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一年膨脹905倍!閩系房企建發的背水一戰

2020-12-22 騰訊網

感謝迷人的X博士來稿

說到閩系房企,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激進」。

高價拿地、兇猛擴張、劍指千億,凌厲的打法一度讓地產界為之膽寒。

但「激進」的閩系內部也有分化。當世茂、陽光城、旭輝、正榮、泰禾、融信紛紛跨過千億之後,有些房企卻依然原地踏步,日漸被甩在身後。

閩系元老建發,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察覺到危機的建發,也開始「轉性」,由溫順變得兇猛。

1

建發的千億夢

建發誕生於上世紀末期。1980年,作為建發集團的核心,當時的建發房產曾是福建省最早與外商合資、合作開發房地產的企業之一。

建發旗下的房地產業務運作主體,主要有兩個——建發房產和聯發集團。

在克而瑞披露的數據中,建發房產、聯發集團2019年權益銷售額分別為581.3億元、306.4億元,加起來還不到900億。

哪怕是合約銷售額,也才995.01億,依舊徘徊在千億門檻之外。

站在勢頭兇猛的閩系房企之間,建發這個「地產老人」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以建發房產為例,據地產密探梳理,在2013年至今的這輪完整樓市周期裡,儘管這家房企的銷售額一直在遞增,但從全口徑排名來看,其一直徘徊在全國50強左右,2015年的第37名,成為了建發房產史上最好名次。

眼看著閩系後輩們一個個從身側跑過,建發也開始著急了。

自2019年中報開始,建發股份就著重提到:建發房產和聯發集團要圍繞「衝銷售」、「保目標」等,撲捉市場小周期,促進銷售規模繼續增長。

從近年的表述來看,在建發內部,銷售規模一再被特別強調。

規模承壓,「溫和」的建發也開始變得兇猛,在土拍市場上頻頻發力。

財報顯示,2019年,建發股份旗下運營實體建發房產和聯發集團,通過多種方式新增土地42宗,新增計容建築面積約837.16萬平方米,其中權益面積約624.36萬平方米。2020開年至今,建發已經至少在6個城市拿下7幅地塊,其中,有三宗地塊的溢價率超過20%。

在土地市場高歌猛進的同時,建發麵臨的,是不斷增加的債務規模。

wind數據顯示,2015-2019年,建發股份的負債率呈現上升的趨勢,分別為73.18%、74.15%、75.06%、74.98%及77.62%,負債總額也由2015年的727.63億元攀升至2292.94億元,而且,其中72.50%為流動負債。

另一方面,伴隨著高溢價拿地,2019年,建發股份兩大主營業務的毛利率雙雙下滑。其中,房地產開發業務的毛利率為28.69%,同比減少6.68個百分點。

如何平衡規模、負債和利潤,是建發衝往千億路上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2

四處找錢,子公司一年膨脹905倍

7月19日,資本市場上的兩則公告引起了關注。

主角正是建發。建發股份連續發布了兩則融資公告,分別為公開發行公司債券預案和公開發行可續期公司債券預案,規模均不超過100億元,總融資金額不超過200億元。

這200億什麼概念?要知道,銷售規模超5000億的融創,2020年至今也僅發行了153億元的公司債。而建發規模尚未過千億,一下子就借了200億。

融資的首要目的,是為了還錢。200億的融資背後,是建發巨大的流動負債壓力。財報顯示,2016-2019年,建發股份流動負債規模分別為648.59億元、838.57億元、1107.74億元和1662.37億元,佔總負債比重分別為69.15%、63.74%、67.94%和72.50%。

在負債持續走高的壓力下,「找錢」成了建發躲不過的關鍵詞。

建發借來的錢,還短債是一方面;更一方面,是建發掩飾不住的規模渴望。這種渴望在建發股份的「孫公司」上得到了極致的體現。

2016年3月1日,港股上市公司西南環保正式更名為「建發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建發國際」)。至此,建發房產成功借殼上市。

天眼查資料顯示,建發國際是建發集團有限公司的成員企業,是建發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建發房產)控股的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控股比例達到66.88%。核心成員大都來自建發集團。

▲資料來源天眼查

根據建發國際2019年報,其合同銷售金額為507.8億元,佔建發房產總銷售金額的70.4%,佔建發股份整個房地產板塊的51%。

企業公告顯示,2016—2019年度及2020年上半年,建發國際物業銷售收入分別約1116萬元、101億元、248億元、508億元和258億元。

▲圖源無房

過去三四年,建發國際的規模幾乎以一年一倍的速度擴張,在2017年,其實現了從千萬到百億的迅猛增長,規模直接膨脹了905倍!

建發國際規模的飛躍,得益於建發國際在蘇州開發的別墅項目獨墅灣。

2017年僅該項目一期的銷售額就佔了建發國際當年確認銷售金額的70.5%。加之清晰的城市化布局,建發國際實現了驚人的規模擴張。

但規模衝刺的背後,建發國際走的是一條極速高槓桿之路。

統計數據顯示,建發國際2017年、2018年的淨負債率均超過200%,2019年淨負債率雖同比下降66個百分點至176%,但仍處於行業較高水平。

作為建發房產控股的境外子公司,建發國際受到的支持顯而易見。

據無房梳理,在建發國際2019年長期非流動負債中,間接控股股東貸款 230.82 億元,同比增長 43.5%,在公司長期有息負債中佔比最大,此部分貸款便是來自近親控股公司貸款,資金成本約 5.7%左右,未來償債壓力相對較小。

照這個勢頭,建發股份借來的那200億,大概率也會用來幫助建發國際這個「親孫子」。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Wind數據顯示,建發國際2016年至2018年的流動比率分別為2.60、2.33、2.29,2019年更降至1.84,為近5年新低。

也就是說,建發國際的短債償還能力在不斷降低,債務壓力不斷加大。

儘管如此,建發國際還在不斷買買買。

克爾瑞數據顯示,僅2020年上半年,建發國際就拿下了16宗地塊,新增土儲建面共計約172萬平方米,新增權益貨值約283億元。

而且,這些地塊大部分都是建發國際自己一口吞下。數據顯示,從2016年的51%提升至2019年的72%,2020年新增土儲權益比達到94.4%。

▲圖源無房

在合作拿地已經風靡地產圈的當下,建發國際的反其道而行之令人驚訝。

3

逆勢擴張,大舉拿地

2019年底,廈門土拍迎來年度收官之戰。

向來「擠牙膏式」出地的島內,一下出了兩宗地塊。中海、平安、中駿、建發、旭輝等16家房企摩拳擦掌,都想要啃下這兩塊肥肉。

這兩塊稀缺土地中,名為「枋湖2019P05」的地塊更是因為61個億的起拍價賺足了眼球。這意味著,這塊地還未開拍已成廈門總價地王,隨便往上加五毛都會創造歷史。

土拍一開場,中駿一把喊到73.5億,直接加了12億。之後幾輪你來我往的小幅加價,地塊最終以75.25億成交,樓面價達到43123元每平。

拿下新地王的,既不是本土實力房企,也不是全國知名房企,反而是一家名叫「恆融晨」的企業。

這個「恆融晨」是哪裡冒出來的?

有人調侃,莫不是恆大+融創?

誰都沒有猜對。次日媒體發現,這是一家剛註冊18天的殼公司,註冊地址和建發城建集團所在地一致。

廈門網友感嘆:穿上馬甲去圍標,建發這招真是高!

出於對規模的渴望,建發發力土儲,在拍地中,多次以較高溢價奪地。

年報顯示,在2019年報告期內,建發房產和聯發集團新增土地42宗,新增計容建築面積約837.16萬平方米,其中權益面積約624.36萬平方米。其中不乏像「枋湖2019P05」這樣的地塊。

建發對土儲的渴望顯而易見。這樣的焦慮同樣傳導給了旗下的建發國際。

以前,建發國際的土儲分布主要以二線、強二線城市為主,2020年上半年建發國際開始向一線城市發力,先後在北京、上海拿下3宗地塊,這也整體推高了它的拿地成本。

但與此同時,建發國際的大肆拿地帶來了新的隱憂。

克爾瑞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建發國際的樓面成本價高達20360元/㎡,同比增長171%。隨著其拿地成本走高,未來可能會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據億翰智庫數據,早在2019年,建發國際的毛利率為25.86%,較2018年同期減少7.4個百分點,低於EH50房企32.61%的平均水平。

與此同時,近三年建發國際基本每股收益降幅明顯,分別為1715.0%、165.8%和3.1%。

要規模,勢必要付出利潤的代價。

4

尾聲

在疫情的洗禮下,房企龍頭恆大此前喊出了「控規模」的口號。

正當龍頭大哥嚴控土儲之時,一些中大型房企卻感覺「吃不飽」,繼續瘋狂拿地「儲糧」。

顯而易見,地產界的分化正在加劇,「有人敬畏,有人豪賭」。

頂著負債攀升和利潤下降的風險,建發的瘋狂拿地,與其說是豪賭,不如說是背水一戰的求生。

畢竟,在風雲變幻的地產界,無論是央企還是民企;無論是頭部還是腰部:

跑不過別人,只能被淘汰出局。

相關焦點

  • 閩系房企告別「黃金時代」!曾是「地王收割機」,今成負債高企!
    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快速增長,房地產行業的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很多房地產企業也從最初很小的規模,變成了市值百億、千億的房地產企業,但部分房企規模在增長的同時,也有部分房企「掉隊」了,出現了下行的趨勢,甚至有的房企還由於資金鍊斷裂,出現了破產、倒閉的現象,最近兩年時間,國內已經「倒下」的中小型房企達到了幾百家
  • 建發股份的千億隱憂:負債高企 上海地王項目去化承壓
    對此,建發股份上海區域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高層部分目前去化還不錯,網上數據一般會有延遲,別墅部分暫時仍未有入市計劃。」規模壓力同為閩系房企,在融信、旭輝、陽光城等紛紛邁入千億房企行列後,建發股份房地產業務銷售規模始終在千億「門檻」前徘徊。
  • 大名城:閩系地產迷途樣本?
    最後時刻,其實就是68號建發與89號大名城之爭,雙方報價咬得很緊,卻也僅限在500萬元最低加價幅度瘋狂試探,你來我往間對攻了起碼7輪以上。最後的最後,在大名城舉牌叫到了24.6億元之後,建發不再跟進而落錘,平均樓面地價最終鎖定22254元/㎡。
  • 看這家潛力閩系房企,如何逆周期前行?
    說起閩系,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仍會想到「激進」,近年聲名鵲起的閩系,倚靠的多是高槓桿快速擴張的路數。起高樓,宴賓客,隨大潮而起奔湧者有之,被驚濤拍打黯然消退者亦有之。
  • 某房企規定獎金不得超過年薪的5倍後,內部反應強烈……典型粵系...
    豔姐team地產人言前不久,豔姐發布了《典型閩系房企薪酬報告》後,也得到了不少業內小夥伴的反饋。因為據說該房企雖然基本薪資和年終獎在業內不算高,但是獎金相當豐厚,單是看一個月的回款考核、銷售指標考核等,營銷主管級別就有可能拿到幾十萬的額外獎金收入。無怪乎讓員工如此心痛。不過自從三道紅線壓下後,據說該房企獎金的倍數紅線又從5倍變成了2倍,抱怨之聲更勝之前。
  • 建發業績大增背後:廈門「地王」左手倒右手?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彼時,名不見經傳的廈門恆融晨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廈門恆融晨」)從建發等眾多品牌房企「口中奪食」。但廈門恆融晨卻被認為是游離於建發體系外的全資子公司,而「廈門2019P05」地塊僅隔半年便被打造為建發養雲項目,並出現另一港股上市平臺建發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1908.HK,以下簡稱「建發國際」)的2020年半年報中。
  • 世茂建發榮登頂流!2019年度閩南房企銷售排行榜出爐
    單數據說明 1.操盤榜數據口徑:是以企業操盤為口徑,即若某項目為多家房企合作開發,則該項目的業績僅歸入操盤企業,包含代建; 2.全口徑榜數據口徑:指企業集團連同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所有項目業績的累計值,不考慮權益和操盤,不包含代建;
  • ...九次會議決議--控股子公司向廈門建發集團有限公司提供反擔保事宜
    審議通過《關於控股子公司向廈門建發集團有限公司提供反擔保事宜的議案》,並予以公告。  四、董事會意見:  1、提供反擔保的原因:廈華電子正處於重大資產重組階段,為了維持原業務的日常經營需要,向中國進出口銀行申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賣方信貸借款合計2.3億元人民幣將於年底前到期,經中國進出口銀行同意對上述貸款展期一年。廈門建發為支持廈華電子的持續經營,為上述貸款提供全額擔保。
  • 勇敢者遊戲:「泛海系」內房企美元債利差的套利交易
    在更早之前的4月初,泛海系還透過匯漢控股出售面值500萬美元的合景泰富2023年到期7.875%票據,實現收益約1256萬港元。「這可以說是無風險套利,一買一賣之間可以博取至少10%利差收益。從公開市場看,中國恆大的債券3月收益率就有20%,拿地產債做槓桿套息交易,加一倍槓桿並不誇張。」某投資基金債券交易員分析,這是一個機構市場,是勇敢者的遊戲。
  • 2020年度閩南房企銷售排行榜(附CRIC解讀)
    自2019年市場復甦以來,企業加快閩南市場布局,其中建發、中駿、保利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而世茂則在重點區域布局減少,重心下沉,雖然全口徑面積仍然突破百萬方,但金額規模由2018年的213億元下滑至149億,被建發、中駿趕超,跌落第三位。
  • 新增9家有6家來自大灣區 千億規模房企擴容至44家
    2021年1月,兩家閩系房企先後公布業績,禹洲全年銷售額1049億元,同比增加近四成;中駿銷售額1015億元,同比上升了26%。與禹洲和中駿的主戰場在長三角不同,以珠三角作為大本營的龍光、佳兆業、合景泰富、時代中國也先後宣布躋身千億陣營。粵港澳大灣區取代長三角成為新的千億房企搖籃。
  • 新增9家有6家來自大灣區,千億規模房企擴容至44家 - 經濟觀察網...
    2021年1月,兩家閩系房企先後公布業績,禹洲全年銷售額1049億元,同比增加近四成;中駿銷售額1015億元,同比上升了26%。與禹洲和中駿的主戰場在長三角不同,以珠三角作為大本營的龍光、佳兆業、合景泰富、時代中國也先後宣布躋身千億陣營。粵港澳大灣區取代長三角成為新的千億房企搖籃。
  • 建發集團40周年——因改革而生 伴時代前行 與特區共榮
    歷史的年輪,書寫建發集團發展的軌跡——供應鏈運營板塊位居國內同類企業前列,與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業務聯繫,2020年度位居《財富》中國500強「批發零售」行業子榜單第2位;房地產開發板塊擁有建發房產和聯發集團兩大品牌,2020年度分別位列全國房企第37位、第45位,開發區域覆蓋全國
  • 因改革而生 伴時代前行 與特區共榮——廈門建發集團成立40周年...
    歷史的年輪,書寫建發集團發展的軌跡——  供應鏈運營板塊位居國內同類企業前列,與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業務聯繫,2020年度位居《財富》中國500強「批發零售」行業子榜單第2位;  房地產開發板塊擁有建發房產和聯發集團兩大品牌,2020年度分別位列全國房企第37位、第45位,開發區域覆蓋全國40多個城市,控股境外上市公司「建發國際」(1908.HK
  • 來了,蘇州樓市正式進入建發時間
    2016年建發獨墅灣開始,建發更深度研讀蘇州城市肌理,歷史人文底蘊,打造出多個新中式標杆。 建發房產華東區域蘇州公司總經理助理吳總,提出以上這三句話。其背後,建發的產品態度,在當下,令人頗感欣慰。 而作為新中式的「狂熱愛好者」,建發房產在某種意義上,更是代表了「文化自信」。
  • 2020年「千億」大考,有房企負增長跌出
    相反千億銷售額以下,房企無論是在融資成本還是拿地資源等方面都有所限制,尤其在今年「三道紅線」的壓力下,房企投資和規模擴張速度進一步減緩,未來規模增長的難度也會加劇。 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顯示,2020年雖受疫情影響,但房企整體銷售數據仍舊比去年增長了13%。2020年中國房地產企業全口徑銷售數據有43家達到了千億以上,其中約有10家房企首次闖入「千億」陣營,分別是龍光集團、建發房產、華發股份、新力地產、禹州集團、合景泰富、新希望地產、中駿集團、首開股份、時代中國。
  • 起底川系房企聖樺集團:百強成色不足卻畫千億大餅
    (原標題:起底川系房企聖樺集團:藍光舊將「另起爐灶」,百強成色不足卻畫千億大餅)
  • 房企大裁員:調崗、縮編與減薪
    這位90後的員工在一家閩系房企工作,幸運地躲過了裁員命運,但他工作時間明顯延長,不斷地開會和加班,讓他像陀螺一樣不停轉動。3月12日下午,在一家行業前十房企山東區域從事物管工作的李娟(化名)收到一則人才招募信息,主要內容是為集團新成立的子公司徵集相關工作人員。3月20日下午,她在一場內部會議上,被一位負責人告知,在會所有人員將調去這家子公司,接下來還需要參加一系列上崗培訓。
  • 聽他們告白:愛上建發的三個理由
    而愛上生活、愛上貴陽「建發·央著」,作為貴陽的建發準業主們,也有自己篤定堅持的理由。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廈門建發集團首次進入貴陽,鍛造全球第十座「建發·央著」新中式美宅項目。12月1日,「城」長的力量 愛你愛你我的家——貴州都市·房天下主流地產總評榜盛大啟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