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進入機制探索,長期缺乏可靠體外模型,到原代人肝細胞應用

2020-12-20 小番健康

B肝病毒一般特徵有哪些?B肝病毒屬於B肝病毒科,他只感染人類和一些非人靈長類動物的肝細胞。B肝病毒在血液中,有幾種不同形式。感染型的Dane粒子直徑為42nm,包含一個部分雙鏈環狀DNA基因組,基因組與一個由核衣殼和3個被稱為大(L)、中(M)、小(S)表面蛋白的多聚酶相連。

B肝進入機制探索,長期缺乏可靠體外模型,到原代人肝細胞應用

C端S結構域,是所有這3種包膜蛋白共有的結構域。其中,M蛋白還包含一個額外的N端preS2結構域,L蛋白質除了preS2和S結構域外,還包含一個preS1結構域。包膜蛋白包含了附著於肝細胞所必需的結構域。另外2種形式,大量分泌,被描述為亞病毒顆粒(SVP),也存在並且只含有包膜蛋白。B肝病毒是一種小包膜病毒,含有大約3.2千鹼基的部分雙鏈DNA基因組(Dane顆粒)。

B肝病毒聚合酶與部分雙鏈DNA基因組共價連接,核心蛋白形成病毒顆粒的外殼。亞病毒顆粒是非傳染性的,只含有包膜蛋白,與感染性的Dane顆粒相比,大量分泌。目前從醫藥學前沿進展,對Dane顆粒的脂質組成尚未確定,亞病毒顆粒在B肝病毒生命周期的相關性仍不清楚,有科學家認為,亞病毒顆粒分泌量遠大於病毒離子,它充當免疫系統的誘餌,保護著Dane顆粒免受中和體液反應的影響。

以HBV-SVPs為基礎的疫苗已經廣泛應用,能夠大大降低HBV感染率。然而,B肝病毒感染仍然嚴重威脅著全球健康,2020年6月18日,Cells雜誌上一項來自法國圖爾大學研究人員闡明了這一觀點。研究人員介紹,據估計全球有超過2.5億人有慢性B肝病毒感染,患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風險很高。目前的治療策略對慢性B肝患者有不良影響和低治癒率。

缺乏從感染的肝細胞中,完全根除B肝病毒的有效治療方法,部分原因是對B肝病毒生命周期中某些步驟的不完全了解!事實上,這種病毒的主要問題是其基因組以微小染色體(cccDNA)的形式存在。法國圖爾大學研究人員認為,對其感染周期的各個階段的提高認識理解,可能會促進針對這些階段的輔助抗病毒方法的發展。

長期以來,由於缺乏可靠的體外感染模型,對B肝病毒攝取的研究一直受到阻礙。歷史上,肝癌HepG2細胞系是被用來研究HBV感染的最後一步,主要通過轉染整個HBV基因組,揭示了B肝病毒周期的許多階段。然而,該細胞系對HBV感染還不夠敏感,因此不能用於研究HBV進入的機制!原代人肝細胞(PHHs)和永生化肝細胞系HepaRG,已經被廣泛用於B肝病毒進入早期階段研究。

然而,原代肝細胞在供體之間具有高度的變異性,肝細胞的分化過程很長,而且這些細胞很難被遺傳操縱。我們也都知道,最近科學家發現了牛磺膽酸鈉共轉運多肽(NTCP)是一種HBV受體,這使得開發高表達NTCP和易受HBV感染的肝癌細胞株成為可能!這種易於處理的細胞感染模型,已經被用來破譯B肝病毒進入的早期步驟!

小番健康結語:以上是通過詳細介紹全球科學家對B肝病毒的一般特徵深入認識,以HBV進入抑制劑作為新靶點開發新藥的可行性。正如文末介紹的,這種正處於開發的HBV進入抑制劑,已被用於破譯B肝病毒進入人體肝細胞早期步驟,科學家選取這個方向作為靶點開發在研B肝新藥,期望以解決目前抗病毒藥物不良影響和低治癒率問題,對HBV生命周期某些步驟找到新進展(2020年6月18日 Cells 法國圖爾大學 B型肝炎病毒的一般特徵)。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成功建立起B肝病毒感染模型
    研究顯示,科學家們首次證明了一種化學小分子可以調控細胞信號通路,幫助實現功能性肝細胞在體外的長期維持。此外該研究還證明了肝細胞在體外支持B型肝炎病毒(HBV)及C型肝炎病毒(HCV)的長期持續感染。這項研究為大量製備功能成熟細胞及其應用提供了可能。
  • B肝PD-1受體,恢復衰竭T細胞,體外阻斷改善動物亞群特性
    或許您經常在各種疾病藥物研發中,聽說過抗PD-L1單克隆抗體,PD-1/PD-L1儼然已成為許多領域的「萬能鑰匙」,它到底在慢性B肝治療藥物領域作用機制如何,是否也具備B肝治療良好臨床前研究數據呢?
  • B肝在研新藥2項發現和抑制特異性HBV基因
    目前,PNAs已經在鴨動物模型中(DHBV)證明,具有降低肝腺病毒複製能力效果。有意思的是,還發現其他寡核苷酸,比如siRNAs可顯著抑制瞬時複製細胞培養中的HBV抗原表達。並由於這些寡核苷酸,作為新型抗病毒藥物應用因其細胞內的生物利用度低而受到阻礙,研究人員還討論了它們與不同分子,比如細胞穿透肽(CPPs)偶聯的好處,這些分子被用作向細胞輸送治療劑的載體。
  • 再現「普羅米修斯之肝」,程新團隊實現體外大規模製備可移植肝細胞
    肝臟移植是目前治療終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但其應用嚴重受制於供體匱乏。體外再造肝臟組織/器官是解決供體來源的最佳途徑,但也受制於肝臟細胞的來源限制。此外,肝臟細胞的來源短缺以及肝組織體外模型的缺失也嚴重製約了藥物篩選及毒理研究。由於肝臟包含超過1011的肝實質細胞和約1010的膽管上皮細胞,上述應用對肝臟細胞的來源、數量、純度、質量及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很高要求。
  • B肝病毒清除難點,感染時間越長,整合肝細胞機率越高
    B肝主要分成急性B肝和慢性B肝,一般的講,感染B肝病毒時間越長,越難以徹底清除體內B肝病毒。因為一方面是B肝病毒屬於DNA病毒,病毒本身能夠和我們人體肝細胞整合,越是感染時間長的人,這種病毒整合肝細胞機率也越高,所以這也是慢性B肝患者(CHB)的治療難點之一。
  • B肝在研新藥GS-9688,重新建模,突出潛在生物標誌物靶點
    B肝在研新藥GS-9688(selgantolimod)的抗病毒活性,先前已在體外B肝病毒(HBV)感染的肝細胞和慢性B肝土撥鼠模型體內進行了評估。研究方法:我們描述了GS-9688對健康對照組和慢性B肝患者PBMC體外免疫細胞亞群的影響。GS-9688激活樹突狀細胞和單核吞噬細胞產生IL12和其他免疫調節介質,在健康對照組與慢性B肝患者中,誘導類似的細胞因子譜。
  • B肝在研新藥Immtav和英國研究員發現新免疫治療方法
    B肝在研新藥Immtav,體外模型中,清除整合與感染細胞當前,全球正在開發一些在研B肝新藥顯示出希望,但它們也需要較長時間進行治療。英國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有效的雙特異性分子,它可以改變多克隆T細胞的抗原特異性,以消除B肝病毒感染的肝細胞,從而實現快速的功能治療。
  • B肝病毒入侵過程,需受體識別進入細胞,消化道有強大免疫系統
    B肝病毒入侵過程,需受體識別進入細胞,消化道有強大免疫系統B肝病毒進入人體會做什麼呢?B肝病毒會通過血液的循環來直達人體肝臟,B肝病毒屬於DNA病毒,DNA病毒有一種本領,即和細胞緊密結合到一起,即整合人體肝細胞。
  • 目前對B肝病毒無良好治療手段,大部分治療為了控制B肝病毒發展
    導語:我國是B肝大國,不少人都會帶有B肝病毒,同時對於B肝病毒治療是一個長期的療法,這些年臨床B肝相應的療法也出了不少,但治療效果仍然較為局限,並且療法較為固定。除此以外,實際上日常是廣州,我們吃的大部分感冒藥都是非甾體抗炎藥同時比如布洛芬緩釋膠囊,以及阿司匹林等藥物都是很著名的,非甾體抗炎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接觸到肺甾體抗炎藥種類很多,同時非甾體抗炎藥的應用範圍也較為廣泛
  • 患上B肝怎麼辦?除了要積極進行治療外,這三種傷肝食物也需遠離
    根據數據統計來看,「性」恰恰是B肝傳播的一大方式,除此外,母嬰感染引發的B肝也並不少見,一旦被確診為慢性B肝,那就意味著需要長期進行治療。如果不對其進行控制,那病毒就可反覆損傷肝臟細胞,在肝臟損傷和修復的過程中,會逐漸向著纖維化、硬化方向發展,後期發生癌變的機率也相對較高。
  • B肝複製第一階段,單個rcDNA,修復成共價閉合環狀DNA
    B肝病毒複製周期開始於進入細胞,整個生命周期的每個步驟都是有可能產生在研新藥的。比如,在第一階段,單個的rcDNA修復成共價閉合環狀DNA(B肝病毒複製模板cccDNAs),然而由組蛋白與非組蛋白包裝成染色質。
  • B肝惡化,有這5大信號!不想B肝轉肝癌,哪些方法能夠預防?
    五:來自排洩的信號 如果出現小便異味重,而且尿液呈現茶色,長期腹瀉,甚至大便出現陶土色或者黑便,就要警惕B肝的惡化。 B肝患者生活中,3個錯誤經常犯,容易加重病情! 一、喝酒 一個正常人如果長期喝酒也容易導致肝病的發生,而如果在發生B肝後還沒有控制自己喝酒的量,就更容易導致炎症加重而讓病情惡化,因此對於B肝患者來說,要禁止喝酒,防止酒精對肝臟造成傷害。
  • B肝創新藥進展,2601誘導抗體產生,2218完成II期招募
    上圖,來自12月17日騰盛博藥公布的取得重大進展的研發項目:2種B肝在研新藥研究進展公告(以上試驗數據與進展來源本次公告)。另外,在這份公告中還介紹了其餘4種藥品研發取得重大進展,比如,多重耐藥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等新藥項目。B肝在研新藥BRII-179和BRII-835,前期臨床試驗數據表現如何,它們相關開發靶點和作用機制有何不同?
  • 四招,教你慢B肝如何不復發!
    我們都知道,B型肝炎是慢性病,治療的過程周期比較長,在長期治療後認為部分檢查數據正常就痊癒了,患者總是會自行停藥;還有的患者為了省錢,吃一段時間藥後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自行停藥;還有一部分患者「大三陽」轉「小二陽」後,自行停藥,可這種自行停藥,會導致肝細胞出現異型增生,導致病情惡化,
  • B肝創新藥VLV-dp改良版,小鼠模型,結合NA降低抗原水平
    B肝創新藥VLV-dp改良版,小鼠模型,結合NA降低抗原水平對於VLV的長期開發,觀察到其啟動與增強能力對於其他領域應用也很重要,比如免疫原性弱的抗原疫苗接種,或者在需要長期免疫的背景下。當然,美國科學家注意到VLV短期不足,即接種VLV-dp對HBV複製無明顯影響時,想要實現HBV的功能性治癒可能還需要多種方法結合(觀點來自:Vaccines)。如何理解VLV-dp?它其實一種已經在動物試驗中證明,有利於治療慢性B肝的治療性疫苗。
  • 如果腳上出現這3個現象,或許是B肝來敲門,別不當回事
    如果腳上出現這3個現象,或許是B肝來敲門,別不當回事1、腳部皮膚乾燥粗糙很多人以為腳上起皮乾燥都是和天氣太幹有關,這種說法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還有很多腳部皮膚問題,是因為內分泌紊亂造成的。如果肝細胞受損,就會打破人體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引起內分泌失調的症狀,長期下去,身上的皮膚就會發生不同的變化,而腳上更容易出現蛻皮乾燥的現象。
  • B肝感染不同細胞靶點,e抗原蛋白下調,TLR天然信號通路
    B肝感染不同細胞靶點,e抗原蛋白下調,TLR天然信號通路舉個例子,2020年3月5日廣東大學傳染病與分子病理學研究中心和埃及亞歷山大市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總城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研究所核酸研究部等研究人員就提出過相關見解,並發表在科學雜誌《Viruses》。
  • B肝兩對半檢查要怎麼去看呢?讓醫生來詳細告訴你!
    這是因為核心抗原(HBcAg)「核心零件」主要存在於肝細胞內,血液中很難檢測的到,因此在醫院裡我們常常檢測到的是B肝兩對半,但隨著近年來檢驗技術的進步,B肝核心抗原(HBcAg)也能被檢測到,因此化驗單上不再是「二對半」,而是「三對」。
  • B肝醫學博士點評下節,核苷無法消除HCC,業內寄希望在研新藥
    Terry Chehong Yi醫學博士指出,在B肝治癒的新療法上市之前,業內人士非常想知道,是否可以通過選擇更好的核苷類藥物(NAs)來消除慢性B肝(CHB)患者的肝細胞癌(HCC)風險。論文作者提出,目前仍有一個關於ETV與TDF作為肝癌二級預防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