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獲聞原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高崗的夫人李力群女士逝世,享年100歲,不勝哀悼!為悼念她及追憶過去的那段歲月,特發拙文一段)
在延安,想起了高崗
作者:趙竹帛
來到延安,翻拾展思中共黨史,總也繞不開一個人,即出生於陝北,曾為陝北革命根據地建立鞏固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曾任西北局書記、政治局委員、東北局書記、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高崗。1954年,高崗自殺身亡,隔年3月份,中央召開全國代表會議,並作出決議,將他與曾任過新四軍政委、華東局第一書記、中組部長的饒漱石一道定性為「反黨聯盟」,開除高崗、饒漱石的黨籍。高崗、饒漱石的部下張秀山(時為東北局第二副書記)、張明遠(時為東北局第三副書記)、郭峰(時為東北局組織部長)、馬洪(時為東北局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國家計委秘書長)、趙德尊(時為東北局秘書長)、向明(山東分局第二書記)、潘漢年(上海市副市長)、楊帆(上海市公安局長)均受到整肅。
高崗與饒漱石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關於事件的背景、起因、過程、處理結局究竟如何,卻總是語焉不詳。對於歷史事件的評價和經驗教訓,又總是顯得直白而粗略。
時光荏苒,1979年,中央恢復了高崗」五虎上將「(張、張、郭、馬、趙)的工作。他們陸續被安排省部級重要崗位予以重用。張秀山出任國家農委副主任,張明遠出任國家機械委副主任,郭峰出任遼寧省委第一書記,馬洪出任中國社科院長,趙德尊出任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此外,當年曾任東北局組織部副部長也受高崗一案牽連的陳伯村也被安排到國家電力部任副部長。雖然他們也重新煥發了青春,以加倍的努力來彌補失去的時光,但他們仍希望黨中央能夠對當年的那段公案有個正式的說法。1992年,張秀山向中央遞交了「我的申訴」,並在其回憶錄《我的八十五年--從西北到東北》詳細列舉了被冤事實。
1997年2月,張明遠向中央遞交了申訴材料;趙德尊在其回憶錄中就他與高崗的關係作了申明;馬洪也曾就高饒事件向胡耀邦同志作過口頭陳述,高崗的遺孀李力群也曾向中央申訴過。郭峰同志在2004年11 月,向中央遞交了關於高崗問題的見證材料。在郭峰病重之時,曾在遼寧省任職、曾任黑龍江省委書記、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受郭峰賞識、知心、倚重的孫維本同志,數次回遼寧探望郭峰同志。郭峰同志彌留之際尚清醒時,在瀋陽金秋醫院4樓病房,鄭重向維本同志袒露其心事,希望維本同志向中央反映他的願望,高崗一案是冤案,能為其平反。
2005年4月,郭峰同志逝世,享年90歲 。4月13日,遼寧省在瀋陽回龍崗革命公墓舉行郭峰同志悼念儀式。在悼念儀式前,維本同志向其中央黨校同班同學,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同志轉述了郭峰同志的這一願望和要求。以後,維本同志也曾在不同場合向多位中央政治局常委轉報了郭峰同志這一遺願。
2013年了月2日,中央在紀念習仲勳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高崗遺孀李力群及其兒子高燕生受邀參加,且座次安排在高崗當年對手劉少奇的小兒子劉源旁邊。在中央領導介紹習仲勳同志生平事跡時,將高崗與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並列。充分肯定了高崗的歷史功績。最近新建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展覽館大幅度介紹了高崗事跡。高崗雖然未能獲得平反,但「高崗」不再是禁忌詞......
高饒事件歸結為「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利」的陰謀活動。今天看來,僅是權力鬥爭這一原有結論可能把事件背景簡單化了,事實上它不是單一的權力之爭,更有政見相爭的背景,它是一系列理念的分歧,體制變動之後的緊張,再疊加被激活的歷史恩怨糾葛之後的衝突。重糾往事和恩怨,不一定最好,絕對的對錯往往是事件當時或靠近當時的價值評價方式,它未必是後人看到的價值輪廓。
往事如煙,時間會衝刷一切。面對延安的千溝萬壑,只能一聲長嘆......
(此文節選於2015年5月所寫的《延安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