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山坡」奔向「金銀窩」 十八洞飛出歡樂歌

2021-01-18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苗鼓鏗鏘敲起來,山歌嘹亮唱起來,舞蹈歡快跳起來……

不久前,地處湘西花垣縣深山的苗族村寨十八洞,用一場熱鬧的歌舞晚會,送走一個難忘的日子。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個貧困村落,看望鄉親,同大家商量脫貧致富奔小康之策,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方略。如今5年過去了,十八洞成功摘掉貧困村帽子,成為小康示範村寨。人均純收入從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去年底的10180元。

高山迴蕩的歌謠,傳唱著十八洞人的新生活。

「通水通電又通路,戶戶過上新生活」

十八洞地處特困山區武陵山腹地,水秀洞奇,山水相連,有「小張家界」之稱。但因群山阻隔,交通滯礙,民生維艱。

「苗家住在高山坡,坡上芭茅石頭多。不通公路水和電,手捧金碗莫奈何。」

村民楊正邦對家鄉的記憶,是閉塞、貧窮。十幾年前,車輛還開不進村子。因為交通極不方便,十八洞徒有滿眼好風景,十八洞人空有一身壯力氣。

今年才40歲的楊正邦,到瀋陽、寧波打工16年,直到2014年初,才回到家鄉。

此後的日子,十八洞天天在變:路通了,電有了,水通了,危房改造了,地面鋪平了,垃圾站建起來了……楊正邦特別感慨的是,通村道路從羊腸小道變成土坯路、車輛單行道,現在又拓寬為雙向通行的大道。

深山連通世界,十八洞的「窮根」拔掉了。

來村子參觀、遊玩的客人越來越多。小村熱鬧了,村子裡的活計隨之多起來。指揮交通、打掃衛生,楊正邦從早到晚在街上忙活。今年國慶節,他開辦了全村第11家農家樂。11月3日十八洞舉行文藝晚會,楊正邦的農家樂一天接待客人就有100多人。

當年的貧困戶楊正邦,買了電冰箱、平板大彩電,去年又買了私家車。現在,他經常開上私家車,出山進貨。道路雖在群山中起伏彎曲,但路面平整、寬敞,再無行路難。

十八洞傳唱的山歌從此歡快起來:「苗家住在金銀窩,境內自然資源多。通水通電又通路,戶戶過上新生活。」

「精準扶貧來領航,戶戶脫貧奔小康」

「三溝兩岔窮旮旯,紅薯土豆苞谷粑,要想吃餐大米飯,除非生病有娃娃。」

十八洞人均耕地只有8分多。一塊塊巴掌大的土地,分散在山頂、山腰和山谷裡。

十八洞人祖祖輩輩就靠這點地生活。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十八洞脫貧致富,仍然緊緊抓住這個根本,不同的是,土地上的「文章」和從前不太一樣了。

去年底,十八洞每名貧困人口從獼猴桃基地分得1000元收益。這筆錢,不是他們用汗珠子換來的,而是他們的股金「生」出來的。

因為土地狀況不適合搞規模產業,2014年,十八洞將政策扶持資金集中起來作為股金,與一家農業龍頭企業合作,在20多公裡外的地方流轉1000多畝土地,建立了獼猴桃種植基地。去年,獼猴桃掛果,當年開始分紅。今年產量大增,效益更好,分紅有望翻番。他們的目標是,進入盛果期後,年人均分紅5000元。

1000多畝「飛地」,比十八洞現有的土地面積還大,收益也高出許多。村裡那些零零星星的地塊,又被改造提升,變成鄉村旅遊新賣點。

全村200多農戶用承包地入股農旅專業合作社,按發展旅遊的標準,統一設計規劃。山坡上種桃子,稻田裡養魚。桃子採摘權、稻花魚捕撈權,向遊客轉讓。一塊土地,收益從一筆變成了三筆:土地有保底收入;社員為合作社打工有收入;合作社經營得好,還會有分紅。

十八洞的致富門路越來越廣。一家企業投資辦起山泉水廠,村民進廠當了工人,村集體也有了至少50萬元的年收入。40多名婦女在家繡苗繡,去年一年就收入26萬元。老人在家門前擺個小攤賣山貨,收入也不錯。

十八洞人的笑聲發自內心,歌聲也洋溢著幸福:「苗家住在高山坡,境內自然資源多,精準扶貧來領航,戶戶脫貧奔小康。」

「要想快脫貧,全村一條心」

「金雞開了口,鳳凰開了聲,要想快脫貧,全村一條心。」

十八洞是13年前才由飛蟲、竹子兩個村莊合併而成的新村,村子合了,人心難合。原飛蟲村離國道近,給原竹子村修路、架電,繞不開飛蟲的土地。建旅遊設施,也不能不佔用土地。當時,村集體沒有收入,一分錢補償也給不了。因此,群眾沒少出難題。工程好不容易開了工,又被村民阻攔,被迫停工的情況,常有。

人窮,志短,容易得「軟骨病」。一些人巴不得政府把自己的衣食住行全包下來。花垣縣委委派的扶貧工作隊進駐十八洞不久,就把破除村民「等靠要」思想,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當成首要工作目標。

工作隊有辦法。舉辦籃球賽、苗歌會、趕秋節、文藝晚會,把原來兩個村子四個寨子群眾的心,往一塊攏;組織留守婦女,成立苗繡專業合作社,組織青年成立民兵突擊隊,擔當急難險重任務,兩支隊伍成為工作隊開展工作的好幫手;每年一次對16歲以上村民支持公益、遵紀守法、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情況量化打分,張榜公布,讓排名靠後的,「紅紅臉、出出汗」;藉助村「兩委」換屆,選優配強黨支部、村委會,給群眾一個信得過的領導班子。

潛移默化中,十八洞人的腦袋富了、幹勁足了。近五年,村民自願投工投勞3000餘個,建起許多公共項目。

村民龍先蘭是個孤兒,破罐子破摔,喜歡喝酒、打架、鬧事,四年前曾闖進副省長主持的座談會要飯吃。扶貧工作隊隊長把他當成親兄弟,溫暖他、幫助他、感化他,使他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脫貧又「脫單」。如今,龍先蘭用自己和妻子的名字,為自己生產的蜂蜜註冊了商標,成立了養蜂合作社,把118戶養蜂戶聯繫在一起,規模擴大到1000多箱。龍先蘭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老闆」。

新修訂的十八洞村規民約,有了這樣的新開篇:「雨露陽光,潤我家鄉,飲水思源,自立自強……」記者 丁錫國 張玉潔 高文成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抖音青春要奔向遠方不知道結局怎樣是什麼歌 完整版歌詞
    「青春要奔向遠方不知道結局怎樣」這句歌詞的歌曲名叫《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是歌手好妹妹演唱的一首歌,也是電視劇《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的主題曲。青春要奔向遠方不知道結局怎樣什麼歌歌名: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歌手:好妹妹《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是電視劇《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的同名主題曲,由劉夢寒、竇鵬作詞,竇鵬作曲,好妹妹樂隊演唱。超級劇集《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同名主題曲,由資深音樂人竇鵬為該劇量身定製。
  • 《從十八洞出發》明日開播,一起聽聽赤溪村的幸福之歌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何曉婷湖南廣電跨年大事件——「扶貧三部曲」首發之作、五集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即將從12月26日開始,連續五天在湖南衛視730黃金檔播出,明天播出第一集《首倡之聲》。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就是記錄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這一讓人民銘記、讓世界驚嘆的民族史詩。
  • 遠安:昔日山旮旯 今朝「金銀窩」
    遠安:昔日山旮旯 今朝「金銀窩」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21日電 (溫宜飛 李雙駿)遠安縣域面積1752平方公裡,人口19.5萬人,是湖北省唯一整體不對外開放縣,2015年被納入全省37個貧困縣之一。在人們的印象中,遠安曾經是閉塞的「山旮旯」。
  • 寧心丨從十八洞出發
    12月26日,「記錄小康」大型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在湖南衛視播出後產生廣泛影響。這部片子,秉承「把大片做到村裡去」的創作理念,把鏡頭對準脫貧後的新屋場和田間地頭,讓世人看到了十八洞村的滄桑巨變,看到了十八洞村人的喜上眉梢。
  • 大型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將播
    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大型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將於12月26日-30日在湖南衛視播出,芒果TV將於27日起上線。該片以五集內容記錄精準扶貧的首倡之地十八洞村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故事。總導演李越勝介紹說:《從十八洞出發》是一檔具有紀實、理論特點的電視專題片,分為《首倡之聲》《精準之方》《時代之魂》《曠世之業》《未來之路》五集。《首倡之聲》是一幅「精準扶貧」從心間到田間的「全景畫卷」。節目從十八洞出發,去到「精準扶貧」的孕育地,探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形成過程。《精準之方》是一組聚焦深度貧困村從脫貧到致富的「延時攝影」。
  • 高俊香《浪花裡飛出歡樂的歌》
    浪花裡飛出歡樂的歌     路過南湖,一幫俊男靚女正在冬泳,那種傲視寒風的無畏與灑脫把人羨煞。
  • 反響丨《從十八洞出發》,一部讓人耳目一新的電視專題片
    紅網時刻記者 汪衡 長沙報導12月26日晚上7點30分,一部聚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第一期《首倡之聲》震撼來襲,在湖南衛視首播。湖南扶貧故事再次在社會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 奇幻小說​《十八洞奇遇》20/35
    斷崖中部有一巨大的洞口,河水從洞內奔湧而出,從三百一十四米的高空跌落下來,分成大大小小無數的水柱,疏密不等,形成一巨大的瀑布。水柱相互撞擊,爆發出許多銀白的水花,如棉絮一團團滾滾而下,凌空飄蕩,遠望如銀鏈飛舞,近看似姣龍出海。加之山洞下巖壁內凹,瀑布完全騰空,水花更顯其花哨而多姿。瀑布飛流之水撞擊潭底巖石,水花四濺,飛花濺玉一般。頓時整個峽谷煙波浩淼,勢如行雲,響聲巨似霹雷,數裡之外亦可聽聞。
  • 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12月26日起在湖南衛視播出
    近日,記者從湖南廣電獲悉,臨近跨年,湖南廣電將重磅推出「扶貧三部曲」: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電視版和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其中,首發之作大型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已定檔,將於12月26日至30日晚7:30在湖南衛視首播,湖南都市頻道將於26日晚10點同步播出,芒果TV將於27日起上線,「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中國教育電視臺、人民網也將陸續上線播出。
  • 【「十條戰線」暨社會治理現代化】雪鄉裡飛出了歡樂的歌
    【「十條戰線」暨社會治理現代化】雪鄉裡飛出了歡樂的歌 2020-12-23 0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三部曲」首發之作《從十八洞出發》定檔湖南衛視...
    記者專訪了《從十八洞出發》總導演、湖南都市頻道總監李越勝。 《從十八洞出發》 因何而來?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就是記錄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這一讓人民銘記、讓世界驚嘆的民族史詩。節目策劃之初,即確定了這樣的主旨:「從十八洞出發」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十八洞村是精準扶貧的首倡之地,首倡之地有首倡之為、發首倡之聲;另一層意思是說,脫貧攻堅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們還要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戰略部署,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 《從十八洞出發》定檔,湖南衛視12月26日至30日播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臨近跨年,湖南衛視將重磅推出「扶貧三部曲」: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電視版、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其中大型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是三部曲的首發之作,已定檔湖南衛視730時段首播,將於12月26日至30日播出。
  • 影視|《從十八洞出發》定檔,展現十八洞村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的故事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聚焦 "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 " 的大型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將於 12 月 26 日 -30 日在湖南衛視播出,芒果 TV 將於 27 日起上線。總導演李越勝介紹說:《從十八洞出發》是一檔具有紀實、理論特點的電視專題片,分為《首倡之聲》《精準之方》《時代之魂》《曠世之業》《未來之路》五集。第一集《首倡之聲》是一幅 " 精準扶貧 " 從心間到田間的 " 全景畫卷 "。節目從十八洞出發,去到 " 精準扶貧 " 的孕育地,探究 "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 " 的形成過程。
  • 為國家寫史,為民族鑄魂,為人民立傳——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
    《從十八洞出發》發首倡之聲《從十八洞出發》以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為時代背景,分為《首倡之聲》《精準之方》《時代之魂》《曠世之業》《未來之路》5集。它秉承「把大片做到村裡去」的創作理念,把嘉賓請出演播廳,訪談搬進農家院,在田間地頭記錄滄桑巨變,多層次勾勒出一幅脫貧攻堅的中國畫卷。
  • 抖音東邊的山坡上有兩頭牛是什麼歌 公牛對母牛說歌名歌詞
    抖音已經成為了當下十分火爆的短視頻分享平臺,最近有一首歌在抖音被廣為傳播,東邊的山坡上有兩頭牛,哈哈哈哈哈哈,這首歌的歌詞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這首東邊的山坡上有兩頭牛公牛對母牛說 I love you 母牛對公牛說你羞不羞 I love you 是劉二豆唱的,根據 《東邊草地上》改編。
  • 《從十八洞出發》第一集:首倡之聲
    《從十八洞出發》第一集:首倡之聲 2020-12-27 13:45:15
  • 角色丨跟十八洞村民吃住一起 他們就是「他們"
    《大地頌歌》的演員裡有23位特別的演員他們曾出演湖南扶貧題材的話劇《十八洞》這兩部劇的背景都是十八洞村有什麼不同和共通之處呢?在《十八洞》中,胡洋飾演「石頭」,一個頑皮的年輕人,被扶貧隊長的真誠所打動,加入了創業隊伍,走向致富之路。兩者都通過精準扶貧敲開了「幸福生活門」。
  • 《從十八洞出發》官宣定檔!12月26日起湖南衛視每晚7點30分播出
    記者專訪了《從十八洞出發》總導演、湖南都市頻道總監李越勝。 《從十八洞出發》因何而來? 李越勝: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花垣十八洞村,提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十六字方略,這好比「一道思想的閃電,擊中了人民的園地」。
  • 新華網|苗歌裡的「好日子」:好比和煦春風過山坡
    新華網|苗歌裡的「好日子」:好比和煦春風過山坡 2020-07-27 17:50: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劉揚 劉昱 王婧菲] [編輯:洪曉懿]字體:【大 中 小】 「哩囉囉哩囉,好比和煦春風過山坡……」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位於湖南省西南邊陲的城步苗族自治縣的苗鄉山歌有了新的唱詞。
  • 黃金有價「葉」無價——「精準扶貧十大區域公共品牌」十八洞黃金茶
    你可知,這片綠葉經茶農採摘、加工,將製作成十八洞黃金茶,遠銷國內外。它的價值遠不能用「價格」衡量,由它衍生的產業,將帶領一方百姓「長富久安」,這是一片名副其實的「黃金」葉。天選之地,好山好水孕好茶從歷史中走來,十八洞的神秘面紗被揭開,說不盡道不完的湘西故事吸引世人「一睹芳容」。武陵山腹地,花垣縣深處,群山環繞,雲追霧逐,蒼翠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