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車爾尼雪夫斯基
一個新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作為母親我們總是竭儘自己的所能給予孩子全心全意的愛。當孩子靠在我們的胸口露出微笑時,那一刻我們總會覺得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沒有成為一個母親之前,可能很多人都無法想像自己會有這麼大的耐心和包容心面對孩子層出不窮的小狀況。
但是當我們為自己披上了完美媽媽的人設時,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疲憊卻在不經意間籠罩住了我們的心靈。
慄子是一位半歲寶寶的母親,產假一結束,她就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之中。由於是純母乳餵養,她每天還要當一名兼職的「背奶工」。
這天慄子剛擠出擁擠的地鐵,就一路小跑地往家趕,因為她的冰包可能溫度已經不夠低了,她擔心母乳不能很好地保存,今天孩子的奶量可能會不足。緊趕慢趕的到了家之後,慄子馬上把奶放入了溫奶器,準備給嗷嗷待哺的小寶寶餵奶。
這時工作的微信讓手機響個不停,一不留神奶的溫度熱過了頭,好不容易帶回來的母乳直接報廢了,慄子心疼萬分。
回頭卻發現寶寶把她的包翻得亂七八糟,還把包裡的東西扔了一地。一股無名火竄上了慄子的心頭,一把抱起小寶寶,在他的身上重重的拍了兩下,寶寶頓時哇哇大哭起來。
這時慄子猶如一盆冷水澆在了頭上,她這是怎麼了?為什麼會對著孩子發脾氣呢?自己作為媽媽是不是太失敗了?
其實慄子只是千千萬萬普通媽媽的一個縮影。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身心疲憊的時候,心理學上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養育倦怠期。
一、養育倦怠期有哪些具體的表現?
1.身心疲憊。
很多新手媽媽初為人母,在帶孩子上本就已經焦頭爛額。在當今巨大的社會壓力之下,又不得不在家庭與工作之間尋找平衡。
在這種高壓的環境之下,非常容易讓媽媽們出現極度焦慮的心理狀態。特別是當孩子出現個頭疼腦熱的時候,媽媽在照顧孩子之餘,還得抽空完成自己的工作,讓很多媽媽都幾近崩潰,身體和心靈都受到了極大的煎熬。
2.對孩子情感隔離。
處在養育倦怠期時,媽媽們看見孩子可能不再像以前一樣心裡充滿柔軟與愛。會開始覺對孩子非常不耐煩,甚至會演變成對孩子惡語相向。
或是在陪伴孩子時放空自己,在心底裡開始拒絕對孩子的陪伴。這些都是開始對孩子進行情感隔離的表現。
3.自我否定。
當出現上述兩種表現的時候,很多媽媽都開始思考,是否是因為自身做的不足,才導致了這些情況的發生。
輕則認為自己沒有盡到為人母的義務,覺得對不起孩子;重則認為自己不配為人父母,沒有存在的價值。同時她們會放大自身的錯誤,在心理上進行自我懲罰。
根據研究顯示,大約有8-36%的父母會出現養育倦怠的狀況,以媽媽為主。從這麼大的一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母親身上發生的養育倦怠絕不是個例,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現象的產生呢?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二、為什麼會出現養育倦怠期?
1.過分追求完美。
在初為人母的時候,相信所有的媽媽都在心裡默默為自己立下目標,一定要讓孩子覺得我是這世上最好的媽媽。
這個想法是出於我們對孩子滿心的愛意,這個出發點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嘗試成為完美媽媽的路上,我們卻和自己的初衷漸行漸遠。
當孩子生病時,完美媽媽們會認為是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當孩子犯錯時,完美媽媽們會認為是自己的育兒方法還不夠科學。
她們總會把孩子身上發生的任何不好的事情都歸結於自身還不夠完美,逼迫自己在方方面面做得更好。但是媽媽們要明白,人並不是神,人身上可以出現神性,但並不能成為神本身。
2.父親角色的缺位。
這在中國社會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這和長期形成的傳統育兒觀念有非常大的關係。「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們總是理所應當的認為教育孩子就是女人份內的事情。
其實父親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所要扮演的角色也同樣重要。
父親角色充分的參與,不僅能讓孩子更有勇氣,得到更大的安全感,也有利於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同時也能緩解母親身上過大的育兒壓力。
夫妻本是一體,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父親又有什麼立場獨善其身呢?
3.社會環境的壓力。
社會在鼓勵女性生育的同時,很多相應的配套政策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
比如很多孕期女性無法得到的相應工作福利;哺乳期間的媽媽很多無法提前下班;孩子生病,公司無法批准休假等等。
強大的就業生存壓力,讓新時代的女性們一直生活在工作與生活的夾縫之中。
三、如何應對養育倦怠期?
1.學會情緒控制。
在媽媽們忍不住要對孩子發脾氣時,我們可以讓自己先暫停兩秒。思考一下自己為什麼要發脾氣?孩子真的做錯了嗎?他的錯誤需要我用這種方式來懲罰他嗎?然後再嘗試深呼吸幾口氣,讓自己的心情平復。給自己一個緩衝期,不要讓情緒遮住了我們的雙眼。
2.尋求他人的幫助。
現在社會上總在宣揚一種價值觀——「媽媽是超人」。我們要打破這種觀念,要明白媽媽也只是普通人。我們不是無所不能上天入地的超人,我們也有需要幫助的時候。
這個時候不妨求助一下自己身邊的愛人,親人,朋友。或者乾脆把娃丟給爸爸,自己出去看個電影、喝個下午茶,你會發現外面的天地那麼廣闊,不必為帶孩子那一畝三分地稚氣。
3.客觀的看待自己。
做一個完美媽媽是我們每個人的理想,但是要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是普通人,是無法做到面面俱到的,所以我們要嘗試接受一個不完美的自己。讓自己從緊張焦慮的狀態中解放出來,會發現你的孩子更愛的是這個不完美的媽媽。
育兒這一條艱辛的路上,難免會遭逢這樣的至暗時刻。當我們穿過這一片陰影迷障,披荊斬棘大步走向前方後,你會發現高光時刻就在不遠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