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也出盲盒,這屆文物「搶錢」姿勢好猛

2021-01-09 網易

2020-12-18 09:18:26 來源: 品牌新觀察

舉報

  近年,隨著瑞幸、泡泡瑪特和旺仔等品牌在盲盒領域裡嘗到了甜頭,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將目光投向了盲盒。這不,最近連一家博物館都加入這個行列,變著花樣搞營銷。

  我在家中挖文物

  此前《我在故宮修文物》大火,讓不少人心裡都有了一個考古夢。

  如今,我們可以通過河南博物院實現它了。原來,河南博物院推出了一系列考古盲盒「失傳的寶物」,該系列盲盒是由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質包裹起來的文物仿品。

  用盲盒配套的洛陽鏟敲開土堆,掃去浮塵,你就有可能看到玉器、青銅器、銅鑑、陶雜件、元寶、銅佛、銀牌、銀元和刀幣等古色古香的文物仿品。

  

  開局一把鏟,文物隨你挖。戴上手套,拿上洛陽鏟,你可能會收穫東周的碎陶片,也能會得到上周的青銅件,一瞬間就能和考古學家共情,真·摸金校尉體驗器、考古之夢實現盒!

  產品一出,不少網友都為之瘋狂,目前該系列產品已經被搶購一空,看來大家都想體驗一把「我在家中挖文物」的感覺。

  博物館盲盒小分隊

  其實,第一個「吃螃蟹」的博物館不是河南博物館。因為盲盒營銷太過火爆,早早就有博物館邁進了「打不過就加入」的行列。

  在此之前,陝西歷史博物館推出了青銅小分隊系列盲盒,該系列以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皿和紋樣為基礎,是參考觥大、犧尊、鴞、鴞尊、觥二、饕餮和鳳鳥等神獸形象創作出的Q版手辦,以盲盒的形式進行抽獎。

  另外,《國家寶藏》的網店「你好歷史旗艦店」則推出了大唐仕女瑜伽系列盲盒。該系列手辦是一群練瑜伽的仕女,有三角式、樹式、蓮花式、幻椅式和弓式等瑜伽造型,看起來專業又可愛,靈感來自於河北博物院彩繪散樂浮雕與印度瑜伽。

  

  博物館營銷不能落伍

  博物館作為社會公共機構,每年都有相關部門來下達任務、撥付經費,本來是不太考慮經濟效益的。但這種模式也讓博物館們高高在上,遠離人群,不太利於展品文化的宣傳。

  隨著故宮靠社會化運營一炮而紅,捧出了無數寶藏IP,一躍成為國人心中最紅博物館。各地的博物館見勢也坐不住了,紛紛走上了社會化營銷道路,爭相與大眾互動。

  除了上述的盲盒營銷,如今國內博物館營銷對比商業品牌們可謂是完全不落伍,在「吃」「用」「賞」「玩」的道上一路狂奔。

  吃:比如中國國家博物館在今年9月讓文物走上人們的舌尖,推出文物雪糕。該系列雪糕以「擊鼓說唱俑」「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為原型,遊客們可以一邊吃一邊在「古代中國」陳列館中欣賞這兩款文物的本尊。

  

  用:比如2018年國家博物館攜手巴黎歐萊雅推出限量款「五大美人」口紅禮盒,該禮盒設計靈感來源於清代仿仇英《千秋絕豔圖》,內有「王昭君·落雁傾城」「趙飛燕·燕飛鳳舞」「西施·浣紗沉魚」「楊玉環·國色牡丹」「李清照·水墨寒梅」五隻不同色號的口紅,引來不少消費者搶購。

  賞:2017年底央視推出了《國家寶藏》綜藝節目,以文物為主角,通過「前世今生」舞臺劇的形式,演繹了文物背後的歷史趣聞,極具觀賞性,豆瓣評分高達9.2。

  玩:是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以H5的方式,讓文物們變身「戲精」說話動作了起來,人面紋方鼎踩點玩起了98k電眼,唐三彩胡人跳起了拍灰舞,秦朝兵馬俑唱rap為秦始皇打call……創意新奇又有趣,逗得不少觀眾樂個不停。

  可以說,隨著大眾生活節奏的加快,娛樂方式增多,那些依然沉默的博物館已經很難吸引到大眾關注。只有通過各種娛樂化、社會化的營銷宣傳,讓文物魅力被大眾知悉,這些博物館才不會被大眾遺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考古盲盒」: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除了收穫的喜悅,這段「考古」經歷更讓她切身體會到考古工作的艱難:「挖盲盒已經很累了,而考古工作人員面對的是大範圍的探測和實地挖掘,對待真正的文物還要更耐心、細心。」除了莉莉開出的「馬首」,杜嶺方鼎、武曌金簡、青銅虎符等20餘件珍貴文物的迷你版也隨機分布在盲盒中。盲盒附帶的袖珍版洛陽鏟等「考古鑽探工具」、包裹著「文物」的洛陽北邙山土壤,更為這段「考古」經歷增添了幾分真實感。
  • 【文化創意】「盲盒+考古」:看看這個寶盒能開出什麼?
    雖說考古盲盒的打開方式跟真實的考古發掘相去甚遠,但是這並不昂貴的體驗價格,以及操作中的濃濃樂趣和未知驚喜,激發了諸多網友對文物、對考古的好奇與興趣。在網上買到這款盲盒的網友也紛紛曬出收穫和挖寶心得:「質量還是不錯的,創意也好,錢幣做舊也有模有樣。」「收到一罐土、洛陽鏟及刷子。洛陽鏟很精緻,加點水,鏟土很方便。
  • 博物館奇妙日,文物「活起來」了!
    看過電影《博物館奇妙夜》的朋友們,想必一定會被裡邊活起來的文物、展品震撼到!那種奇妙的感覺,雖然只出現在科幻片中,但第五屆吉林雪博會的每一個「博物館奇妙日」裡,你也有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體驗文物「活起來」的美妙。吉林雪博會6號館正在進行的吉林冬季文博資源博覽會,刮來了千古風華的國潮。
  • 藏在「盲盒」裡的千億市場,值得每一個文旅從業者深思
    此外,不少行業也瞄準了人性的獵奇心理和年輕消費者的文化消費需求,紛紛加入盲盒營銷的陣列,一時間,萬物皆可盲盒,「盲盒+」風起雲湧。/ 盲盒+文物近幾年,故宮始終佔據博物館文創的C位,在文創領域數次掀起熱潮,在盲盒的開發中,先後推出「貓祥瑞」與明清人物「宮廷寶貝」兩個系列盲盒,引領博物館文創盲盒熱潮。
  • 蘇州博物館裡環境好,萌萌噠的文物很厚重
    蘇州博物館是蘇州代表性的景點之一,博物館新館是大師貝律銘封筆之作,特色鮮明,與周圍環境自然融合,博物館在形式上分三部分,涵蓋豐富,世界博物館日到了,全民刷館潮開啟,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逛逛蘇州博物館吧!蘇州博物館是一座集現代化館舍建築、古建築與創新山水園林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位於蘇州姑蘇區東北街,旁邊還有拙政園等景點。蘇博之美無需多言,隨手一拍就是美景。
  • 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創產品「考古盲盒」成了爆款,讓人們體驗到考古...
    把土塊層層挖開,你才會知道「考古盲盒」裡會出現什麼「寶物」開盲盒過了把考古的癮盲盒開出的「兔首印章」網友供圖河南商報記者鄭超受訪者供圖手握洛陽鏟,小心翼翼地「挖土」,隨機挖掘出寶物的瞬間,成就感油然而生。這樣的體驗,可不是考古學家的專屬,擁有一個「考古盲盒」,你也能過一把考古的癮。
  • 「讓文物活起來」 杭州市第三屆青少年文物守護人出爐
    近日,「讓文物活起來」杭州市第三屆青少年文物守護人評選活動現場決賽暨頒獎典禮在杭州博物館舉行。大賽由杭州市園林文物局主辦,杭州博物館(杭州博物院(籌))、華數傳媒網絡有限公司承辦,杭州電視臺青少·體育頻道協辦。
  • 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讓文物說話,是每一個文博人的責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因為博物館,愛上一座城,愛上齊魯大地。這是我們博物館人應該努力的方向。」山東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鄭同修說。從考古界大咖到博物館「新銳」,鄭同修跟文物打了幾十年交道,儘管工作有調整,心中的那份感情卻從未改變。
  • 出土文物帶你穿越三國,「三國志」文化展在蘇州吳中博物館開展
    2020年末,「三國志」文化展來到蘇州吳中——這片三國故事曾經真實發生過的土地,帶領觀眾穿越回波瀾壯闊的漢末三國。昨天起,「三國志」文化展在蘇州吳中博物館開幕,以創新的展陳形式,展示獨具特色的三國文化,配合來自各省、市、自治區的四十多家文物收藏單位選送的近200餘件/組文物,為觀者描繪出一個真實的英雄時代。
  • 這10件珍貴文物被評為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12月13日,歷時一個月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10件珍貴文物脫穎而出,當選省博十大「
  • 這10件珍貴文物被評為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12月13日,歷時一個月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10件珍貴文物脫穎而出,當選省博十大
  • 讓文物映照現實——對話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
    三是在新年元旦籌辦第五屆燈謎大會,在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前提下,活動舉辦得熱熱鬧鬧,營造了濃濃的新年文化氛圍。近年來,各地博物館成為遊客網紅打卡地,蚌埠市博物館也不例外。深讀周刊記者多次到蚌埠市博物館參觀,寬敞明亮的展廳,精緻優美的文物,安靜有序的環境,駐足一件件文物展櫃前,仔細端詳,仿佛與歷史對話,讓人浮想聯翩,流連忘返。
  • 「考古盲盒」誕生:考古就像開盲盒,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出現什麼
    10分鐘過去了,李樂看著手中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文物」,等不及開始「暴力拆土」。她雙手放在半截泥塊的兩側,用力向兩邊拉扯,一張臉露了出來,同時在這張臉上弄出了一個小缺口,像開了第三隻眼。考古是個細緻又需要耐心的工作,李樂重新拿起洛陽鏟一點一點向下挖,邊挖邊用刷子掃去覆蓋在「文物」表面的灰土,終於挖出了一個完整的陶俑。
  • 這些盲盒腦洞大開,連鑽石都玩上了!
    說到當代年輕人的潮流生活方式,「抽盲盒」必須佔有一席之地,小小的盲盒就能開出大大的快樂,讓年輕人們趨之若鶩。而商家們為了緊跟盲盒玩家對新鮮感的追求,也不斷開發出很多新奇有趣的盲盒款,讓人大開眼界。
  • 杭州市第三屆青少年文物守護人評選活動出爐
    近日,「讓文物活起來」杭州市第三屆青少年文物守護人評選活動現場決賽暨頒獎典禮在杭州博物館舉行。 據悉,本屆青少年文物守護人評選活動於8月10日正式啟動。通過收集文物卡片,打卡線上博物館,成為「在線文物守護人」,取得青少年文物守護人評選活動的初評(海選)資格。 此外,作為本屆活動系列環節之一的「我與文物有話說」文物創意攝影大賽也在11月上旬拉開帷幕。該攝影大賽由杭州博物館和江幹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共同主辦,旨在激勵更多的青少年主動走進博物館,認識文物,發現文物之美。
  • 預售開啟 博物館文創躋身「雙十一」拼什麼
    ,競逐這波正在來襲的消費熱潮。有博物館工作人員兼主播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博物館文創直播間想與李佳琦直播間比拼銷量,還是個長遠的目標,並且表達方式也應有別:「與普通商品相比,博物館文創直播要拼『講故事』,這是潛在優勢。純簡單帶貨,難出爆款。」在此次提前開啟的「雙11」預售期,除了故宮、上海博物館頻推直播之外,國內多數博物館普遍以網店各色規則型優惠「預熱」。
  • 文物免遭暴徒毀滅,多虧歐美博物館
    幸運的是,尼姆魯德的一部分發掘文物得以在大英博物館保存至今。歐美博物館在現代戰爭與衝突中對世界文物保護的貢獻,遠超人們的想像。20世紀90年代蘇聯軍地撤離後,阿富汗陷入內戰,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國家博物館超過三分之二的館藏被盜,其中包括石佛像、牙雕等,一些文物在試圖偷運時被英國海關截獲,送至大英博物館保存;另一些銷贓賣給私人,再由善心人士買回。這一批文物總計843件,於2012年8月由大英博物館送還給喀布爾國家博物館。
  • 考古盲盒一月賣出超200萬:拎「洛陽鏟」發掘「文物」給文創什麼啟示?
    網上不光有人曬出各種各樣的「考古」戰利品,還有人直播「開挖」過程,人氣很高。羅維感覺「鬥志」來了,又買了兩件,開出了「生肖印章」和青銅鼎。欣喜之餘,他又買進了三件:「河南博物院很會玩,明明是博物館文創卻做出了潮流玩具的感覺。」
  • 這五大中國文物絕世罕見,可惜都成了外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按理說文物存量也應該冠絕全球。然而,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流失在海外的文物高達上千萬件,遠遠超過我國本土博物館現有藏品總量。我們的博物館數量也遠低於美國、法國、英國甚至日本。
  • 「安和常樂」天津博物館藏吉祥文物展亮相濱州市博物館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爽 見習記者 周嘉敏 吳少東 濱州報導「安和常樂——天津博物館藏吉祥文物展」將於12月15日在濱州市博物館開展,本次共展出的158件(122套組)文物精品,充分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濱州市民體驗源遠流長的文明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