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中心醫生:我一人與病人接觸,你們就別下車了

2021-01-08 紅網

紅網時刻株洲1月29日訊(通訊員 宋璽)「我一人與病人接觸,你們就別下車了!」這是大年三十晚上,株洲市中心醫院院前急救中心主治醫師鄭新生在轉運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時,對同事說的話。

據了解,株洲市中心醫院派專車、專人轉運和接診疑似和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做到專車專人專用,減少了感染的機率,而鄭新生就是其中一員。從大年三十到初二,他整整上了72個小時的班。當筆者問到為啥跟同事這麼說時,他回答:「一是因為信得過醫院提供的防護措施,二是,如果真的不小心被傳染了,那就能少傳染一個是一個,所以接觸病人就我先來吧。」

鄭新生的妻子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過年期間同樣堅守在自己的崗位,家中5歲大的孩子只能交給嶽母來照顧。「我們都很忙,但會掐著時間點,給對方電話報平安,也謝謝嶽母的理解,辛苦幫我兩帶孩子,我們才能專心的在一線戰鬥。」鄭新生說。同時,鄭新生也在疫情一線感受到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感受到了危急時刻黨對人民的高度負責,看到了身邊黨員榜樣,他們毅然地寫下了入黨申請書,字裡行間滿是加入黨組織的渴盼之情,更有醫護人員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

在運送專車的工作人員名單上,還有株洲市中心醫院院前急救中心主任賓日虹的名字。「我幹這一行時間長,比他們更有經驗,而且我在他們更安心。」賓日虹說,「這些年輕的醫護人員很多已經連續48小時沒合眼,間或打個瞌睡,也會被調度鈴聲打斷,伴隨著救護車的鳴笛聲,他們又開始出車救援。一趟出診有的要將近兩個小時,穿著隔離衣、帶著護目鏡時間一長就會頭暈憋悶,而且轉運和接診時經常還要搬運病人,裡面的衣服汗溼得能擰出水來。他們哪個不是家裡的寶貝,但現在上了救護車就都是戰士。」

院前急救中心的護士長賀喜動情地說,在得知醫院要組建支援湖北黃岡醫療隊的通知後,都紛紛報名,特別是科裡的5名黨員,最先提交申請書,而最年輕的同志歐飛宇被選上。在排過年的班時,院前急救的所有人都主動取消休假,這些年輕人詮釋了真正的醫者擔當。

院前急救中心的車隊長閻東參加過2003的非典,2008的冰災,去過抗震救災,這次準備報名去湖北,但是由於自己的專業沒有在徵召的行列,所以遺憾沒能去,但是在自己的本職崗位堅守一樣也是參與戰鬥。「作為黨員,我時刻聽從召喚;作為醫務工作者,守護人民健康,我們義不容辭。」

院前急救(120)是一線中的一線,接診時病人情況不明,有的不知道怎麼說,甚至有的患者會隱瞞病情,這些都給他們帶來了不可預測的風險,因此很多同事的家裡人都很擔心。

院前急救中心的司機賀彬鑫的媽媽知道他過年期間要上班時,堅決不同意,賀彬鑫勸了許久,要她不要擔心,仍然堅持來上班;還有幾位司機已經和家人分開居住,怕把病毒帶給家人。雖然他們不能直接給病人看病治療,但是他們同樣和醫護人員堅守在最前線,為打贏這場戰役付出自己的努力。

相關焦點

  • 醫生解開病人的衣服準備急救,但看到病人胸前的紋身後,他愣住了!
    醫生馬上給他進行檢查,發現他身上的酒精含量過高,脈搏也逐漸變慢,情況非常危急。如果這個時候不進行急救,這個病人的生命可能就這麼結束。然而,就在他們打開患者的衣服的時候,他們都定住了..這個患者身上有一個紋身。身上有紋身的人很常見,長期面對各種患者的醫生對這些也習以為常。
  • 宏哥:我對南航事件中999救護車及急救中心的看法
    ,首先聲明,宏哥我不是外科醫生,僅是一名多年醫務處糾紛辦的工作人員,如果有專業上說的不對的請指教。這是記者闡述的核心問題,回答這個問題前,我首先講個小故事,我身邊的城市裡急救中心剛成立的那會我聽說過和急救中心打好關係的醫院收到的急診病人比較多的傳說,都是公立醫院哦。
  • 膠州市急救中心:寒潮中忙碌的院前急救工作者
    6號晚上6時許,出車警報響起,「快,出診!」接到出診指令後,洋河急救站的急救班組立即放下手中還沒有吃完的飯菜,投入到搶救生命的戰鬥中。接近現場,下車,推著擔架、拿著急救箱,小跑著奔向病人,寒風吹到臉上,刀割般的疼,走在空曠的馬路上,全身迅速凍得「透心涼」。
  • 區120急救中心一周之內成功搶救2名心臟驟停患者
    「一人突然暈倒,一人遭遇電擊,都是心臟驟停!」 說起最近一周心肺復甦成功的兩個病例,區120急救中心主任吳衛華直言兩場搶救都無異於生死競速戰,好在急救醫生與駕駛員、擔架員通力配合,跑贏了「死神」。目前,兩名患者均已康復出院。時間倒回至6月6日晚8時左右,一名中年男子在馬路上突發暈厥。
  • 武漢急救快車:8名上海120司機與時間的一場賽跑
    留一人在值班室,其他人陸續走下樓,來到離酒店不足100米的武漢120救急中心門外,開始給隊裡的5臺急救車做常規檢查。 「常規檢查主要圍繞水、電、油、輪胎和車輛四周進行,當然最重要的還有醫療艙的負壓裝置。」急救車是負壓車,通過負壓機,把急救車後部醫療艙被汙染的空氣過濾後排到車外。
  • 紐約華人醫生:5個急救呼叫病人1個都沒搶救回來,我們大哭了一場
    印象中最難熬的一天裡,姜醫生在12個小時的白班裡,經歷了15次「快速反應小組」(RRT)呼叫和5次急救呼叫(code blue),前者意味著有人突然病情惡化或暈倒,而廣播裡喊出「code blue」則意味著患者沒有脈搏跳動、心臟驟停。那天病房裡的廣播幾乎一直沒停過,呼叫了code blue的5個病人最終一個都沒能搶救回來。
  • 「院前急救」行業先行者——記常德一醫120急救中心主任楊柳
    120急救中心不管是什麼模式運行,都迫切需要培養一批長期深耕於該領域的專業醫生。一句話就是,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這樣才能發展得更好。對工作:紮根院前急救耕耘12年「這12年對我來說時間很不夠用,要做的事情很多,每一年就像一個月,12年就像經歷了一個春夏秋冬!」楊柳說。
  • 凍齡超級美女醫生急救倒地保安,網友得知她年齡後感嘆:人美心善,相...
    近日,一位超級美女醫生朱灝宇救保安的視頻走紅網絡。當時的情況是一位保安在醫院區域巡邏,突然渾身抽搐倒地,這位美女醫生剛下車就看到這一幕,出於醫生的本能,她迅速的衝向那位倒地的保安,由於慌張她連車門都沒來得及關上。
  • 北京999急救中心資料背景起底:系社會資辦事業單位
    今年12月,眾多媒體披露稱,一名南航患病乘客被999急救車繞遠路送往「999急救中心」醫院。面對「不顧病人安危也要幫自家醫院賺錢」的指責,北京市紅十字會緊急救援中心(以下簡稱「999」)方面回應稱,「999」和「急診搶救中心」(全稱是北京市紅十字會急診搶救中心——記者注),兩家「人財物完全是分開的」,絕非幫自家賺錢。
  • 白宮醫生:我的病人是美國總統
    每位進入白宮參加會議的官員和記者們,現在都有機會接觸到這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因為必須接受體溫檢測,以及新增的每天的病毒快檢,這些均是這個隱形部門的職責。問題是,那時並沒有明確規定隨身攜帶的醫療包中該放哪些醫療用品和藥品,她只是按此前白宮醫生的傳統做法,收拾了一些急救物品,以備出現任何不測時,對總統實施緊急救治,例如槍傷、心跳停止、遭遇化學或生物武器攻擊等等。
  • 醫生在大街上撿回病人的命的故事,不但溫暖,還很帥!
    這時候最帥的場景莫過於不遠處有人大喊:不要驚慌,我是醫生!最後醫生暫時保住了病人的命,救護車也及時趕到了~那麼,現實生活中,遇到這樣的場景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體驗呢?且來聽聽~那天跟兩位醫生哥起吃自助燒烤,吃得正歡,不想鄰座一胖男忽然「咕咚」一聲倒至座椅底下,臉色鐵青、兩眼上翻。
  • 青島急救醫生在臺東步行街擺攤?真的 最小「顧客」才五歲
    一個模擬人、一臺自動除顫機、一張薄墊子、一沓急救宣傳頁……這些是市婦兒醫院急救復甦科普團「擺攤」的全部「家當」。7月5日下午3時,由十名醫護人員集結而成的科普團來到臺東三路步行街「擺攤」,叫賣的「商品」就是心肺復甦等急救知識。
  • 市醫療急救中心8名隊員整裝待發
    本報訊「不要接觸口罩前面汙染面,身體稍前傾,先用一手拉住頸部系帶向後往前拉並固定,再用同樣手法鬆開頭頂系帶......」昨天,8名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隊員正在學習防護裝備穿戴流程。只待一聲令下,他們就要奔赴800公裡之外的武漢。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主任朱勤忠介紹,這8名隊員到達武漢後,將肩負起重症確診病人的轉運工作。
  • 延長的是生命,還是病人的痛苦?《醫生耀漢》帶你思考安樂死爭議
    ,而詩英想放棄當醫生的原因,則是因為一場登山意外,她放棄急救自己的爸爸,最後爸爸以植物人的狀態躺在醫院裡,對此詩英一直相當自責。法律上不允許醫生執行安樂死,但就代表醫生做錯了嗎?在救與不救之間其實很難拿捏,插管、壓胸等急救對病人而言都是相當痛苦的,更有可能在急救措施施行完後,無法成功救回,就成為終身躺在床上的植物人。
  • 凝心聚力謀發展,打造株洲市急診急救中心
    在株洲市衛健委和院領導的大力關心和支持下,我院急診大樓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為充分貫徹健康株洲的理念,提升我院急救水平和服務質量,在主管院長唐才喜和急診科主任譚鈺珍的領導下,接下來將實行急診科本部、院前急救中心和田心院區急診共200餘人的大部制管理。
  • 中風3分鐘急救如何操作 病人突發中風該如何應對
    尤其是中風後3分鐘內所採取的急救是很關鍵的,能夠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眾所周知,冬天是中風的高發季。但對於體質偏差的老人而言,尤其是那些已經確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夏季也很容易出現中風,需要大家引起注意。尤其是中風後3分鐘內所採取的急救是很關鍵的,能夠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 上海8名醫療急救中心隊員將赴武漢支援
    注意,雙手避免接觸眼罩前面。」今天上午,在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8名隊員正在認真學習院前急救防護裝備穿、脫流程。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主任朱勤忠介紹,這8名隊員將加入中國紅十字總會重症病人轉運車隊,隨時等候通知開赴武漢承擔重症確診病人的轉運工作。「這8名隊員都是司機,也是中心的骨幹力量,過去要開負壓救護車。今天上午已經有兩名司機駕駛一輛救護車,搭載著專家和援助物資出發了。」
  • 浙江大學附屬二院完成28分鐘空中急救,危重病人救治進入航空時代!
    8月15日上午,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濱江院區,由全國13家知名大醫院牽手中國最大醫療直升機公司(中飛醫療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中國空中急救醫院聯盟」正式成立,浙江省首批50家醫院、4家急救中心加盟,全國共有68家成員單位。這也意味著急危重病人空中救治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 120急救中心肖文芳:做一個名副其實的「肖大姐」!
    「文芳,你們看見文芳了嗎?」2020年2月20日,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120急救中心值班室出現一位步履蹣跚的阿姨,一隻手拄著拐杖,另一隻手抱著一罐葵花籽,走進值班室:「我已經二十多天沒看到她了,打電話沒接,我給她送點葵花籽!」
  • 別信網絡謠言了,真實的義大利防疫是這樣的
    兩條狗狗開始在枯樹葉上拉屎,我對流浪漢說,你們真是百毒不侵,去年冬天到現在,我已經病過好幾次了,而你們每天都在這裡曬太陽。「因為你不喝酒。」其中一人回答。午夜再去公園廣場,街上一個人也沒有遇到,也沒有車。流浪漢沒有在長椅上過夜。突然覺得,夜晚的佛羅倫斯很美。然而我卻要寫一篇十萬火急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