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一個民族的朝鮮和韓國為何分裂至今

2020-12-24 鴻鵠高飛翔九天

與我國一水之隔的朝鮮半島面積約22.084萬平方公裡。這大約相當於兩個浙江省的大小。就是在這麼一塊並不算大的土地上卻存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兩個國家。朝鮮半島所處的特殊地緣區位使其很早就與中原王朝形成了較為密切的關係:在中國現存的古籍之中」朝鮮「一詞最早見於《山海經》之中「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的記載。

據現代史學界推測:《山海經》是成書於戰國中後期,而其參考資料的年代可能更為久遠,這也就是說至少在戰國時代朝鮮就已被當作國名使用了。需要指出的是:《山海經》中的這個朝鮮國是周王朝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儘管這個朝鮮國的一部分疆土延伸到了今天的朝鮮半島北部,但嚴格意義上這個朝鮮國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和今天的朝鮮不是一個概念。

這個作為周王朝諸侯國的朝鮮國在司馬遷的《史記·朝鮮列傳》中被稱之為箕子朝鮮:周武王伐紂滅商後將朝鮮之地封給了商紂王的叔父箕子。當時所謂的朝鮮之地大體在今天遼寧省境內的遼河流域一帶,和今天的朝鮮其實並沒多少關係。戰國時代燕昭王在打敗東胡部落後乘勝東擊遼水一帶的箕子朝鮮,箕子朝鮮在燕國的戰略壓力下將統治中心由中國遼東地區遷到了如今的朝鮮半島,就此與朝鮮半島的歷史產生交集。

秦末漢初中原戰亂之際一個名叫衛滿的燕國流民逃到箕子朝鮮。箕子朝鮮君主箕準拜衛滿為博士,將箕子朝鮮西部方圓數百裡土地封給衛滿,讓衛滿守護箕子朝鮮西部邊境。衛滿等到力量聚集雄厚後便驅逐箕準,自立為王,定都王險城,建立衛氏朝鮮政權(或叫衛滿朝鮮)。被衛滿滅掉的箕子朝鮮的後裔則逃到半島南部建立辰國。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滅衛氏朝鮮後在其故地設置了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個郡。

朝鮮半島漢江以北地區從西漢到魏晉一直隸屬於中原王朝的郡縣管轄之下。與此同時生活在半島南部的部族被稱為三韓部族。這一稱謂最早見於《後漢書·東夷列傳》中的記載: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辰。《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曾提到:「桓、靈之末,韓濊強盛,郡縣不能制,民多流入韓國」,此系「韓國」這一名稱的最早記錄。

朝鮮半島南部的辰韓部落聯盟逐漸演化為後來的新羅國,而從中國東北遷徙而來的扶餘後裔在徵服半島馬韓土著部族後逐漸演化為百濟國,源自中國東北的割據政權高句麗在被曹魏攻破丸都城後也開始向朝鮮半島發展。公元676年半島上的新羅王國統一了如今大同江以南的半島地區,從此半島開始形成統一的民族文化。此後半島先後歷經王氏高麗、李氏朝鮮等王朝的統治,在此期間半島一直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

在1895年籤訂的《中日馬關條約》中清政府放棄了與朝鮮之間的宗藩關係。1897年朝鮮國王宣布建制稱帝,由此建立了所謂「大韓帝國」。在此之前「韓」只是對生活在半島南部的三韓民族的統稱,而1897年建制稱帝則是「韓」這個字第一次由民間概念轉化為正式國號。1910年日本通過《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在朝鮮半島建立起殖民統治。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美、蘇兩國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佔領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

1948年8月15日李承晚在美國的扶植下獨立後的朝鮮半島南部地區建立大韓民國政府,1948年9月9日朝鮮半島北部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半島南北分裂後雙方不斷發生各種衝突,而一系列的小規模衝突最終釀成了1950年爆發的韓戰。1953年7月27日上午以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一方、以聯合國軍總司令為另一方於在板門店籤署了《朝鮮停戰協定》。

直到這天晚上10點南朝鮮方面與中國人民志願軍之間的金城戰役才結束,所以南朝鮮方面實際上就沒參與板門店談判,南朝鮮代表自然也就沒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在法律意義上朝、韓雙方至今仍處於交戰狀態。1991年9月17日第46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朝鮮和韓國同時加入聯合國。這意味著國際社會實際上就是拿朝鮮和韓國當兩個國家對待的,然而作為當事者的朝鮮和韓國卻對雙方的關係有不同的理解。

當國際社會把朝鮮和韓國當兩個國家對待時朝鮮和韓國卻都認為半島只存在一個國家,只不過目前他們的祖國在客觀上處於分裂狀態。朝鮮憲法第九條明文規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在祖國北半部加強人民政權大力開展思想、技術、文化三大革命,為實現社會主義的完全勝利而奮鬥,為按照自主、和平統一、民族大團結的原則實現祖國的統一而鬥爭。

這裡很明確提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目前實際所管轄的地域只是祖國北半部,同時指出要按自主、和平統一、民族大團結的原則實現祖國的統一。這樣的統一意識不僅存在於朝鮮,韓國方面同樣也有著類似的統一意識。韓國憲法明文規定:大韓民國的領土為韓半島和其附屬島嶼。大韓民國志向統一,樹立並推進立足於自由民主基本秩序的和平統一政策。

朝鮮和韓國都在各自政府層面設立了推進統一的機構:朝鮮設立有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韓國政府設立有韓國統一部。1991年雙方達成了以容忍相互的體制、繼續進行和平統一為目標的交流協作為內容的「南北基本協議」。1998年韓國金大中政權提出了以經濟援助為基礎的包容北朝鮮的「太陽政策」。2000年6月13日到15日朝鮮國防委員長金正日和韓國總統金大中進行了歷史上首次南北首腦會談。

同年8月15日雙方舉行了離散家屬見面會。在同年舉行的雪梨奧運會上朝、韓兩國運動員首次身著同一的黑西裝白褲子共舉「朝鮮半島旗」入場。統一在朝鮮半島的北部和南部都是不容觸碰的政治底線。儘管國際上都把朝鮮和韓國當成兩個國家對待,但在半島內部沒任何一個人敢公開說半島的北部或南部是一個獨立國家,因為誰這麼說就會被周圍的人問候十八代祖宗。

理論上朝鮮和韓國是否統一完全是朝、韓雙方的內政問題。如果雙方能達成一致,那麼他國本不該幹預,然而如果涉及到大國利益就是另一個概念了。同一個民族在外力作用下被分裂在歷史上曾有過先例:德國曾分裂為東德和西德,越南也曾分裂為北越和南越。當初兩德合併在相當程度上就是國際博弈的結果:關於德國統一問題的談判除了身為當事者的東德和西德之外美、蘇、英、法四國也參與其中。

按說東德人民和西德人民如果心向統一為什麼還要讓美、蘇、英、法參與討論本國的統一問題呢?是因為德國的統一將極大改變歐洲既有的地緣政治格局,從而對美、蘇、英、法四大戰勝國的利益造成一定影響。一旦涉及到這些大國的利益,那麼德國的統一問題也就不再只是單純的內政問題了。同樣越南的統一表面上是北越和南越之間的事,可實際上卻是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大陣營集團之間的事。

北越當局在美軍撤出後得以統一越南,德國則在東歐劇變的大背景下實現了統一,然而朝鮮半島迄今為止仍是大國博弈的舞臺:環顧朝鮮半島四周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都在周邊有自己的戰略利益。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裡半島的力量平衡是難以打破的,所以朝鮮半島很難像德國一樣通過和平談判實現統一。那麼如果像越南一樣通過軍事手段實現統一呢?

這同樣也是不現實的:韓國在常規武器和經濟潛力方面佔據優勢,又有美國駐軍提供保護,朝鮮則在這種形勢下另闢蹊徑佔據了核優勢,加之朝鮮在戰鬥意志上也更為頑強,所以半島南北雙方實際上誰也不具備武力吞併對方的絕對勢力。況且朝韓之間一旦發生戰端勢必會把利益相關的各大國拖入其中,所以朝鮮半島目前的戰略態勢在短期內是不大會出現根本性變化的。

朝鮮半島要統一不僅需要面對國際問題,同樣也需要面對不小的國內挑戰。半島南北雙方儘管都把統一作為不容觸碰的政治底線,但雙方所認同僅僅只是民族統一這樣一種理念,然而雙方並不認同對方的意識形態和生活習慣。朝鮮與韓國雖同屬一個民族,可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雙方的社會形態卻是截然對立的。事實上朝韓之間的差異性遠遠大於過去的東西德。

東德和西德儘管也存在社會體制上的差異,然而東德和西德之間在經濟文化上的交流並沒完全中斷。相比之下朝鮮半島南北雙方自從年分裂以來有幾十年時間處於互不聯絡的狀態:雙方不僅在政治立場上是截然對立,就連民間的經濟、文化、體育等各方面的交流也幾乎為零。直到上世紀90年代以後雙方才開始展開有限度的交流,而之前幾十年的時間早已使兩邊的人民具有完全不同的心態。

如今韓國GDP總量是朝鮮的55倍,人均GDP是朝鮮的25倍。一旦統一就意味著韓國需要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李明博時期曾考慮徵收統一稅用於為未來填補朝鮮經濟作鋪墊,然而平時高喊著統一口號的韓國民眾卻無法接受這種會導致自己切身利益受損的政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不同的經濟基礎使半島南部和北部的人民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生活習慣,雙方的文化斷層已不是一般的大。

設想從小聽著韓流音樂、玩著推特、看著韓劇長大的韓國人能和北方封閉了70年的人有共同話題嗎?同樣接受了幾十年主體思想教育的朝鮮人又會如何看待韓國財閥對政治和社會的把控現象呢?儘管雙方都喊著統一的口號,然而卻很難真正發自內心接納對方。雙方對彼此的認知差異巨大就像一對沒共同語言的男女很難走到一起,即使被強行捆綁在一起也可能會誘發一系列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朝鮮和韓國分裂始末
    朝鮮一詞最早見於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軍東海之內,北海之餘又國名朝鮮,朝鮮的歷史悠久。公元七世紀,新羅與唐朝聯合滅高句麗,百濟兩國,統一朝鮮半島。此後,朝鮮就基本一直保持著國家的統一,沒有出現過大分裂局面。之後的兩代朝鮮王朝都是國祚綿綿,高麗和李氏朝鮮分別維持四百七十四年和五百一十八年的統治。那為什麼歷史上長期統一的朝鮮會分裂成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兩個國家呢?
  • 當韓國跆拳道遇上朝鮮跆拳道,誰更厲害?
    不論是WT還是ITF,在全球上百個國家設有會員機構和眾多武館。說來有趣,跆拳道的孕育和發展,與分裂的朝鮮半島,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兩者本是同源,但由於政治的原因分道揚鑣將近半個世紀。WT與ITF是傳統武術嗎?
  • 分裂or統一?!韓國大片裡的朝韓關係
    但只有一個地方至今還沒有擺脫冷戰的陰雲,它叫「朝鮮半島」。這是韓國電影中南北題材如此繁榮的大前提。樸贊鬱用兩方哨兵跨越意識形態的兄弟之情,把民族共同體從南北對立中剝離出來——民族本是一體的,而國家是分裂的。這種民族主義思想激起了韓國觀眾的共鳴,民族的苦難來源於「上位者」的「私慾」,尤其是在金大中訪問朝鮮之後,民眾更加堅信了民族統一的可能。
  • 朝韓分裂後,北朝鮮的標準語是不是仍然是首爾話?
    現在的朝鮮民族是存在兩個政治實體的,而且這兩者在政治上幾乎是平等的。雖然由於韓國的國際影響力和經濟實力要強很多,所以現在這種語言通常被稱為「韓語」,但實際上由於特殊歷史原因,我國對這個語言的官方定名是朝鮮語的,這一點很多外語系的大學生肯定知道,我國公立大學的外語學系大多以「朝鮮語」作為該語言的正式稱呼,但是幾乎所有教材以及授課內容都以「韓國語」為標準。
  • 韓國英文叫南朝鮮,朝鮮叫北朝鮮,中文為什麼卻叫韓國、朝鮮?
    英語中,韓國的英文名叫做south Korea(南朝鮮),朝鮮的英文名叫做north Korea(北朝鮮)。但是,非常奇怪的是,為啥中文翻譯過來就是韓國和朝鮮呢?20世紀初,朝鮮國王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和滿洲國類似,是一個由日本人控制的傀儡政權。一部分朝鮮愛國人士在上海(後隨國民政府遷往重慶)建立了流亡政權,稱為」大韓民國「。1945年日本戰敗後,根據雅爾達協定,蘇聯在朝鮮北部扶植金日成建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美國則在南部扶植返國的流亡政權」大韓民國「,雙方以北緯38度線為分界線,一直延續至今。
  • 果因悟道No.6: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為什麼會分裂?
    實際上朝鮮和韓國同屬朝鮮半島,朝鮮半島的歷史大致可分為9個時代:史前時代(從考古學上可劃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古朝鮮時代、漢四郡與三韓、三國時代(麗濟爭雄、新羅崛起、三國統一)、統一新羅時代、高麗王朝時代、朝鮮王朝時代、日本殖民時代、南北分治時代。
  • 盤點篇|朝鮮軍人和韓國妹子談戀愛?
    《太極旗飄揚》則將主角一分為二,藉助南韓兄弟的分裂和和解來講述整個故事,在人道主義和韓國本土兄弟的親情倫理的立場上,控訴整個戰爭對朝鮮半島的分裂。,缺乏對這場戰爭中朝鮮方面的深度思考:戰鬥激烈程度如何,為何而戰等幾乎完全淹沒,沒有明確的答案。
  • 從檀君傳說看朝鮮半島近代民族意識的發展
    而在朝鮮半島最後一個王朝李朝統治期間,它更是明朝最忠誠的藩屬國,一直以事大的姿態崇敬中原王朝和漢家文明,自稱「小中華」。所以古代朝鮮一般將商末賢臣箕子來朝視為朝鮮文明史的起點,認為自己也是華夏正統王朝的後裔和繼承者之一。
  • 韓國電影的「朝鮮」情懷
    朝鮮半島,電影文化萌芽生長。可似乎,在殖民主義文化與武力壓迫等多重影響下。它生下來便是個「畸形兒」——喪失主權後的,不明的民族身份主體,模糊的文化認同。電影只能夠在夾縫中得以生存。小國無外交,曾看到希望曙光的朝鮮半島電影再度遭到了停滯與撕裂,1953年7月27日的一紙《朝鮮停戰協議》,以「三八線」為標準劃分而治,從此分裂為兩個國家。北朝鮮的封閉神秘南朝鮮的無助壓抑在白晝的光耀灑滿在大地之前,黑暗總是如此的漫長。
  • 越南之後,越南何以避免朝鮮半島般的分裂並迅速完成統一?
    韓戰和越南戰爭都是美國不願提及的痛苦回憶,前者在戰場上雖然被新生的中國弄得灰頭土臉,戰略其實上並沒有失敗,還保留了一個至今沿用的駐軍理由;而後者則幾乎一無是處,沉重的包袱令美國在與蘇聯的爭霸中暫時處於下風不說,中國輕飄飄的一句話令北緯十七度成為了強大美軍的雷池,無比的憋屈,最後一走了之。
  • 挑起1950年韓戰導火索的到底是南朝鮮(韓國)還是北朝鮮?
    鑑於當時國際社會的形勢,蘇聯和美國敏銳地發現朝鮮半島民族獨立已成大勢所趨,獨立是遲早的事情,所以他們開始培植親己勢力,最後蘇聯方面選擇了原東北抗日聯軍中級軍官金日成,美國方面選擇了有美國留學經歷的南朝鮮右翼勢力領袖李承晚。
  • 曾說「漢字落後」的韓國,為何要在身份證上備註中文?
    不過,漢字得到眾多國家的認可與接受,也不是一直就存在的,比如曾說「漢字落後」的韓國,下定決心禁止使用漢字,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韓文的學習。既然如此,那麼韓國人為何要在身份證上備註中文?這不是與他們的初衷截然相反嗎?二.
  • 朝鮮和和韓國如果統一,能成為世界前幾強的國家?
    目前單看韓國,截止2018年,韓國是世界第五強的工業國,工業淨產值僅次於中美德日四強,高於英,法,俄,義大利等傳統工業強國,而韓國面積只有10萬平方公裡,僅僅是日本和德國的四分之一,中國和美國的百分之一寬,能以區區這麼一丁點的面積有這麼大的成就,說明半島的朝鮮民族還是一個很厲害的民族。
  • 為何韓國人總覺得中國仗勢欺人?
    >神話通常構成民族心理的源頭。民族心理的內核一經形成,就自然地支配了本民族的情感和認知。在當今公眾外交(Public Diplomacy)時代,包括韓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顯然認識到,民族心理作為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對國際關係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 為何天氣預報「收視率」韓國總比朝鮮高,看看主持人對比
    因此也誕生了許多的諺語,它們都是百姓根據日積月累的經驗所觀察得來,一直流傳至今。不過現代的人們觀察天氣情況就不用再去找尋各種現象了,而是打開電視,裡面每天都會播報天氣預報,告知人們第二天的天氣以及溫度。而且如今就連天氣預報也沒有多少人會關注了,畢竟手機中就有顯示天氣的軟體,輕輕點擊一下就可以看到未來多日的天氣狀況,非常便捷。
  • 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處於分裂狀態?德國和奧地利算是分裂的嗎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分裂和統一的時代。本文主要介紹一下目前世界上還處於大分裂狀態的國家。在此,應該排出俄羅斯,因為俄羅斯總體而言是統一的,我們並不能因為蘇聯解體而認為俄羅斯是分裂的,因為獨立而出的都是歷史上沙俄侵略的土地。同理,土耳其帝國、奧匈帝國解體出來的國家都不算分裂國家。
  • 《共同警備區》一條線,四個人,同一個民族
    38°的軍事分界線成為了世界上最劍拔弩張的地方,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成為焦點,不僅僅因為這裡是世界上軍隊最多的地方,也因為同一個民族因為一道線而分開的悲傷。原本因為不小心越界的韓國士兵踩中地雷,好心的朝鮮士兵救了他,而引發了政治悲劇,這無不令人唏噓,無關政治,無關主義,可能他們會成為最好的朋友。就像主人公自己說的跨越50年屈辱,可以讓兩國走向友好統一的行為。
  • 韓國此前被稱為「南朝鮮」,為何後來又改口稱其為「韓國」?
    在當時「高麗」就是朝鮮半島的稱呼,「Korea」翻譯過來就是「高麗」的意思。時至今日,在國際通用語言英語的使用中,用「North Korea」代表朝鮮,「South Korea」代表韓國,就可看出大家一直把他們當成一個整體。當時大家幾乎默認的一個事實,那就是朝鮮半島內只有一種歷史文化,內部應該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要是這麼說:朝鮮和韓國這兩個國號又是從何而來呢?
  • 韓國和朝鮮也鬧起來了?關閉通訊渠道?韓朝雙方各表明態度!
    朝鮮和韓國之間的關係一直都是忽遠忽近,目前這主要取決於兩國領導人的傾向以及關係的走向如何。很多人看到這裡,肯定會疑惑,為什麼朝鮮突然宣布對韓國採取這樣的措施呢?其實早已初見端倪,早在6月4日,金與正發表講話就強烈譴責有人從韓方向朝方散發反朝鮮的宣傳單,當時金與正就表示,如果韓方不久有關人員向朝鮮發布反朝傳單的行為採取相應的措施,那麼韓國將會面臨著在朝鮮的開城工業園區被拆除、朝韓聯絡辦公室被關閉或者朝韓軍事協議被解除的局面。
  • 2018年終報導•重返現場 | 朝鮮半島局勢現重大轉機
    92歲的李金順奶奶終於見到了分別68年的兒子 圖片來源:韓國統一部今年85歲的鄭啟勳老人就是至今都沒能見到親人的離散家屬中的一員。老人自1953年南下起,就與父母親和哥哥、弟弟失散人在70歲以上。近5年來,離散家屬年均離世人數約為3600名,僅今年上半年,韓國方面就有3000名離散家屬去世。按照目前的團聚活動規模,多數人註定無法等到與親人見面的機會。韓國總統文在寅也來自離散家庭,他的父母在戰爭爆發後從朝鮮抵達韓國。文在寅在多個場合強調,作為離散家屬的後代,他對離散家屬的悲傷感同身受。因此從上任之初,他就把推動團聚活動的重啟作為執政要務之一。文在寅說:「在韓國和朝鮮都有離散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