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壽文
這是心靈自由寫作群第七期的第九篇作業。
Anodea Judith博士的經典著作《脈輪全書》是我的2015年年度好書。欣聞朱迪斯博士在唐一傑兄的盛情邀請下,即將首次在中國帶領脈輪工作坊,2017年6月23日至27日,深圳五天工作坊。且一傑兄和林翰兄邀請我成為協辦方。恰好之前寫完了《踏上心靈幽徑》系列讀書筆記,打算寫《脈輪全書》系列讀書筆記。這次去倫敦探親,行囊裡帶的唯一本書就是《脈輪全書》。前三篇讀書筆記分別寫於英國溫德米爾、利物浦和倫敦,而今天第四篇寫於中國北京。
我們每個人的內在核心,都有七個像圓輪一樣的能量中樞旋轉著,它們被稱為脈輪。脈輪是漩渦般轉動的生命力的交匯點,每個脈輪都反映了一個攸關我們生命本質的意識面向。七個脈輪組合成深奧的「大圓滿公式」(formula for wholeness),整合了身、心、靈。脈輪的完整系統,為個人與星球的成長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脈輪是掌理組織的能量中樞,能幫助我們承接、吸納和傳遞生命能量。我們的脈輪就是生命的核心,為複雜的身心系統組成了協調的網路。從本能行為到可以設計的策略,從情緒到藝術創作,脈輪本是掌控一切的程式,主宰著我們的生活、愛欲、學習和啟蒙。七個脈輪就是其中振動形態,構成了奧秘的「彩虹橋」,通過這個聯繫管道,連結了天與地、心與身、靈性與物質、過去與未來。當我們在眼前時代的喧囂與騷動中團團打轉時,脈輪的作用就像齒輪一樣,帶動了進化的漩渦能量,牽引著我們不斷前進,朝向意識尚未被開發的領域及無限潛能。
身體是載運意識的工具,而脈輪就是生命之輪,它駕駛著這個載具通過試煉、磨難和蛻變。在這個四分五裂的世界裡,心脫離身、文化脫離星球、物質脫離靈性,我們有著深層的需求,渴望重新恢復系統的完整性。這些系統必須能讓我們整合身心,引領我們進入嶄新且拓展的領域,而毋須否認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世俗現實。相信脈輪恰好提供了這樣的系統,它正是我們所需要的,而屬於它的時代已經來臨。
脈輪又被稱作「蓮花」,象徵花瓣的綻放。美麗的蓮花在印度具有神聖地位,從汙泥中長出,象徵著意識的發展路徑,從原始的存在到完全開展,也代表從根植於土地的底層脈輪進化到頭頂的「千瓣蓮花」。如同蓮花一樣,脈輪也有「花瓣」,每個脈輪的花瓣數目都不一樣。從最底下的第一脈輪算起,花瓣數目依次為四瓣、六瓣、十瓣、十二瓣、十六瓣、兩瓣和一千瓣。跟花朵一樣,脈輪也會開放或閉合、凋萎或萌芽,完全取決於內在的意識狀態。
脈輪是不同層面之間的門戶,透過脈輪這些中心點,某一層面的活動(如情緒與思想)得以連結並涉入另一層面(例如我們的身體)。這樣的互動又會涉入我們與他人的互動,因此而影響了另一層面,也就是我們外在世界的活動。
舉個例子,恐懼的情緒經驗與第一脈輪相關。恐懼以特定方式影響我們的身體——我們會感到胃不舒服、呼吸急促,手和聲音也可能顫抖。這些身體微狀洩露出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缺乏信心,可能導致別人以負面方式對待我們,而更加深了我們的恐懼。這種恐懼或許根源於未解決的童年經驗,依舊支配著我們的行為。著力於脈輪就是在療愈自己,超越留存在身體或慣性行為中束縛自己的舊模式。
全部的脈輪組合成我們身體裡的一根直柱,「中脈」(sushumna)。這根柱是負責整合身心靈的中央通道,能夠連結脈輪和它們各自的層面。不妨把中脈想成是「高速公路」,能量在上面運行,就好像柏油公路是製造商運送產品到消費者手上的通道。我們可以說中脈從「製造商」,也就是純粹意識(上帝、神、女神、原力、大自然等等)那裡,將心靈能量傳送給消費者:生活在地球上的紅男綠女。
但脈輪對肉身有強烈的影響,任何親歷過昆達裡尼(拙火)經驗的人都可以做證。脈輪形塑了肉身的體態和行為,如同心智影響我們的情緒一樣——過度膨脹的第三脈輪會顯現出繃緊的大肚子;緊縮的第五脈輪會導致繃緊的肩膀或疼痛的喉嚨;與第一脈輪連結的不好,可能展現出瘦的皮包骨的雙腿或不舒服的膝蓋。一個人的脊柱是否挺直,也與脈輪的開放程度有關。
脈輪是一組象徵模式,這些象徵模式就是我們身心的程式設計。這套程式設計主宰了我們的行事風格,如同電腦裡的程式設計一樣,引導著能量流過整個系統,同時帶給我們各種資訊。「chakra」(脈輪)的字面意義「圓盤」,我們可以把每個脈輪想成寫在電腦軟盤上的程式,負責驅動我們人生的特定元素,從生存程式到性行為程式,以及我們的思考和感受方式。
脈輪的內涵主要是由重複的模式組成,這些模式來自我們日復一日的各種行為,因為我們永遠是這些行為的中心點。重複的行為和習慣在我們周遭世界裡創造出了場域。程式設計則來自我們的父母和文化、我們的體型以及我們出生後的環境,前世的資訊也是重要因素。有靈視(天眼通)的能力的人觀看脈輪時,往往能看出這些模式。他們的詮釋提供我們了解自身行為的寶貴洞見,就像星座命盤一樣,雖然能顯示出我們的人格傾向,卻並非完全不能改變。知道自己的傾向,可以提醒我們什麼該小心、什麼該加強。
透過與外在世界的牽扯,脈輪的內部模式很容易固著不變,於是造就了「業」這個觀念。「業」就是經由行為而形成的模式,也可以說是因果法則。陷入其中的任何一個模式,就是所謂的「卡在」脈輪裡。我們被困在一個不停打轉的漩渦裡(永恆的循環),停留在某一個特定層面跳脫不了。可能是一段關係、一份工作或某種習性,不過通常是一種思考方式。被卡住有可能是脈輪的功能過度強化或發展不足的結果。我們要努力的目標是清理脈輪,去除無益的老舊模式,為固著的行為帶來正面影響,讓我們的生命能量得以拓展到更高的次元。
脈輪連結了七個基本意識層次:
第一脈輪:位於脊柱底部,連結的是「生存」。元素是「土」。
第二脈輪:位於下腹部,連結的是「情緒」和「性慾」。元素是「水」。
第三脈輪:位於太陽神經叢,連結的是「個人力量」、「意志」和「自尊」。元素是「火」。
第四脈輪:位於胸骨上面,連結的是「愛」。元素是「風」(空氣)。
第五脈輪:位於喉嚨,連結的是「溝通」和「創造力」。元素是「音」。
第六脈輪:位於額頭中央,連結的是「靈視」、「直覺」和「想像」。元素是「光」。
第七脈輪:位於頭頂,連結的是「知識」、「理解」和「超越意識」。元素是「思」。
如果脈輪受到阻礙,凍結在封閉狀態裡,它就無法再那個特定層面產生或接收能量,例如愛或溝通的能量。如果脈輪因阻礙而凍結在開放或過度的狀態,這表示它傾向於把所有能量引導到這個特定層面,例如竭盡所能地加強個人力量或是滿足性需求,即使採取其他行為會比較恰當。封閉的脈輪長期迴避特定能量,過度開放的脈輪則是長期固著於特定行為。
一個人在特定層面上接觸到的能量,其品質好壞和數量多寡,與相應的脈輪開放或封閉的程度有關,也和當事人是否有能力在恰當時機控制脈輪的開放和封閉有關。能量的好壞與多寡,左右了我們在每個層面的活動量,以及能夠有效處理複雜的情況。
舉個例子,一個人的第三脈輪(個人力量)如果緊閉,他就會害怕對抗,而第三脈輪比較開放的人,則可能因對抗而成功。第二脈輪(性慾)開放的人可能有許多性伴侶,左右逢源;第二脈輪封閉的人即使感覺到了欲望,也可能會迴避。喉輪過度開放的人可能會喋喋不休,不懂得傾聽;狀況相反的人則幾乎說不出話來。
身與心的相互關係無法切割,彼此支配和影響,因此我們可以透過身接近心,也可以透過心接近身。七個主要脈輪也是彼此相關無法切割的。一個脈輪的運作出現阻礙,也會影響其上或其下的脈輪活動。例如你在個人力量(第三脈輪)方面遇到麻煩,可能是因為溝通(第五脈輪)出現阻礙,或是相反的狀況。或者你真正的問題是在心輪(第四脈輪),卻因為問題埋藏得太深,而顯現在其他領域。
脈輪也對應於各種形態的活動。工作是第一脈輪的活動,因為與生存相關;與音樂相關的是聲音及溝通,對應於第五脈輪;做夢是內在視覺的作用,屬於第六脈輪的活動。
在時間的面向上,脈輪描述了個人與文化周期的發展階段。兒童時代脈輪便依序打開,第一脈輪打頭陣,主宰了生命的第一年,隨著我們逐漸成熟進入成年期,上層脈輪也開始打開。成年後我們可能在不同階段專注於不同的脈輪:追求成功,探索性慾,培養個人的力量、關係和創造力,或是探索靈性。
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看,脈輪代表著不同時期一直出現的意識範型。原始人主要依賴第一脈輪,當時文明的最大重心是生存;農業和船運標示了第二脈輪時代的開端。進入21世紀,我們是從力量和能量的第三脈輪時代,過渡到第四脈輪的「心」的過度,焦點是愛和同情。每一次的範型轉移都不是平順或突發的,在歷史軌跡中我們清楚的看見了這些階段的發展。
在心智層面,脈輪代表的是意識的模式,也就是信仰系統。透過信仰,我們體驗和創造了個人世界。因此,脈輪的確推動了我們人生的程式。下層脈輪的程式包含著身體在生存、性慾和行為方面的資訊,上層脈輪則帶領我們進入更普世性的意識狀態,著力於更深層的信仰系統,探索靈性和意義。有時候我們會鎖死在一個程式上,這個程式變成了我們與周遭世界互動的習慣方式。把任何情境都視為挑戰其力量的人,等於讓第三脈輪決定了他的人生方向;永遠掙扎於健康或金錢等生存議題的人,則是第一脈輪遭遇了難題;活在自己幻想中的人可能是卡在第六脈輪上面。
2017年6月21日,周三,23:31完畢於北京野獸愛智慧居
延伸閱讀
脈輪全書:沒了大地,你無處可站|《野獸愛智慧》
脈輪全書:最深刻的愛就是願意讓一切保持本來面目|《野獸愛智慧》
脈輪全書:養育身心靈平衡的孩子|《野獸愛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