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的書法,原來這麼好!

2021-01-07 文化養老

如今一提蔣勳,我們立刻想到的就是我國臺灣的蔣勳先生。

蔣勳先生從小學習書法,在藝術和美學上頗有建樹,聽他解讀歷代書法經典,簡直就是享受。

那麼,我們來看看他寫得怎麼樣——

應該說,他寫得蠻有趣味。

在這幾幅作品中,似乎有弘一的影子,還有張伯駒的樣貌。不過當書法只剩下趣味,就不入書法愛好者的法眼了。

現在,我們來看看另一位蔣勳的書法。

蔣勳在蔣姓中是個很受歡迎的名字,知名的人當中,就有唐昭宗乾寧年邵州刺史蔣勳;成化十七年辛丑科(1481)三甲第37名進士,河北肥鄉人蔣勳;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1547)李春芳榜第三甲第138 名賜進士及第,河北霸州人蔣勳;還有乾隆四十五年(1780)合陽縣知縣、江蘇常熟縣人蔣勳。

下面就是江蘇常熟的蔣勳在乾隆癸卯(1783)年所寫小楷《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此人雖不以書法著稱,但字寫得中規中矩,放在今天,也算高手了。

碑刻現藏西安碑林——

去過碑林的書友一定會納悶,這塊碑我怎麼沒見過呢?那是因為它沒進屋,而被鑲嵌在牆根底下。

再去碑林的時候,別忘了去看看它!

附錄:《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

帝君垂訓曰:

今日是元旦。為人間第一日。

吾當說人間第一事。何謂第一事。

孝者百行之原。精而極之。可以參贊化育。故謂之第一事。

赤子離了母胎。在孩抱便知得。故謂之第一事。

舍此一事。並無學問。舍此一事。並無功業。

舍此而立言。則為無本之言。

舍此而能功蓋天下。到底不從性分中流出。

必作偽以欺國。負本以滅身。

天地是孝德結成。日月是孝光發亮。孝之道。言不可得而盡也。

為人子者。

事富貴之父母易。而貧賤之父母難。

事康健之父母易。而衰老之父母難。

事具慶之父母易。而寡獨之父母難。

夫富貴之父母。幸入有人扶持。居止有人陪從。其願常給。其心常歡。

貧賤之父母。捨卻白髮夫妻。誰為言笑。離了青年子媳。莫與追隨。

人子一日在外。父母一日孤悽。

為人子者。善體其情。能頃刻離左右也乎。

康健之父母。行動可以自如。取攜可以自便。

朝作暮息。可以任意。訪親問舊。可以娛情。

衰老之父母。兒子便是手足。不在面前。手足欲舉而不能。媳婦便是腹心。

不在膝下。腹心有求而不遂。時而欣欣於內。時而戚戚於懷。

為人子者。善體其情。能頃刻離左右也乎。

具慶之父母。日間有以作伴。夜間有以相溫。

晝無所事。相與說長論短。夜不成眠。互為知寒道冷。

寡獨之父母。兒女雖有團圓之樂。夫妻已成離別之悲。

家庭之內。獨行踽踽涼涼。形影之間。惟有悽悽楚楚。

為人子者。善體其情。能頃刻離左右也乎。

嗚呼。試問身從何來。親為生我之本。

孝為何事。人所自有之心。

見我此章而不動心者。非人也。

見我此章而不墮淚者。非人也。

逆子仵媳。

見我此章。而不化為孝子順媳者。歟獸何異。人人得而誅之者也。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著作權人所有,轉載僅供參考,如涉版權請聯繫小編處理。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號立場。

相關焦點

  • 蔣勳:漢字書寫,是美好歲月的回憶
    △蔣勳書法東方亞洲文化的核心價值,其實一直在漢字的書寫中。最早的漢字書寫學習,通常都包含著自己的名字。很慎重地,拿著筆,在紙上,一筆一畫,寫自己的名字。寫「爨(cuàn)寶子碑」寫久了,很佩服書寫的人,「爨」筆畫這麼多,不覺得大,不覺得繁雜;「子」筆畫這麼少,這麼簡單,也不覺得空疏。兩個筆畫差這麼多的字,並放在一起,都佔一個方格,都飽滿,都有一種存在的自信。
  • 蔣勳:對美的眷戀
    …無論是公認有大成就的詩人,還是曾無數次被選入各種集子的詩篇,在蔣勳先生這裡,都一一展現出不同以往的美感。老百姓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原來是密報來了,說潼關已經破了,京城即將不保。皇帝匆匆忙忙帶著重要的大臣、貴妃,由三軍護衛出了城。到了馬嵬坡,軍隊發生了政變,要求楊家的權力受到約束,楊貴妃被賜死。這樣一個事件,在當地一直在傳述,五十年之後,白居易寫了《長恨歌》。從《詩經》、《楚辭》已降,中國很少有長篇史詩。
  • 蔣勳:中華文化有容乃大
    蔣勳:我不覺得藝術有這麼大的感染力,其實我大部分時間是在跟他們學。他們有一種雙腳踏踏實實在土地裡面的實在,還有面對事情的擔當和謙卑。而知識分子在農民面前,其實有一種自己不知道的傲慢。回到對於季節的歌頌,土地的歌頌,最後也只是讓他們知道,原來我們這麼有福氣,住在這麼好的地方。藝術能夠做的大概就是點到為止,讓他們知道生活周遭的環境,原來這麼美。
  • 《美的沉思》美學領路人蔣勳經典之作
    蔣勳先生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注兩岸美學教育推廣,他認為:「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 蔣勳:美的傳播
    「好不好吃?」……這些才是整天會被問到的問題。    蔡康永說,他一直不大確定,這是不是值得慶幸的事。直到他通過自己的人生體驗與經歷,確認了「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其實都沒有什麼用」時,才覺得自己運氣真好。他說,「人生,並不是拿來用的。愛情,光榮,正義,尊嚴,文明,這些一再在灰黯時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對很多人來講『沒有用』,我卻堅持相信這才都是人生的珍寶,才禁得起反覆追求。」
  • 蔣勳:我的陋室
    人離開土地、空氣、水才會活不下去,我覺得自己在池上好富有。」自述 | 蔣勳 編輯 | 白汶平蔣勳在池上的家,是個已經荒廢了60年的老宿舍我是蔣勳,2014年的10月中下旬,我到了池上,我覺得自己有一點變成了池上的居民。
  • 生命周而復始 蔣勳以《雲淡風輕》面對人生悲喜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我風 通訊員 劉迪近日,臺灣美學大師蔣勳新作《雲淡風輕》在大陸出版。本書為蔣勳先生最新散文作品,他在詩書字畫、蟲痕鳥跡中為我們找回東方最美的事物。
  • 蔣勳:沒有捨得,沒有捨不得
    含笑文/蔣勳選自《捨得,捨不得》一路校稿,仿佛又再一次去了清邁無夢寺,再一次去了秋天楓林迷離璀璨的永觀堂
  • 蔣勳 | 詩書畫(含作品欣賞)
    【往期回讀】沒有過多的雕砌和奢華,在蔣勳老師的生活裡,所謂「美感」,不是附和、不是隨波逐流,一切都應該重回簡單自然。聽聽蔣勳老師跟你聊此生之美,究竟該是什麼模樣。1947年出生的蔣勳,是臺灣知名的畫家、詩人與作家。以花卉、水景繪畫受臺灣人歡迎,且以美感的教學受到學子喜愛。
  • 為什麼《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一」,蔣勳老師這麼分析,值得深思
    現代書法界對《祭侄文稿》其實爭議很大,有人高度讚賞它的存在價值,有人又稱它是悲憤時所作,輕重不分,錯誤連篇。歷來只有極端優秀的作品才會呈現兩極分化的評論,而筆者認為,《祭侄文稿》不是天下第二,而是天下第一。
  • 我們都怕面對自己的身體丨專訪蔣勳
    本文字數:4380字閱讀時間:10分鐘蔣勳70歲了,他說已經準備好做最後的功課——跟自己的肉身告別。6月7日,上海,陽光正濃。碎磚鋪設的圓明園路97號安培洋行佳士得藝術空間即將迎來蔣勳在大陸的首次個展《天地有大美——蔣勳的藝術人生》。
  • 聽蔣勳講《紅樓夢》
    年少不懂紅樓夢,讀懂已是中年人。原來,林青霞把他稱為唯一偶像,每個周末從香港飛到臺灣聽他講紅樓。他每開一場講堂都座無虛席——上至豪門闊太企業金領,下至賣菜小販服刑犯人,都趕來聽他一席話。一度,整個臺灣都為他痴狂。
  • 蔣勳美學作品盤點
    在大陸,蔣勳受熱捧的程度也不亞於臺灣,被讀者奉為「美學大師」「美的布道者」「美學領路人」。 蔣勳先生著作等身,尤以美學作品見長。他的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 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蔣勳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幾部美學作品,看看蔣勳筆下的美究竟是什麼樣子。
  • 蔣勳:雲淡風輕是生命最好的心境丨21讀書
    到了《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中,蔣勳老師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沒有故作高深,他把晦澀的歷史變得通俗易懂。藉助「西方美術史」這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蔣勳帶領我們眺望和瀏覽世界不同文化的「美」的觀念、材料、技法,省思人類共同的「美」的嚮往與創造。蔣勳是我們這個時代踏入藝術門檻的最佳引路人。
  • 留學梨花女校,感受中國筆墨,原來樸槿惠也這麼懂書法
    #留學之味#李畫│文留學梨花女校,感受中國筆墨,原來樸槿惠也這麼懂書法 中國國力強大,世界注目,即便留學異國,也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在日本,在韓國,在東南亞的許多國家,都能看到中國書法,都能感受到中國書法的影響力。我是96後女孩,喜歡書法,喜歡繪畫,沒想到,我的這些愛好,在留學期間,還能攢學分。
  • 林青霞談蔣勳:聽不見他的聲音難入眠
    夢回紅樓,聽蔣勳為你娓娓道來。在蔣勳的感染下,她開始嘗試書法、繪畫和寫作,藝術燃起了她的激情,甚至發願:「60歲時要成為藝術家。」如今,林青霞分別寫出了《窗裡窗外》、《雲去雲來》兩本散文集,活出了別樣的精彩。
  • 人文中歐 蔣勳:孤獨也是一種精彩
    華人社會裡緊密的家族關係,家庭的捆綁,讓青少年時期的蔣勳很想逃離,所以他開始思考「孤獨」兩個字。蔣勳把孤獨分為「倫理孤獨」、「情慾孤獨」、「暴力孤獨」、「革命孤獨」、「語言孤獨」和「思維孤獨」。10月16日晚的中歐EMBA人文藝術系列講座上,蔣勳與中歐學生、校友分享了承認孤獨、尊重孤獨、擁抱孤獨的正面意義。石化廳裡座無虛席,甚至開設了分會場。
  • 因為慈悲——我聽蔣勳說《紅樓夢》
    那時只是好奇,心想哪有小說看這麼多遍的。可現在細細想來,我還真的不止讀了三四遍。記得第一次讀,是青綠色的封面,上中下三本,封面上有個線描的美人。我跳躍著把那些詩詞都略去,美其名曰說自己看完了。讀高中時,想要記清人名,買了很多燈謎的書,專撿《紅樓夢》裡面的人名猜。真好,一下就記住了很多小人物的名字,諸如賴大家的、墜兒之類。上大學時,又迷上了裡面的詩詞,買了本筆記本工工整整把所有的詩詞都作了摘錄。
  • 蔣勳|生活最高級的修養,是美而從容
    來源:蔣勳-Facebook▲ 年輕的時候,蔣勳喜歡四處遊蕩,圖為在鄉間與牛合照。來源:蔣勳-Facebook後來,蔣勳常常帶著個包「離家出走」,有時長達半個月,他說這是「少年孤獨的流浪」。高中時,蔣勳去了強恕中學,在那裡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老師,作家陳映真、詩人瘂弦和臺灣爵士樂泰鬥翟黑山。這些老師帶領蔣勳進入文學、藝術和音樂的世界裡,叩開了他一扇扇「美」的大門,蔣勳也沉浸其中,並逐漸開始發表詩歌和小說,主編校刊,參加文藝研究社和話劇團。書本,就像一把鑰匙,它叩開了蔣勳美的大門,從此便有了詩和遠方。▲ 蔣勳。
  • 美學家蔣勳:當代年輕人的通病,是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
    夢回紅樓,聽蔣勳為你娓娓道來。在蔣勳的感染下,她開始嘗試書法、繪畫和寫作,藝術燃起了她的激情,甚至發願:「60歲時要成為藝術家。」如今,林青霞分別寫出了《窗裡窗外》、《雲去雲來》兩本散文集,活出了別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