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娃就不是好媽媽?對不起,你可能不懂什麼叫「養育倦怠」

2020-12-22 圖圖媽媽小課堂

最近總能接到閨蜜半夜哭著給我打電話,內容大多是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因為今天又吼了寶寶,內心自責、心疼、愧疚,五味雜陳。每一位媽媽大概都有這樣的情況,面對滿地凌亂的玩具,嗷嗷叫喚的孩子還有時間的催帳,非常崩潰。

看著孩子調皮搗蛋,什麼忙都幫不了,還要各種不願意,和家裡永遠收拾不乾淨的雞毛,有時候看見孩子就心煩,頻頻控制不住內心的情緒,對他們又喊又叫,實在無助的時候還會對他們施以拳腳,然後再看著孩子哭得滿臉淚水,又悔恨。

這樣的情況大概是每個媽媽都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的吧,如今育兒觀念的增強,大家都明白媽媽身份的重要性,但是對孩子發洩過情緒,就不是好媽媽嗎?答案顯然不是。先來看看媽媽們為什麼有一個溫柔的人兒,變成了一個「潑婦」。

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母親就要經歷孕吐等等不舒服和不容易,好不容易等到卸了貨,又進入了無限的起夜、餵奶、換洗尿布等等循環中,外加家庭成員的不理解,痛苦萬分。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也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直接體現在孩子越大越難帶,環境的不理解加上孩子成長帶來的諸多問題,使媽媽們心力交瘁。

逐漸進入了一個怎麼看怎麼不順眼的階段,各種煩躁也接踵而至,這是正常現象。媽媽也是一個普通人,雖然我們都立志要做一個好媽媽,但是我們沒辦法使自己成為一個十全十美的人。

當這種情緒出現時,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

1、正視這種情緒。

這種情緒的出現是很正常的,出現了之後,正視即可,沒有必要過多的給自己增加標籤。孩子和媽媽同樣都是一個平凡的人,誰都沒有超能力,所以大家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完美的人。

過多的焦慮和情緒只會讓孩子感受到不安,這種情況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成為好媽媽的前提是好好愛自己,給自己愛,才能更好地去愛別人。

媽媽們在照顧孩子的同時,可以給自己一些屬於自己的空間,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不要每天都被家庭瑣事佔領,時間長了,心態自然就會改變,可能最後你自己也就不認識自己了。

2、退出角色。

媽媽通常會比爸爸更細心,往往也會因為這種細心增加很多煩惱,覺得孩子這裡也需要照顧,那裡也需要幫助,離不開自己,爸爸照顧不好孩子。但實際上,孩子可能並不需要這麼多的關愛,更需要的是獨立完成。

每個媽媽都需要適當放手,給孩子自我成長的空間,和爸爸們成長的空間,不要覺得爸爸就照顧不好他們。放手的意義更在於,讓自己內心的壓力和煩躁得到解脫,只有媽媽們解脫了,孩子才會快樂。

3、學會控制情緒。

我們都在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對於家長來說,也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當孩子調皮搗蛋時,換一個角度,比如孩子在牆上亂畫,弄得亂七八糟時,如果你想像那是一幅美麗的畫作,你可能就不會吼他了,反而會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或者當你糟透了的心情左右你時,你可以在發脾氣之前要求自己冷靜一下,也許當下的這件事情,就也不是什麼事了,那個時候你可能只想笑笑了事。想發脾氣時,試著深呼吸,也許就是另一番場景。

4、和孩子一起成長。

媽媽也不是神,我們可以在孩子學著長大的同時,也學著長大。只是不要要求自己變成一個完美的人,有一點點的瑕疵就難以忘懷。我們可以和孩子平等的溝通,讓孩子告訴自己哪裡需要改正,然後試著去改變自己,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媽媽。

養育一個孩子真的特別不容易,尤其是自己帶孩子的家庭,就需要更多的家人的關愛和理解。在育兒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時,可以尋求他人經驗的幫助。

推薦育兒路上的各位寶爸寶媽可以看一看《正面管教這套書書。也許可以幫助你們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更輕鬆一點。

這套書能讓家長學會傾聽、讓孩子敞開心扉、幫助家長與孩子順暢溝通的親子書,為你提供強力的技巧,以減少家庭衝突,促進合作、尊重和互理解。

你還會學到一些策略,幫助你在淚喪達峰值時管理好自己的壓力;掌握實用的解決方法幫助你恢復冷靜,能夠以讓大人和孩子都受益的。

也就是爸爸4、5盒煙的錢;媽媽幾貼面膜的價錢。就可以讓您多了解一些從正面就能教育好孩子的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您想購買這套書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現在開始

撫養一個孩子是一項非常不容易的過程,尤其是媽媽們,需要付出數不清的心血,希望爸爸們可以多多理解媽媽們,多給她們些鼓勵、支持和愛,同時也多幫助媽媽們一些,只有這樣,你們身邊那個可人兒,才會繼續存在在你們的身邊,寶寶也會在愛的包圍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相關焦點

  • 我怎麼突然變成了「壞媽媽」?不要慌張,你只是進入了養育倦怠期
    自己作為媽媽是不是太失敗了?其實慄子只是千千萬萬普通媽媽的一個縮影。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身心疲憊的時候,心理學上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養育倦怠期。一、養育倦怠期有哪些具體的表現?1.身心疲憊。很多新手媽媽初為人母,在帶孩子上本就已經焦頭爛額。在當今巨大的社會壓力之下,又不得不在家庭與工作之間尋找平衡。
  • 什麼是情感倦怠期?遭遇倦怠期後,你該怎麼辦?
    這時候如果你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那麼真的就離分手不遠了,人並非喜新厭舊的生物,而是需要長期給予安全感。需要被關懷。被呵護的 生物。離開你只是因為缺少了一些他所需要的東西。要麼就是離開你比跟你在一起要好過一些。任何一個決定都是權衡利弊的行為。什麼叫倦怠期?
  • 「產後20天,我發現我不愛女兒」養育倦怠期,揭開萬千女性的狼狽
    "產後20天,我發現我不愛女兒"養育倦怠期,揭開萬千女性的狼狽"生孩子"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嗎?我想答案肯定不是,因為有不少"奉子成婚"的夫妻最後都離婚了,而離婚之後孩子就成了最大的"麻煩"。這是一位剛做完剖腹產手術的寶媽,她還是一個新手媽媽,面對自己產後嚴重走樣的身材和肚子上醜陋的妊娠紋,她覺得自己一點都不愛自己的孩子。這位寶媽的想法似乎和想像中的媽媽有些不一樣,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最愛孩子的那一個永遠都是媽媽,畢竟是自己的親手骨肉,"母親"在每個人心裡也是一個偉大的角色,她們仿佛天生就做好了吃苦的準備。
  • 你吼孩子時,孩子聽到的是什麼?
    收拾完東西,我走過去抱抱兒子:「剛才媽媽不該那麼大聲吼你,對不起。嚇著你了吧?」兒子在我懷裡,哇地一聲哭了出來。我鼻子一酸,也忍不住掉下淚。我以前是個一點不順心就發脾氣,想打孩子就絕不手軟的暴躁媽媽。每次想發脾氣時,一分鐘之內我還能忍著。
  • 從孫楊媽媽到羅志祥媽媽,「愛而無度」的養育終將毀了孩子的人生
    但是,沒有界限和尺度的愛和保護對於孩子的成長並無益處,孫楊媽媽和羅志祥媽媽之所以為子辯護卻反遭批判,恰巧暴露了她們在養育孩子上存在的一個問題,即「愛而無度」。缺乏原則、底線,違背社會準則、法律規章、人情倫理的愛,只會養成一個沒有責任感、擔當力,獨立能力差、三觀不正的孩子,最終反受其害。
  • 吃+睡+工作+吼娃,該如何睡個美容覺?
    吃+睡+工作+吼娃,該如何睡個美容覺?疫情之下,作為一個稱職的居家青年吃+睡+工作+吼娃帶娃=昏昏沉沉的元氣滿滿的一天辦公時,披頭散髮- 圖片來源:祝博士 -吼娃時,熱血沸騰- 圖片來源:祝博士 -睡覺時,數羊到天亮
  • 對不起,爸爸媽媽今生第一次做父母!《請回答1988之一》
    所以,德善的爸爸對德善說:「爸爸媽媽對不起你,因為不太懂!爸爸也不是從出生開始就是爸爸啊!善宇什麼都和媽媽說,不用全部都告訴媽媽,為了我就挑幾件事,和媽媽說說也好啊!媽媽和阿姨們在一起的時候覺得丟臉!因為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媽媽害怕兒子會變壞,同時,也會因為不信任你而自責。《請回答1988中》善宇是在家排行老大的孩子,他學習好,愛護自己的妹妹,同時和媽媽的關係也最好,可是,有一天媽媽在善宇的房間發現的煙盒,所以,善宇的媽媽一下就崩潰了,因為是單親家庭,媽媽總是害怕自己不能給予他更全面的愛,更害怕自己的兒子會變壞。
  • 戀愛中,學好這兩招,教你走出愛情倦怠期
    可以說,倦怠期是每一段愛情中無法避免的,儘早走出倦怠期,進入穩定期,對一段戀愛關係無比重要。而在戀愛中學好這兩招,可以讓情侶輕鬆度過倦怠期。這個時候,如果有一方主動提出做一些之前沒有做過的新鮮事,換一個環境,或許雙方會有不一樣的心境,會讓對方有新的認識,對走出倦怠期大有好處。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對情侶成功度過倦怠期的故事。佳豪和尹超在大學時候戀愛,剛開始戀愛的時候是如膠似漆,以至於他們的同學都叫他們「連體嬰」。
  • 孩子被吼時,在想什麼?最傷害孩子的行為,90%的父母都在做!
    很多媽媽表示,吼娃之後不怕他哭不怕他鬧,更不怕他跟你頂嘴、講道理。就怕孩子調成了靜音模式: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他心裡在想什麼?我的一位朋友有一次輔導孩子作業,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在吼的階段了,無意間開了手機錄音,後來發現回放了一下,被裡面自己的聲音嚇到了。
  • 魏坤琳新書發布會 | 科學養育,你的孩子也可以成為「最強大腦」
    科學養育,不是對孩子傳統學科能力的培養,而是對孩子大腦底層能力的培養;不是發展數學思維就去報個數學班,培養創造力就去報個美術班。 Dr.魏認為,其實,最好的科學養育就在家裡,在日常生活的大事小事中。如果每個爸爸媽媽都懂得一些育兒相關的心理學、認知科學和腦科學基礎知識,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的發展特點,隨時隨地在家操作起來,就能更有效地養育孩子,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中國新說唱》王齊銘:說他不配亞軍的,可能不懂他的真實
    初次嘗試說唱的小白自然會遭受地下說唱老炮的罵聲:你個菜鳥,你在唱什麼,趕緊滾下來! 「媽媽以前問過我是否有去想過以後,我說我想要飄向大海,不想在小溪流。「 王齊銘的《義無反顧》簡述了他在初始說唱以後的痴迷瘋狂,為說唱夢付出的義無反顧。
  • 「我兒子要什麼我給什麼」:你以為的愛,其實是過於養育
    文 |晴風圖 |網絡01 你以為的愛,其實是過度養育昨天,帶孩子去超市的時候,看到這樣的一幕。一名媽媽,帶著大約5歲左右的小女孩在超市,而媽媽對女兒極其包容,女兒要什麼都買,做什麼都不反對。後來女兒來到糖果區,看著琳琅滿目的糖果,開始隨意抓著玩,而在一旁的媽媽,卻沒有阻止孩子,而是任由她玩。
  • 「媽媽,你為什麼要生我?」養育的初衷逃不過4個原因,你中招沒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寫作、讀書,喜歡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喜歡我的寶媽可以關注我哦。導語:當初你是因為什麼生的孩子呢?出於你的原因,孩子幸福嗎?孩子:媽媽,你為什麼要生我?媽媽:你不喜歡我當你媽媽嗎?
  • 你可能不懂音樂
    文/楚淮揚不管是打開視頻APP,還是電視機,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音樂欄目充斥著我們的屏幕,好聲音、好歌曲、歌手、歌王、國樂盛典、清唱團、新說唱、青歌賽等等諸如此類的節目,名目繁多,花樣百出,卻又萬變不離其一,都離不開音樂的主題,中國的、西洋的,古典的、現代的,人聲的、器樂的,按理說,全中國的觀眾應該審美疲勞了吧?
  • 謝娜為抱女兒學拳擊:過度內疚的媽媽養不出快樂的孩子
    「我不是一個好媽媽」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每天總有那麼幾個瞬間,媽媽的內心是充滿愧疚的。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覺得自己不是一名合格的母親。最近一段時間,我發現我的女兒突然不黏我了。她小的時候,我不懂什麼教育學心理學,堅持哭了不抱,「咿咿呀呀」說話的時候我沒有積極與她對話。多少個深夜,看著她熟睡的樣子我都在想,缺乏母親的足夠回應,是不是會影響她一生的安全感。我曾經的種種行為,會不會讓她長大後心理有問題,忙碌的父母會不會是她的童年陰影。
  • 學會控制好情緒,你也可以做一個好爸爸/媽媽
    然後她每天在育兒群裡面看見其他的爸爸媽媽為孩子所做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她覺得心裡很不是滋味兒,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我當時聽完她的描述,第一時間並不是安慰她,而是告訴她,我對我們自己也有過這種感受。那個媽媽很驚訝,因為在她看來我簡直就是一個模範奶爸,怎麼也會在育兒這件事情上有挫敗感呢?
  • 《三十而已》顧佳給人提鞋:每個人都欠媽媽一句「對不起,謝謝你」
    她說的一番話讓許多媽媽們都產生了共鳴: "這是當媽的修行,我必須要靠自己,不需要靠別人。當了媽以後,你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個叫媽媽的頭銜裡。什麼身材走樣,情緒變壞,這些都不是最糟糕的。 你知道我出了月子的那一天,我突然感覺到顧家已經死了,活下來的是徐子妍的媽媽。
  • 神奇養育 | 孩子製造困難是在告訴我:媽媽,你要從女傭變成女王!
    當Shai老師說,「你如果一定要知道為什麼,那我想告訴你,他給你製造的這個困難,就是希望他的媽媽可以從女傭變成女王」,而我從未想到過,原來我一直尋找的需求和根源在這裡,我那可愛善良的兒子,代替他的媽媽承擔了多少與他年齡不符的東西......那一刻,我才真正的體會到什麼是心痛,也真正感受到了神奇養育的神奇之處。
  • 你的孩子叫你「媽媽」還是「媽」
    閨蜜卻道:「最近幾天我兒子都直接叫『媽』了,我突然覺得他長大了,但不知道怎麼回事,那一刻我真的好失落!」雖然我的女兒目前仍然還是叫我「媽媽」,但閨蜜的那種心情我是能理解的——從「媽媽」到「媽」,不僅意味著孩子長大了,也意味著孩子和母親的距離又遠了一些,不知道各位媽媽們,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隨著孩子漸漸的長大,開始改了稱呼!叫「媽」了!
  • 你的孩子叫你「媽媽」還是「媽」?
    閨蜜卻道:「最近幾天我兒子都直接叫『媽』了,我突然覺得他長大了,但不知道怎麼回事,那一刻我真的好失落!」雖然我的女兒目前仍然還是叫我「媽媽」,但閨蜜的那種心情我是能理解的——從「媽媽」到「媽」,不僅意味著孩子長大了,也意味著孩子和母親的距離又遠了一些,不知道各位媽媽們,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