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賀彩
近年來國內掀起了翻拍韓國影片的熱潮,韓國電影幾乎能與「高質量」畫上等號。有好的作品在先,翻拍的壓力就會很大。能否在翻拍中保留原作的味道,國外的故事能否適應國內市場,甚至翻拍的影片能否超越原作,都是翻拍作品的風險。
《我是證人》作為一部翻拍自韓國電影《盲證》的影片,不得不被拿來與原作相比較。《我是證人》相較於《盲證》來說,整個故事結構幾乎沒有變化,人物形象也類似,甚至由於故事基礎不能變,原作《盲證》中的瑕疵也同樣被複製到了《我是證人》中。
我姑且就將兩部電影中的反派角色都叫做「殺人狂魔」吧。殺人狂魔是整個故事最重要的導火索,然而《盲證》中的殺人狂魔的形象卻顯得較為臉譜化,缺乏一定的角色背景和殺人動機。這個瑕疵是《盲證》的一大缺憾。
《我是證人》似乎有在這個細節上的改善,為殺人狂魔(唐崢)增加了很多殺人理由。殺害女性是他出於對妹妹和別人「約炮」這個事情的不滿,導致自己失手殺了妹妹,於是他一不做二不休,破罐破摔似的報復「約炮」的女孩。追殺路小星(楊冪飾)的原因,不僅因為路小星是其肇事逃逸的證人,也因為他認為路小星和自己是同一種有罪過的人,應該同歸於盡。
儘管《我是證人》在殺人狂魔的殺人動機上做了更細膩的挖掘,但它仍然沒有逃脫在反派角色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無力感。為什麼非要殺死路小星不可呢?也許只有「壞人總是壞到極點」才能解釋這一切吧。
《我是證人》由原作導演安相勳再次執導,換湯不換藥地將《盲證》移植了過來。在劇情、拍攝手法、剪輯手法等很多方面,《我是證人》都與韓版《盲證》雷同。不得不說這是很省力的方法,然而這種「雷同」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我是證人》質量的保證。《盲證》曾獲得第48屆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劇本獎,主演金荷娜也憑藉該影片獲得第48屆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女主角和第32屆韓國青龍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要將這個故事「移植」到中國,還是要進行一些改變的。如果形容《盲證》中的盲人女主角秀雅是「任性」的話,那麼《我是證人》的女主角路小星則是「倔強」。兩部影片中,女主角分別用手銬和繩子栓住了弟弟,弟弟意外死亡,從此自己也掉進了黑暗的深淵。劇情是一樣的,但秀雅和路小星的區別在於,秀雅雖然是自己獨自與導盲犬一起生活,卻與母親仍然有著很親密的關係,甚至是在母親陪伴下去警局報案的。她並不孤單,她只不過是一個犯了錯的任性的姐姐罷了。
然而路小星的生活卻像個孤島,三年來一直生活在自責的陰影中,並且對於父母的幫助也毫不領情。她是一個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需要幫助的人,然而她卻死死地捍衛自己的倔強。路小星很讓人同情,同時也讓人痛心疾首。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你也永遠幫助不了一個拒絕幫助的人。路小星就是那個裝睡的人。雖然路小星眼前的世界是黑暗的,但她最需要走出來的,是自己內心的黑暗。如果她不主動打破這片黑暗,沒有人可以給她光明。
從這個意義上看,《我是證人》對於盲女人物的塑造是更為深刻的。路小星已經不僅僅是行為上的「任性」,而是內心深處的「倔強」。與父母的尷尬關係,從側面將路小星孤立無援的境況展現得更加立體。也印證了那句關鍵的臺詞:有的人眼盲心不盲,有的人眼不盲,心盲。路小星要突破的,不僅是「眼盲」的障礙,更是「心盲」的枷鎖。
還有一句關鍵臺詞在電影中很突出:你知道盲人在走夜路的時候,為什麼要點盞燈嗎?這句話在《我是證人》預告片中也很突出。但這句話卻出自殺人狂魔之口。
對於盲人來說,黑夜和白天是沒有區別的,在一場黑暗中與殺人狂魔搏鬥的情節中,路小星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聽覺嗅覺優勢與朱亞文周旋。然而路小星卻點燃了火柴,讓對手看清自己。
這才是真正劇情的轉折點。盲人走夜路點燈,是防止路人撞到自己,而路小星點燃火柴,則是為了點亮自己內心的光。「我不會永遠生活在黑暗中」,這一刻的路小星,在遇到了這個喪心病狂的殺人狂魔後,才發現自己不能和他一樣陷在黑暗中。而路小星在拋開自己的「倔強」,真正與林衝(鹿晗飾)建立了深刻的姐弟情感後,她才真正解開了自己的心結,掙脫了綁住自己的繩索,走出了自己給自己籠罩的黑暗。
對於「倔強」的盲人路小星,這種「蛻變」的過程則更為艱難,這就是《我是證人》比《盲證》更進一步的地方。
坦白講,觀影之前是對楊冪、鹿晗等幾位主演的演技有所擔心的,他們在個人形象上都帶有偶像光環,可能會讓人產生《我是證人》是粉絲電影的誤解。但意外的,路小星和林衝的角色,對於楊冪和鹿晗來說是合適的。然而平心而論,第一次飾演反派角色的朱亞文表現更為出彩。也許扮演的是反派角色的原因,朱亞文在戲中的存在感很強,也能感受到朱亞文在角色詮釋上的可塑性很強。
拋開與原作的比較,從觀影感受來說,《我是證人》是一部很容易讓人入戲的影片,情節緊張、緊湊、酣暢淋漓。是一部即使在看過原版之後,仍然值得品味的影片。
原載於《文藝風賞》第2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