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普及於明清之時。至今,中華同胞一直都有民以茶待客的風俗。同時,茶也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眾化、最受歡迎、最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綠色飲料。
茶作為大自然的產物,深得自然的秉性,鍾靈毓秀,造就優良茶德。茶性儉,苦而後甘,它的儉樸、清淡、和靜、健身的秉性,恰與中國人崇尚先苦後甜,溫和謙遜,寧靜淡泊,恪守本分的思想相吻合,深得人們的喜愛。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中國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同時,中國茶文化也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禮儀。
在中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至今仍有著豐富多樣的飲茶習慣和風俗,茶文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與中國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茶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古代文人雅士非常重視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規範,講究飲茶用具、飲茶用水和煮茶藝術,並與儒、道、佛哲學思想交融,而逐漸使人們進入他們的精神領域。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藝術。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經過幾千年的沉澱,被歷代人們所推崇,其內容十分豐富。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茶德、傳播茶道、文化藝術 、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易等。茶文化具有的傳統精神文化,主要有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發奮圖強、謙虛禮貌、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等。
茶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唐代陸羽《茶經》是世界第一部茶書,其是古代茶人勤奮讀書、刻苦學習、潛心求索、百折不撓精神的結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華民族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儉的真實反映。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茶文化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和中國人民的一些生活中的習慣與形式相融合,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會名士願意參加,茶文化也是大眾文化,民眾廣為參與,茶文化覆蓋全民,影響到整個社會。當今所處的市場經濟,競爭激烈,優勝劣汰,講利益、講效益。但人情較為冷漠,人際關係趨於淡漠。學習茶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符合如今中央倡導的節約制止奢侈浪費行為的規定。茶文化對現代社會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和影響,如下:
茶文化以「茶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於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於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茶文化有利於社區文明建設。經濟飛速發展,但文化發展也不能落後,社會風氣不能汙濁,道德不能淪喪。
茶文化是應對人生挑戰的益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市場競爭下,緊張的工作、應酬、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各類依附在人們身上的壓力不輕;參與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鬆一番,以應對人生的挑戰。茶文化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顯;茶文化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品嘗名茶、茶具、茶點,觀看茶俗茶藝 ,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改革開放後,茶文化的傳播,有改變社會不正當的消費活動、創建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活力,茶文化融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的作用進一步增強。
在新時期,茶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會化和國際化趨勢,茶文化促進對外開放,推進國際文化交流,在國際茶文化的頻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國界,廣交天下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為世人矚目。
如果你對文章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在下面留言評論;喜歡我分享的文章,可以互相「點讚+關注」,你的關注是對我的鼓勵,也是促進我進步的原動力。
免責聲明: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