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和越南戰爭都是美國不願提及的痛苦回憶,前者在戰場上雖然被新生的中國弄得灰頭土臉,戰略其實上並沒有失敗,還保留了一個至今沿用的駐軍理由;而後者則幾乎一無是處,沉重的包袱令美國在與蘇聯的爭霸中暫時處於下風不說,中國輕飄飄的一句話令北緯十七度成為了強大美軍的雷池,無比的憋屈,最後一走了之。
兩場戰爭的起因大同小異,勢力格局也相差無幾,但與分裂至今的朝鮮半島不同的是,美軍撤出越南兩年後,北越用一場摧枯拉朽的戰爭消滅南越的「偽政權」並完成了國家的統一。
天差地別的結局,其中玄機究竟何在呢?
越戰的淵源
作為曾經滿清的藩屬國,越南在中法戰爭之後被清廷拋棄並成為了法國的殖民地,二戰時又被日本佔領。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稱「北越」),而試圖捲土重來的法國則挾持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在南方的西貢立國。
事態發展至此,與當年的朝鮮半島區別並不大,隨後北越和法國整整幹了九年的法越戰爭,到1954年時,憑藉種花家的軍事援助,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隨後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次年吳庭豔在西貢發動政變,又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對峙正式形成。
日內瓦會議還規定1956年投票決定新政府的首腦,但由於雙方的同床異夢以及美國的反對而變得遙遙無期。
南越的不爭氣是方方面面的,不光是軍隊戰鬥力不堪一擊,政治上的腐敗更是威信掃地、民心盡失,反之北約的民族解放陣線已經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鄉村,雖然有美國的軍事援助,但政治上的威權與腐敗導致吳庭豔政府民心喪盡,無力阻止民族解放戰線擴大勢力。
▲一張記錄悲慘歷史的老照片
要麼放手,要麼參戰,這是白頭鷹唯二的選擇,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說起美國不記打(韓戰)的原因,在於甘迺迪總統當時被赫魯雪夫步步緊逼,以至於誤判「如果美國從亞洲撤退,就可能打亂全世界的均勢。」,就這麼稀裡糊塗地幹了起來。
憋屈的白頭鷹
說起打仗,美國佬自然是不怵的,眼看著北越軍隊節節敗退,主席發話了:一旦越過北緯十七度,將直接派兵參戰。
▲躲避炮火的越南百姓
美國人這時候才想起朝鮮戰場之殤,他們從來沒有如此規矩地聆聽過主席老人家的教誨,這次卻跟小學生一樣乖,不僅地面部隊從沒越雷池半步,連戰鬥機也設置了17度線提醒裝置,生怕一不小心飛過了。
▲電影《阿甘正傳》,主角參加了反戰示威
北越自然是酸爽的,陸路有源源不斷的輸血,一批又一批訓練好的新兵直接送往南方,這種仗換誰都打得下去。
對我們美國軍人來說,這兩場戰爭的意義和意味都是完全不同的。越南戰爭是政治上的失敗,並不是軍事上的失敗。
補充一點,美軍是戰略上的失敗,而非戰術上的失敗,束手束腳的美利堅軍隊度過了無比憋屈的十四年,6萬多人死亡、30多萬人受傷不說,家裡更是民怨沸騰,國庫虧空,原本處於弱勢的蘇聯開始咄咄逼人,一時間出現了「蘇攻美守」的勢頭,這場毫無意義的消耗戰卻絲毫看不到盡頭。
高傲的白頭鷹實在熬不下去了,於是就有了尼克森、基辛格1972年訪華一事,請求主席老人家放他們一馬,體面回家。
當然,我種花家自然是願意做這個順水人情的。
突如其來的統一
美國當年在韓國留下了大量駐軍,志願軍雖然沒有留在朝鮮,但畢竟是鄰居,並不害怕對方的突襲,軍事力量的平衡也造就了半島分裂至今。
▲第一滴血1的主題是反戰,史泰龍飾演了一個因為戰爭而精神錯亂的老兵
南越的越阮文紹政權顯然沒這個命,美軍如同驚弓之鳥一般撤得乾脆,只留下了幾個軍事顧問,經濟援助也基本斷絕,讓呼天喊地的南越政權去自生自滅。
話說回來,美國佬自然是同意停戰並維持現狀的,可以這一次沒有人搭理他,因為沒這個必要。
1975年1月,北越發起了試探性進攻,盤算著不順利的話就維持現狀算了,不料幾個小分隊就讓對面的精銳武裝望風而逃,遂堅定了胡志明完成統一的決心。
▲到第一滴血2時,出現了一個一心嚮往美國的越南女孩形象,又開始描白歷史了。
在一番摧枯拉朽的攻勢之後,當年4月19日北越就完成了對西貢的合圍並開始炮擊郊區,同時要求「所有偽裝成外交官的美國軍事顧問必須全部撤離越南,包括馬丁大使本人在內」。到4月30日7點53分,搭載最後一批美國人的直升機飛離西貢,這也成為了越南戰爭結束的標誌。
5個小時後,北越坦克轟鳴著衝入了南越總統府,南越政府隨即宣布投降,曾經的西貢自此改名為胡志明市,標誌了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越南能免分裂的剖析
從戰場上看,南方軍隊的確不堪一擊,而北越軍隊也的確厲害,十四年的血肉磨盤打造了一支鐵血雄師,南疆戰場的越南人雖然戰術一無是處,但作風之頑強、戰鬥力之彪悍與我們依舊堪稱棋逢對手。
事實上,南越的軍事實力、工業實力、民心所向和組織能力等方面都遜色北方太多,只是依靠美國的支持來勉強維持,此時就露出了成色。
但說起北越能夠完成統一而不是「被統一」,最關鍵因素還在於背後有一個強大鄰居的鼎力相助,如果不是關於北緯十七度紅線的警告,北越怎麼可能在大本營無憂的情況下與白頭鷹周旋呢?又是誰將兇悍的散兵遊勇訓練成真正的軍隊?
▲韋國清將軍親自指揮了奠邊府戰役
種花家的參與也是美國佬選擇放棄的原因,消耗的資源和性命不計其數,再打下去怕是要先於蘇聯崩盤了。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越戰期間,中國共向越南提供500萬噸糧食,177萬支槍械,3萬門火炮,810輛坦克裝甲車,1.5萬輛汽車,180枚飛彈,260部雷達,8.1萬部有線無線電機,以及配套槍彈10.4億發,炮彈1660萬發,地雷19萬個,炸藥1.5萬噸,總價值203億美元。其中只有49億人民幣是無息貸款,其餘都是無償援助。許多裝備自己還沒來得及使用便直接援助了越南,例如在1968年之前中國生產的3000餘部63式電臺,其中有2500臺以上給了越南。
這些裝備和物資,足夠將一支200萬人軍隊在戰時狀態下維持十年。
遺憾的是,我們的高義薄雲換來的只是一頭白眼狼的忘恩負義,被「打打屁股」也是咎由自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