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大家聽著不是很熟悉,但提到鐵觀音應該是耳熟能詳了,其中鐵觀音就是烏龍茶中的一種茶葉種類,當然常見的烏龍茶種類還包括:武夷巖茶、鳳凰單叢、鳳凰水仙等。生活中茶葉的種類有很多,但目前最為一致的分類法是依據茶葉的發酵程度以及加工工藝進行分類。
中國目前茶葉的分類按發酵度分為綠、白、黃、青、紅、黑六大茶類,為什麼其中沒有烏龍茶,其實青茶又叫烏龍茶,那青茶為什麼叫烏龍茶?這其中流傳著這樣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傳說
相傳有一位福建的茶農在茶山上採完茶後,將新鮮的茶葉放在背簍裡,徒步下山回家。下山時,山路崎嶇,背簍裡的茶葉隨著人體的顛簸也在不斷碰撞、搖晃。
等到茶農走回家後摘下背簍,竟驚奇的發現這些新鮮的茶葉變得格外清香。茶農不知所以,便將這種茶稱為「烏龍茶」,也就是「稀裡糊塗的茶」。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种放在背簍裡搖晃的過程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搖青」工藝。這也是烏龍茶區別於其他茶類的特色工藝所在。
「烏龍」,在福建的方言中有稀裡糊塗之意,雖然傳說缺乏一定的科學依據,但這也能讓我們很快記住烏龍茶這個名字,以及它的「搖青」工藝。
對於以前的人們來說,青茶經過搖晃後香氣撲鼻只是一個烏龍。但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一烏龍的謎團已經被解開。
在搖青的過程中,茶葉中的內含物質相互作用,由50多種增加到300多種,繼而產生了花果香等香氣。
與此同時,新鮮茶葉相互碰撞導致茶葉邊緣破碎,其中的茶多酚發生少量氧化轉化為茶紅素,從而形成「綠葉鑲紅邊」的外形特徵。
關於烏龍茶名字由來的傳說其實有好幾個,但目前這個傳說更方便大家識記、辨別。其中一個版本是說,在福建省安溪縣有一個茶園主人,這天茶園主人趁空閒去看曬制的茶葉,翻翻撿撿的過程中,突然發現一條烏龍,給這位茶園主嚇的幾天都沒敢再去,忐忑了好幾天等再去的時候,發現茶葉經過陽光和氧化,不似以往綠葉綠湯,但是滋味卻濃醇可口,於是這位主人便將這款茶命名為烏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