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是中元節的一個稱呼,因為這一天是七月十五,所以人們把它稱為七月半,不同的地區稱呼也有所不同,有著祭祖節、盂蘭盆節等多個稱呼。
中元節的由來,中元節的產生應該是屬於融合了民間風俗與道家及佛教文化為一體的節日,最早在漢代人們就開始有了祭祖的傳統,因為這個時期真是農作物成熟的季節,將最新鮮的食材食物供奉給祖先,希望祖先保佑家人的健康和來年的豐收。
在道教文化中,將中元節認定為是地官的誕辰,所以在這節日期間,地府會將所有的鬼魂放出,所以又有「鬼節」的說法。而在佛教中所倡導的在七月十五這一天,佛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用盆子裝滿各種食物,供養佛陀和僧侶。所以三種文化習俗的結合就衍生出來今天的中元節,人們多在中元節前進行祭祀祖先和逝去親人的各種儀式活動。
七月半,沒事別往河邊站,的說法是主要源於道教的文化內容傳播,既然有了鬼節的說法,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河邊的水鬼會在這一天抓取走在河邊的人作為替身,來達到轉世從新做人的目的。
其實,中元節作為我國傳統的民俗節日文化,現在被人們越來越重視,逐漸成為我國祭祀祖先的四大節日之一,傳承過程中很多關於迷信「鬼魅」的說法在逐漸淡化,所以「七月半,鬼亂串,沒事別往河邊站」的說法也是古人在科學認知不全面的情況下,總結出的老話說法。在今天看來已經沒有任何的可信度。
現在中元節人們最主要傳承下來的是祭祖活動,其文化背後體現的人們不忘祖先的一種信仰。同時又包含了對未來美好生活和健康的期盼祝福。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而由此衍生出的各種文化活動和飲食習慣漸漸成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你們那裡中元節有什麼講究麼?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