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在研新藥Immtav和英國研究員發現新免疫治療方法

2020-12-23 小番健康

由於慢性B肝(CHB)在使用核苷酸類似物(NAs)進行抗病毒時,雖然能夠有效控制B肝病毒複製,但不能充分克服自身免疫衰竭,基於這種背景,2020年歐洲肝臟研究大會上(EASL 2020),來自英國阿賓頓傳染病免疫中心、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研發一種新型B型肝炎病毒免疫治療方法,Immtav。

B肝在研新藥Immtav,體外模型中,清除整合與感染細胞

當前,全球正在開發一些在研B肝新藥顯示出希望,但它們也需要較長時間進行治療。英國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有效的雙特異性分子,它可以改變多克隆T細胞的抗原特異性,以消除B肝病毒感染的肝細胞,從而實現快速的功能治療。Immtav分子,是一種雙特異性融合蛋白,結合了高親和力的TCR和抗CD3(scFv)T細胞激活部分。

同時,還能夠特異性的靶向感染細胞表面的HLA呈現的HBV衍生肽。英國研究人員通過EASL 2020發表的1項研究,基於上述原因,證明Immtav分子能夠潛在、快速、特異性地清除含有整合HBV-DNA或感染HBV的細胞。研究人員以抗原陽性(即PLC/PRF/5a2b2m,整合HBV-DNA)與陰性(即HepG2-A2B2M)細胞株和HepG2-NTCP體外感染系統,檢測靶向HBV包膜的Immtav分子的效價和特異性。

使用Opera Phenix和InCucute活細胞系統,以及Primeflow RNA分析評估HBV包膜陽性細胞的清除情況。本研究也添加了核苷酸類似物(NAs)到分析中,主要目的是觀察在Immtav分子存在下,對T細胞活化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研究均是以健康獻血者的外周血T細胞為效應物。結果表明,在每一種被測形式中,Immtav分子在體外感染模型中,介導特異性清除含有整合的HBV-DNA的細胞和清除HBV感染的細胞(見圖:本屆歐肝會英國研究人員提供)。

然而,在這種被測形式裡面,上述體外感染模型中介導性清除卻不會殺滅抗原陰性細胞。研究人員指出,這是我們發現的一種新型B肝免疫療法,即使在分析研究過程中,添加了目前的一線抗病毒藥物核苷酸類似物(NAs),也不會改變B肝在研新藥Immtav的效力。綜上所述,英國研究人員給出這種新B肝療法的結論:

B肝在研新藥Immtav,是本屆歐洲肝臟研究學術大會上發現的B肝治療新靶點,Immtav分子,即使在核苷酸類似物(NAs)存在的情況下,也能夠特異性地清除所有受試的慢性B肝(CHB)體內的HBV感染細胞。英國研究人員介紹在研新藥進展時,說明Immtav分子已處於B肝新藥開發領先水平,Immtav分子IMC-I109V,目前已通過臨床前研究開發階段,支持Immtav進入首次人體臨床試驗。

總體來看,本屆2020年歐洲肝臟學術大會驚喜不斷,來自全球各地的肝病領域醫學、藥學、免疫學、傳染病學研究人員帶來許多新藥研發成果。關於在研B肝新藥Immtav的臨床前研究數據,主要由英國阿賓頓傳染病免疫中心、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貢獻,基於該藥在臨床前的體外感染模型中,可以清除含有整合的HBV-DNA細胞,且不會清除抗原陰性細胞,良好臨床前效果支持進入人體III期臨床試驗。

小番健康結語:以上臨床前體外感染模型數據和結論,來自英國阿賓頓傳染病免疫中心、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發成果,並發表在2020年歐洲肝臟研究大會上。這些臨床前實驗數據,提供了一種新的免疫治療策略的證據,旨在實現慢性B肝患者的快速功能性治療。

相關焦點

  • B肝在研新藥多疫苗進展和藥物化學簡介
    這是一門基於化學、生物學為基礎的應用於新藥開發領域的學科,小番健康正是從事和藥化直接相關的藥品研製工作。B肝在研新藥多疫苗進展,表面抗原下降受限,簡介藥物化學學科簡單來講,藥化需要對藥物結構以及活性深入研究,利用所學化學知識來確定所需要開發藥物,並從分子層面深入研究其在體內作用機制。
  • B肝在研新藥GS-9688,重新建模,突出潛在生物標誌物靶點
    B肝在研新藥GS-9688(selgantolimod)的抗病毒活性,先前已在體外B肝病毒(HBV)感染的肝細胞和慢性B肝土撥鼠模型體內進行了評估。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免疫與移植研究所感染與免疫科、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研究人員共同在2020年12月25日《HEPATOLOGY》雜誌發表了:GS-9688治療慢性B肝的潛力(見下圖:來自HEPATOLOGY)。
  • B肝在研新藥2項發現和抑制特異性HBV基因
    近期,科學家發現一種新治療慢性B肝策略,即肽核酸(PNAs)和小分子非編碼RNA(包括小幹擾RNA)一類新的寡核苷酸。這項研究發現是由加彭利伯維爾醫學院細胞和分子遺傳學生物學系等研究人員發表在2020年12月21日的Pharmaceuticals上。
  • B肝在研新藥GS-9688,II期部分進展,細胞因子反應特徵
    美國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研發的B肝在研新藥Selgantolimod (GS-9688) 的第2期臨床研究,研究人員在本屆美肝會介紹了慢性B肝患者對Selgantolimod的細胞因子反應特徵。
  • B肝在研新藥Lunar-HBV,臨床前單次注射,表面抗原和HBVDNA雙降
    B肝在研新藥Lunar-HBV,臨床前單次注射,表面抗原和HBVDNA雙降雖然,在2019年當中沒有更多關於Lunar-HBV的臨床進度,但是,小番健康還是簡單介紹一下,強生公司聯合Arcturus公司,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已經開展Lunar-HBV臨床前各項研究。
  • B肝醫學博士點評下節,核苷無法消除HCC,業內寄希望在研新藥
    B肝醫學博士點評下節,核苷無法消除HCC,業內寄希望在研新藥 這是今年10月發表在《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B肝原研藥仿製藥之分,活性成分總體相當,客觀認識仿製藥
    B肝原研藥仿製藥之分,活性成分總體相當,客觀認識仿製藥從全球新藥研發速度看,一種新藥從研發到III期臨床試驗,至少是需要10年時間,實際上,多數慢性B肝新藥研發跨度會超過10年。新藥研發,將面臨許多問題,包括對受試者嚴重不良反應、耐藥等。
  • B肝病毒耐藥後,為什麼在更換新藥同時,還要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治療?
    目前我們已為患者調整了用藥,將抗病毒藥換成替諾弗韋,並給予了中西醫結合的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治療。對此,患者表示不解,以前只吃抗病毒藥就行了,為什麼現在還要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力呢。,並且在系統檢查的時候發現,患者的免疫力低下,這也是導致病毒反彈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我們給出的治療方案是調整抗病毒藥物+抗纖維化治療+調節免疫力治療,其中在抗纖維化和調節免疫力方面,中醫優勢非常明顯,所以會充分發揮中藥扶正固本和軟肝散結的作用,爭取讓患者的病情儘快好轉,並達到長期的穩定,這些也是單純抗病毒治療達不到的效果。
  • 目前對B肝病毒無良好治療手段,大部分治療為了控制B肝病毒發展
    導語:我國是B肝大國,不少人都會帶有B肝病毒,同時對於B肝病毒治療是一個長期的療法,這些年臨床B肝相應的療法也出了不少,但治療效果仍然較為局限,並且療法較為固定。而保肝藥物可以幫助肝細胞快速代謝和提供良好的保護作用,所以攝入保肝藥物有助於防止B肝引發的一系列肝硬化問題,對於保護肝臟健康也顯得尤為重要。
  • 安立璽榮獲得比爾蓋茲及阿茲海默症協會獎助,加強創新免疫治療新藥...
    創業邦持續關注的「安立璽榮」成立於2017年,定位於新一代創新型免疫治療新藥開發商,致力於用自研創新藥物治療癌症、免疫和神經疾病。 在創立安立璽榮之前,陳泓愷博士還曾先後任職於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所屬格拉斯通研究所轉化研究中心、跨國藥企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上海研發中心、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和雅祥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期間曾主導治療神經疾病新藥的臨床開發,建立跨領域轉化醫學平臺,並主導多項腫瘤免疫新藥開發計劃包括PD-L1、TIM3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株抗體、CSF-1R小分子抑制劑及雙特異性抗體開發計劃
  • 英國科學家測試新藥,聲稱:能讓新冠肺炎患者立即免疫
    英國科學家測試新藥,聲稱:能讓新冠肺炎患者立即免疫英國科學家已經開始測試一種新藥,他們聲稱:這種新藥能讓新冠肺炎立即免疫,並且,可以通過對那些接觸冠狀病毒的人,進行緊急治療來挽救許多生命。胡利漢說:倫敦大學洛杉磯分校與阿斯利康,共同開發的抗體療法,可能會成為「為抗擊新冠病毒而開發的武器庫的,一個令人興奮的補充」。科學家聲稱:如果有人感染了冠狀病毒,這種新藥它可以用於家庭,醫院,療養院,大學和其他地方,以幫助遏制重大疫情,同時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疫苗接種。
  • B肝創新藥進展,2601誘導抗體產生,2218完成II期招募
    最近,騰盛博藥(Brii Biosciences)公布了旗下6種候選藥物取得重大進展,包含2種慢性B肝治療候選藥物,它們分別是B肝在研新藥BRII-179(VBI-2601)和BRII-835(VIR-2218)(下圖:來自Brii Biosciences藥品研發管線)。
  • B肝病毒入侵過程,需受體識別進入細胞,消化道有強大免疫系統
    B肝病毒需要宿主,宿主就是人體肝臟。都知道,感染B肝病毒後較難清除,這裡特指慢性B肝患者,而急性感染則可以在6個月內通過自身免疫系統或及時的藥物幹預徹底清除,俗稱急性B肝的自愈現象。B肝病毒入侵過程,需受體識別進入細胞,消化道有強大免疫系統B肝病毒進入人體會做什麼呢?B肝病毒會通過血液的循環來直達人體肝臟,B肝病毒屬於DNA病毒,DNA病毒有一種本領,即和細胞緊密結合到一起,即整合人體肝細胞。
  • B肝全球創新藥EDP-514進度和啟動28天膠囊劑評估
    近日,美國臨床試驗資料庫關於B肝在研新藥EDP-514有新進展,安納塔製藥(ENANTA)啟動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慢性B肝患者研究,主要評估B肝在研新藥EDP-514治療28天後的安全性、抗病毒活性、藥代動力學以及耐受性。
  • B肝進入機制探索,長期缺乏可靠體外模型,到原代人肝細胞應用
    目前從醫藥學前沿進展,對Dane顆粒的脂質組成尚未確定,亞病毒顆粒在B肝病毒生命周期的相關性仍不清楚,有科學家認為,亞病毒顆粒分泌量遠大於病毒離子,它充當免疫系統的誘餌,保護著Dane顆粒免受中和體液反應的影響。以HBV-SVPs為基礎的疫苗已經廣泛應用,能夠大大降低HBV感染率。
  • 第五屆全國肝病免疫和生物治療研討會--會議嘉賓
    長期致力於 癌症 發生的分子機制及臨床應用研究,近五年主要針對 肝癌 生物治療 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建立高效、靶向、可調控表達的基因導入系統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和技術平臺的建設,為腫瘤的生物治療提供多個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療載體並實現腫瘤「細胞 - 病毒 - 基因聯合治療」的新策略。
  • 免疫影像學:分子影像引導下的免疫治療
    相比於傳統PD-L1免疫組化的檢測方法,分子影像通過特異性的分子探針能夠無創、實時、動態地對腫瘤部位的PD-L1表達水平進行定量分析,從而為指導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帶來新機遇。這項研究工作提出了免疫治療時間窗的概念,即在多種腫瘤模型的研究中發現,通過幹預手段使腫瘤PD-L1表達上調,再通過核醫學分子影像手段確定PD-L1表達上調的時間窗口,在時間窗內進行PD-L1靶向阻斷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抗PD-L1治療的有效性。研究工作證實,無論是在對抗PD-L1治療敏感的動物模型還是在不敏感的動物模型,核醫學分子影像引導下的免疫治療都能有效地提高治療效果。
  • B肝複製第一階段,單個rcDNA,修復成共價閉合環狀DNA
    B肝病毒複製周期開始於進入細胞,整個生命周期的每個步驟都是有可能產生在研新藥的。比如,在第一階段,單個的rcDNA修復成共價閉合環狀DNA(B肝病毒複製模板cccDNAs),然而由組蛋白與非組蛋白包裝成染色質。
  • B肝Toll樣受體亞家族,檢測HBV顆粒,內吞後內體中核酸
    曾經介紹了全球擬應用於開發B肝治療新藥靶點之一:Toll樣受體激動劑,如TLR3、7、8和9,怎樣理解這些Toll樣受體激動劑在B肝治療方向的潛在開發價值和作用機制呢?小番健康認為,若要詳細介紹這些,必須先認識一下B肝病毒感染和宿主天然免疫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