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亞妮:做有擔當的文化人

2021-02-08 青年記者

  2017年2月20日,埃及南部古城亞斯文,正在舉辦為期一周的首屆亞斯文國際女性電影節。這是一個面向女性電影與電影人的國際化的盛會,全球的女性電影人、製作方雲集尼羅河畔,以記錄盲藝人生存狀態為己任的亞妮,也應邀赴會。

  亞妮歷時十多年拍攝的紀錄片《沒眼人》,其中有一個獨立的章節,取名《姐姐》,講述一個女人與家中六個沒眼人的親情故事。電影節組委會收到《姐姐》的片花與資料後,被亞妮的精神所折服,當即決定邀請她擔任長篇電影競賽單元的評委。出國之前,亞妮一直在太行山跟拍盲藝人,春節前後的大部分時間,也是和盲哥們一起度過的。

  2016年,一部紀實文學《沒眼人》讓亞妮再次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在大眾的印象中,亞妮是享譽全國的主持人,以她名字開設的《亞妮專訪》欄目,是浙江衛視文化類的標杆性欄目。十年磨一劍,她另闢蹊徑執掌「導筒」,記錄太行山盲藝人的生存狀態,在中國文化圈掀起了不小的轟動。

  丙申年臘月,亞妮帶著攝製團隊在山西左權跟拍盲藝人,臨近年關,大隊人馬陸續撤走,她和央視攝影師阿丁留在當地,拍攝姐姐一家人的春節故事。亞妮口中的姐姐,是左權盲宣隊已故盲藝人肉三的姐姐。亞妮認識這戶人家已有13年之久,每每談起這家人,亞妮總是感慨良多。

  1984年,亞妮從87版《紅樓夢》劇組跑出來,參演義父蘇裡執導的故事片《點燃朝霞的人》,那部片子的外景地就在左權麻田。2002年,為拍攝「羊倌歌王」石佔明,她第二次來到左權。就在偏僻鄉野,一陣劃破天際的歌聲迴旋,舊祠堂的戲臺上,一群沒眼人坐在鋪蓋上向天而歌,如泣如訴,獨特乾淨,歡快悠遠,那一剎那,亞妮被感動得失聲痛哭。

  這個成立於1938年的盲人宣傳隊,遊走鄉村山野近80年,傳唱著被列為「非遺」的遼州小調。從此,這群人成為亞妮割捨不斷的牽掛,探究盲宣隊的歷史淵源,記錄左權民歌最原生的狀態,成為亞妮的文化使命。

  這些盲藝人當中,有個鼓打得最好的叫肉三。肉三的姐姐喜籽,是個沉默的,常年在地裡勞作、在家中忙碌的女人。面對命運壓給她的不可思議的重擔,作為姐姐她默默承受,堅韌而淡然。喜籽的次子博士畢業後在上海工作,這個春節,他回老家來過年。到正月初四,拍攝才結束,離開時,沉重的攝像設備就暫時擱在喜籽家。到元宵節前,亞妮帶著攝製團隊重返左權,她打前站去取設備。

  那天清晨,山裡的風寒徹入骨,距離縣城60裡地的石暴村,僅餘下兩戶人家,其中一戶就是肉三的姐姐家。被亞妮稱作姐姐的老婦人,見亞妮進來,用方言熟稔地打著招呼。亞妮也操著土話,與姐姐拉起家常。十多年過去,亞妮與這方土地難捨難分,與這些質樸的山裡人親如一家,為此,左權縣政府授予她「榮譽左權人」稱號。

  如今,姐姐家只剩下大兒子建林一個盲人,50歲了,他因心理殘障拒絕與人交流,生活無法自理,靠四肢爬行……拍攝期間,亞妮每天堅持訓練他走路,起初他不敢站立,整個體重壓在亞妮的身上,後來可以抱著亞妮的腰慢慢走,為此,摔了不知多少回。亞妮還為建林餵飯,怕燙著他,自己嘗一口再餵他一口……有一天晚上,亞妮正和姐姐在炕上說話。「好賴過了正月十五……正月十五鬧紅火……」她們以為睡著的「啞巴」 建林,破天荒地開口說話了。之後,沒有外人時,他還能與亞妮簡單交流。

  「他雖然拒絕與外界交流,其實心裡頭都明白,就是小時候姐姐太忙,顧不上更好地照顧這個孩子,造成了他自我封閉的心理。」亞妮替建林穿好羽絨服,他抿著嘴唇微笑著,不斷晃動雙手和頭部,用異於常人的方式表達著內心的喜悅。亞妮用愛贏得了這個沒眼人的信任。

  走進左權,亞妮與沒眼人的故事何其多,她以博大的悲憫之心,與當地人建立了情意相通、坦誠相待的關係。這個沒眼人口中的「杭州女人」,早把自己看成了太行山的女兒!

  以主持文化訪談類節目著稱的亞妮,主業竟是導演。她退居幕後,淡出屏幕的原因,一則鍾情於紀錄片,二則就是在太行山遇到了這群沒眼人。

  亞妮說,自己一直從事「非遺」的傳播,對沒眼人的關注,也同樣是一份擔當和責任。「我可能只是大海裡的一滴水,微不足道,一個紀錄片就能拯救中國的文化?不可能。但我是一個紀錄片導演,還是一個老新聞工作者的後代,我是帶著一個信念去做這件事,想完成一個屬於中國紀錄片的理想。」她皺著眉頭,嚴肅地說:「再不做就怕來不及了,很多原生的東西都在漸漸消失。」

  盲藝人肉三的離去,令亞妮意識到記錄沒眼人生存狀態和非遺藝術的緊迫。從2006年開始,亞妮下定決心做這支隊伍的見證者,為他們著書立說,於是有電影《沒眼人》、新書《沒眼人》、紀錄片《沒眼人》……她希望通過這些講述,記錄下一個族群、一段歷史、一種能讓人冥思的過往,可以回望歷史、觸摸鄉土,將原生的精神家園傳承下去。

  在農村拍攝,吃住問題尚可將就,上廁所可是大難題。亞妮說自己以前有個習慣,一出外景,早上就不喝水,一天都不喝水,就是怕上廁所。山裡人家的廁所都在戶外,就地挖個坑,放兩塊板,臭不說,還沒法落腳。在農村,亞妮一直就是去隱蔽的山地裡、野地裡上廁所。春節那幾天,夜裡氣溫達到零下20度,山風呼嘯,黑魆魆,冷颼颼,解一次大便回來,亞妮說全身都被凍僵了。

  生於寧波的亞妮,居於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杭州,只因為牽掛遊走吟唱的沒眼人,想以紀錄片的形式留下這些寶貴的財富,她用十餘年的時光,適應了太行山山風的凜冽,習慣了粗茶淡飯,甚至比很多當地人更了解左權,更熟稔向天而歌的沒眼人。

  崔永元曾說:「中國實在是不缺女明星,也不缺女主持人,缺的是什麼呢?缺的就是對民間文化保護的有心人。亞妮姐做到了,讓我們把掌聲給她。」亞妮說,自己就是一個「心靈志願者」,以保護和傳承我們民族的生態文化為己任。「別把我想得太高大,我只是在完成一個文化人的職責。」在她看來,文化生態的回歸,靠說教是沒有用的,只要身體力行去做,就算是一塊石頭,丟進水裡,大大小小,也會有一些波瀾。

  集主持、編導、製片人於一身的亞妮,不僅口才了得,領導能力和執行力都很強,做事果斷,雷厲風行。平時工作忙,自己做飯的機會少,但只要在家,她就會給母親做飯。

  從石暴村回來,她親自下廚為盲藝人做了頓團圓飯。在左權盲宣隊的小廚房裡,她麻利地將涼菜分作兩份裝盤,其他蔬菜分門別類切塊、切絲……她熟練操作,毫不生疏和嬌氣。等飯菜上桌,她又熟練地給盲藝人分菜盛飯,叮囑大家多吃一些。「只要在一起,每次吃飯,亞妮都要給我們親自盛飯,她不放心別人,寧願自己動手……」「她的好,我們都知道,世上很多事,是不用眼睛看的。」沒眼人七嘴八舌,講著他們對亞妮的印象。

  那天,當地主管文化宣傳的領導來看望大家。正午陽光下,盲宣隊小院異常熱鬧,有的盲藝人向領導反映生活上的不便,得到回應後,情緒高漲。盲宣隊長劉紅權說:「家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亞妮就是我們盲宣隊的梧桐樹啊。」

  「眼沒了,心就亮了!」在這些幾乎沒有光感的盲藝人心裡,外面的世界他們不懂,知足感恩的心卻是透亮的。

  亞妮出生於幹部家庭,父親何守先離休前曾是寧波日報總編輯,一個沉默寡言、淡泊名利的老報人。父親對亞妮影響至深,2013年父親離世,亞妮經受了巨大的創傷,整個一年,她都無法正常工作,抑鬱到幾乎想要自殺。

  在外界看來,「天賦異稟,特立獨行,明媚多姿」的亞妮,在父親眼中卻是這樣的:「其實,亞妮並不是一個志向高遠的爭強者,她遷就,忍讓,柔弱,且隨遇而安。」

  她整理父親的遺稿時,意外地翻出了一沓用黑色鐵夾子夾著的文稿,封面上寫著「女兒亞妮」,文末落款日期是2008年夏末。亞妮也不清楚父親如何這般了解自己,又如何整理出這麼多的資料。2016年末,經過亞妮的整理編輯,《女兒亞妮》一書正式出版,「算是獻給父親最深情的告白」。

  亞妮說,在她拍攝《沒眼人》最困難的時候,父親說了四個字——有始有終,給了她極大的鼓舞和鞭策。於是,亞妮帶著父親的期許進了山,開始跟拍沒眼人。這一堅持,就是11個年頭,從電影到書籍,到紀錄片……傾盡了十多年心血,而痴心不改。與她共事的人,都說她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她則嘆息搖頭,「我的身體我清楚,做事情就是這樣,要硬撐啊,停不下來。我真正的毅力不是在拍攝現場,而是在生活當中。」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一蹴而就的,都會遇到挫折和看似翻不過去的山。11年前拍攝電影《沒眼人》,有一晚,劇組人員輪流找亞妮,一人要求加兩萬元,否則就撂挑子走人,40個人就是80萬元啊,那時候亞妮房子都賣了,哪裡還有多餘的錢?可演員是人家找來的,中途走人,前期投資全部打水漂……還有偷發電機汽油的、偷錄像帶的……「吃一塹,長一智,」亞妮說,「就當交學費了,反正事情總要做,再艱難也不能停下來。」

  正月十五一大清早,拍攝團隊和盲藝人一行三四十人,趕往90公裡外的土棚村。這個位於太行山西麓的小山村,不過百餘口人,三面環山,海拔1800米,是左權海拔最高的村莊。石牆、石碾、石階,還有太行山區典型的石板房……

  攝製組年前來過一回,這次來是為補拍一些鏡頭。出發前,亞妮在飯廳開過一個短會,安排了四組人員和設備。到現場,大家各司其職,有序地進行拍攝。

  冷寂的村莊,迴蕩著亞妮的聲音。村莊高低不平,她一會兒在上方檢查機位,一會兒在石階下調度人員。攝影師阿丁說,在現場亞妮就像個「孫悟空」,又是化妝,又是場記,又做道具,扛起導演組所有的活,有時還要衝過去自己扛攝像機……「沒見過這麼拼的導演,簡直無所不做,無所不能,不僅吃苦敬業,做事還認真嚴苛,是個追求完美的導演。」

  對此,亞妮的觀點是,紀錄片導演是田野調查者,與藝術片導演不同。「好在我有美術、戲劇、音樂的底子,以前做過編劇、導演、場記、道具、製片、攝像、攝像指導、美工、服裝、劇務……現在拍紀錄片全能用得上。因為資金不充足,人手常常不夠,但拍攝還不能落下,就只能自己頂上。在記錄過程中,採訪對象的活動片段稍縱即逝,再來一次就完全不對味了,必須時時抓拍,容不得絲毫猶豫。」

  在亞妮看來,生活的演繹遠遠高於擺拍,再高明的擺拍都能看出痕跡,露出破綻,失去其活力和生命力。她主張攝像從頭到尾跟拍,你不知道哪句話、哪個片段會出彩,不能怕麻煩和浪費,紀錄片本來就是個奢侈的藝術。在現場,她要求各部門無條件聽從指令,因為稍有遲疑,場景就過了。但過後,大家若有好的建議,她也會聽,大不了再來一遍。在團隊其他人眼中,亞妮對藝術幾近完美地苛求,不管拍攝條件多麼艱苦,不拍到理想的效果絕不停機。

  土棚村的拍攝到中午1點半才結束。石板屋頂的積雪漸漸融化,從冷刺骨到暖洋洋,攝製團隊這才放鬆下來。村民給大家準備了油炸麻葉和雞蛋湯,亞妮先讓盲藝人吃,讓他們吃完後靠在牆根稍事休息。其他人要輪流吃飯,亞妮和幾個攝像忙到最後才去吃飯,就一人一碗湯,兩根麻葉,在並不寬綽的院子當中,或站或蹲,與當地村民並無二致。

  她的紀錄電影《沒眼人》《活著》《死去》,歷經十多年,仍在拍攝、製作中。有人問亞妮拍攝沒眼人的真正動機,或者最終要做成什麼樣子。亞妮回答,自己是個很隨性的人,沒想那麼遙遠,就是踏踏實實做下去,做到哪一步就說哪一步,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更不想給自己設限。「如果非要說一個目的,我覺得,就是想讓更多的人看一眼灑在那片生命原生態土地上的陽光,感受那種尚未汙染的快樂與自由。」

  得過「金話筒獎」金獎、被評為全國「十佳」主持人的亞妮,經過十多年磨礪,已經成為集主持、編導、製片人於一身的國家一級導演。

  2月7日,曾被周恩來譽為「中國共產黨百科全書」的老人黃慕蘭在杭州辭世,享年110歲。十幾年前,亞妮採訪過老人,她說,自己完全被這個從17歲就被周恩來招為特工,幾十年在刀尖上「跳舞」的上海美女震撼了……

  她曾問:「你有沒有覺得,國家虧待了你?」黃慕蘭坦然作答:「這是我應該為國家做的。」黃慕蘭講述第三任丈夫——時任中央軍區政治部主任賀昌的事跡。在紅軍長徵路上的一次突圍中,一團的人,彈盡糧絕,賀昌把最後兩顆子彈,留給了自己和他的馬……而黃慕蘭對此無從知曉。那幾天,為營救在上海被捕的關向應,她奉命與上海灘律師巨頭的兒子結婚。一邊是燈紅酒綠、鶯歌燕舞,一邊是浴血激戰、飲彈自盡……淚水從黃慕蘭的雙眸不斷落下,她一直重複著:兩顆子彈……

  「此片做完,我一下長大了,知道了什麼叫真正的奉獻,知道什麼叫真正的犧牲!」亞妮回憶說,黃慕蘭對自己的影響頗深,讓她懂得了什麼叫付出,什麼叫無怨無悔。

  亞妮從2006年開始全力做沒眼人紀錄片,外界有人猜測,她已經從浙江衛視辭職。其實不然,「我仍是浙江衛視的人,每年還要為臺裡拍攝一些紀錄片。央視國際頻道曾挖我,我都拒絕了。因為浙江衛視實在是個人性化的平臺,歷任電視臺的領導,都以『匪夷所思』的信任支持我。否則光打卡上班這一項,在其他臺早被開除了。浙江衛視給我充裕的時間,設備和人員都無條件提供,讓我能從容地將這個專題做下去」。

  在亞妮的呼籲和宣傳下,左權盲宣隊的生活條件在十餘年間得到了提高和改善。為此,太行盲藝人聯誼會頒發給亞妮「年度影響力獎」。今年初,獲得由中華文化促進會、鳳凰衛視聯合主辦的「2016中華文化年度人物」的亞妮,面對盲藝人給她的榮譽,感慨地說:「和盲藝人在一起,心裡乾乾淨淨的。」

  孔子云:「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來自西湖之畔的亞妮,有著水一般的柔情,做事專注而興致盎然;愛上太行山的亞妮,更有著博大的悲憫心,默默耕耘,不問收穫。

  亞妮去埃及期間,攝製團隊仍留在太行山等雪。去冬少雪,拍攝團隊左等右等,到正月二十五,一場千呼萬喚的大雪鋪天蓋地,整個太行山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拍攝團隊持續工作了9天,直到拍完二月二左權小花戲才順利收工。從埃及回來,亞妮就一頭扎進了機房,開始看盲藝人雪中行的片子,她說,爭取明年將《姐姐》一片送去參評亞斯文國際女性電影節。

  我們相信,如姐姐一般的山裡人,像盲藝人一樣的民間藝術家,會隨著亞妮的腳步,走向更高更遠的舞臺。

(作者為三晉都市報評論部主任)

相關焦點

  • 文化和文化人
    令人遺憾的是,在被「工具化」的潮流裹挾下,越來越多言不由衷、顛倒黑白甚至指鹿為馬的「文化」言論裡,文化和文化人漸漸失去了在公眾心中應有的標杆與尺度。隨便在百度上搜一搜,關於現實中的各種困惑,誰又能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科學答案呢?圍繞著那些光怪陸離五花八門的「學說」,都是各為其主的商業邏輯在背後閃爍。所以,哪怕「文化」的標籤被推崇得再火熱,「文化人」也不要迷失自己的立場與方向。
  • 文化人的懟人藝術
    看看大導演怎麼不帶髒字的懟人,相比較爾冬陞一針見血的直給,趙薇帶有女性溫和氣質的和稀泥, 要說文化人懟人的代表非陳凱歌莫屬。李誠儒被推出來第一個做了點評,李誠儒也是夠可以的,點評演員就行了唄!非要點評起電影來,還盡瞎說大實話!
  • 擔當造句和解釋_擔當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擔當(dān dāng)。近義詞有:承擔,承受,負責,擔任,擔負,負擔。承擔並負責任。[老舍《四世同堂》:「每一個有點知識的人都應當挺起胸來,擔當這個重任。」]敢於承擔責任,有魄力。[茅盾《動搖》:「陸慕遊曾在胡國光前極力誇飾朱民生是一個好心熱腸有擔當的人物。」]擔當參考例句:1、唯有文字能擔當此任,宣告生命曾經在場。
  • 《天道》:丁元英自嘲是後山人,為何讓芮小丹和3文化人感到羞愧
    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大志戲功名,海鬥量福禍。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這首詩是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在一場「鴻門宴」上所作的。3個文化人先是輪番灌丁元英的酒,待到他喝的有幾分醉意之後,就開始提議每人作詩一首當行酒令,開始丁元英還百般推辭,無奈幾個人不知好歹,把丁元英逼到無路可退,才做下開頭這首《自嘲》詩。丁元英是通過這首《自嘲》詩在告訴這3個文化人,要懂得低調做人的道理,不要耍小聰明,這樣只會被「打臉」。
  • 做一個有擔當,不推卸責任的人
    都應該有自己的擔當和責任心,與你有關的事情,必須責無旁貸,不假手於人,坦坦蕩蕩。威爾遜說:責任感與機遇成正比。如果一個人的責任心很強,那麼他的事業,絕對是蒸蒸日上的,而有責任心的人,好運也會接踵而來,有責任心和擔當的人,能夠更好的靠近成功和幸福。是誰說的,真正的管理者必須有不推卸責任的精神。
  • 【彭祖文化】彭祖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第一代文化人的代表
    所以,彭祖是中國第一代文化人的代表。二、甲骨文之後是鐘鼎文(金文),不是第一代文化人發明的,但它除在甲骨文基礎上創造新字外,演化、詮釋(顯化造字機理)了甲骨文,與甲骨文一起稱為古文字,成為一個體系。古文字有特殊的造字機理,主要由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兼會意等方式使漢字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特殊信息庫,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生存、生產、生活方式,而且蘊含了造字者的也大都是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古文字文化是以彭祖為代表的中國第一代文化人開創的文化,也是華夏先民幾千年文明發展、思想發展成果和文字創造努力的總結,是中華文化的本源文化。
  • 看完這些解釋,網友:文化人的鍋?
    看完這些解釋,網友:文化人的鍋?大家好,我是來自外星系的遊戲指南,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啦!提及各大遊戲,很多小夥伴是否一直有個疑慮,除了一些網路遊戲自帶的幾張表情圖片外,類似英雄聯盟和絕地求生這類遊戲場景裡,為何不能使用表情包來代替自己想要說的話呢?這樣不僅能夠快速的反應自己在遊戲裡的需求,同時還能夠直接的表達自己的心情,豈不是比打字要輕鬆的多?
  • 福州路,上海文化人的專屬
    ��地址:福州路465號/ 外文書店 /上海外文書店也是老牌書店了,深紅色陶面磚和淺色水泥粉刷的外觀,藝術氣息濃厚,進去之後古典的扶梯,給人一種年代感~喜歡外學原版著作的讀書人必定會來外文書店,這裡有上海種類最全的外文書籍,名著、小說、電影,應有盡有!
  • 文化人battle!陳凱歌擠兌李誠儒言語犀利
    面對李誠儒的評價,陳凱歌也不甘示弱,立馬回懟,「他比較保守,梨園世家的子弟,相對比較保守,對世界的進步不太關心」「他是沉浸在過去時代中間的,感受到過去時代夕陽的一位老藝人」,同時還說到:「誠儒老師有藝術方面的見地和造詣,不是凡人,感謝誠儒老師如此筆挺的坐在一個並不舒服的沙發上。」此話明顯在內涵李誠儒不配當指導老師。
  • 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寄語2020屆本科畢業生:做敢擔當、能擔當、有...
    「歷史的書寫從未缺席過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典禮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寄語畢業生:你們不僅是國家的公民,社會的一份子,更是家庭的一員。責任與擔當體現在家庭生活的點滴細節裡,孕育在幹事創業的奮鬥過程中。究竟是把一年的歲月活成365天,還是活一天,再重複364次?同學們要做好這道選擇題。
  • 韓國文化人獨家入駐酷狗,滿足聽眾小眾音樂需求
    近日,Ioen投資的韓國核心獨立音樂廠牌「文化人」正式入駐酷狗音樂,旗下Oohyo、Youra、西橋洞之夜、辛賢熙和金root、樸正炫等藝人的244首作品均已獨家上線酷狗音樂。目前酷狗音樂正在逐漸擴充韓語曲庫,將會有更多不同曲風的廠牌和音樂人入駐,登陸酷狗音樂一起搶先暢聽吧!
  • 「MD PHOTO」 韓國女團MOMOLAND出席藝術文化人頒獎禮
    8月12日 下午,韓國女團MOMOLAND 在首爾出席了第八屆韓國藝術文化人頒獎禮
  • 讀趙雅淇文章有感:做個有擔當的女人
    看罷這則新聞,本就感到天氣鬱悶炎熱的我,更熱燙得難受了,難受的原因在於,這個社會裡,許多所謂的男子漢大丈夫,卻是個敢做不敢當,敢作不敢為的龜孫子。正如這則新聞中的男主角林丹,利用自己成熟老道的抱妞水平,千方百計誘惑年輕漂亮且剛出道娛樂圈的趙雅淇。
  • 屈文慧 做一個有擔當的好醫生
    可是當她看見別的隊都換了N95時,作為隊長的她不由得心頭一酸,怕隊員們心裡有落差感,她命令大家戴上那個唯一的N95。 就這樣,這個口罩白天戴,晚上晾乾裡面的溼氣繼續戴,直到第3天正式進入支援醫院隔離病房時,才更換了口罩。 抗疫最初的那段日子,口罩太珍貴了。
  • 願你做個有責任擔當的人
    他主動來到諮詢室,跟我訴說他感到很空虛,沒有目標,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每天除了按時去到教室點卯,其餘時間都在發呆。看到身邊的宿友同學每天忙進忙出,生活豐富多彩,感到羨慕的同時又很恐慌迷茫。我很是奇怪,便詢問他「那你為什麼不找些你覺得有趣的事情做呢?」。我至今依然記得很清楚,他是這樣答覆我「家裡條件好,也不需要我出力,只要求我能畢業就行」。
  • 精準教學如何優雅地罵人,文化人打架有點東西
    還有韓國網友吐槽咱們沒經過她們同意就學做泡菜?呵呵笑了。我們56個民族有一個就是朝鮮族好吧,做自個兄弟姐妹的菜為啥還要通過你們同意?還有人吐槽我們沒有泡菜冰箱不正宗?不好意思,正不正宗的對我們沒啥影響,我們那麼多菜系呢還在乎一個泡菜?而且!
  • 魏晉風流:人名不帶之字,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文化人
    除此之外,魏晉人名也有其獨特之處,那就是那時的名士取名都喜歡帶個之字,比如王羲之和他的七個兒子王玄之、王凝之、王渙之、王肅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就是如此,如果光從名字來看,不熟悉的還以為王羲之和他的幾個兒子是兄弟關係,放到現在應該是不會出現這種情形的,但在魏晉時期卻是正常不過,原因就在於那個時候人名不帶之字,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文化人
  • 探索教文衛體發展新路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部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世代更替、新人輩出的發展史,每個時代都有自身的時代使命和培養時代新人的標準和規格。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新要求,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才培養以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全員講黨課 黨旗耀邊疆】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要有責任、有擔當
    【全員講黨課 黨旗耀邊疆】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要有責任、有擔當 2020-06-30 0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來沙雕網友都是文化人啊!
    12.狗狗們是一起做壞事了吧,下次要長記性啊。13.如何文雅地說我饞你身體?看來沙雕網友都是文化人啊!哈哈哈哈14.這輛麵包車的車主一定是位老司機吧。15.妹子這也太會了吧,哈哈哈哈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