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標專業造「星」師趙寶剛:我能讓無名的變知名 不做流行文化

2021-02-21 新浪娛樂
作為一個有責任有情懷的文藝創作者,趙寶剛並不滿足於單純講好一個故事,捧紅幾個明星,醉心於作品掀起的話題熱潮安享名與利,而是想著如何在作品中貫徹文化先行意識,否則「販賣文化,還不如直接去經商」。


從《過把癮》、《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到《永不瞑目》、《像霧像雨又像風》再到《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趙寶剛一直是時代強音的忠實記錄者,替叛逆青年發聲,為迷惘青年引路,好似一個精神導師孜孜不倦地描摹著當代青年的集體群像。在趙寶剛看來,年輕人有活力有闖勁兒,從他們身上能清晰地感知時代跳動的脈搏,同時也就抓住了創作的魂。


除了馳騁影視圈三十載為觀眾奉上的這些經典之作,趙寶剛還是名副其實的「造星大師」,他用人夠準、眼光夠毒,以獨特的人才鍛造方式,使眾多演員從默默無聞到一夜爆紅,從事業瓶頸到華麗轉身,親手將王志文、江珊、孫紅雷、陸毅、文章、陳坤、佟大為、馬伊琍、王珞丹等送上一線明星的行列,並從此星途平坦,成為影視圈炙手可熱的咖級人物。

不過,作為一個有責任有情懷的文藝創作者,趙寶剛並不滿足於單純講好一個故事,捧紅幾個明星,醉心於作品掀起的話題熱潮安享名與利,而是想著如何在作品中貫徹文化先行意識,否則「販賣文化,還不如直接去經商」。於是,在進行電視劇探索的同時,趙寶剛拍了自認能試探市場文化性的電影《觸不可及》,不過相比於粉絲電影動輒幾個億的票房,《觸不可及》可以說是黯然收場。對此,趙寶剛一邊狡黠地給自己打圓場,「這是一個缺乏情懷的時代,是時代的悲哀。」另一邊也承認,電影電視是年輕人玩的遊戲,自己或許真的老了。

好友宋丹丹曾經說過,趙寶剛是少有的能夠客觀認識自己的人。從50歲開始,趙寶剛就在不同場合給自己也給外界「打預防針」,稱要在未來的幾年內急流勇退,還會在與馮小剛、陳道明這些老夥伴的聊天中,自嘲「我們完蛋了」。不過,十年過去,臨近耳順之年的趙寶剛,看上去並沒有停止「折騰」的意思。和他作品中永遠充滿激情、奮鬥不息的主人公一樣,趙寶剛還在為腦袋裡不時迸出的奇思妙想興奮不已,還在醞釀著如何打破舊有經驗的束縛,重新開闢一種創作思路,在他即將步入六十歲的人生新起點上。

監製、主編:陳弋弋

副主編:錢德勒

採訪、主筆:陳家堃

編輯:梵一

攝影:鄭福德

攝像:陳植

文藝作品要有一點文化影響力,

這叫文化先行意識

趙寶剛對話新浪娛樂

從他年輕時,到他不再年輕,趙寶剛作導演的二十幾年,一直樂此不疲地關注著青年人的話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過把癮》、《東邊日出西邊雨》、《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再到新世紀以來的《像霧像雨又像風》、《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老有所依》、《青年醫生》……趙寶剛的產量並不算最高,但他幾乎每推出一部作品,都像拋出了一顆深水炸彈,緊握時代脈搏的跳動,引爆社會話題的興奮點。

在這些作品中,趙寶剛宛如青年人的精神導師,用銳利的視角雕刻了一批批青年人的群像,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勵志成長、青春迷茫、以及情感困惑。在每部劇的背後,趙寶剛循循善誘、時而慈祥時而冷峻,透過電視劇你能感受到他青春不老的激情,也能隱約體察他操手術刀時的克制和於心不忍,而這一切皆源於他對青年一代的切膚關懷。

不過,電視劇好看,從來不是趙寶剛追求的終極目標。在他看來,文藝工作者就是要有文化引領的責任感,除了娛樂之外,文藝作品也要講究點文化影響力,他稱之為「文化先行意識」。今年7月,由趙寶剛執導的《北京青年》、《老有所依》兩部作品,被習近平總書記作為國禮送給了阿根廷。

談及創作《北京青年》的初衷,趙寶剛感慨,現在的青年人不太勇敢,沒有叛逆精神,他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年青一代不要墨守陳規,思想解放一點,跟上時代的步伐。《老有所依》則有點「喚醒」的意識,趙寶剛希望年輕人在追求自我的同時,也能多關注下身邊漸趨老去的父母,勇敢承擔起年青一代的責任。至於正在熱播的《青年醫生》,趙寶剛也沒有為了故意製造高潮迭起的矛盾,而把緊張地醫患關係橫陳在觀眾面前,而是用青年醫生的愛心和熱情,融化兩個群體之間的堅冰……歸根到底,趙寶剛的作品故事可以千變萬化,但始終不變的是對青年人的希望和對美好世界的期盼。

《青年醫生》劇照

新浪娛樂:《青年醫生》其實是一個命題作文,在醫患關係的題材上您自己有特別想表達的東西嗎?

趙寶剛:其實我不是特別願意表現醫患關係這個問題,因為我一向的創作原則是,社會上儘管存在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你把它揭露出來,與其血淋淋晾在那不管,還不如不去表現它。所以,後來就考慮到說寫一個青年醫生,去打造一個未來中國青年的形象,給人們一些期盼吧。

新浪娛樂:您之前做的青春系列劇,每一部出來之後都會在社會上激起討論的熱潮,很多話題都比較有時代性,這次的醫患關係話題之前已經有不少這樣的作品,您再來拍會不會擔心觀眾覺得趙導已經落伍了?

趙寶剛:我們這裡的醫患關係,對於觀眾來講應該是非常受用的,因為我們站在醫生和患者的兩個角度,去告訴對方在想什麼,其實真正這裡邊我們講了一個大愛的故事。我覺得現在其實不單是醫患關係,是整個全民族的關係,就是缺乏一種大愛的氣質和精神,其實這個片子蠻符合目前中國的一種氣質,他跟別的醫患題材還不是特別一樣。

新浪娛樂:您一直樂此不疲地做青春題材,這個題材對您的根本吸引力在哪兒?

趙寶剛:中老年題材從整個社會屬性來講,都比較痛苦,從這裡邊去找幸福感比較難。因為往往人們都在一種比較克制和比較理性的狀態下生活,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那種活力、動力、闖力都會逐漸下降。你寫成功人士又遭恨,平淡生活沒激情你寫它幹什麼。所以我覺得年輕人有活力有闖勁,而且年輕人無經驗,你把你一生的東西融入到作品的時候他會受益。從年輕人的身上,你能感知這個時代跳動的脈搏,當你掌握了這個,在創作當中你就抓住了魂。其實我們講文藝作品,就是要有一點文化影響力,除了娛樂之外,它的文化影響在什麼地方,要在作品裡體現出來。其實現在有一些作品很好看,但是它就缺了一個文化影響力。所以我在做片子的時候基本上有一個意識,叫文化先行意識。

新浪娛樂:您的「青春三部曲」《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當時一播出,給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造成了相當長時間的話題熱度,能不能談談您當時是怎麼構思的?

趙寶剛:這些東西其實就是我把2004年到2006年,這三年所思考的概念做了一個整合,就有了這些所謂的話題劇。它不以戲劇結構取勝,就說倆人聊天,原來都得安排一戲劇情節,現在就是倆人一聊天,你就得愛看,所以聊什麼就變成了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聊什麼話題。所以才會出來《奮鬥》,過去叫「艱苦奮鬥」,但是你跟80後去講艱苦他不愛聽,說我憑什麼艱苦,所以你跟他說是快樂的奮鬥、愉快的奮鬥。其實我倒是比較贊同開拓各方面的題材。說《北京青年》重走一回青春路由何而來,《婚姻保衛戰》把家庭生活比作一場戰爭,這些點都由何而來?都是經過對社會的觀察,對年輕人的思考,才可能去想到這個概念。所以它是先創造這麼一個概念,然後你就可以編一個故事。原來是我得設計矛盾,當然現在也還有,但是這些只是一種輔助手段,這個片子裡的靈魂可能是這些(概念性的)東西。

大量『無聊時間』來思考,

特流行的都不做

飛速前進的時代,泥沙俱下,有時候人們還來不及思考,就被時代慣性裹挾著,成為盲目追趕潮流的一份子。但趙寶剛卻保持著難得的冷靜,「我不隨著社會慣性走,社會特流行的我都不做。」趙寶剛不玩微信也不上網,但堅持每天看三、四個小時的電視,自覺信息量一點不比那些成天抱著手機看的人少。用他的話說,這樣可以空出大量五脊六獸的「無聊時間」去思考,眼下他正琢磨的是如何刪除大腦的一些經驗性的記憶,重新開闢一種思路。

不過,要想真實地捕捉年輕人的所思所想所為,光靠「頭腦風暴」肯定會有失偏頗。不用擔心,趙寶剛雖然已經年屆六十,卻從不倚老賣老,他十分樂得深入年輕人的話語體系和他們對話。身邊的年輕演員們,遇到些大事小情也都喜歡拿來跟這位前輩分享,小到房子買哪兒,大到演藝道路的發展,感情生活的困惑……對於趙寶剛來說,一方面幫助年輕人解決了人生困惑,另一方面也為他和年輕人之間的溝通建立了無障礙的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的趙寶剛還是個不折不扣的追星族,和許多90甚至00後有著共同的明星偶像。有一次,趙寶剛拉著孫紅雷去找李宇春合影,卻被潮水般一湧而上的粉絲擠了回來。趙寶剛還喜歡《中國好聲音》的新科冠軍張碧晨,這一次不但合上了影,還「假公濟私」地邀請人家唱了《青年醫生》的主題曲和插曲……

雖然早就在中國影視圈有了江湖地位,但趙寶剛從不居高臨下地指點江山,而是以一個開放和寬容的心態,面對當今五花八門的文化現象。談到神劇、雷劇趙寶剛沒有一棒子打死,「人類不能成天受教育不娛樂吧。」對於時下叫座不叫好的粉絲電影,趙寶剛也沒有像很多文化人那樣進行一番痛快淋漓的口誅筆伐,而是進行一種反思,「我年輕時拍《編輯部的故事》,剛拍完像我這個年齡的專家們都持批評態度,但今天它是個經典,所以我在反思,是不是這些片子對社會和未來有它的價值,而我們這一代太複雜了?」

趙寶剛自曝好多構思是從《動物世界》裡來的

新浪娛樂:時代發展這麼快,您怎麼讓自己一直保持旺盛的想像力跟社會不脫節,甚至還要站在前沿去引領?

趙寶剛:就是給自己創造大量的無聊時間。所謂「無聊時間」就是五脊六獸,沒事兒幹,你就得瞎想,往往一個作品就出來了。第一,我不上網,也沒微信。我不隨著社會慣性走。反正社會特流行的我都不做,為什麼?因為你無意當中會進到那個怪象裡邊去。但我每天會看三、四個小時的電視。

趙寶剛:科普節目、軍事節目,綜藝節目像《天天向上》和《快樂大本營》這倆我是不看的。我看《非誠勿擾》。因為它牽扯到情感類的問題,你會了解青年人的一些情感困惑。然後就《動物世界》,這個《動物世界》很有意思,其實我好多構思是從《動物世界》裡來的。(笑)

新浪娛樂:您年輕的時候,經常是一幫年輕人坐在一塊海闊天空地神侃,可能開創中國電視劇先河的一個點子就出來了。如今,似乎每個年輕人都在疲於奔命地忙碌著,您會不會覺得這一代的年輕人有些可憐甚至可悲?

趙寶剛:我們這一代其實也完蛋,完蛋在哪呢?他的思想太複雜了,因為他經歷的社會層面和社會變化太複雜了。加上中國的文化方針在這麼多年來,一會兒開一會兒放,你會有很多顧慮,思路相對來講也會狹窄了。一弄說這個不敢碰,怕這個怕那個,年輕時候的那種海闊天空的感覺都沒了,實際上禁錮了你的一些意識。我最近一兩年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所以拍完《青年醫生》也是準備修整一段,我現在正想著年輕時候的那種狀態,就能不能把你一生積累下來的存在大腦裡邊的記憶清除一些,重新去開闢一個思路,順著那個思路再想一些題材的時候,會不會有所不一樣。

新浪娛樂:未來的這個全新概念有雛形了嗎?還會去關注年輕人嗎?

趙寶剛:比如你現在做記者採訪我,我是做導演被採訪,咱倆換一個,比如就編這麼一個故事。比如我們拍一個片子叫《人生遊戲》,就所有人都換一個。你看,本身這個這個五花八門的想法它就有意思,就是說用一個遊戲感的方式,把人類很多生活當中的問題去表現出來。

新浪娛樂:現在粉絲電影大行其道,很多青少年粉絲為之趨之若鶩,票房動輒好幾億,但很多電影人對此持批評態度,您怎麼看這種電影的存在?

趙寶剛:我現在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就是說是他們對還是我對?比如我看了一些片子,我覺得也有文化引領,但是價值觀有問題。但是不是這個時代就需要這樣的引領?它對人類進程沒壞處,是我們這一代太複雜了嗎?我們年輕的時候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說拍《編輯部的故事》,我剛拍完的時候,很多像我這個年齡的專家們都持批評態度,但今天它是經典,是改變那個時代的一種文化趨向。那今天,我們成那幫老的了,是不是人家也在說,趙導,你這都老成那樣了,是不是這種情況,我在反思。我們要力求弄懂這些年輕人拍的東西,對今天的社會和未來是不是有它自身的價值。

新浪娛樂:現在電視劇市場,很多雷劇、神劇經常成為各方口誅筆伐的對象,各種五毛錢特技讓人無力吐槽,您會不會為現在青少年周圍的文化環境感到擔憂?

趙寶剛:那現在它就需要這些啊。比如遊戲,現在是最賺錢的,但你說遊戲真正給人類帶來多少益處?但是人類不能成天受教育,不能不娛樂吧,關鍵是要節制,不能痴迷這東西。

「我能讓無名的變知名,

讓知名的變著名」

一個演員在自己的演藝道路上,如果能遇到一個知人善用的導演,堪稱人生一大幸事。在國內的影視圈,趙寶剛算得上是「造星」的大師級導演,從早年的《過把癮》捧紅了王志文、江珊開始,趙寶剛成了名副其實的「明星造夢者」,締造了一個又一個一夜爆紅的神話。用他的話說,自己可以「讓無名的變知名,讓知名的變著名」。

通過出演趙寶剛的作品,陸毅、孫紅雷、陳坤、佟大為、文章、徐靜蕾、王珞丹等迅速躋身國內一線演員之列,並逐步發展成為如今影視界的中流砥柱。除了從無到有的造星運動,趙寶剛還擅長幫助演員轉型,如果不是主演了《男人幫》,恐怕黃磊現在還頂著「文藝小生」的標籤,其「家庭煮夫」的潛質還沒有得到開掘;如果不是演了《奮鬥》,可能在林心如版紫薇深入人心的扮相下,馬伊琍還頂著「山寨格格」的名號,沒有今日螢屏形象的時尚和靚麗。其實,說起那些年「點石成金」的秘訣,趙寶剛至少有三大招。第一招:聊天;第二招:沉澱;第三招:摧毀。

先來說說第一招——聊天。趙寶剛選演員出手夠準、眼光夠毒,不是拍腦袋蒙出來的,而是扎紮實實聊出來的。趙寶剛曾說,和于娜聊了三個月才敢用她演《那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和蘇瑾接觸了兩年才有了《永不瞑目》的合作,而《過把癮》裡的杜梅更是趙寶剛跟江珊聊出來的。其實1990年《渴望》選角時,趙寶剛就認識了江珊,「當時我倆就騎自行車,邊騎邊聊」,雖然最後江珊並未出演《渴望》,但在《過把癮》為杜梅選角時,江珊穿著襪子套著涼鞋騎著自行車「哇哇」大叫的颯爽,立刻跳進趙寶剛的腦海,「杜梅就該她這樣」,而這一用也讓剛出校門的江珊一夜成名。

趙寶剛還有第二招——沉澱。就像江珊從《渴望》到《過把癮》的經歷,被趙寶剛記住的好苗子,他並不急於派上用場,而是一定讓每個人找到最契合的角色。1998年拍《永不瞑目》時,趙寶剛就相中了陳坤,但最終他選擇了陸毅演肖童,因為在趙寶剛看來,「陸毅是駿馬,而陳坤是野馬」。三年後,趙寶剛終於找到了適合「野馬」陳坤的角色——《像霧像雨又像風》裡的陳子坤,當年那憂鬱的眼神不知迷倒了多少少女的心。拍完《像霧像雨又像風》後,李小冉就被趙寶剛「扔」到懷柔影視基地「雪藏」,要求其在三年的磨練期中看一千部片子。梅花香自苦寒來,幾年後李小冉的演技在《別了,溫哥華》裡得到了大爆發,一躍成為內地當紅的小花旦。

趙寶剛造星的第三招並不常用,因為用了容易動氣傷身,那就是——徹底摧毀演員的表演自尊心,重建新體系。在這一點上任重的體驗最深,他常說《婚姻保衛戰》時,自己就是在導演的「血雨腥風」中過來的。那時候任重飾演的小舅子要說一句臺詞「姐夫,你借我點兒錢吧,你在我心裡特男人」,任重覺得「男人」不如「爺們兒」說著順口,於是就自作主張把詞兒給改了。拍攝時一次表演不過,導演不動聲色「你再來一遍」,兩次表演還沒過,第三遍時導演直接把劇本凌空飛了過來,熬一嗓子在兩秒鐘之內就衝到了任重面前,拿手拍著桌子說:「我這個戲講的是男人和女人的戰爭,不是爺們兒和娘們兒的事兒,你不能給我隨便改臺詞!」雖然當時一度被打擊到不想拍戲,見著導演就嚇到溜邊走,但現在的任重十分感恩,「那段時間導演對我表演上的調整,是今天我表演風格的主體。」同時他也不無遺憾,「導演今年60了,他的身體狀況可能也不允許他老在片場對演員有這麼大的動作,其實挺惋惜的。我覺得導演調教後,演員真的會有質的變化。」

還沒看過癮?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趙寶剛:我要是拍《星你》基本就斷送導演生涯了
    而對於他不了解的宮廷穿越和幻想超能力,他是連連搖頭,「前宮那點爭鬥,後宮那點破事兒我不願意拍。」而提到近些年來熱吹的韓劇,更是斷言:「要是我拍《來自星星的你》基本就會斷送導演生涯」。鳳凰娛樂:那您會嘗試拍古裝片嗎?把這個套路放進去,您覺得行嗎?趙寶剛:不太可能是為什麼呢,比如我拍了一個古裝片,它對今天人的現實的文化影響力到底有多少,這個我弄不清楚。
  • 新航標鄭曉龍的變與不變:耐住寂寞方能高於別人
    全劇組還得到了公安部的表彰,所到之處紅地毯迎接。 不得不提的是,鄭曉龍知人善用,擔任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副主任、主任之時,把當時在北京城建公司當宣傳幹事的馮小剛,在鋼鐵廠當工人的趙寶剛調到中心,讓「影帝」葛優因飾演《編輯部的故事》李東寶而聲名鵲起……沒有鄭曉龍的慧眼識珠,恐怕當今的中國影視界會少一大批殿堂級的人物。
  • Bolina見證幸福,航標衛浴品牌代言人範瑋琪喜懷雙胞胎
    消息一經發出,便引發數十萬人爭先祝福。範範透露,已經給兩個小傢伙取好小名,分別叫做大小熊貓。她還貼上了與老公黑人陳建州的自拍合影,黑人手裡拿著雙胞胎baby的B超圖,兩人看上去十分幸福。與航標結緣 最重要的決定範瑋琪丈夫「黑人」陳建州曾表示,範範最吸引人的是她身上的那股「真」!
  • 趙寶剛不認!
    趙寶剛:他是一個成長意識,80、70、60、50年代的醫生,他們對待患者都不一樣。擱在90後的時候,他們對患者沒有感覺,他就是覺得我待在(急診室)這受罪,理想是我喜歡眼科我要去眼科。他不面對苦難這種東西。但這過程當中因為你做這個職業,要一步一步地成熟。我們只是在初始的那個感覺,它很像90後。
  • 星原文化發布機甲IP「星原小寶」 要做中國機甲文化領航者
    【中外玩具網 3月10日訊】3月7日,國內知名動漫企業廣州星原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星原文化")在廣州舉行2017年新品發布會。近300名來自動漫、授權、玩具行業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參加了本次會議。廣東省玩具協會會長李卓明先生、廣東省動漫協會秘書長茹小茜女士代表行業協會參加本次會議並發表講話。
  • 航標控股董事局主席肖智勇傳奇創業歷程入選《風雲人物》雜誌
    航標控股董事局主席肖智勇作為中國陶瓷衛浴行業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代表之一,其創業傳奇歷程被《風雲人物·中國陶瓷衛浴行業風雲人物誌》收錄,引發廣泛關注。衛浴產業是文明的延續、城市的符號,更是人民小康的標誌。《風雲人物·中國陶瓷衛浴行業風雲人物誌》共收錄了行業最有影響的21位企業家代表的創業奮鬥歷程,透過紀錄本行業發展,弘揚陶瓷衛浴產業文化的新裡程。
  • 京圈大導趙寶剛,和他捧紅的「男人幫」激情往事
    01 趙寶剛學歷不高,入行之前還做了12年的翻砂工,從工人到導演,他跨界的幅度有些廣。 02 三年後,趙寶剛自己做出第一部電視劇,這部劇的男主演王志文就是趙導造的第一顆星。
  • 趙寶剛的「小時代」已落幕? | keyman
    新劇開播以來,先是一直被詬病演技欠火候的鄭爽,接受媒體專訪時回應了#鄭爽演技#的熱搜,稱趙寶剛導演為了鼓勵她曾說過,「小爽演得不錯,甚至演技炸裂」。面對導演和部分網友的評價,鄭爽雖然覺得「有點心虛」,但仍覺得「演起來突破挺大的,但是我做到了,至今都有點不敢相信」。
  • 曾經被人看不起的明星,趙寶剛言而無信,佟麗婭視為女神
    被變黑近3年後,她又在《花千骨》上成功洗了白色。從走龍甲到現在成為一線女演員,趙麗穎看到了屬於自己的一切。然後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的高度,娛樂圈成為重要的人物,無數人爬不上去。多年來,他一直不與鄭裕靈合作。
  • 天貓烘焙節為流行「把脈」,數據+品牌驅動食品行業新增長
    有這樣一種說法:大眾選擇流行,產業創造文化。在個性化思維大爆炸的時代,不斷有新的流行因子出現並改變著大眾的審美,烘焙就是如此。  疫情後,家庭烘焙消費興起,烘焙愛好人群在快速增長。然而真正讓烘焙從流行因子進化至流行文化,或許還需要產業的努力。
  • 是趙寶剛救不了鄭爽,還是鄭爽救不了趙寶剛?
    所以當趙寶剛新劇啟用鄭爽演女主的時候,大家都不抱什麼期待,甚至覺得趙寶剛要「晚節不保」了。大家都知道趙寶剛導演非常善於拍當代都市題材,尤其是「青春四部曲」(《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青年醫生》)捧紅了一大批現在娛樂圈的當紅偶像,其中有些也已經脫變成為演技派的代表。
  • 金航標細數北鬥各...
    金航標   宋仕強7月31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全世界莊嚴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從此,我國獨立控制自主運行的時空基礎設施終於投入運行,時空基準完全不依賴國外的衛星了。
  • 趙寶剛這樣說
    無論是演技爭議還是部分媒體、自媒體在開播時就給《青春鬥》下的定義,在電視劇沒播完之前多少是有些片面的,「這個戲能到今天這個熱度,不是被罵出來的,誰能弄出這個戲,弄成這麼大的熱度,一年裡也找不出兩三部,這部戲本身的內容才是熱度的來源。」「在我的預設過程中,它為什麼有這個熱度,因為這種(對故事)寫法,就註定它必須被議論、被爭吵,它不吵就不是這個戲了。」
  • 趙寶剛,青春不再
    「我們一共17個人,死的死,傷的傷,架雙拐、坐輪椅的都有。我年輕的時候什麼理想都沒有,就盼著每天別出工傷。」1980年,他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培訓班。5年後,在參加了林汝為導演《四世同堂》的試鏡之後,就被選中演了「老二」瑞豐。趙寶剛把一個不受待見的壞人,演得像模像樣。海巖曾經評價——要是當時做了演員,成就不一定比現在做導演低。
  • 文物修復師 相比高學歷專業知識儲備更重要
    近日,「年更」紀錄片《故宮新事》上新,這一期聚焦「文物修復」。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今年也曾在演講中表示,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播出,使文物修復師成了「網紅」職業,每年報考的年輕人迅速增長,而報考的學歷要求很高。頂著「網紅」的光環,文物修復師的真實生活是什麼樣的?
  • 【流行前線】浪奔 浪流:歲月是條無名河
    》 作詞:林  紅作曲:劉頂柱演唱:張繼偉編曲:陳世強 你從哪裡來,誰能告訴我,盤古開天地,一代代走過。 你奔向何方,誰人能解說,芸芸眾星辰,起起又落落。汗水淚水,求索拼搏,一聲聲吶喊譜寫出人生讚歌。 啊,歲月是條無名河,載著古今,載著你我,分分秒秒,匆匆而過,只爭朝夕,捧出浪花一朵。
  • 【巾幗十行百星】巾幗智造之星展播(一)
    江蘇Women+江蘇女性的暖心家園關注本期【巾幗十行百星】專欄,為大家講述巾幗智造之星馮素蓮、是蓉珠、王佩敢於創新,做強中國製造的故事。馮素蓮開創和培育了珀然公司的愛國、報國的企業文化,以「產業報國」的方式積極開拓海外競爭,樹立民族品牌形象。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大橋上駛過第一輛雙層巴士上,裝配的車輪正是江蘇珀然的鍛造鋁車輪。
  • 比心陪玩大神晉級新通道?攜手渝欣文化,百萬年薪或將不是夢!
    為何敢開出這麼高的價格?因為在短視頻爆火的如今,很多抖音網紅都能做到年入百萬。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的相關數據報告顯示,僅北京區域的網紅短視頻板塊年收入超10億的就有八家。網紅經濟儼然成了一個新的風口,很多人有也趨之若鶩,而渝欣文化能夠在諸多MCN機構中脫穎而出,主要其背倚的比心陪練平臺有著足夠多的資源幫助其騰飛。
  • 造父變星究竟是一顆星還是一類星呢?
    我最近看了李然老師的《漫步到宇宙盡頭》,但對於這個造父變星是怎麼回事還是不懂,尤其是如何在測量星際間距離發揮作用,原理是什麼沒懂!
  • 文章姚笛再合作 同時客串趙寶剛新劇《青年醫生》
    趙寶剛透露,拍攝時,姚笛曾找他喝酒談心,他認為這是「家人」應該做的事:「我跟她喝喝酒,聊聊天,她把她那點事跟我念叨念叨,我給她出點主意,她走的時候很高興。」趙寶剛表示,對於經紀約並不在自己公司的文章,他的態度一樣,如果日後有合適的戲,依然有可能考慮文章出演,「我是這麼看這個問題的,日子還得過、婚還得結、錢還得賺,不管他人怎麼樣,只要不犯法,其他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