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茶與文化的融合,民以茶待客的風俗,其精神內涵豐富

2020-12-25 人草木茶禪文化
人草木茶禪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普及於明清之時。至今,中華同胞一直都有民以茶待客的風俗。同時,茶也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眾化、最受歡迎、最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綠色飲料。

人草木茶禪文化

茶作為大自然的產物,深得自然的秉性,鍾靈毓秀,造就優良茶德。茶性儉,苦而後甘,它的儉樸、清淡、和靜、健身的秉性,恰與中國人崇尚先苦後甜,溫和謙遜,寧靜淡泊,恪守本分的思想相吻合,深得人們的喜愛。

人草木茶禪文化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中國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同時,中國茶文化也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禮儀。

人草木茶禪文化

在中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至今仍有著豐富多樣的飲茶習慣和風俗,茶文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與中國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人草木茶禪文化

茶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古代文人雅士非常重視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規範,講究飲茶用具、飲茶用水和煮茶藝術,並與儒、道、佛哲學思想交融,而逐漸使人們進入他們的精神領域。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藝術。

人草木茶禪文化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經過幾千年的沉澱,被歷代人們所推崇,其內容十分豐富。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茶德、傳播茶道、文化藝術 、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易等。茶文化具有的傳統精神文化,主要有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發奮圖強、謙虛禮貌、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等。

人草木茶禪文化

茶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唐代陸羽《茶經》是世界第一部茶書,其是古代茶人勤奮讀書、刻苦學習、潛心求索、百折不撓精神的結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華民族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儉的真實反映。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茶文化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和中國人民的一些生活中的習慣與形式相融合,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

人草木茶禪文化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會名士願意參加,茶文化也是大眾文化,民眾廣為參與,茶文化覆蓋全民,影響到整個社會。當今所處的市場經濟,競爭激烈,優勝劣汰,講利益、講效益。但人情較為冷漠,人際關係趨於淡漠。學習茶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符合如今中央倡導的節約制止奢侈浪費行為的規定。茶文化對現代社會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和影響,如下:

人草木茶禪文化

茶文化以「茶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於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於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茶文化有利於社區文明建設。經濟飛速發展,但文化發展也不能落後,社會風氣不能汙濁,道德不能淪喪。

人草木茶禪文化

茶文化是應對人生挑戰的益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市場競爭下,緊張的工作、應酬、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各類依附在人們身上的壓力不輕;參與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鬆一番,以應對人生的挑戰。茶文化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顯;茶文化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品嘗名茶、茶具、茶點,觀看茶俗茶藝 ,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人草木茶禪文化

改革開放後,茶文化的傳播,有改變社會不正當的消費活動、創建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活力,茶文化融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的作用進一步增強。

人草木茶禪文化

在新時期,茶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會化和國際化趨勢,茶文化促進對外開放,推進國際文化交流,在國際茶文化的頻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國界,廣交天下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為世人矚目。

人草木茶禪文化

如果你對文章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在下面留言評論;喜歡我分享的文章,可以互相「點讚+關注」,你的關注是對我的鼓勵,也是促進我進步的原動力。

免責聲明: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茶與隱,物質與精神,茶文化是如何影響到古人的隱逸思想的?
    一方面,隨著隱逸思想主體多樣化、內涵世俗化、載體人格化的轉變,其社交功能和娛樂功能日益明顯,全面促進了茶詩、茶畫、茶禮、茶藝等茶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茶文化的普及以及茶自然化的物質屬性與人格化的精神屬性恰好符合隱逸思想的社會需求與時代特徵。二者高度交融,予以社會重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文人士大夫群體人格的塑造以及社會國民的社會心理構建起到了深遠的作用。
  • 倍絲特私享茶課 | 華人工夫茶王介宏老師【傳統清式閩臺工夫茶】
    學茶導師:王介宏滌煩茶寮主人臺灣「中華工夫茶協會」創會發起人傳統茶文化實踐,專項:「宋式點茶」、「清式閩臺工夫茶」、滌煩茶事主理人,茶,品真味,品味當下,是其品茗的精神追求。,是清初以來流行於閩南汀、漳、泉及粵東之潮州等地區的茶事風俗,其有著宋代以來建安茗戰之遺風。
  • 茶之書解讀|日本是如何擺脫中國茶文化影響
    傲慢和偏見曾經我對日本、對日本人茶文化有很大偏見 ,自覺我泱泱中華,其彈丸小國何以用「道」不都是唐宋玩剩下的嗎?隨著眼界的開拓,時間、年齡的增長,文化知識的豐富,對「道」、對「茶」、對「文化」的認知有了更多維度的思考和感悟。文化自信不等於傲慢自大,坐井觀天。
  • 原山の茶文化 | 平安夜,因茶而美!Merry Christmas!
    三五人圍爐而坐,待爐上水壺唱響,待壺中水氣沸騰,便開始了思想的碰撞……一杯茶,沉澱的不僅僅是歷史,更是一段高度發達的文明。從古時開始,品茶活動就是上層社會高雅的精緻文化,古人以茶修德、以茶怡情,茶文化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中悄然而生。
  • 關於提神,茶和咖啡的區別?我竟被騙了那麼多年
    說到茶,比起咖啡而言,它在中國的歷史更加有淵源。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發現並利用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國各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
  • 茶資訊| 中國茶葉學會成立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
    12月2日,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正式在杭揭牌成立。茶起源於中國,聞名於世界。中華茶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了「清」、「敬」、「廉」、「和」、「美」、「樂」等精神內涵。
  • 歷史上的「茶都」紹興能否建一個茶文化博物館?
    紹興產茶歷史悠久,紹興茶有史料記載,始於漢,興於魏晉南北朝,盛於唐,旺於宋元,明清時期,更是越茶行天下。歷史上紹興曾被稱為中國的「茶都」。紹興茶葉歷史豐富,文化內涵深厚。多年來,一些有識之士一直在呼籲,建一個茶文化博物館,讓紹興的茶文化成為生態、旅遊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 談中國茶文化「泛化」現象及對茶藝、茶道、茶文化概念的思考
    比如王玲將茶文化定義為「茶在被應用過程中所產生的文化和社會現象」[],陳照年認為茶文化是與茶有關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查閱辭書可以發現,「文化」一詞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既然談「泛文化」,這裡就取其廣義的理解,即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雖然廣義的文化概念過於寬泛,但仍然有其明確的範圍、內涵和基本的界定——「財富」。
  • 大型茶文化紀錄片《茶界中國》今晚開播
    茶,是中國的國飲,寄託著深遠的中國式品味和文化情結。紀錄片《茶界中國》攝製組拍攝了近百位茶人,從全新的角度來解讀茶葉,展示當下中國的文化自信。作為中國最具標誌性的文化符號,茶人的執著和堅守,代表著中華傳承的匠人之心。節目記錄了鮮為人知的茶葉背後的故事。 「每一個茶到味蕾的故事裡,都是人和情感的故事。」《茶界中國》的總導演劉嘉這樣總結。
  • 我說一杯茶能品中國味道,你信嗎-北京悅茗軒小罐茶
    由此可見,中國的茶葉在世界上佔據著重要地位。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文化,飲茶文化亦是如此。下面介紹中國一些地區的茶文化!廣東茶文化是中國四大茶文化之一,其中潮州工夫茶作為中國茶文化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國茶道文化的精粹,作為中國茶道的代表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 杜國楹的小罐茶,茶文化走向世界!
    小罐茶對外宣稱聯手了8位制茶大師共同打造大師級的中國茶,有西湖龍井制茶大師戚國偉、黃山毛峰傳統製作技藝第49代傳承人謝四十、中國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鄒炳良等,我們可以想像小罐茶究竟耗費了多少的心血。小罐茶的制茶工藝小罐茶的企業文化是堅守精品主義,用細節成就偉大,其實這些東西可以在小罐茶的制茶過程中看到,在小罐茶成立之初,杜國楹帶領團隊,行程數十萬公裡,遍訪了行業內無數的茶農、茶企、茶商、茶專家。
  • 講座回顧 | 何為好茶 —— 從中國茶文化的角度
    大觀園裡,晴雯喝茶那般講究,此時如此茶也皆可入口了。所以喝茶對每個人而言均不同,在哪個山頭唱哪只歌兒。正是這些多樣性,構成了歷史與現實中的中國茶文化現象。喝茶也好,學茶也罷,要越學越放鬆,越柔和,不該越來越封閉或是狂妄。茶文化的現象不外乎就在於身、心兩方面,就是物質與精神。喝什麼茶對身體好,對喝的茶有什麼文化方面的認識和影響,後者便是精神層面的提升。 歷史上茶文化經過了哪些變遷呢?
  • 茶文化是什麼,杜國楹的小罐茶帶你感受茶文化!
    大家對茶文化了解有多少呢,首先要明白的一點是什麼是茶文化,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
  • 茶、茶文化源自於中國,那麼英國的茶好還是中國的茶好?
    在我國,稍微懂一些傳統文化的人都會知道,茶文化起源於中國,茶也是源自於我國。當前在很多的外國人眼中,似乎茶對他們的影響是認可的,但他們卻很難承認自己國家的茶文化受了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小約問過許多的人,英國的茶與中國的茶,最大的區別在哪兒?
  • 帶您呷一口穿越千年的茶
    每逢閒暇時刻,總愛泡一杯茶;往杯中放幾片茶葉,倒入滾燙的開水。茶與水慢慢融合,飄起縷縷茶香,坐在藤椅上,凝視著杯中的茶葉,一片一片的茶葉,緩慢舒展開來,浮浮沉沉.........這是現代人的泡茶方式,您知道古代人如何泡茶嗎?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發現並利用茶至少有4700多年的歷史。直到現在,中國各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
  • 畲族,一個茶文化極豐富的民族
    一個茶文化極豐富的民族 文/陳驥 人口不足百萬,卻有極豐富的茶文化的畲族,日常生活、勞動、會客、婚嫁、祭祀及一些休閒場合,都能閱讀到豐富的、有情趣的茶文化。
  • 作為茶文化,怎能沒有與茶相關的成語呢,文化大佬都知道!
    茶一直都是雅俗共賞,這也是茶文化能源遠流長的關鍵。茶既可以高雅走入文人學子的文化圈,也可以通俗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待客之道的必備之物。通俗的茶文化土壤,是成就高雅茶文化的基礎。成語是我國漢字文化的一大特色,是語言詞彙中定型的詞組或短句。
  • 中國的茶文化從何而來?背後又有什麼內涵?
    中國的茶文化從何而來?背後又有什麼內涵?在中國人的印象中「飲茶品茗」,是一件非常文雅的事情。尤其是對於一些文人雅士來說,更是將「品茗」作為人生一大樂事。從茶杯中飄出的氤氳茶香,總是能給人一種心曠神怡之感。
  • 小罐茶如何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茶文化!
    杜國楹創始小罐茶那就得說說小罐茶的創始人杜國楹了,從2012到2015,三年間,杜國楹帶領團隊,行程數十萬公裡,遍訪了行業內無數的茶農、茶企、茶商、茶專家,燒掉7000萬資金之後,從8位制茶大師那裡找到了造就好茶葉的奧秘,也就導致了小罐茶是由8位制茶大師共同打造大師級的中國茶,有西湖龍井制茶大師戚國偉
  • 茶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茶談
    當中國茶文化與詩文化的有機結合,便產生了一種形式多樣,意蘊深厚的文化載體——茶詩,中國古代茶詩在一定程度上包涵了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精華,融匯了三家學說的基本原則,以至成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文化極具典型的標誌性符號。茶文化中包涵了文人對人生,對生活的感悟,使得茶與詩融合的渾然天成,促成了一種較高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