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七月半沒事別往河邊站」是什麼意思?中元節有啥講究?

2021-01-18 響水大米

七月半是中元節的一個稱呼,因為這一天是七月十五,所以人們把它稱為七月半,不同的地區稱呼也有所不同,有著祭祖節、盂蘭盆節等多個稱呼。

中元節的由來,中元節的產生應該是屬於融合了民間風俗與道家及佛教文化為一體的節日,最早在漢代人們就開始有了祭祖的傳統,因為這個時期真是農作物成熟的季節,將最新鮮的食材食物供奉給祖先,希望祖先保佑家人的健康和來年的豐收。

在道教文化中,將中元節認定為是地官的誕辰,所以在這節日期間,地府會將所有的鬼魂放出,所以又有「鬼節」的說法。而在佛教中所倡導的在七月十五這一天,佛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用盆子裝滿各種食物,供養佛陀和僧侶。所以三種文化習俗的結合就衍生出來今天的中元節,人們多在中元節前進行祭祀祖先和逝去親人的各種儀式活動。

七月半,沒事別往河邊站,的說法是主要源於道教的文化內容傳播,既然有了鬼節的說法,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河邊的水鬼會在這一天抓取走在河邊的人作為替身,來達到轉世從新做人的目的。

其實,中元節作為我國傳統的民俗節日文化,現在被人們越來越重視,逐漸成為我國祭祀祖先的四大節日之一,傳承過程中很多關於迷信「鬼魅」的說法在逐漸淡化,所以「七月半,鬼亂串,沒事別往河邊站」的說法也是古人在科學認知不全面的情況下,總結出的老話說法。在今天看來已經沒有任何的可信度。

現在中元節人們最主要傳承下來的是祭祖活動,其文化背後體現的人們不忘祖先的一種信仰。同時又包含了對未來美好生活和健康的期盼祝福。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而由此衍生出的各種文化活動和飲食習慣漸漸成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你們那裡中元節有什麼講究麼?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民間有「七月半,鬼門開」之說,有三禁忌要搞清楚,看完明白
    中元節民間俗稱七月半,和除夕、清明、重陽稱為我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人們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比如農曆七月半,正是初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慶豐收,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有「家祭無忘告乃翁」之意,其傳統精髓核心是敬祖盡孝。
  • 七月十五中元節,農村老人:「七月半」禁忌多,有道理嗎?
    在民俗,每一年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是一年一度的四大拜祖傳統民族節日之一,其他三個傳統節日各自為除夕夜、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又被稱作「鬼節」、「七月半」、「七月十五」、「孟蘭盆會」等。流傳中元節這一天陰曹地府會開啟大門口,便於先人到世間找尋親人。健在的後代會提早到先人墳前燒紙叩頭;一來是為給先人指引方向,二來是為祈禱庇護子孫後代,以添福免災;三來是為防止先人急需用錢而找美女屍體不便。就算是忙得不相往來,很多人都不容易忘掉中元節前拜祖一事,確實走不開必須在向著先人墳上的方位燒些冥幣。
  • 農村老話「兄弟盼窮,親家盼富」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兄弟盼窮,親家盼富」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農村的環境也是越來越好。雖然在農村,你感覺不到繁華,感覺不到熱鬧,但是農村的空氣卻是非常清新。農村的空氣自然,沒有什麼汙染,而且,在農村會讓你整個人特別放鬆。
  • 七月半很快到來,詳談農曆七月半該做些什麼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七月半民間又稱為鬼節一、七月半的忌禁進入七月中元節期間,半月內互相不請早安或不作常規的問候。
  • 七月半(中元節)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
  • 「七月半,鬼亂竄」,中元節是怎麼來的?都有什麼習俗?
    中國的悠久歷史讓這個古老的東方帝國有很多的習俗,正是因為如此顯得中國神秘又富有韻味,中元節就是人們常說的「鬼節」。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有句古話叫:「七月半,鬼亂竄。」就是描述的這一節日,也因為涉及到鬼魂這個節日的神秘色彩也更加的濃鬱,很受家中長輩的重視。
  • 七月半鬼門開!汕尾人在中元節吃什麼?這個絕贊好美味
    七月半,鬼門開。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今天的時候,正是中元佳節,也多被人稱為鬼節,盂蘭盆節,七月半。而談起這個節日,就不得不說起它的兩處由來。"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
  • 農村老話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對於一些農村老話,部分人持偏見態度,認為這些農村老話帶著封建迷信的主觀思想。其實這樣想的人,首先就已經帶有主觀的想法,以主觀想法去臆測另外一件事,得出的結論必定是片面的。農村老話是農村人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是智慧的結晶,冒昧歸類到封建迷信是不妥的,應該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看問題,有不足的可以提出來,有道理的也應該去肯定。
  •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呢?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早上不買豬肉呢? 農村老話自然老人們留下來的經驗,存在就有道理。而這些老話也會讓我們少走彎路的。就拿豬肉和豆腐來說吧,老話也是很有講究的,而豬肉怎麼買,豆腐又怎麼買,老祖宗自然有很多道道。
  • 七月半,鬼亂竄!四川的「鬼節」有些啥子禁忌和講究?
    以前小時候到了8月底,就經常聽到老輩子嘴裡念叨,「七月半,鬼亂竄。」在老輩子看來,「七月半」這個鬼節還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忌諱別人拍肩膀,忌諱踩冥錢撿錢,忌諱半夜慶生,忌諱半夜晾衣服等等。小時候百無禁忌,自然會嫌老輩子說這些禁忌囉嗦,現在長大之後反而會不由自主地去講究這些禁忌。若是身邊有親朋好友不小心犯了忌諱,還會苦口婆心地說上半天。
  • 【中元節】潮州弦詩樂《七月半》重六、領奏:鄭聲立
    1965年分配廣東潮劇院,擔任頭手,由他擔任領奏的劇目有《江姐》等逾百個,其中《袁崇煥》《趙氏孤兒》《告親夫》《嫦娥奔月》《龍女情》《審皇后》《換偶記》《大腳夫人》等劇目由中央電視臺攝製成潮劇錄像帶發行海內外。鄭聲立的二弦、嗩吶演奏技巧嫻熟,基本功紮實,有較高的表現力。
  • 關於今年的中元節(七月半)……
    關於今年的中元節(七月半)…… 2020-08-29 1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自己見」,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比如農村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自己見」,這句俗語咋一聽好像有點不搭,卻揭示了「天氣變化和人」之間的關係。我們都知道「劇烈變化的天氣」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一些老人和孩子深受其害。比如「咋冷還寒」就會造成流感的盛行,尤其是季節交替的時節,一些老人和孩子更容易患病。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是個什麼節日?老祖宗留下哪些習俗呢
    今年的中元節馬上就要到了,相信不少地方的馬路上,又多了一些燒紙錢和元寶的人。「鬼節」一詞成了中元節的代名詞。那麼這個節日究竟是怎樣來的?又有哪些習俗呢?中元節的由來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三個「元」節,分別是上元節,中元和下元節。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對於蓋房子這件事有多重視,想必經常聽村裡老人說的這些俗話就知道了,什麼「做屋不斷層,斷層無後人」,什麼「前山要遠,後山要近」,等等等等,人們在蓋房子前不僅要選擇好打地基的時間,就連房子上梁時間、房屋的布局都格外重視。
  • 七月十五中元節七大禁忌 七月十五中元節的7個風俗禁忌
    七月十五中元節七大禁忌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
  • 農村老話「男長二十六,女長二十足」到底說的什麼意思
    在我國廣大農村民間流傳這很多俗語。農村生活輕鬆愜意。除去了外面的生活壓力。農村有著清新的空氣和淳樸的民風。還有著很多趣事。其中老祖宗流傳下來老話,總是讓人津津樂道。在農村時不時就會聽到人們說出一些通俗易懂,還蘊含道理老話。這些老話能夠口口相傳流傳幾千年。其中必有他的存在的意義。
  • 除了放河燈,中元節還有什麼習俗?
    原標題:中元節 白天吃茄餅晚上放河燈今天是農曆七月半,是老皇曆上講的中元節。老早,逢到這一天的習俗真怪多的。這天,好多人家祭臺上會擺上果蔬供品,祭奠已故的亡靈。更有不少人家,在門口空當地方燒紙,意思是給逝去的人帶點錢用。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晚上可以出門嗎?
    民間有一種迷信說法,傳說在該日地府會放出孤魂野鬼,逝去的親人也會「回家」。於是,人們會通過各種方式,為已經去世的親人們「送去」吃喝。有些地區的祭祀活動一般在舊曆七月底之前進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比如,會通過一套儀式,夜晚接祖先靈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日送回為止。送回時,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
  • 其實,真實的七月半——「中元節」跟你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我生長於閩東,在農村見證了「七月半」曾經的氛圍。01「鬼節」的名稱有好幾個:盂蘭盆會(佛教)、中元節、祭祖節、七月半、地官節等名稱。而且,在閩東,人們還賦予了七月半一個非常獨特的名字——「公婆節」。曾經的中元節時間跨度非常長!從七月初一開始到七月十五結束,時間長達半個多月。能與之相比的只有春節。祖輩們在農曆六月二十九晚上開始,家裡就點長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