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出門,萬一空氣中有病毒怎麼辦?
感染者走過的路,呼過的空氣多可能有病毒?
病毒聽說在空氣中能停留24個小時?
出門回來身上穿的衣服是不是都是病毒?
感染者摸過的電梯按鈕和摸過的門把手都可能有毒?
面對噌噌猛漲的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和鋪天蓋地的各種新聞,你是不是有這樣的顧慮?
最近,廣州市疾控中心在疫情監測中在一名確診患者家中門把手上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是廣州首次在外環境中發現,提示市民應更注意手衛生。
一、空氣中到底有沒有病毒?病毒感染者呼吸過的空氣,還能呼吸嗎?
2020年2月4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中提到,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兩種,一種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就是說你與病人近距離接觸,對方打的噴嚏、咳嗽和說話的飛沫都會帶有病毒傳染給你;第二種是接觸傳播,接觸傳播與流感的接觸傳播相似,都是被汙染的手揉眼睛、觸摸鼻孔和嘴等,使病毒經過黏膜進入人體導致感染。而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那麼空氣中有沒有病毒?患者呼吸過的空氣,還能呼吸嗎?
飛沫傳播中的飛沫會根據人的行為不同產生不同的數量。比如打噴嚏會產生1萬+個飛沫,咳嗽產生1000~2000飛沫,普通說話500左右飛沫,如果是呼吸會更少的飛沫。
飛沫會根據重量不同在空氣中產生不同的效果,直徑>100μm的大型飛沫會因為地球引力的原因落在地上,而3μm<直徑<100μm的飛沫會在空氣中迅速蒸發變小,在空氣中形成霧雲,在空氣中飄蕩去接觸人的黏膜感染。而直徑<3μm的因為太小了,進入肺泡後傳播效力非常有限,且會被口罩電離吸附,所以通常不考慮這個直徑飛沫的傳播。
但是在空曠的大環境下,空氣是流動的,流動的空氣會把病毒稀釋了,吸入的病毒數量也會減少了個數,不要以為吸入一個病毒也會致病,其實要有一定數量的病毒它才能引起人致病,所以,空氣流動就是稀釋,就是降低它的致病性。
這也是建議大家開窗通風的原因,可以稀釋病毒,降低傳染性。
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蔣榮猛在2月3號的發布會上也說了,病毒從人體出來後會很快沉降,不會在空氣中飄移。從這個意義講,空氣中不會有病毒。
所以你出門了,方圓50米都沒人,這個時候不用戴口罩也無妨,但是如果有人一定要戴上口罩,並與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距離。
當然如果是密閉的空間,有病患,病毒濃度有很高的情況下還是需要警惕氣溶膠傳播。
二、電梯按鈕、門把手到底有沒有毒?患者坐過的板凳有沒有毒?
《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徑與預防指南》中的第三條就是接觸傳播,也就是說病毒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就會導致感染。
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蔣榮猛在發布會上也提到,病毒落在物體上,人可以通過手來接觸到病毒。病毒在光滑的物體表面能存活數小時,溫度溼度合適的環境能存活1天,有發現可達到5天。
文章的開頭也提到廣州市疾控中心在疫情監測中在一名確診患者家中門把手上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
所以出門電梯、門把手都是要重點防護的對象,千萬不要在外面用手摸眼睛和鼻腔等。餐前便後、接觸食物前、外出回家第一時間都應該用流動的水和洗手液洗手。
看來洗手和戴口罩一樣重要!
對於患者坐過的凳子有沒有毒?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科醫生張旃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說,下班之後,我會把自己從頭到腳都清潔一下。這個疾病傳染性還是有一些的,但是大家也不要把它想像得太過於恐怖。我聽到有一些觀點說,病人坐了一個板凳,你再去坐一下,就覺得很恐慌,我覺得這個是沒有必要。
三、新冠病毒可能「糞口傳播」?又不吃屎,何來傳播?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患者患病第7天收集的糞便樣本中檢測到了新型冠狀病毒的RNA」。儘管我們不能因此判斷糞便中是否存在活的病毒,但這提示了糞便可能也是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一種新的傳播途徑。
有的人疑惑,我們又不吃屎,哪來的糞口傳播傳播?
所謂「糞-口」傳播,也稱消化道傳播,它當然不是字面意義上的「吃屎」,而是指病原體通過糞便排出體外後,如果帶病原體的糞便汙染了手或者食物,可能就會病從口入,導致傳染給其他人。
這可能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專家介紹說,例如感染者排便後衝馬桶時,糞便中的病毒受到水的衝擊力,被衝到空氣中飄浮著,下一個來到馬桶旁的人也有可能通過呼吸被感染。
鍾南山院士表示,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通過「糞-口」傳播的問題應該非常重視。在湖北、江西有些地方,還有使用便桶習慣,甚至放在魚塘裡洗,確實要引起防控注意。
所以上完廁所後,為了防止馬桶內的水噴濺出來,應該蓋上蓋子再按衝廁鍵。上廁所、衝廁所後要及時用洗手液和流動的水洗手。
四、抵抗力強的人是不是可能就不會被傳染?
有的小區委員會建議每家每戶兩天出一個抵抗力強的人出去買菜,這是對的!因為對於抵抗力比較強的人有可能不會被傳染。
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說:首先,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來講,之所以說它是新型,因為它和傳統的冠狀病毒不同。也就是說我們對這樣一個病毒機體以往沒有免疫力,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前提,這樣一個病毒在人群中普遍易感,這是今天大家的共識。
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講,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會感染,所有人都會生病。現在我們至少可以看到有一些接觸到病毒的人,可能會有幾種不同的反應:
一種自身有足夠的抵抗能力,自身把病毒清掉了,所以存在自愈的情況。
還有很多病人是輕症病人,表現出乏力、發低燒,發熱、乾渴的症狀。
少數病人才會發展成重症或者微重症。
也就是說雖然易感,但人體的免疫系統多數情況對它有反應,只有少數的反應異常或者病毒大量繁殖,才會發展成重症或者微重症。
五、沒有症狀的患者會傳染嗎?需要治療嗎?
有的人沒有症狀但是卻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對於這些人需要特殊治療嗎?
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表示:隨全國各地都發現了一些無症狀的感染者,他沒有任何臨床症狀,但可以檢測到新冠病毒核酸。根據剛剛發布的《新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提到,目標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感染源。
另外,他不需要特殊治療,但還需要一定的隔離觀察。基於他沒有症狀,但有核酸陽性的情況,有沒有傳染性,從我們對傳染病普遍的理解來講,他的傳染性即便有,也是很弱的。作為呼吸道傳染病,排出病原體,需要有症狀才可以傳染,比如說咳嗽,他可以把病毒排出來,如果沒有症狀,通常認為它的傳染性即便有,也是非常弱的,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太擔心沒有症狀的感染者。
六、預防新冠狀病毒肺炎,家裡備點什麼藥?
前些天雙黃連很火,被搶購一空,成為不折不扣的網紅藥,大家都認為雙黃連可以預防新冠狀病毒,後來國家衛計委專家不主張大家使用雙黃連來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
國家衛健委前方專家組成員張伯禮也不主張沒有病的人吃藥。因為現在沒有合適的藥來預防,所以我們說中藥是對症治療。中藥治療不是針對病毒,更多的是調節肌體的免疫狀態,實際我們得這個病是病毒和人體免疫力做博弈鬥爭的結果,往往病毒勝了就得病了,所以把抵抗力提高了就不容易被感染,但是不主張人人都去吃中藥來預防,這個沒有道理。
家裡預備點小藥,像連花清瘟、抗病毒口服液、銀翹解毒片、藿香正氣等等,這些都是常用的藥,對普通感冒、流感都是有一定的效果,如果預備這些藥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