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想起了高崗

2020-12-24 哈爾濱市自媒體商會

(近日獲聞原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高崗的夫人李力群女士逝世,享年100歲,不勝哀悼!為悼念她及追憶過去的那段歲月,特發拙文一段)

在延安,想起了高崗

作者:趙竹帛

來到延安,翻拾展思中共黨史,總也繞不開一個人,即出生於陝北,曾為陝北革命根據地建立鞏固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曾任西北局書記、政治局委員、東北局書記、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高崗。1954年,高崗自殺身亡,隔年3月份,中央召開全國代表會議,並作出決議,將他與曾任過新四軍政委、華東局第一書記、中組部長的饒漱石一道定性為「反黨聯盟」,開除高崗、饒漱石的黨籍。高崗、饒漱石的部下張秀山(時為東北局第二副書記)、張明遠(時為東北局第三副書記)、郭峰(時為東北局組織部長)、馬洪(時為東北局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國家計委秘書長)、趙德尊(時為東北局秘書長)、向明(山東分局第二書記)、潘漢年(上海市副市長)、楊帆(上海市公安局長)均受到整肅。

高崗與饒漱石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關於事件的背景、起因、過程、處理結局究竟如何,卻總是語焉不詳。對於歷史事件的評價和經驗教訓,又總是顯得直白而粗略。

時光荏苒,1979年,中央恢復了高崗」五虎上將「(張、張、郭、馬、趙)的工作。他們陸續被安排省部級重要崗位予以重用。張秀山出任國家農委副主任,張明遠出任國家機械委副主任,郭峰出任遼寧省委第一書記,馬洪出任中國社科院長,趙德尊出任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此外,當年曾任東北局組織部副部長也受高崗一案牽連的陳伯村也被安排到國家電力部任副部長。雖然他們也重新煥發了青春,以加倍的努力來彌補失去的時光,但他們仍希望黨中央能夠對當年的那段公案有個正式的說法。1992年,張秀山向中央遞交了「我的申訴」,並在其回憶錄《我的八十五年--從西北到東北》詳細列舉了被冤事實。

1997年2月,張明遠向中央遞交了申訴材料;趙德尊在其回憶錄中就他與高崗的關係作了申明;馬洪也曾就高饒事件向胡耀邦同志作過口頭陳述,高崗的遺孀李力群也曾向中央申訴過。郭峰同志在2004年11 月,向中央遞交了關於高崗問題的見證材料。在郭峰病重之時,曾在遼寧省任職、曾任黑龍江省委書記、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受郭峰賞識、知心、倚重的孫維本同志,數次回遼寧探望郭峰同志。郭峰同志彌留之際尚清醒時,在瀋陽金秋醫院4樓病房,鄭重向維本同志袒露其心事,希望維本同志向中央反映他的願望,高崗一案是冤案,能為其平反。

2005年4月,郭峰同志逝世,享年90歲 。4月13日,遼寧省在瀋陽回龍崗革命公墓舉行郭峰同志悼念儀式。在悼念儀式前,維本同志向其中央黨校同班同學,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同志轉述了郭峰同志的這一願望和要求。以後,維本同志也曾在不同場合向多位中央政治局常委轉報了郭峰同志這一遺願。

2013年了月2日,中央在紀念習仲勳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高崗遺孀李力群及其兒子高燕生受邀參加,且座次安排在高崗當年對手劉少奇的小兒子劉源旁邊。在中央領導介紹習仲勳同志生平事跡時,將高崗與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並列。充分肯定了高崗的歷史功績。最近新建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展覽館大幅度介紹了高崗事跡。高崗雖然未能獲得平反,但「高崗」不再是禁忌詞......

高饒事件歸結為「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利」的陰謀活動。今天看來,僅是權力鬥爭這一原有結論可能把事件背景簡單化了,事實上它不是單一的權力之爭,更有政見相爭的背景,它是一系列理念的分歧,體制變動之後的緊張,再疊加被激活的歷史恩怨糾葛之後的衝突。重糾往事和恩怨,不一定最好,絕對的對錯往往是事件當時或靠近當時的價值評價方式,它未必是後人看到的價值輪廓。

往事如煙,時間會衝刷一切。面對延安的千溝萬壑,只能一聲長嘆......

(此文節選於2015年5月所寫的《延安遐思》)

相關焦點

  • 高崗夫人李力群和饒漱石夫人陸璀的百歲人生
    李力群2020年12月16日上午,李力群同志與高崗同志合葬儀式在北京萬安公墓舉行。高崗同志和李力群同志的子女及家鄉親屬參加了合葬儀式。李力群於今年,也就是2020年4月6日去世,享年100歲,她生於1921年,和高崗在1940年結婚,1954年,高崗出事後自殺,兩人只做了14年夫妻,高崗的悲劇也是她的悲劇。
  • 《延安 延安》:紅色演藝又忙起來了
    在平時的觀察和了解中,我覺得不少人對延安及延安精神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說熟悉,是因為大家大致了解中共中央在延安領導中國革命的豐功偉績;說陌生,是因為人們對延安精神的內涵、它與當代生活關係的認知還很有限。也有遊客向我反饋,在來延安之前,自己缺乏對延安精神誕生的歷史環境的直觀感悟,希望了解延安革命歲月裡的細節故事。
  • 夢想的聲音梁凡熱地樂隊《站在高崗上》歌詞
    歌詞站在高崗上 (Live) - RID熱地樂隊/梁凡詞:司徒明曲:姚敏編曲:呼格吉莫/萬家銘製作人:黃怡音響總監:金少剛音樂總監:劉卓Band Leader:崔迪吉他:金冬昱Hijgar ugui nogon belcherHijgar ugui nogon mododHijgar ugui nogon belcherHijgar ugui nogon modod連綿的青山 百裡長呀巍巍聳起 像屏障呀餵青青的山嶺 穿雲霄呀白雲片片 天蒼蒼呀餵我站在高崗向遠處望
  • 鶴崗城市記憶—昔日的紅旗廣場「鶴立高崗」雕塑
    還有新中心廣場的三金之城,紅旗廣場的鶴立高崗,麓林廣場的飛鹿迎賓等十個小型(路島)廣場等,都為城市休閒增添了一抹亮麗的風景,其中鶴崗市的文化廣場還曾經被評為黑龍江省的十大廣場之一。目前,隨著城市的發展,道路交通的提升改造,這些廣場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晚間快樂998】張惠妹—站在高崗上
    《站在高崗上》是張惠妹翻唱的歌曲,原唱是姚莉。收錄於張惠妹1997年發行的第三張個人專輯《妹力四射》中。有了前兩張專輯的基礎,也為了完成阿妹的心願,阿妹終于于1998年1月10日開始她的首場演唱會,為了演唱會上歌迷能夠較好地與阿妹互動,唱片公司特地於演唱會前發行《妹力四射》專輯。
  • 春秋大夢,站在高崗上的後遺症
    春秋大夢,是指不合實際的想法,在東周春秋之際,各國都想稱王稱霸,到了戰國秦國的目標卻是統一六國,實際國家的統一,成為第一個始皇帝,6國還想在做著春秋大夢,結果被秦國吞併,可見切實可行的目標還是非常重要的。
  • 1951年,一名土匪被逮捕入獄,為何吵著要見高崗?
    當天晚上,張廷芝表示有話對孫有光說,一見到孫有光,張廷芝便問道:「我能見見高崗嗎?」孫有光問:「你要見高崗幹什麼?」張廷芝說道:「我早年間在在譚世麟部當騎兵團長,當時高崗是我的教導隊副隊長,『三道川事件』後,他也加入了共產黨,今年一月份,高崗還要調我到北京受訓……」孫有光知道張廷芝還想要搬救兵,冷笑一聲道:「我們對待反革命分子的政策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立功贖罪,立大功受獎。』至於你能不能見到高崗,還要看上面的意見。」
  • 曾在延安住十年,建國之後毛主席為什麼再沒有回到過延安?
    毛主席在延安的時間長達十年,所以毛主席肯定和延安與延安的當地群眾有了很深的感情。 可是毛主席建國後,為什麼從沒有回到過延安? 高智心中不由疑惑了起來,毛主席繼續說道:「你還記不記得咱們在延安得時候,我的馬掉在黃河裡得事嗎?」 高智點了點頭,毛主席又繼續說:「你先調到那裡,我有時間就去,我還要騎著馬再去繞黃河走一圈。 從延安走前我就對延安的老百姓們說過,我並不會忘了他們,共產黨有今天,他們有著很大的貢獻。」
  • 高崗名字中的「崗」字到底該念第一聲還是第三聲?
    大型革命題材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劇照正在熱播的主旋律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中,沒有像以前一樣迴避高崗,恢復了歷史上高崗該有的鏡頭。該劇正面展示高崗形象,這無疑是一大變化,說明對待高崗和饒漱石及相關歷史事件的評價將會越來越趨於客觀。許多網友也表示,這是實事求是的表現。高崗,姓高名崗,西北人氏。先說說這個「崗」字。按照康熙字典的解釋,它是岡字的俗體字,也就是兩字通用。讀音也就與岡字相同,念第一聲【gāng】。
  • 【延安十三年】延安革命史大事記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城,從此,延安成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指揮中心和戰略總後方。黨中央進駐延安後,鳳凰山麓成為中央機關和毛澤東的第一處駐地。隨著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國民黨反動集團對邊區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1941年到1942年,邊區幾乎到了沒有衣穿、沒有飯吃的嚴重地步。
  • 【延安記憶】唱歌,延安時期盛極的風氣
    梁漱溟在《訪問延安》一書中記述:「愛唱歌,愛開會,亦是他們一種的風氣。天色微明,從被窩中坐起,便口中哼啊抑揚,此唱彼和,仿佛一切勞苦都由此而忘卻!人與人之間情趣增加,精神上互為感召流通。——凡此印象,我腦中尚存留,但不知今日延安尚保持得否?」
  • 延安自然科學院:「土包子」辦的大學堂
    說起延安,很多人會想起賀敬之的名篇《回延安》,「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本文的主角延安自然科學院就建在延安南門外的杜甫川。  這是一所誕生在烽火歲月的高校。
  • 延安萬達城丨以經典之音,獻禮聖地延安——11月21日黃徵親臨延安萬達城
    2020年11月21日,黃徵將攜手眾星獻唱延安,帶領觀眾體驗震撼視聽的科技大秀,在這座我們深愛的城市進行一場狂歡盛會,這是一次專屬於延安萬達城、延安人民的音符律動。現在就讓我們側耳傾聽,這場由黃徵攜手眾星的城市演唱會。「怎麼才能讓我登上你的愛情諾曼第,狂奔在破曉的大地,拼了命也要找到你」。
  • 延安往事
    霞飛在《林彪幹將葉群浮沉錄》中記述:林彪回延安時,個人心情並不好。此時,他已經與他的妻子張梅分手。回延安不久,他的堂兄張浩(林育英)也病逝了,……原本就沉默寡言的他,更加不苟言笑了。林彪回延安後繼續任抗大校長。當時延安流行交誼舞會,人們勸林彪去放鬆心情。但林彪在舞會上只看熱鬧,從不跳舞。他更多的是把自己關在屋裡看書,看累了,就出去散步。
  • 紀錄片《我要去延安》開機 讓延安精神發揚光大
    《我要去延安》作為建黨100周年獻禮作品共分六集、每集30分鐘,主題為「我要去延安,我要跟黨走」。該片將鏡頭對準1937年—1945年之間奔赴延安的青年學生和愛國知識分子,講述了他們在抗戰和民族復興的大背景下對理想、信念和信仰的追尋,是一部主題鮮明、題材重大、立意獨特、積極向上的重大題材電視紀錄片。
  • 巴黎「站街女」與延安「豆選法」
    想要成就「一件美好的事」,或者如她們中有人所說「實現價值」(這是一個令人多麼辛酸的正能量大詞),她們卻不得不告別自己「美好的祖國」,遠涉重洋去異國他鄉「失足」。這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可是,這又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
  • 軍統、中統特務為何始終無法打入延安?
    勞山事件震動整個延安,保安處難辭其咎,周興受到了嚴厲的批評。邊區政府急令剿匪,不到一個月,就消滅了這股土匪。為了加強延安城的治安力量,1937年8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保安司令部,統一指揮陝甘寧地方部隊和自衛軍。8月15日,保安司令部成立,高崗任司令員,周興任副司令員,譚希林任參謀長。同時,為了加強對情報、保衛工作的領導,黨中央也成立了專門的領導機構。
  • 人民日報數字繼《到延安去》後又推出《延安故事》
    人民日報數字繼《到延安去》後又推出《延安故事》繼歌曲《到延安去》後,延安市委宣傳部、延安市文化和旅遊局、人民日報數字、陝西藝海濤聲影視文化傳媒再次聯合推出紅色歌曲《延安故事》。這首歌曲由著名詞作家麥展穗作詞,著名曲作家唐力作曲,延安籍歌唱家陳海濤演唱。
  • 順《延安 延安》之勢,不斷開拓創新「紅秀」演出品牌
    在延安這片紅色文化的沃土上,陝文投、延安文投積極探索、不斷創新著紅色景區開發模式和紅色演藝內容,在「紅色文化、現代表達」的理念指導下,通過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以生動、時尚、極具科技感的形式將延安精神具象化地展現出來,陝文投、延安文投傾力打造的大型紅色主題演出《延安 延安》就由此而生、為此而生。
  • 延安推進新時代網信工作 全媒體講好延安故事
    這一年,延安網絡信息傳播圍繞供給側改革、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以及蘋果產業後整理、優化提升營商環境、脫貧攻堅等內容,強化議題設置,策劃組織開展「紅色築夢 延安新動能」網絡主題活動、「牢記諄諄囑託 奮力追趕超越」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