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鑼鼓--文化--人民網

2021-01-18 人民網

  黃正東攝

  傅慶華攝

  春,是從何時開始甦醒湧動的?

  是從崖畔上垂下第一枝黃燦燦的迎春花嗎?不是,一枝獨秀的迎春花,猶如從天地間穿過的第一隻燕子,傳遞的僅僅是春將要到來的消息。是從漫山遍野紅豔豔的山桃花嗎?不是,芬芳競豔的山桃花,猶如楊樹梢頭嘰嘰喳喳的喜鵲,那已是春盈滿天地間的捷報。那春到底從何時開始甦醒湧動的?我固執地認為,從大年的威風鑼鼓猛然爆發、齊聲轟鳴,春便甦醒、便起步、便奔湧,以至百般紅紫鬥芳菲,以至千裡鶯啼綠映紅,以至萬裡山河皆畫卷。

  在我童年的記憶裡,春和我一樣,都是貪睡的孩子。一旦入睡,就久久享受著酣夢,遲遲難以甦醒。那時,媽媽在枕頭邊擺好過年的新衣服、新棉帽,還有小鞭炮,可我就是賴在被窩裡不想起床。叫不起來,媽媽就把我扶起來。坐在炕上,我仍然雙眼睜不開,迷迷糊糊如在雲裡霧間。忽然,我的眼睛燦亮,我一躍而起,穿上衣服,飛跑出去,恨不得長出一雙翅膀,一下就能飛出好遠。讓我眼睛燦亮、一躍而起的,正是那翻江倒海般轟鳴的威風鑼鼓。

  威風鑼鼓,是我家鄉山西臨汾特有的打擊樂。樂器很簡單,就四樣:鑼、鼓、鈸、鐃。但是,可別小瞧這四樣樂器,配置起來樣樣都有文化內涵。常見的組合是:一面鼓、兩副鐃、兩副鈸、八面鑼。要想規模大,按照比例遞增。如今,百人、千人鑼鼓隊屢見不鮮。據說,鼓代表土,兩副鐃、兩副鈸分別代表金、木、水、火——五行齊全;八面鑼代表東、西、南、北及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面八方。敲打時,鼓居中,鐃、鈸在鼓的四個角,鑼圍在外圈——天圓地方。這樣組合在一起,演奏成一曲,能夠迸發出驚心動魄的聲威。有人描寫過,如霹靂轟鳴,如暴雨傾盆。可我總覺得還不夠勁,那鑼鼓聲,比霹靂還要威武,比暴雨還要狂猛。那氣勢,不是山呼海嘯,勝過山呼海嘯;不是石破天驚,勝過石破天驚。那鑼鼓能長勁,那鑼鼓能生威,能讓懵懵懂懂的我奮然躍起,奔跑開來,跑向村正中的大院,隨著激昂的聲響,和那些如痴如醉的爺爺奶奶叔叔伯伯一起舉行大年的聯歡,村裡的老老少少歡天喜地度過萬象更新的大年初一。

  小時候也納悶過,家鄉這大年聯歡未免有些簡單,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絲竹盈耳,沒有歌舞飄逸,也沒有粉墨登場,實在是簡單得很。長大了細想才明白,何須豪言壯語,何須絲竹盈耳,僅這威風鑼鼓就能以一勝十、勝百,勝過千千萬萬。是呀,巍巍中華,地大物博,萬裡山河,千姿百態,鼓樂也風情萬種。有腰鼓,有花鼓,有書鼓,有琴鼓,有排鼓,有板鼓,有扇子鼓,還有陰陽鼓和花盆鼓。鼓樂眾多,花樣迥異,各自都有吸引眼球的魅力。不過,若論最具聲勢、最能鼓舞人心,我以為,還是家鄉的鑼鼓。難怪世人把這鑼鼓推舉為威風,名曰:威風鑼鼓。

  我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出,汾河兩岸的先輩們為何能締造出威風鑼鼓,並且用威風鑼鼓激活每年這最重要、最隆盛的新春佳節。或許是我居住在黃土高原的緣故,大年,與後來被叫作春節的喜慶日子,來臨時卻沒有一點點春天的氣息。冰封河山、寒凝大地,雪花紛飛更是最常見的。莫說百般紅紫鬥芳菲的蓬勃春色,就是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初春景象,也還在祈盼之中。正因為如此,我才一廂情願地認為春和那個兒時的我一樣,正在被窩裡貪睡。需得猛擊一掌,需得大吼一聲,才能驚醒春,春才會迎著寒冽的西北風起步,奔走,直至奮跑,跑進萬紫千紅,跑進林茂禾盛,跑進五穀豐登。而如這一掌猛擊、一聲大吼一般,見氣勢、具活力的,無疑就是先輩們締造的威風鑼鼓。

  曾經沾沾自喜,以為破譯了威風鑼鼓蘊含的奧秘。然而,自從威風鑼鼓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不得不重新鑑賞感悟其中的豐饒真諦。再觀看鑼鼓表演,耳邊震蕩的是多變的鼓點,胸中翻騰的竟然是李白的詩句。要麼是「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要麼是「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要麼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同風起,壯思飛,長風破浪,直掛雲帆,這才是威風鑼鼓千秋相傳、萬代不衰的永恆魅力。

  我曾經盯著被譽為鼓王的程三洪,用他打鼓的姿態解讀威風鑼鼓魅力的內涵。他那眼時睜時閉,臂時舞時停,腿時起時伏。我驀然領悟,威風鑼鼓的聲威交織著多種力量,使用的是心力,張揚的是外力,積蘊的是內力,下壓的是重力,上翹的是彈力,渾身噴射的是爆發力。毫無疑問,只有將精氣神集於一身,融為一體,才能擊打出波瀾壯闊的聲威。

  正緣於這揚威提神的魅力,威風鑼鼓才能成為一張文化名片、一個文化品牌;才能走出家鄉,揚帆遠航,遍及神州。數不清有多少教練在長城內外傳播鼓藝,數不清有多少團隊在大江南北敲打展演。這些教練,這些演員,多是走出莊稼地的農人,有的來自汾河谷地,有的來自偏遠山莊。祖祖輩輩躬耕田地的莊稼漢,做夢也沒有想到這喜慶的鑼鼓,會成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他們喜出望外地走出家門,去敲鑼打鼓,去歡悅萬家,去激揚神威,去招財進寶。

  喜滋滋、笑盈盈的家鄉兒女吃過闔家團聚的年夜飯,喝過人壽年豐的喜慶酒,一開大門,新年光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畫卷已在眼前鋪開。信心滿滿的鄉親們早已挎著鼓,舉著鈸,持著鑼,擎著鐃,吶喊著飛步奔上場來。腳跟站定,雙槌敲擊,威風鑼鼓擂響了!高天碧藍,陽光燦爛,盈耳的全是滾滾春雷!

  在驚天動地的春雷聲中,春草在萌動,春水在融冰,春在甦醒、奔湧,和著眾志成城的熱浪歡悅地奔湧,奔湧!

  製圖:汪哲平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29日 08 版)

(責編:嶽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京劇鑼鼓:[引子]的鑼鼓打法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摘自王 碩《京劇鑼鼓知識與學習》)
  • 「吵架」吵出的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象山花鑼鼓
    象山花鑼鼓是四川古代十分有特色的音樂,創始於清朝,由當年象山民間鼓樂手組成『公堂』最開始在民間流傳。花鑼鼓的樂器由大鑼、大鼓、大缽和四個馬鑼組成,演出靈活,節奏靈越,後來花鑼鼓靠家傳或同族組隊流傳下來。
  • 花釵鑼鼓在古時候,代替著什麼地位?
    清末民國初,花釵鑼鼓向著樂隊編制化、曲牌體系化、打擊樂節奏程式化的方向發展,逐漸形成了曲體結構嚴謹、樂隊編制固定、演奏形式規範、節奏形態豐富、藝術表現力強、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間器樂樂種。從上述記載得知,豐城花釵鑼鼓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它起源於北宋時期,成型於明末清初,發展於民國初期,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
  • 潮州市原創潮州音樂作品展播(01)潮州大鑼鼓《歡慶勝利》
    自1965年創作潮州大鑼鼓《南海英雄贊》赴省參加演出;1975年與人合作創作潮曲交響樂《智取威虎山》之後,又先後創作了潮州大鑼鼓《歡慶勝利》(配鼓:陳鎮錫)、《春江放筏》(配鼓:黃義孝)、《韓文公凍雪》(配鼓:黃義孝)、《潮州情》(即《潮汕情》)、潮州弦樂曲《繡花姑娘》等樂曲;作曲的潮州大鑼鼓《歡慶勝利》於1978年入選由中國音樂家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潮州音樂名家版》(第二輯
  • 潮州大鑼鼓《社慶》作曲:陳佐輝、司鼓:閻學敏、演奏:廣東民族樂團
    在九十年代,閻氏樂蹤已遍及多個國家和音樂節,包括1993年在澳門(亮相第十五屆澳門國際音樂節),1990、1994、1998年在葡萄牙(先後演出第十四屆阿爾加維國際音樂節、歐洲文化首都裡斯本、裡斯本國際博覽會),1996年在臺灣(亮相臺北國際打擊樂節),及1993年在香港(演出香港藝術節)。
  • 潮州大鑼鼓《春滿漁港》
    潮州大鑼鼓是由潮州的小鑼鼓,蘇鑼鼓的銅樂器加在一起,加上吹管、彈撥、弦樂隊組合而成。
  • 潮州大鑼鼓欣賞《昇平樂》《濱海龍騰》《春滿漁港》
    潮州大鑼鼓《昇平樂》潮州大鑼鼓 《濱海龍騰》潮州大鑼鼓《春滿漁港》簡  介   潮州大鑼鼓以打擊樂為主,是以大鼓為中心,以嗩吶為領奏的大型合奏形式。鼓手既是樂隊主奏,又是樂隊指揮。  潮州大鑼鼓作為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廣泛流行於粵東、閩南以及東南亞一帶,凡是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潮州大鑼鼓的風採。每逢年節或地區風俗佳節,大鑼鼓便聲震百裡。淵  源與古中原文化  潮州大鑼鼓源於古中原文化。
  • 央視《中國影像方志》攝製組拍攝建始絲弦鑼鼓
    恩施晚報訊(全媒體記者張貴鋒 通訊員唐旻)11月1日,CCTV-10《中國影像方志》攝製組來到建始縣長梁鎮旋龍村,拍攝建始絲弦鑼鼓。建始絲弦鑼鼓是湖北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亦被稱為「土家交響樂」,入選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京劇鑼鼓:搖散板開頭
    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摘自王 碩《京劇鑼鼓知識與學習》) 正反[西皮]、[二黃]和[高撥子]的[散板]唱腔最常用的開頭鑼鼓有[大鑼鳳點頭]、[紐絲]、[快紐絲]及[搖板長錘這些鑼鼓當中,除[大鑼鳳點頭]是結構固定的鑼鼓點兒,[紐絲]、[快紐絲]及[搖板長錘]都屬於一個固定節奏型的自由反覆結構。如[大鑼紐絲],除了它的開、收部分是固定的,中間是「倉當七當乙當」這個節奏型的自由反覆。這些開唱鑼鼓的節奏鮮明,富於韻律,用以開導唱腔,與過門相銜接,自然貫穿,渾然一體。
  • 非遺廣東|「鑼鼓合奏」——十番音樂(番禺十番)
    原有鑼鼓合奏的「素十番」和絲竹鑼鼓合奏的「混十番」兩種形式,現僅存「素十番」一種,與蘇南十番鑼鼓關係密切。佛山十番中保留有元代南北曲曲牌,在流傳過程中與民俗活動緊密結合,吸收了飛鈸演奏和本地八音鑼鼓的常用樂器,形成具有濃鬱地方色彩的民間器樂形式。
  • 伊對獲人民網文化產業基金和小米、雲九資本等投資
    近日,視頻戀愛交友頭部品牌伊對App對外宣布,公司已完成B輪融資,由小米、雲九資本聯合領投,人民網文化產業基金、順為資本、光源資本跟投,股東藍馳創投和XVC創投繼續追投。光源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
  • 「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在滬舉辦
    2020年12月15日,「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開幕。展覽作品除丁立人、謝春彥、陳九、季平、朱剛、顧村言、徐旭峰等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戲曲人物畫作品外,還特別邀請藝術顧問、國家一級演員、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與崑曲名家計鎮華同時展出作品。
  • 春過龍溪 - 人民網
    春過龍溪,宛若風行湖面,花落池間。龍溪一軸潑墨寫意被春光信手拈來,儼然有了山水疊翠、煙雲流潤的疏離畫境。而我們,是幾粒吃紙很深的墨滴,一經沾染在龍溪岸畔,便有了如影隨形的深情,和如魚入水的默契。但我知道,比影隨行更深情、比魚入水更默契的,篤定是龍溪和龍溪村。
  • 文化廣場自製劇《我的遺願清單》《春之覺醒》今夏回歸主劇場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 人民網上海2020年暑期檔,兩部由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製作出品的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春之覺醒》將分別於7月7日至12日、7月30日至8月1日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溫情上演。這兩部描繪青春、共述成長的作品將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戲劇內核向觀眾闡釋「青春」主題。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講述一位患病少年劉寶和一位厭世少年楊曉宇一同完成「遺願清單」的故事。
  • 人民網社會責任報告(2019年度)
    2.社會責任理念2019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人民網秉持高度責任感,堅守主流媒體使命,鞏固宣傳主流思想文化陣地,積極履行陣地建設、社會服務、文化道德、合法經營等責任,各項事業穩步推進。六、文化責任人民網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擁抱科技、創新表達,努力探索在新的傳播生態下網絡文化事業發展的新路徑,不斷加強主流價值對公眾精神世界的引領作用,實現主流媒體履行繁榮發展文化責任的價值。
  • 山西鑼鼓在澳門敲響,21年後依然心潮澎湃
    一母同胞的太原與澳門之間有著剪不斷的情緣,威風鑼鼓從三晉大地敲到了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走向美好明天」大巡禮上;山西3所學校與澳門3所學校籤約合作辦學,兩地莘莘學子結成姐妹兄弟;澳晉聯誼會更是成為兩地的紐帶,讓我們多了一份對未來的期許……
  • 郯城:「多元文化」搞活「鄉村大舞臺」
    傳統戲曲PK現代歌舞,豐收鑼鼓挑戰流行音樂……這是郯城縣高峰頭鎮48個「鄉村文化表演團體」競技在農村文化大舞臺上的一幕「別樣景觀」。在縣文旅局「文化惠民」政策的指引下,這裡的7大新農村社區、48個村莊村村建起了百姓大舞臺,村村成立了自己的文化演出隊伍,柳琴劇團、廣場舞表演隊、鑼鼓表演隊、籃球隊、電影放映隊……一支支民間文化團體,如同一群群善舞的蝴蝶,裹挾著鄉土的芬芳,在「希望的田野上」盡情地傳遞著春的氣息。
  • 博望:每天都是「星期天」鑼鼓遍地樂翻天
    「你看,俺這些姑娘媳婦們人人心中有團火,只要耳邊鑼鼓響,冰天雪地跳起來。」博望鎮小雪歌舞隊隊長張居瑞大著嗓門,樂開懷,「鎮政府號召開展快樂星期天活動,俺的歌舞隊每天晚上搞演出,把快樂星期變成了每天都是星期天,鄉親們天天都很快樂!」
  • 人民網新疆分公司招聘公告
    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人民網(www.people.com.cn)是人民日報社主管的大型網絡新聞平臺。人民網新疆分公司作為人民網在地方的分支機構,致力於拓展地方新聞事業和經營發展。現因事業發展需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
  • 中國圍棋協會與人民網深度戰略合作
    本報電  (立風)中國圍棋協會與人民網戰略合作籤約儀式近日舉行,雙方決定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