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甲脆的油吃粿,透早時,配安糜!」
「塗豆仁,酥擱香,喲喂噢!」
一大清早,賣油條、賣荷仁豆和塗豆仁的小販們開始此起彼伏地表演著「中國新歌聲」,小孩們被紛紛叫醒,抓起零錢就衝出門去,腹肚都被喊得很妖很妖了捏!這是很多早年居住在老城區的閩南小孩記憶裡最深的那一幕。
這裡的「塗豆仁」說的就是花生,本地俗稱「土豆,塗豆」,北方叫落花生,又因其滋補作用被稱為「長生果」。閩南有一句諺語:「頂開花,下結子,大人小孩愛吃甲要死。」它生動地表現了閩南人對花生的喜愛程度。
閩南籍作家許地山曾寫過一篇著名的《落花生》,是許多人對小學課文和花生的美好回憶。同樣是閩南籍的林語堂先生,當年在東吳大學上的第一堂英文課,竟然是教學生們吃花生米,並以此治好了學生的缺課「毛病」。
他跟學生們說:「花生米又叫長生果,諸君第一天上課,請吃我的長生果。祝諸君長生不老!以後我上課不點名,願諸君吃了長生果,更有長性子,不要逃學,則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閩南的花生米分為皂紅、紅皮、大粒、小粒等花色,民間對花生有「南仁」(俗稱柳仔仁)、「北仁」(俗稱大胖仁)之分,柳仔仁產於春秋兩季,顆粒小於大胖仁,燉炒豆很香。花生不僅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四時果品,花生小腸湯、豬尾花生煲、花生炒滸苔、花生棕、花生糕等都是閩南地區常見的菜餚和名點。
此外,花生的複製品如魚皮花生、花生酥(俗名「貢糖」或「豆仁夫」)、生仁等也很有名氣。花生仁脫膜燉煮成的甜花生湯是閩南地區傳統甜湯名點,甘甜爽口,潤肺生津,在婚慶、生日以及各大大小小的宴席上都可見其身影。
魚皮花生
魚皮花生最早源自日本,新鮮的魚皮熬成膠,澆在花生仁上,就有了光亮又有隱約魚紋路的「魚皮花生」。據說上世紀20年代開始傳入廈門,當時在廈門的臺灣籍人士用糕粉和花生仁、白砂糖、澱粉等手工製成這種別具風味的特產。雖然早已不用魚皮膠了,但是「魚皮花生」的名字卻沿用至今。
民國時期,廈門開元路的「美華興」、中山路的「義華」等都有兼售魚皮花生,上世紀60年代廈門產的的魚皮花生,顆粒飽滿、香鬱酥脆、質量上乘,開始在國際市場上走俏。
據說正宗的魚皮花生,抓上一把輕輕摩挲,會發出如琵琶一樣的響聲,「琵琶」在廈門方言裡通「魚皮」,估計這也是名字保留的主要原因吧。如今,每次買到這種香鬱酥脆、鹹中帶甜的魚皮花生,很多老食客還總是會下意識地抓一把搖晃幾下。
花生酥
在閩南,花生酥又叫貢糖,是閩南地區的傳統名牌產品,素以甜酥香脆、入口即化著稱。貢糖的起名源於製作時候需要手工搗打(方言稱「貢」),也有一說這是進貢給皇上吃的御用佳品。
炒熟的花生仁和糖一起碾成酥,再用手拉成條、切塊,拉酥條和炒花生仁都很講求火候和手藝,上等的花生、白砂糖、麥芽糖原料,加上傳統的工藝精心製作,才能做出上好「貢糖」。
優質的「貢糖」最大的特點在於酥,一觸即碎,入口自溶,剝去包裝紙,小心翼翼放進口裡,頓時滿口香味,若是再配上一口閩南傳統功夫茶則更美妙無比。花生酥味道較濃,是品茗的茶點佳配,也可以作為貢糖夾餅、薄餅的餡料。廈門早年大同路的「金蘭香」、「義順興」兩家老餅屋的花生酥很有名,後來中式糖果廠繼承了優秀技法,花生酥技術更加爐火純青,享譽海內外。
生仁
生仁兼具了顏值和味道,炒熟的花生仁外面包裹上染色的糖花,看起來像五顏六色的彩珠,所有又稱「彩糖花生」或者「金光豆」。白糖加水煮到一定火候化身為「翻糖」,這時候放入炒熟的花生,多次來回翻動,花生外皮皺紋越深就會越香脆。熱茶配生仁,茶香生仁味更香,此外,生仁還是訂婚的糖品,寓意早生貴子。
花生湯
閩南本地產的花生主要有「大花」、「二花」兩種,燉花生湯用「二花」比較好,顆粒小巧玲瓏,滋味也比較香甜。閩南花生湯最大的特色是:選料精細、製作嚴謹,特別注重投料時機和火候的把控,上乘的花生湯顆粒潔白完整,酥爛不碎,入口松爛即化,香味四溢,搭配油條、炸棗、糕點或檳榔芋塊,別有一番閩南風味。
上世紀四十年代,廈門二舍廟和黃則和的花生湯口碑很好,黃則和字號一直延續至今,成為備受青睞的老字號。廈門南普陀素菜館的「長生果」湯做法和花生湯一樣,是有名的素菜名點,寓意長壽多福,如意吉祥的祝福。
閩南的宴席講求頭尾甜,花生湯經常作為甜湯供桌宴客。早年過節人們還會碾花生仁拌白糖作餡,油炸製作「木梳包」。在廈門同安、翔安,民間常把花生當作吉祥的象徵,比如新娘首次回娘家,娘家往往會送上一籃糖制糯米糕和炒熟的花生,預祝女兒婚後生活「甜蜜」並能儘快「結子」(生孩子)。
民國《同安縣誌》曾記載「落花生,煮炒均合、亦可作糖品,人家姻婚及正月多用之。碾末,和糖做成塊,食之尤甘香適口。」
除了甜食,其實在民國時期閩南還有不少鹹味花生的做法,比如帶殼煮熟再曬乾,甜香可口的曬花生;用火炒熟香氣很濃的帶殼炒花生;花生仁放鹽油炸製成「灸仁」(也稱「炸仁」),可當早餐佐餐佳品,也可佐酒,民諺「花生老酒煎豆乾」說的就是這種花生;花生仁和沙加入五香末、糖水調味炒熟,去沙後即可食的香甜適口的「北仔仁」(多為北方人製售)。
來自網絡
另外還有一樣是至今很多老廈門人念念不忘的佐餐小食——鹹落花生。鹹落花生製作工序繁多,單是蒸花生的蒸籠就要七八層,柴火和火候也很講究,慢工出細活;而且重在煮的功夫,取海水燉煮花生,火溫的掌控決定了鹽分如何慢慢滲入花生仁中,直至最後完美脫殼(有另外一做法為灑鹽巴,一層層地撒)。
這樣出品的花生鹹香可口,味道醇正,是下酒佐餐的佳品。其中有一種「鼎頭酥」,帶殼的花生浸鹽後在鼎鍋焙熟,有幹、溼兩種,溼的還帶有汁水,風味尤佳。
當年製作鹹落花生的主要為美頭社的數戶人家,可以說是那一帶獨特的風味特產,直至上世紀70年代還曾風靡廈門人的餐桌,可惜如今已經沒有人會製作這種工藝相對繁瑣的佳品了。
偶爾在宴席中碰到八九十歲的老人,提起鹹落花生,分享著當年美頭社花生製法傳兒媳不傳女兒的秘密,那個滿足勁,哎呦,仿佛曾經觸碰到牙上的那份鹹香、幹松酥軟又回來了,香氣在舌上、唇齒間蔓延,一直到鼻尖和腦門!
>>>>>>>>>>>>
往期閱讀「民國廈門飲食」系列:
1、廈門驚現百年老閩菜的「清明上河圖」,消失的味道被喚醒 !
2、百年前廈門人常去的閩南菜館,竟然隱藏了這麼多秘密!
3、一百多年來,閩南人「調戲」菜餚的手法全在這裡了!
4、有一種閩南人的鄉愁,叫酸酸甜甜!
5、有一種芳華,叫做民國廈門的粵菜!
6、這些民國時期的咖啡館,裝下了一整座廈門的香味!
7、廈門最好吃的石花凍仙草凍酸梅湯在這裡,看你能不能吃得到!
8、帶你穿越百年,去吃民國廈門的「怪咖」名小吃!
9、一個罐頭,廈門人吃出了七情六慾!
10、這些小時候聽過的聲音,現在聽到可能是幻覺!
11、閩南粥你好,我是你的"菜鹹"!
12、陳曉卿《風味人間》沒拍到的這些海味,幾百年前廈門人就吃到底朝天了!
13、福州人在廈門有三把刀,其中一把很好吃!
14、再會商店不再會,民國糕餅猶飄香!
15、一口吃掉一個世紀的南洋菜.
16、跟一杯兩三百年前的藥酒聊了會天!
17、豐子愷來廈門,被這家店用一壺酒徹底搞定!
18、喝洋酒吃罐頭,還配冰淇淋,那會的廈門人真能玩 !
19、同安封肉、土龍湯、薑母鴨和五香條有個共同的秘密,要不要告訴你?
20、這些廈門老啤酒,喝過的都老了!
21、那些鮮為人知的民國廈門「奶事」
22、廈門的囝仔們,還記得童年吃的第一顆糖果嗎?
23、年輕人,你對廈門的西餐了解得太少了!
24、一杯冰淇淋,換一斤雜魚,一斤老酒,成交?
25、廈門可以用來吃的街巷全在這裡了!
26、有一種百年孤獨,就是你懂我卻疏遠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