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慈父」漫畫家豐子愷,為7個兒女做的哪4件事,最讓人感動?

2020-12-24 時間之聲

有人說,

豐子愷一生最成功的角色,

不是漫畫家、散文家,

而是「人間慈父」。

看豐子愷和兒女們的人生故事,

學習怎樣為人父母。

豐子愷圖書《萬般滋味,都是生活》

「願你永葆童真,並樂此不疲,去生活。」

這是豐子愷散文漫畫精選集《萬般滋味,都是生活》封面上的一句話。

它是豐子愷對兒女的期盼和祝福,也提醒我們現代人怎樣為人父母。

人間慈父豐子愷

點擊下方播放,聽本文精華版。

比起散文家、漫畫家這些頭銜,豐子愷更是一位成功的父親。

7個兒女長大後,在教師、編輯等不同崗位上成績出色。例如,長子豐華瞻,復旦大學教授,還是《漢英大辭典》的主編。

那麼,豐子愷這樣一位成功的父親,到底是怎麼煉成的?

這要從他自身的經歷開始說起,特別是他所受到的家庭和學校教育。

豐子愷21歲照片

豐子愷的家庭教育:父親嚴厲,母親慈愛

豐子愷出生時,已經有6個姐姐,他因此備受寵愛,小名叫作「慈玉」。

7歲入私塾讀書,教書先生是他的父親。

父親36歲中了舉人,一時轟動鄉裡,可惜因是最後一科,不能參加會試沒有官做,只能在家開私塾。中舉後鬱郁不得志,加上肺病纏身,對待學生很是嚴厲,自己的兒子莫能例外。

9歲時父親辭世,母親挑起家庭的重擔,靠經營祖父開創的染房,把他們姐弟七個養大成人。母親的一言一行,對他影響很深。

豐子愷曾寫文章這樣回憶母親:

眼睛裡發出嚴肅的光輝,口角上表現出慈愛的笑容……既像賢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師一般教育我。(出自豐子愷散文《我的母親》)

豐子愷恩師李叔同、夏丏尊

16歲校園遇恩師:李叔同嚴厲、夏丏尊慈愛

1914年,16歲的豐子愷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結識兩位對他影響深遠的的恩師,人生道路因之改變。

後來成為「弘一大師」的李叔同,是他的音樂和繪畫老師,施行溫和而嚴厲的「爸爸式教育」。

李叔同給予他音樂和美術上的啟蒙。豐子愷後來的六卷本《護生畫集》,是他獻給恩師的壽禮,創作持續了46年

後來的語言學家夏丏尊,是他當時的國學老師,圓臉富態,形如彌陀佛,對學生如慈母般呵護。

夏丏尊提倡白話文表達真實感受。有同學寫父親客死他鄉,自己「星夜匍伏奔喪」。夏先生苦笑著問:「你那天晚上真箇是在地上爬去的?」全班同學大笑。

夏丏尊曾官費留學日本兩年多,後來從日語轉譯了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至今還是譯林等多個出版社的常銷書

豐子愷曾在悼念文章裡寫道:

以往我每逢寫一篇文章,寫完之後總要想:不知這篇東西夏先生看了怎麼說。(出自豐子愷散文《悼夏丐尊先生》)

豐子愷的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率真集》,文字鮮活生動;漫畫集《子愷漫畫》妙趣橫生,《護生畫集》充滿慈悲。

豐子愷橫跨散文、漫畫兩個領域的不凡成就,與這兩位恩師息息相關。

晚年的豐子愷

豐子愷為7個兒女做的哪4件事,最讓人感動?

豐子愷語錄

(一)寫散文

豐子愷一生養育了七個兒女不覺得為兒女所累,卻說:

我憧憬於你們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出自豐子愷散文《給我的孩子們》)

豐子愷語錄

豐子愷還說:

小燕子似的一群兒女,是在人世間與我因緣最深的兒童,他們在我心中,佔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出自豐子愷散文《兒女》)

豐子愷散文《送阿寶出黃金時代》

大女兒14歲的時候,他因為跟女兒將有「男女之別」感到悲傷,轉念一想,又為這是喜事而高興。

我怪怨你何不永遠做一個孩子而定要長大起來,我怪怨人類中何必有男女之分。然而怪怨之後立刻破悲為笑。恍悟這不是當然的事,可喜的事麼?(出自豐子愷散文《送阿寶出黃金時代》)

豐子愷漫畫裡的兒女們

(二)畫漫畫

孩子給了他藝術靈感,成了他漫畫裡的人物原型。

豐家七姐弟嬉戲玩樂的一個個瞬間,被定格在畫紙上。

比如下面這兩幅:《爸爸回來了》《妹妹新娘子,弟弟新官人,姐姐做媒人》。

豐子愷漫畫裡的孩子們

小兒子恩狗出生在逃難路上,生活條件差,豐子愷特意為他作了一組《恩狗的畫》。

《恩狗的畫》

恩狗和妻子阿貓結婚的時候,他送上的禮物是一封信,末尾有兩滴紅色的蠟燭淚。

豐子愷給新婚兒子的信
1933年,豐子愷在「緣緣堂」

(三)當家教

1937年11月,侵華日軍轟炸浙江石門灣,建成還不到6年的豐家「緣緣堂」成一片廢墟,豐子愷心痛至極。

他曾把「緣緣堂」稱為「你是我的安息之處,你是我的歸宿之處」

豐子愷曾留學日本,會說日語。如果不走,難免被日軍利用。

「寧為流亡者,不當亡國奴」的他,帶著全家老小十幾口人,踏上長達9年的逃難之旅

他們經過浙江桐廬,江西萍鄉,湖南長沙,廣西桂林、宜山、思恩,再到貴州都勻、遵義,最後到達重慶,一路上備受流離之苦。

逃亡路上,很多地方沒有學堂,孩子們無學可上,豐子愷就自己當家庭教師。

豐子愷與兒女約法

(四)立約法

豐子愷對兒女疼愛卻不溺愛,50歲時,跟子女立下「約法」:

父母供給子女,至大學畢業為止。……大學畢業後,子女各自獨立生活。」

1957年豐子愷六十壽誕全家福

豐子愷的7個兒女,後來怎麼樣了?

豐子愷不把兒女當成附庸,讓他們自由生長,憑興趣選擇人生道路

那麼,他的三個兒子、四個女兒,還有第三代的孫子和外孫,後來怎麼樣了呢?

看看他們的職業身份就知道了:

豐子愷兒女職業身份
豐子愷孫輩職業身份

怎麼樣,厲害吧?

想做豐子愷這樣的父母?

就和我一起,到這本《萬般滋味,都是生活》裡面尋找答案吧。

《萬般滋味,都是生活》封面和書籤

《萬般滋味,都是生活》這本書收錄《從孩子得到的啟示》《給我的孩子們》《兒女》《我的母親》等40篇經典散文,配全彩漫畫。豆瓣網友評分8.9分

豐子愷鏡頭裡的兒女們

世間有一種慈父,名叫「豐子愷」。

世間父愛有一種高度,叫作「豐子愷」。

我是隨新,陪你讀書。

點擊下方播放,看本文的精華視頻版。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視頻推薦】

從教師到教授、院士,7個兒女全部成才,豐子愷怎樣為人父母?

民國教育家豐子愷漫畫說兩代人親情:父母子女關係的本質是什麼?

日曆上的《紅樓夢》:十一月初一開爐節「消寒會」,賈母咋安排?

小雪節氣,陸遊、黃庭堅、戴叔倫在幹啥?詩詞裡的二十四節氣真美

相關焦點

  • 豐子愷:小燕子似的一群兒女
    豐子愷有一篇著名的散文《兒女》,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他俯下身子與兒童打成一片的生活態度,以及他兒童崇拜、兒童至上的人生觀。這篇散文創作於1928年,豐子愷時年30歲,膝下已有四個孩子。他在文中結尾動情地寫到:「近來我的心為四事所佔據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這小燕子似的一群兒女,是在人世間與我因緣最深的兒童,他們在我心中佔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
  • 大師豐子愷的童心和率真,對人忠誠熱情,對事專注純粹!
    在大師豐子愷的眼中,兒童時期是一個人的黃金時代。他曾經在文章裡寫過:近來我的心為四事所佔據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而他膝下的一群兒女,這世間與他因緣最深的幾個兒童,在他心中佔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
  • 像豐子愷一樣,把一顆童心貫穿生命的始終
    十個月如果是單純的旅行,那時間足夠長,但要學習一門或者幾門知識,時間卻是短暫的。豐子愷在日本根本來不及深入學習那一項知識,只能走馬觀花似得看看展覽、看看戲劇、逛逛名勝古蹟。然而這趟日本之旅,在無心插柳之際,卻也為豐子愷日後成為中國的漫畫之父埋下了伏筆。學畫的人都清楚,要成為一個畫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中國現代漫畫之父」豐子愷,因病去世留下7個子女,後來怎樣?
    ▲豐子愷舊照1898年末,豐子愷出生於浙江嘉興。16歲時,豐子愷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這裡開始了他的美術之路。1919年,年僅21歲的豐子愷創辦《美育》雜誌,並創建了中國第一所藝術類師範學校——上海專科師範學校。1921年,豐子愷前往日本留學。由於明治維新等相關原因影響,日本的繪畫界以西洋畫為主流,不過在眾多西洋畫風畫家中,有一位喜好用東方筆法進行創作的漫畫家竹久夢二,這種既有東方傳統筆法,又有像西洋畫一樣先進新穎的風格讓豐子愷十分著迷。
  • 唯一一本豐子愷彩色漫畫集《白雲無事常來往:豐子愷畫語》上海書展...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漫畫的奠基人,他的畫風樸實,別具風格,影響深遠。8月16日,豐子愷外孫宋雪君、楊子耘,外孫女楊朝嬰做客上海書展,與讀者分享他們眼中的外祖父豐子愷,以及《白雲無事常來往:豐子愷畫語》一書背後的故事。
  • 曹彬︱豐子愷的佚詩和佚簡
    而此時,漫畫家豐子愷正熱衷於為各大書刊繪製封面圖。俞可能看到了豐子愷公開發布的潤例,遂持書請託。《紅豆集》封面即由同為紅豆迷的豐子愷執筆:一截蠟燭,一面銅鏡,一雙紅豆,配以緣緣堂畫箋,畫風清雅而切題,透出淡淡禪味。豐俞二君也因這樁雅事結緣。豐詩中說到「當年紅豆在,開匣慰相思」,並非因襲套語,他確曾多次從俞友清處獲贈紅豆。
  • 漫畫大師豐子愷的「斜杠人生」
    提起豐子愷,最先想到的便是一幅幅質樸親切、生動幽默的「子愷漫畫」:一壺熱茶,一彎新月,一片山色……豐子愷似乎總能發現生活中最靈動也是最深遠的一幕,讓觀者覺得,能把這場景畫出來的人,一定極可愛。事實上,他確實很可愛,還是一個性情中人,常常讀著讀著詩,便起意要帶家人去詩裡說的這個地方看看,於是孩子跟老師請假,長輩放下手中的活,一家人開開心心去旅行了。
  • 春節,免不了吃瓜子,這方面漫畫家豐子愷先生自認短拙
    民國時代有位著名漫畫家豐子愷,「漫畫」一詞就是他創造的,我並不很喜歡他的漫畫,似乎少點兒幽默,倒是非常欣賞他的散文,尤其幽默散文《吃瓜子》令人大笑絕倒。豐子愷漫畫不過豐先生所形容的嗑瓜子技巧,比起我所見的婦女來還要差得遠,我見到的是這樣:只見瓜子一顆接一顆往嘴裡扔,瓜子皮劈劈啪啪不斷往出吐,根本看不清操作過程,皮肉便自動分離,有如機器。嘴根本不停,左邊不斷進貨,右邊不斷出殼。有些技高者甚至連皮都懶得吐出去,堆在嘴角,一會工夫便積成一大堆,好像嘴角生了個大瘤。
  • 豐子愷:做人得有點「童心」,遊學日本,「邂逅良師」
    豐子愷(1898-1975)是著名散文家、美術教育家、翻譯家和漫畫家,他愛子女是眾所周知的。先生的漫畫別具風格,寥寥幾筆,就勾勒出生動的圖像,文字平易,畫風純仁,有的漫畫作品直接就以他的子女作描繪的對象。
  • 漫畫家豐子愷是否信佛?與李叔同有關係嗎
    他來到了虎跑寺,這裡環境優美,是個斷食的絕佳地方。李叔同呆了近一個月,等回校後,已然消瘦。經此一事,李叔同自覺離佛門更近。然而他想去拜訪一人,此人就是一代儒宗馬一浮。馬一浮經歷傳奇,未滿16歲時參加縣試,名列榜首,同榜有周樹人、周作人兄弟。後來馬一浮去上海學英文、法文,去過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
  • 豐子愷漫畫日曆2019:願你像個孩子一樣生活
    作家安·蘭德在《源泉》裡寫過一句話:「像個大人一樣生存,像個孩子一樣生活。」在民國時期,有位面目清秀、和藹可親的老人,深悟此道。他是「國漫之祖」,中國式漫畫始於他的筆下。他是民國極富童趣的畫家、藝術大師,每一筆都在用孩童視角勾勒著人間情味。他叫豐子愷,他曾說:「我的孩子們,我憧憬於你們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說出來,使你們自己曉得。
  •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周年:他為何讓人如此懷戀
    這不僅因為他是一個通才,在文學、繪畫、書法、音樂、翻譯等領域均有很深造詣,為中國現代的美育事業立下汗馬功勞,更因為,他是一個稟賦奇異、風骨高邁的傳奇性人物,用日本著名漢學家吉川幸次郎的話說,他是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子愷漫畫」與「緣緣堂隨筆」,是豐子愷留給現代中國的兩件瑰寶,時過境遷,依然熠熠生輝,滋養了幾代中國人的靈魂。
  • 電影《時間都去哪了》不如改名《家有兒女》
    《時間都去哪了》主海報  搜狐娛樂訊 截至7月26日零點,《捉妖記》以12.75億的票房數字刷新了此前《泰囧》保持的內地影史國產片票房紀錄,毫無疑問為華語電影整體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也令業內外人士對8月行將加入暑期檔的國產片充滿信心
  • 上海書展|豐子愷目前唯一原版彩色漫畫精粹集出版
    俞平伯先生曾評價豐子愷的漫畫作品:「豐子愷自小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這種溫情後來跟隨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裡,使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發散在他的筆下,就變成平易的文字和純仁的畫風。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豐子愷的畫和文章,近些年在年輕人群體中深受歡迎。
  • 妙筆繪心——漫畫家蔡衛東優秀作品欣賞
    那人間煙火稀缺,冷漠如同沙塵般孤寂!不滅的覓綠夢想者那執著追求探索不止!!!其手段讓人不敢恭為!創作成績1993年,創作的科幻彩繪作品6幅 「外星人暢想心曲」榮獲雲南科普協會及「奧秘」雜誌社共同主辦的「幻想中的外星人」主題命題大賽一等獎。
  • 豐子愷:長大後再也無心吃個螃蟹,就兩碗米飯
    其中文學小說第一名是美國新晉作家塔拉·韋斯特弗的處女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第二名是劉慈欣的《三體》,第三的豐子愷先生的《萬般滋味,都是生活》。豐子愷先生被譽為「中國漫畫鼻祖」「現代中國最藝術的藝術家」,是20世紀中國藝壇上不可缺席的重量級人物。
  • 今年清明節,4個帶有「中國式」的詞語火了!華夏兒女無一不感動
    本文來源:財富1點通,更多內容請關注原創作者原文:今年清明節,4個帶有「中國式」的詞語火了!華夏兒女無一不感動清明節每年都過,但是2020年的清明節尤為不平凡……多年後,我相信大多數人回憶2020年的時候,都會回想起多年前的大事件:14億國人團結起來抗疫,並渡過難關。
  • 豐子愷:餐桌上,藏著一個家庭的好壞
    當然,如果你拿這些堪稱「十項全能」的帽子給他戴,定會聽到一句:「我是個啥畫家呀!」曾經,他在報刊上的畫作被人拿來取笑:「什麼車夫、苦工、傭人、鄉下人,甚至連叫花子也上了畫,簡直俗氣,根本不懂得『風雅』二字。」而這位被嘲諷專畫下等人的斜槓文青,正是豐子愷。
  • 豐子愷的文人抒情漫畫與貓的不解之緣
    豐子愷曾說:「日本竹久夢二的抒情小品使人胸襟為這一暢,仿佛苦熱中的一杯冷咖啡……寥寥數筆的一幅小畫,不僅以造型的美感動我的眼,又以詩的意味感動我的心。」受其影響,豐子愷漫畫也如小品一般,多以單幅形式出現,筆調簡潔而流暢,不論是生活場景、人情世態,還是自然風貌、詩詞意境都能信手拈來,散發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具有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特點。
  • 活著本來單純‖豐子愷,以超越的豁達遊戲人間,無寵不驚過一生
    在人生的冬夏,自然也常教人的感覺變叛。夏天由不得你不愛風,冬天由不得你不愛日;夏天定要你讚頌冬天所詛咒的,冬天定要你詛咒夏天所讚頌的。其命令這般嚴重,又這般滑稽。不妨以一種超越的豁達遊戲人間,無寵不驚過一生。因為活著本來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