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會飄著病毒?抵抗力強就不會被傳染?患者坐過的椅子有病毒...

2020-12-23 健康界

 不敢出門,萬一空氣中有病毒怎麼辦?

感染者走過的路,呼過的空氣多可能有病毒?

病毒聽說在空氣中能停留24個小時?

出門回來身上穿的衣服是不是都是病毒?

感染者摸過的電梯按鈕和摸過的門把手都可能有毒?

面對噌噌猛漲的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和鋪天蓋地的各種新聞,你是不是有這樣的顧慮?

最近,廣州市疾控中心在疫情監測中在一名確診患者家中門把手上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是廣州首次在外環境中發現,提示市民應更注意手衛生。

一、空氣中到底有沒有病毒?病毒感染者呼吸過的空氣,還能呼吸嗎?

2020年2月4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中提到,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兩種,一種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就是說你與病人近距離接觸,對方打的噴嚏、咳嗽和說話的飛沫都會帶有病毒傳染給你;第二種是接觸傳播,接觸傳播與流感的接觸傳播相似,都是被汙染的手揉眼睛、觸摸鼻孔和嘴等,使病毒經過黏膜進入人體導致感染。而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那麼空氣中有沒有病毒?患者呼吸過的空氣,還能呼吸嗎?

飛沫傳播中的飛沫會根據人的行為不同產生不同的數量。比如打噴嚏會產生1萬+個飛沫,咳嗽產生1000~2000飛沫,普通說話500左右飛沫,如果是呼吸會更少的飛沫。

飛沫會根據重量不同在空氣中產生不同的效果,直徑>100μm的大型飛沫會因為地球引力的原因落在地上,而3μm<直徑<100μm的飛沫會在空氣中迅速蒸發變小,在空氣中形成霧雲,在空氣中飄蕩去接觸人的黏膜感染。而直徑<3μm的因為太小了,進入肺泡後傳播效力非常有限,且會被口罩電離吸附,所以通常不考慮這個直徑飛沫的傳播。

但是在空曠的大環境下,空氣是流動的,流動的空氣會把病毒稀釋了,吸入的病毒數量也會減少了個數,不要以為吸入一個病毒也會致病,其實要有一定數量的病毒它才能引起人致病,所以,空氣流動就是稀釋,就是降低它的致病性。

這也是建議大家開窗通風的原因,可以稀釋病毒,降低傳染性。

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蔣榮猛在2月3號的發布會上也說了,病毒從人體出來後會很快沉降,不會在空氣中飄移。從這個意義講,空氣中不會有病毒。

所以你出門了,方圓50米都沒人,這個時候不用戴口罩也無妨,但是如果有人一定要戴上口罩,並與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距離。

當然如果是密閉的空間,有病患,病毒濃度有很高的情況下還是需要警惕氣溶膠傳播。

二、電梯按鈕、門把手到底有沒有毒?患者坐過的板凳有沒有毒?

《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徑與預防指南》中的第三條就是接觸傳播,也就是說病毒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就會導致感染。

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蔣榮猛在發布會上也提到,病毒落在物體上,人可以通過手來接觸到病毒。病毒在光滑的物體表面能存活數小時,溫度溼度合適的環境能存活1天,有發現可達到5天。

文章的開頭也提到廣州市疾控中心在疫情監測中在一名確診患者家中門把手上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

所以出門電梯、門把手都是要重點防護的對象,千萬不要在外面用手摸眼睛和鼻腔等。餐前便後、接觸食物前、外出回家第一時間都應該用流動的水和洗手液洗手。

看來洗手和戴口罩一樣重要!

對於患者坐過的凳子有沒有毒?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科醫生張旃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說,下班之後,我會把自己從頭到腳都清潔一下。這個疾病傳染性還是有一些的,但是大家也不要把它想像得太過於恐怖。我聽到有一些觀點說,病人坐了一個板凳,你再去坐一下,就覺得很恐慌,我覺得這個是沒有必要。

三、新冠病毒可能「糞口傳播」?又不吃屎,何來傳播?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患者患病第7天收集的糞便樣本中檢測到了新型冠狀病毒的RNA」。儘管我們不能因此判斷糞便中是否存在活的病毒,但這提示了糞便可能也是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一種新的傳播途徑。

有的人疑惑,我們又不吃屎,哪來的糞口傳播傳播?

所謂「糞-口」傳播,也稱消化道傳播,它當然不是字面意義上的「吃屎」,而是指病原體通過糞便排出體外後,如果帶病原體的糞便汙染了手或者食物,可能就會病從口入,導致傳染給其他人。

這可能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專家介紹說,例如感染者排便後衝馬桶時,糞便中的病毒受到水的衝擊力,被衝到空氣中飄浮著,下一個來到馬桶旁的人也有可能通過呼吸被感染。

鍾南山院士表示,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通過「糞-口」傳播的問題應該非常重視。在湖北、江西有些地方,還有使用便桶習慣,甚至放在魚塘裡洗,確實要引起防控注意。

所以上完廁所後,為了防止馬桶內的水噴濺出來,應該蓋上蓋子再按衝廁鍵。上廁所、衝廁所後要及時用洗手液和流動的水洗手。

四、抵抗力強的人是不是可能就不會被傳染?

有的小區委員會建議每家每戶兩天出一個抵抗力強的人出去買菜,這是對的!因為對於抵抗力比較強的人有可能不會被傳染。

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說:首先,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來講,之所以說它是新型,因為它和傳統的冠狀病毒不同。也就是說我們對這樣一個病毒機體以往沒有免疫力,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前提,這樣一個病毒在人群中普遍易感,這是今天大家的共識。

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講,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會感染,所有人都會生病。現在我們至少可以看到有一些接觸到病毒的人,可能會有幾種不同的反應:

一種自身有足夠的抵抗能力,自身把病毒清掉了,所以存在自愈的情況。

還有很多病人是輕症病人,表現出乏力、發低燒,發熱、乾渴的症狀。

少數病人才會發展成重症或者微重症。

也就是說雖然易感,但人體的免疫系統多數情況對它有反應,只有少數的反應異常或者病毒大量繁殖,才會發展成重症或者微重症。

五、沒有症狀的患者會傳染嗎?需要治療嗎?

有的人沒有症狀但是卻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對於這些人需要特殊治療嗎?

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表示:隨全國各地都發現了一些無症狀的感染者,他沒有任何臨床症狀,但可以檢測到新冠病毒核酸。根據剛剛發布的《新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提到,目標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感染源。

另外,他不需要特殊治療,但還需要一定的隔離觀察。基於他沒有症狀,但有核酸陽性的情況,有沒有傳染性,從我們對傳染病普遍的理解來講,他的傳染性即便有,也是很弱的。作為呼吸道傳染病,排出病原體,需要有症狀才可以傳染,比如說咳嗽,他可以把病毒排出來,如果沒有症狀,通常認為它的傳染性即便有,也是非常弱的,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太擔心沒有症狀的感染者。

六、預防新冠狀病毒肺炎,家裡備點什麼藥?

前些天雙黃連很火,被搶購一空,成為不折不扣的網紅藥,大家都認為雙黃連可以預防新冠狀病毒,後來國家衛計委專家不主張大家使用雙黃連來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

國家衛健委前方專家組成員張伯禮也不主張沒有病的人吃藥。因為現在沒有合適的藥來預防,所以我們說中藥是對症治療。中藥治療不是針對病毒,更多的是調節肌體的免疫狀態,實際我們得這個病是病毒和人體免疫力做博弈鬥爭的結果,往往病毒勝了就得病了,所以把抵抗力提高了就不容易被感染,但是不主張人人都去吃中藥來預防,這個沒有道理。

家裡預備點小藥,像連花清瘟、抗病毒口服液、銀翹解毒片、藿香正氣等等,這些都是常用的藥,對普通感冒、流感都是有一定的效果,如果預備這些藥還是可以的。

相關焦點

  • 癌症會傳染和遺傳嗎?哪些導致癌症發生的病毒會傳染?
    人們在預防癌症的同時,也關心癌症會不會傳染?哪些因素會導致癌症傳染?夫妻、子女等「家庭癌」是否存在?1癌症本身肯定不會傳染你問癌症本身會不會傳染?答案是肯定的,不會傳染。從癌症發生的機制來看,癌症是不會傳染的,而且目前也沒有任何癌症直接傳染的證據和報導。先來看看癌症是怎麼發生的?
  • 病毒在空氣中最多存活幾天?寵物和人是否傳染?
    原標題:病毒在空氣中最多存活幾天?寵物和人是否傳染? 2月3日晚,湖北舉行第十三場疫情防控例行發布會,三位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介紹了相關情況。他們分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
  • 癌症不會傳染?4種致癌病毒或可傳染他人,你可不要太放心
    通過了解發現,癌症本身不具備傳染的可能性,因此,不需要太過擔心和癌症患者親密接觸會患上疾病。但是引發癌症的因素可能就會傳染,因為部分癌症有可能是病毒入侵或者細菌持續損傷引起,而這些疾病可能本身具有傳染性,得不到控制的情況下,可能會轉變成癌症威脅健康。因此,需要遠離這些有傳染風險的致癌因素,防止癌症產生。
  • 病毒疣是怎麼傳染的?病毒疣到底算不算性病呢?
    病毒疣是很常見的皮膚疾病,在一些國內外的研究中,甚至可發現高達兩成以上的小朋友感染過病毒疣。
  • 癌症也會傳染?這4種致癌病毒,是會傳染給別人的,別大意
    幾天前,朋友們在群裡在討論一件「怪事」,鄰居家好幾個人都先後得癌症,還是同一種癌,一時間大家感到詫異,為什麼癌症也出現家族聚集性了,難不成癌症也會傳染人嗎?可是以前也從來沒聽說過,癌症還有這麼一說,但是身邊又確實有不少夫妻得了同一種癌症先後去世的例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癌症會傳染嗎?
  • 病毒疣是什麼?病毒疣是怎麼傳染的?
    病毒疣是很常見的皮膚疾病,在一些國內外的研究中,甚至可發現高達兩成以上的人都感染過病毒疣。但病毒疣其實是個很廣泛的通稱,因為造成病毒疣感染的人類乳突病毒(HPV)就有超過150種,在全身各處都可能造成不同型態的感染。 長在生殖器的病毒疣,俗稱菜花,讓人有說不出的困擾。
  • 空氣中有沒有新冠肺炎病毒?離體後能活多久?是否有變異?這些問題有...
    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等抗疫一線醫療隊伍負責人就目前民眾集中關心的病毒傳染問題進行了集中回答。蔣榮猛主任表示,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飛沫或接觸傳播,其中飛沫一般是打噴嚏或者咳嗽,但是飛沫的傳播距離有限,往往最多不會超過2米,並且隨飛沫散播的病毒並不會懸浮在空氣中,而是很快沉降到地面或者其他物體表面。所以對於飛沫傳播,我們日常佩戴普通醫用一次性口罩便能在一般場合下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而N95口罩更為適合一線醫護人員和與患者密切接觸者。
  • 癌症不會傳染?勸你別大意,這2類致癌病毒會「人傳人」
    另外,針對癌症還要有相關的認知,基本常識需要了解,雖然癌症不屬於傳染性疾病,但是有部分類型的致癌病毒會有傳染的情況,如果在這些病毒互相傳染的情況下,導致其他人患病,治療不及時的情況下同樣也會誘發癌症。那麼,哪些致癌病毒容易傳染呢?
  • 與確診患者同坐航班,坐頭等艙的周潔瓊和張碧晨,被傳染可能性小
    當下,疫情形勢十分嚴峻,主要是病毒傳染力非常強,為了能夠有效防控阻擊疫情的擴散,除了增強自我防護意識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排除隱患,有效杜絕疫情在健康人群當中蔓延。其中,最科學有效的舉措之一,那就是居家封閉隔離觀察,尤其是跟確診患者同乘過交通工具,或無意間接觸到確診患者,在返家之後必須得非常注意,及時向社區登記匯報情況,確保自身安全以及公共安全。當然,病毒傳染是不分人群的,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知名大明星,都是有可能會中招的。
  • 癌會傳染嗎?3種致癌病毒或會「人傳人」,需重視
    那麼,癌症是否不會傳染呢?本身癌症不具備傳染的可能性,但是引發癌症的因素可能會存在傳染這種現象。如果沒有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受到某些病菌,病毒的入侵都可能會引發疾病,而這些疾病在發的過程中就可能會轉變成癌症而影響健康。因此,平時應該遠離致癌因素,特別是有傳染性的致癌因素需要十分謹慎。
  • 喝了肺癌患者喝過的水,會被傳染嗎?關於肺癌,你可能一直有誤解
    肺癌的患者生活中會經常咳嗽,甚至還可能會有咳血的情況,而在大多數人們的認知裡面,都覺得肺癌跟肺炎一樣,都是因為病毒感染引起的,若是身邊有肺癌的患者,也會比較擔心會傳染給自己。固然是很嚇人的癌症,尤其是到了晚期之後,生存的時間也會大大減少,但肺癌的患者,卻完全不存在傳染性。癌症是人們身體內部的原發性的病變,菸草是引起肺癌的第一大因素。
  • 福爾摩斯式破解病毒傳染迷局怎麼回事?病毒傳染迷局真相竟是這個!
    2月2日,天津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室主任張穎進行詳細分析,10多分鐘幾乎全程脫稿,福爾摩斯式破解病毒傳染迷局,為我們解開迷霧。張穎化身福爾摩斯,進行詳細分析,告訴你真相只有一個!通過調查,第三個病例在1月28號的時候,到過外地疫源地進貨,接觸過一個高熱患者,但是接觸的這個高熱患者目前並沒有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所以目前還沒有辦法確定。在流行病理學聯繫上,因為發病時間上不對,我們無法確定是這個外地高熱患者傳染給第三個病例,既而傳染給第一、第二個病例患病。
  • 癌症也會傳染?醫生直言:四種致癌病毒「人傳人」,建議躲遠點
    癌症到底傳染不傳染?這可能是一個錯覺 臨床上可以確定的是,癌症這種疾病本身並不會傳染,但是很多人卻對癌症患者躲避不及,認為癌症有傳染性。而導致這種情況的因素主要有3個方面。
  • 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是什麼意思 會傳染嗎傳染風險有多大
    昨天(4月1日)起,國家衛健委在每日疫情通報中公布無症狀感染者的人數、轉歸和管理情況(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多長?新型肺炎幾天內會發病?)。  這類隱藏在人群中的傳染源有多少?傳染性強不強?如何對他們進行篩查和防控?記者採訪了上海交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上海境外輸入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蔡泳。
  • 生化危機真的會發生嗎?殭屍病毒在自然界是否真的存在?
    我們在很多科幻電影中都看到過生化危機的場面,一般都表現為殭屍病毒,被感染的人變成了嗜血殺戮,沒有理性的殭屍。而且最為重要的是,這些生化病毒具有非常強的傳染力,只要被咬了就會變成殭屍,繼續傳染下一個人,這種傳播速度經常會令人類瞬間處於滅絕的邊緣!那麼,我們現實中究竟有沒有殭屍病毒呢?
  • 親吻不會傳播愛滋病!但病毒傳播的3大途徑你知道嗎?
    這種憂心惶惶的念頭一直在心中揮之不去,那麼,這些情況到底會不會傳播愛滋病呢? 一、HIV 在哪裡「生活」? 在 HIV 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胸腹水、腦脊液、羊水、皮膚破損處和潰瘍的滲出液裡,都含有大量病毒,傳染性極強。
  • 細菌與病毒誰更小?
    而病毒存在的目的就是複製自己,所以它不感染宿主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可謂是最純粹的「自私的基因」。細菌, 是有細胞壁的,可以獨立於動物、植物,單獨存活在空氣中、土壤中,有些細菌感染具有傳染性,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肺炎鏈球菌,或者是由於其他的腸球菌、腸桿菌引起的感染,大多是由於人體免疫力下降之後,正常菌群的異位感染,一般不會傳染其他正常人。
  • 親個嘴傳染梅毒?那會不會傳染愛滋?醫生說除非你親的是「那裡」...
    下面這則新聞告訴我們:接吻有風險,受吻須謹慎!說的是,浙江義烏一名27歲男子因為美女的香吻導致感染梅毒,上了熱搜。該文章稱,梅毒是一個可以通過接吻傳播的病。小九細思極恐,如果梅毒可以通過接吻傳播,那其他病豈不都有可能。究竟與梅毒患者接吻會不會被傳染?
  • 封閉管理期間,開窗通風、組織唱歌會傳染病毒嗎?聽河北省疾控中心...
    小區組織唱歌會傳播病毒嗎……針對大家的疑慮,記者採訪了省疾控中心專家。■疫情期間能開窗通風嗎?開窗通風可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降低感染風險!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飛沫傳播是指含有大量病原體的飛沫在病人呼氣、打噴嚏、咳嗽時被噴在空氣中,其他人因吸入含有病原體的飛沫而發生感染,但飛沫傳播的範圍是有限的,新冠肺炎多數情況下是在與病人近距離接觸的情況下發生傳染,如果保持一定的接觸距離,就可以降低傳染的風險。此外,新冠病毒脫離了宿主,在空氣流通性比較好的戶外,不會存活太久,會很快失去活性。
  • 開窗唱歌會傳染病毒嗎?網友問了這些千奇百怪的問題,靠譜答案是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網友也開始關注呼吸道病毒預防,問出了千奇百怪的問題。南都記者找到了答案。 開窗唱歌會傳染病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