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次的離別》看文藝片檔期選擇:成功難複製但依然帶來啟示

2020-08-27 愛影音的小龍

文藝片和商業片沒有絕對的界限,就像冷檔期和熱檔期也沒有嚴格的區分一樣。當文藝片被當作商品投放進市場,你也可以把它看作商業片;當如果有爆款的內容,即便在冷檔期也依然有機會取得不錯的票房。《第一次的離別》的檔期選擇,剛好把這兩個問題聯繫了起來。

什麼樣的檔期適合文藝片?很多從業者會回答冷檔期。因為熱門檔期會有很多大片扎堆上映,文藝片很難搶到排片,甚至有可能還沒被看到就被擠出了競爭。那麼什麼樣的檔期是真正的冷檔期?早些年或許人們約定俗成三月份是個比較空的檔期,所以一些期望走長線的文藝片會選擇三月上映。但近些年隨著市場的繁榮,每個星期都會有多部影片上映,即便是傳統意義上的冷檔期也會有一些中等體量的進口片上映,它們或許無法和真正意義的大片相比,但題材更冷門、受眾更小的文藝片在它們面前依然毫無優勢。

或許對於一些有大導演、名演員及知名獎項加持的文藝片來說,尚能找到競爭壓力不太大的檔期來上映,譬如王小帥的《地久天長》、賈樟柯的《江湖兒女》,即便票房談不上理想,至少還是得到了一定的排映空間。但像《第一次的離別》這樣的缺乏明星加持的片子來說,常規情況下沒有任何一個檔期真正適合它,如果強行上映連個位數的排片都未必能保證。沒有排片就沒有票房,此前很多文藝片以幾十萬的票房慘澹收場,譬如《淡藍琥珀》和《冬》。

那麼來看一看《第一次的離別》,它在7月20日上映。7月20日,在往年正是暑期檔發力之時,是個很熱門的檔期。但今年的7月20日是影院因疫情原因關閉近半年後,獲準復工的第1天。太多的影城由於尚未做好準備,並沒有第一時間就復工,而且市場在暫停半年後一切都處於待恢復狀態,配合疫情防控影院的上座率和排映的場次數都有限制。所以沒有一部大片敢在復工當天上映,影院需要依靠復映的老片來撐場面,這樣的檔期怎麼也算不上是個熱檔期。但《第一次的離別》片方幾乎在復工消息傳來的第一時間就宣布了定檔消息,因為他們很清楚,再也找不到更得天獨厚的檔期了。

於是,《第一次的離別》作為一部少數民族兒童題材電影,成為了復工當天唯一的新劇情片(當天上映的另外一部新片《璀璨薪火》是紀錄片)。截止發稿之時,《第一次的離別》取得了超過450萬票房,這個成績雖不算十分亮眼,但相對於其題材和體量來說已然相當不錯。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有350多萬都產出於電影上映的前4天,其上映首日拿到了27.1%的排片率。從上映第5天(7月24日)起,由於有不少中等體量的新片上映,《第一次的離別》的排映空間迅速被積壓,到7月30日時排片僅剩1.3%。由此可以看出,《第一次的離別》的票房能取得相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抓住了復工前4天幾乎沒有其他新片上映的窗口期。這次檔期選擇的成功幾乎不具備可複製性。

而且我們也應當看到,同樣選擇在復工當天上映的新片《璀璨薪火》未能有《第一次的離別》那樣的好運,至今只有十幾萬的累計票房。二者票房差異巨大的原因也不難理解,《第一次的離別》雖然少數民族、兒童、非漢語對白的特性都符合小眾文藝片的分類,但至少還是部故事片、劇情片,而且雖然沒有大導演和名演員加持,但其總策劃是汪涵,汪涵也在自己的直播間進行了推廣活動,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名人效應加持,這些因素《璀璨薪火》都不具備。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文藝片要想斬獲票房,除了巧妙地選擇檔期,適當的宣發也很重要。而更為關鍵的一點是,宣發仍要找準目標受眾。《第一次的離別》作為兒童片,暑期檔親子觀看確實還算應景,但其更該抓住的是對影片類型和題材有著更高包容度的核心影迷群體。此次影院復工,最先走進影院的確有相當一部分屬於這一群體,因此《第一次的離別》實現了短期的小爆發。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和受眾接受度下,仍然是故事性較強的片子更有機會取得票房,且口碑方面也能穩定在基準線上,比如《心迷宮》、《百鳥朝鳳》乃至此次的《第一次的離別》。而先鋒性、實驗性較強的文藝片(或者說藝術片)更要明確不能為了爭取受眾而盲目宣發,否則可能會重走《地球最後的夜晚》的老路。《地球最後的夜晚》雖然憑藉檔期和宣發優勢取得了極強的爆發力,但其「飢不擇食」的爭取受眾讓很多對影片文藝片屬性缺乏預期的觀眾走進了影院,帶來了嚴重的口碑反噬。雖然一時取得了票房,但後續影片要想重新取得觀眾信任卻變得很艱難。

雖然《第一次的離別》檔期選擇的成功看起來不具有複製性,但依然有可供後人參考的啟示意義——商業層面「必死」的小眾文藝片在檔期選擇上不妨更果敢英勇一些,對於大片來說是「自殺」的檔期或許就是你的機遇,與其瞻前顧後依然敗北不如殺出一條血路,即便是結果依然不理想,卻也不會更壞。與此同時與影片調性和受眾相匹配的宣發依然有必要,小眾片的出路是爭取到有效觀眾讓小眾慢慢影響大眾,而不是盲目爭取大眾而徹底得罪了大眾。

相關焦點

  • 專訪《第一次的離別》導演王麗娜:文藝片的遺憾與轉機
    上映不到一個月,院線開放有限的情況下,文藝電影《第一次的離別》便收穫票房466.8萬。導演王麗娜此時還在新疆,對於自己還沒到院線看這部電影,她有些略顯遺憾。汪涵在王麗娜即將出徵拍攝前安慰她,「你們放心去拍吧,我們一起來融資。如果實在找不到投資,最後差多少,我個人補上。」在這部電影中,他的角色是總策劃。
  • 文藝片為什麼會選擇做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探路者?
    目前已經確認定檔的新片高達十多部,其中國產文藝片佔比30%,分別是《第一次的離別》《抵達之謎》《蕎麥瘋長》《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等,而紀錄片竟然破天荒地達到了20%,分別是《璀璨薪火3D》和《五禽戲》。文藝片、紀錄片佔比影院復工初期排片的大數據,影院也給予了非常樂觀的支持,以7月20日上映的《第一次的離別》為例,當日該電影全國放映總場次高達1673場(排片較多的城市有上海、杭州、長沙、成都、寧波、南寧、無錫等),佔比27.4%,總票房破400萬大關。
  • 文藝片為什麼會選擇做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探路者?
    目前已經確認定檔的新片高達十多部,其中國產文藝片佔比30%,分別是《第一次的離別》《抵達之謎》《蕎麥瘋長》《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等,而紀錄片竟然破天荒地達到了20%,分別是《璀璨薪火3D》和《五禽戲》。文藝片、紀錄片佔比影院復工初期排片的大數據,影院也給予了非常樂觀的支持,以7月20日上映的《第一次的離別》為例,當日該電影全國放映總場次高達1673場(排片較多的城市有上海、杭州、長沙、成都、寧波、南寧、無錫等),佔比27.4%,總票房破400萬大關。
  • 春節後首部院線片定檔:電影《第一次的離別》影院復業首日全國公映
    這是今年春節後第一部正式宣布明確檔期的影片。在影院復業日期尚未明確的前提下宣布定檔復業首日公映,破解了觀眾對影院復業無「新片」可看的擔憂,也重振了電影行業復工的信心。但復工後影院依然會面臨種種困難,若沒有新片,觀眾稀少,復映後的影院恐怕將面臨更大的經營壓力……我們做了這個艱難但無比堅定的決定:用《第一次的離別》力挺影院復業,為中國電影院的復甦,貢獻一份力量。」
  • 電影《第一次的離別》影院復業首日全國公映
    在影院關閉170天後,柏林、東京、香港國際電影節三獲獎項的影片《第一次的離別》7月13日宣布,正式定檔於影院復業首日全國公映。這是今年春節後第一部正式宣布明確檔期的影片。出品方之一大象夥伴影業創始人吳飛躍稱:「沒有人能想到,我們第一次與大銀幕上光影的離別、與電影院的離別,竟然會如此之久。『久別盼重逢』是當下所有人共同的心情,因此我們奉上歷經三年精心打磨的這部心血之作,以此表達對電影院的想念與支持,也為觀眾帶來一場純真美好的光影治癒之旅。期盼儘快與觀眾在影院重逢。」
  • 電影《第一次的離別》將於春節後第一天在全國上映
    影片《第一次的離別》在天后結束,並在柏林、東京和香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三個獎項,於宣布,正式計劃在電影院重新開放的第一天在全國上映。這是後第一部正式宣布檔期的電影。在影院復工尚未確定的前提下,原定復業首日的公布,打消了觀眾對「新片」無望的擔憂,也堅定了電影業復工的信心。
  • 院線復工後的頭部電影難道就是《第一次的離別》?
    經歷過疫情,影迷的觀影熱情被壓抑了太久,有可能會帶來報復性觀影熱潮;也有可能影迷對疫情仍然心有餘悸,只有少部分人會選擇承擔風險去電影院看電影。所以,院線復工的早期,票房仍然不可預料,之前製作公司和相關機構對影片票房的預期統統都不作數。對於一部商業大製作電影來說,無法預料的檔期是不能承受之痛。
  • 電影院復業首日全國公映的電影是《第一次的離別》
    長江日報-長江網7月13日訊(記者萬旭明)在影院關閉170天後,曾在柏林、東京、香港國際電影節三獲重要獎項的影片《第一次的離別》13日官宣,將於影院復業首日全國公映,成為春節後第一部正式宣布明確檔期的影片。
  • 悅覽丨《第一次的離別》是怎樣的離別?
    而此次復工後,受各地區復工時間不統一和疫情防控入場人數限制,大多影院還是在放映過往的熱門佳片,除了這一部 ——《第一次的離別》。不僅如此,縈繞在她腦中揮之不去的,還有父母的離別——「他們是不是要離婚?」最終,凱麗比努爾的父母選擇分居兩地。她也完成了自己的成長與離別。在接受沉靜審視的敘事後,人們終於開始思考有關成長的問題。這部電影鏡頭語言的能指與所指都很透徹,清新乾淨的構圖和畫面,大量胡楊樹空鏡和逆光剪影人物鏡頭用獨特的美學觀照預示著這是一部屬於孩子的純粹影片。
  • 新片定檔,《第一次的離別》將於影院復業首日全國公映
    這是今年春節後第一部正式宣布明確檔期的影片,出品方之一大象夥伴影業創始人吳飛躍稱:「沒有人能想到,我們第一次與大銀幕上光影的離別、與電影院的離別,竟然會如此之久。『久別盼重逢』是當下所有人共同的心情,因此我們奉上歷經三年精心打磨的這部心血之作,以此表達對電影院的想念與支持,也為觀眾帶來一場純真美好的光影治癒之旅。期盼儘快與觀眾在影院重逢。」
  • 《第一次的離別》:無數次離別的開始
    老實說,如果不是作為2020年7月20日電影院復工後上映的第一部新片,《第一次的離別》也許不會有像今天這樣的知名度和關注度——這部拍攝於2018年、在各類電影節上收穫頗豐的電影,對於「票房市場」顯然沒有太大訴求,因此,不管對影院還是對影片本身,在這個時間點「迎難而上」也許都是個不錯的選擇。
  • 姜文說「第一次」非常完美:生命裡的「第一次」愛與離別
    《第一次的離別》講述了以新疆小男孩艾薩和患病母親之間的親情,以及和青梅竹馬的好友凱麗比努爾之間的故事。對於觀眾來說,這是一部獲得了很多榮譽的作品,很久未去到電影院裡看電影,未曾想疫情後第一部電影就是《第一次離別》這種純紀實的影片。
  • 上映首日票房奪冠,《第一次的離別》蘊含的深意一般人真心看不懂
    文/葉秋臣選擇在全國電影院恢復營業的第一天就上映,王麗娜導演的作品《第一次的離別》就是有這種一馬當先的底氣。不負所望,該片首日就成功摘下了票房冠軍,電影愛好者們也紛紛前去打卡,以此來支持這部高品質的佳作。
  • 《灰燼重生》《尋狗啟事》轉網「端午檔」,網際網路是文藝片的更好...
    2010年,《灰燼重生》入圍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項目創投,獲得業界廣泛關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0年後,這部頗具藝術氣息的影片最終選擇在網絡上和觀眾見面。6月27日,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入圍影片《尋狗啟事》也在優酷上線,同樣是一部文藝片。高口碑、低票房一直是文藝片之痛,甚至有人「下跪」來求更多院線排片。
  • 《第一次的離別》:在離別中讀懂成長的滋味
    猶記影院復業首日,電影《第一次的離別》與觀眾溫情相遇,這部在國際上收穫了不少殊榮的電影,用童真的視角講述了「愛與離別」的人生主題,讓人們不經意間打撈起自己心底關於親情、關於友情、關於故鄉的種種記憶,也承載著影院與觀眾「久別盼重逢」的寓意。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電影。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新疆沙雅,在那片有著世界最大胡楊林的美麗土地上,維吾爾族少年艾薩與一次次離別不期而遇。
  • 《第一次的離別》舉辦觀影活動 累積票房破380萬
    夏鋼與高臨陽導演不約而同地驚詫於影片內兒童演繹的渾然天成,張革導演笑稱「戴著口罩看電影算是人生中第一次。作為電影人,相信這部電影的清新質樸之風,會給復工別來生面的信心和活力。」導演王麗娜因在新疆拍攝未能到場,通過VCR她表示:「《第一次離別》是我獻給故鄉沙雅和童年的一首長詩,我想這片土地上生活本身的詩意和陣地是這部影片的源頭。希望《第一次離別》能給大家一點點的溫暖。」
  • 電影回歸後的首部新片《第一次的離別》,到底有什麼魅力?
    🎞與電影院已經有了近200天的分別從來沒有如此思念過那一方熒幕想到上一次在電影院看電影,恍如隔世在這個七月的尾巴裡電影院終於回來了影院回歸之後的新片更是備受大家關注復工後第一部正式宣布明確檔期的影片是由王麗娜執導的新疆兒童題材電影——《第一次的離別》
  • 「離別」影院那麼久,這部新疆題材影片定檔復工首日
    7月10日,曾經是南京文藝片放映主陣地的盧米埃南京綠地影城發布閉店公告。7月13日,杭州一家老牌電影院光影影城宣布閉店。這兩家影院分別是南京、杭州自疫情後宣布關停的首家影院。儘管影業復工的消息在過去半年中幾度流傳,但截至目前尚未有明確日期。在這樣的時刻,一部去年入圍多個電影節並獲得國際獎項肯定的影片《第一次的離別》宣布定檔。檔期的日子很特殊:影院復工首日。
  • 在離別中成長——新片速評之《第一次的離別》
    7月20日,影院復工復業,唯一的首映片是王麗娜導演的處女作《第一次的離別》。在離別5個多月之後,如果能第一時間進影院看一部新片,無疑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我是下午上班時才去上網淘票的,但我家附近的影院晚上兩場都已滿座(疫情下規定售票不得超過30%)。我不免有點怏怏。
  • 助力影院復工《第一次的離別》特別觀影活動在京舉行
    電影《第一次的離別》由青年導演王麗娜執導,詩人、導演秦曉宇監製,汪涵擔任總策劃,騰訊影業攜手大象夥伴影業、幸福藍海等公司共同出品。早在7月13日,經所有出品方一致決定,影片將在影院復工首日公映,意在為中國電影的復甦貢獻一份力量。導演王麗娜說,這是一個「艱難但堅定」的決定,「離別」這個題目和觀眾跟影院離別這麼久特別應景,也希望把疫情後的第一場觀影變成一個比較溫暖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