧全大局的「可造之材」。
正是孫悟空的成長,顯得他與「大鬧天宮」時判若兩人。不是他實力不濟,而是考慮問題更周密了!遇到棘手的妖怪,孫悟空懂得去搬救兵,既能摸清對手的底細,也是種向大神「示好」的表現。結交更大有權有勢的大佬,擴大人脈,才能少吃虧,甚至不吃虧。
孫悟空的求救對象主要是天庭、或靈山的「老江湖」,不可思議的是,他還曾向自己的「仇人」低三下四的求助過。這個「仇人」就是在圍剿花果山時,縱火燒死孫悟空大批猴子、猴孫的二郎神!
祭賽國丟失佛寶,金光寺眾僧蒙受不白之冤,孫悟空和唐僧「掃塔辨奇冤」,發現了佛寶的線索,他和豬八戒這對老搭檔殺向碧波潭,雖成功誅殺萬聖龍王,卻遇到了老龍王的好女婿「九頭蟲」這個極為難纏的對手。
九頭蟲面對孫悟空、豬八戒二人的聯手圍攻,現出本相,只見他毛羽鋪錦,團身結絮。方圓有丈二規模,長短似黿鼉樣致。兩隻腳尖利如鉤,九個頭攢環一處。展開翅極善飛揚,縱大鵬無他力氣;發起聲遠振天涯,比仙鶴還能高唳。眼多閃爍幌金光,氣傲不同反鳥類……
久戰之下,九頭蟲半腰裡又伸出一個頭來,張開口如血盆相似,把八戒一口咬著鬃,半拖半扯,捉下碧波潭水內而去!孫悟空施展七十二變好不容易救出豬八戒,但尋回佛寶的任務卻陷入僵局。
師兄弟二人一籌莫展之時,「巧遇」二郎神帶領梅山六兄弟,自駕打獵,架著鷹犬,挑著狐兔,抬著獐鹿,一個個腰挎彎弓,手持利刃,縱風霧踴躍而來,要想儘快奪回佛寶,向二郎神求助是個好辦法,但二郎神曾對花果山群猴痛下殺手,孫悟空真的就此釋懷了嗎?
按孫悟空睚眥必報的個性來看,他應該很難忘卻仇恨,但通過他對豬八戒的解釋可以看出,孫悟空把姿態放得很低!內有顯聖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見他……豬八戒請來二郎神後,孫悟空低三下四的一口一個大哥,實在窩囊到家了,那他為什麼對昔日的仇人如此恭敬呢?
原因很簡單,二郎神擒拿孫悟空有功,雖然玉帝沒提升他的待遇,卻引起了靈山一派的高度重視!當孫悟空因「三打白骨精」的暴力事件而被唐僧貶黜後,回到了花果山,看到滿目瘡痍,群猴對他解釋:自從爺爺去後,這山被二郎菩薩點上火,燒殺了大半……
猴子們稱二郎神為「菩薩」,孫悟空並沒有否認,雖然沒有正式任命,但菩薩果位可不是隨便能得到的!既然在天庭不受重用,和靈山大佬來往密切也不是不可能,猴子們的一個稱呼,可以看出,二郎神跟如來、觀音的私教很密切,將來很有可能會成為孫悟空的同事(甚至是領導)。
二郎神的辦公室設在灌江口,屬於南瞻部洲,這祭賽國遠在西牛賀洲,二郎神到哪打獵不行,非得帶著一眾兄弟駕雲來這消遣?唯一的可能就是,二郎神接到了取經總負責人--觀音姐姐的指令,跨區域狩獵,暗中相助孫悟空奪回佛寶,弘揚佛法。
只要想通了這幾個點,孫悟空當然得拋棄舊怨,和二郎神搞好關係,大哥、小弟的一番敘舊,標誌著兩位實力派高手握手言和,實現雙贏,向仇人低三下四的求救,不是孫悟空窩囊,恰恰是孫悟空聰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