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新展|一塊鏡子怎麼有文化?

2020-12-27 騰訊網

你的鏡子是什麼樣的?是不是透明玻璃背面塗上一層鋁就完事兒了?這樣的鏡子,方便是方便,就是沒啥文化。

那,一塊鏡子怎麼才能有文化?

「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覽現場

11月24日,「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14展廳開幕。此次展覽是從數以千計國博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餘件(套)展品,完整地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脈絡,系統展示銅鏡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文化價值等。

底圖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攝者:餘冠辰

展覽各單元內容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這是國博首銅鏡類藏品首次完整、系統的展出,展覽分為「鑑於止水」、「清質昭明」、「湅治銅華」、「清光宜遠」、「玉臺影見」、「刻鏤文章」、「瑩質良工」七個單元。

展覽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展覽中,國博圖文並茂、專題結合歷史脈絡,運用動畫、多媒體互動等手段,呈現銅鏡的發展歷史、製作過程、貿易流通和銘文裝飾。

展覽現場

覺得這些文字太深奧?別擔心!這場展覽遠比你想的有趣味。即便沒有銅鏡知識背景,在這場展覽裡,你依舊能看得津津有味。比如,這件全場最閃亮的明星展品【西漢「中國大寧」瑞獸博局紋鎏金銅鏡】。

「中國大寧」瑞獸博局紋鎏金銅鏡 西漢 1951—1952年湖南長沙伍家嶺出土

說它明星,並不是因為它像白雪公主後媽的魔鏡一樣會說話,而是「在西漢前銅鏡中,其銘文的文學性最高,且神獸紋樣工藝考究、做工精緻。」(此次展覽展覽助理趙玉亮言)它的銘文寫的是:

銅鏡外圈文字即為銘文

「中國大寧,子孫益昌,黃裳元吉,有紀鋼。聖人之作鏡兮,取氣於五行。生於道康兮,鹹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質清剛。以視玉容兮。闢去不祥。」

簡單地說,這面鏡子具有以下功能:1、保佑子孫昌盛;2、取氣五行;3、闢邪。它是集美貌(鹹有文章)和才華(其質清剛)於一身的奇鏡。這樣的鏡子拿在手裡,你還能覺得自己只是簡單地照個鏡子嗎?你拿著的可是去邪神器和子孫後代的幸福啊!

「中國大寧」瑞獸博局紋鎏金銅鏡局部

說歸說,鬧歸鬧。說鏡子有文化,我們是認真的。

在這次展覽中,有很多紋樣裝飾考究、做工精細的銅鏡,有些還配以妝奩展出。修眉刀、小剪刀、化妝包、便攜鏡…事實證明,從商代到清朝,豬豬女孩(當然也可能是豬豬男孩)的存在是永恆的。

從新石器到戰國:紋樣的探索

目前考古出土最早的銅鏡來自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出土的圓形銅鏡,已經有了後世銅鏡的主要特徵:圓形、鏡面平直或微凸,拱形鈕,鏡背裝飾弦紋、星芒紋、葉脈紋。春秋時期的銅鏡數量不多,基本延續商周時期的外形和解構,鏡背開始裝飾簡單的鳥獸紋。

弦紋銅鏡 商代 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

鳥獸紋銅鏡 春秋 1957年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出土

這一歷史進程很有意思:首先,在新石器時代溫飽剛剛得到一點滿足的時代,原始人竟花費如此大的心血在一面僅能照面的鏡子上(而且很可能還照不清);其次,銅鏡上的紋樣都是古人日常生活所見。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仍有心境觀察生活中的美,並用以裝飾生活。這本身就是一種智慧;最後,從古到今,銅鏡的存在從來不是孤立的。新石器時代的弦紋、星芒紋,以及春秋銅鏡的簡單的鳥獸紋和當時的出土陶器紋樣基本一致,銅鏡是那個時代的人生活的一部分。

武士鬥獸紋銅鏡 戰國 1975年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

戰國是銅鏡文化發展的第一個高峰。如果你生活在戰國,不僅能照新時期時代、春秋時期的那種圓鏡,你還能照方鏡。而且你的鏡子紋樣更多樣,更繁複,鏡背的花瓣從三葉到四葉再到八葉。除了四山鏡(鏡背飾有四個「山」字),還有五山鏡、六山鏡、菱紋鏡、禽獸紋鏡、蟠螭紋鏡,連弧紋鏡、金銀錯紋鏡、彩繪鏡等。

戰國·青銅鑑

這麼一想,照鏡子這件事,還是戰國人更幸福一些。

從漢代到隋唐:高峰到高峰

漢代銅鏡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又一次高峰。漢代「設計師們」對銅鏡的紋樣做了各種各樣的嘗試,植物、動物等各種紋樣進入銅鏡,使一面本是靜物的銅鏡變得靈動起來,銅鏡的文化範兒起來了。它不僅深受道教文化影響,還寄予鏡子深厚的文化寓意。

這件「柏氏作」神人車馬畫像銅鏡表現的是勇士和神獸的抗爭。兩個勇士跨馬並馳,一人手持長矛回頭刺長龍,另一人則彎弓搭箭,回射一奔跑猛虎。鏡子外圍裝飾篆書銘文帶等。有圖像有故事有文字,這麼有文化的鏡子,你愛不愛?

更有趣的是,由於漢代銅鏡文化的迅猛發展,這一時期,品牌意識露頭。在此次展出的「田氏作竟」七乳神羽人瑞獸紋銅鏡的銘文中,直接打起了廣告:

「田氏作竟」七乳四神羽人瑞獸紋銅鏡 東漢 1956年河南南陽百裡奚村漢墓出土

「田氏作竟(鏡)大毋傷,新有善同(銅)出丹陽,湅治銀錫清如明,得此竟(鏡)家當千萬。」大致意思是:我田氏的鏡子又大又結實,材料原產地很好,冶煉技術很高超,誰用了我家鏡子,誰就腰纏萬貫。這品牌意識不可謂不超前…

王氏十二辰博局紋銅鏡

自漢以後,銅鏡文化的氣象越來越恢弘,寄託的文化意味也越來越宏大。此次展出的「王氏十二辰博局紋銅鏡」的銘文寫道「王氏昭竟(鏡)四夷服…胡虜殄滅天下復…」意思就是:我照的雖然是鏡子,但我心裡裝的是天下啊!

變形四葉佛像對鳳紋銅鏡 三國·吳 1975年湖北鄂鋼五裡墩工地出土

三國時期,「設計師們」對銅鏡紋樣的探索仍在繼續,「變形四葉紋」便出現在這一時期。該紋飾是將一樹葉變形成一個四面張開的樣子,以此為框架,填充內容,像蝙蝠或者一些瑞獸等等,是一種銅鏡裝飾語言的拓展。

隋唐是銅鏡發展史的又一高峰。這一時期,銅鏡的材質發生了很大變化:銅製合金中加大了錫的成分,銅鏡顯得銀亮,既美觀又實用。這可能意味著,古人終於可以照上比較清楚的鏡子了!

瑞獸葡萄紋銅鏡 唐代

瑞獸葡萄紋是唐代銅鏡常見的紋飾之一。這件唐「瑞獸孔雀葡萄紋銅鏡」堪稱瑞獸葡萄紋銅鏡裡的LV。鏡鈕高凸,葡萄蔓枝葉勾連,瑞獸攀援枝葉,一動一靜。外區的葡萄枝蔓內裝飾飛禽、蜂蝶,再外緣裝飾卷葉紋,空間布局動靜相宜,紋飾邊界清晰,不顯逼仄,意趣橫生。

當然,作為時代的一部分,唐代銅鏡也顯露出濃鬱的「盛唐氣象」。此次展覽展出的國博文物一級品的「羽人花鳥紋金銀平脫葵式銅鏡」和「螺鈿銅鏡」便是如此。

唐代羽人花鳥金銀平脫銅鏡 傳河南鄭州出土

高士宴樂紋嵌螺鈿銅鏡 唐代 1955年河南洛陽唐墓出土

就是這樣奢華精美又不土豪膚淺的感覺。

遼宋到明清:世俗性的增強

雖然遼宋政權更迭,戰爭頻繁,但這並沒有停止銅鏡文化的發展步伐。

「承安二年」吳牛喘月故事銅鏡 金代

遼宋時期,銅鏡的實用功能更受關注(這可能是由於唐代制鏡技術的發展),商品化趨勢明顯。為了生產更多的銅鏡,官府控制了單個銅鏡的用料,銅鏡向薄款發展。且這一時期,民族間的不斷融合,銅鏡也呈現出明顯的地區特徵,花鳥紋銅鏡、雙魚紋銅鏡、雙龍雙鳳紋銅鏡、故事鏡和各位銘文靜都很有特點。銅鏡終於有「地方特產」了。

海水雙魚紋銅鏡 金代 1976年黑龍江阿城出土

宋元時期,銅鏡的故事性也開始增強。達摩渡海、許由洗耳等曲藝、小說文獻的故事出現的銅鏡上。這和宋元時期雜曲、小說的傳播有很大關係。

雲龍紋夔式銅鏡 明

到明清時期,銅鏡的世俗意味增強,吉祥寓意更加濃厚。不僅出現嬰戲紋飾,更是出現了更加「赤裸裸」的吉祥紋飾,如八寶樣等。這一時期,如果你想把自己的照片刻在銅鏡上,工匠大概也不會拒絕。

從刮眉刀到磨鏡客:銅鏡的搭配

作為照面用具,伴隨著銅鏡的,必然是梳洗打扮。即便和今人相比,古人的的化妝包也未必遜色。

一套唐代妝具

此次展出的一套唐代妝具,便包括了五件化妝用品:剪刀(修建花鈿和眉毛)、數字、銅鏡、圓盒(盛放化妝品)、蚌形盒(盛放化妝品)。

展覽現場展示的文獻資料

銅鏡時間久了會鏽掉怎麼辦?這個問題,古人早就想到了。

磨鏡圖 清代

針對該問題,趙玉亮介紹道,在銅鏡被鑄造出來後,便會有加工打磨的程序,以使鏡子獲得照面的功能。後世,人們不斷探索,用道家丹藥鑄造出一種「磨鏡藥」,用溼粘布蘸取該藥,不停地擦拭鏡面,可使鏡面變得光滑。如果用「磨鏡藥」還是無法去除銅鏡的鏽垢,那麼,就只能請「磨鏡客」了。磨鏡客招攬生意的方法,類似今日南方的磨剪客,兩塊鐵片扣在一起,叮噹作響。而這兩塊鐵片的名稱也很有意思,叫「驚閨」,驚擾閨閣之意。

嬰戲紋銅鏡 清代

除了上述知識點外,此次展覽還講述了銅鏡中的中外文化交流和銅鏡的鑄造工藝。限於篇幅,無法一一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現場參觀。

展覽海報

展廳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南14展廳,周一閉館,採取線上限量預約,當日16時前可預約7日內參觀。

註:文中展覽現場圖及作品高清大圖均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其中,現場圖由余冠辰拍攝。雅昌專稿,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END -

相關焦點

  • 臺灣故宮推出「皇帝的鏡子」等春季三大特展
    原標題:臺灣故宮推出「皇帝的鏡子」等春季三大特展  新華網臺北4月1日電(記者李寒芳、曹典)既不用對影貼花黃,也無暇常對明鏡臺,除了「正衣冠」,皇帝與鏡子有怎樣的緣分?臺北故宮1日舉行記者會,講述自即日起所策新展「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等春季三大特展。
  • 南博這場新展「有顏」更「有礦」,鎮館之寶「金枝玉葉」多年之後再...
    揚子晚報網11月26日訊(記者 張可)時下網友常用「家裡有礦」形容家底殷實且富有,而南京博物院這場新展更是「裝滿了礦」。從科學、文化到藝術,礦物是人類文明的基石。而那些肉眼可見的,晶瑩剔透、絢麗多姿的礦物晶體是礦物家族中最「耀眼」的成員。《晶·華》展中的礦物晶體展品最奪人眼球的是其變化萬千的色彩和形態。例如一件產地中國的「方解石花」,其主要成分為碳酸鈣,造型猶如漂浮在水面上的多瓣蓮花,「花心」微微發黃、「花瓣」白得純正。
  • 愛印人不能錯過、不看遺憾的印文化大展:韓天衡先生介紹印文化大展
    美印材部分,展示以四大國石(福建壽山、浙江青田、浙江昌化、內蒙巴林)為主的珍貴印石150餘方,其中名貴的品種有壽山田黃石、汶洋凍石、荔枝凍、三彩芙蓉石、善伯凍石、魚腦凍,青田封門青、藍帶、葡萄凍、艾葉綠,昌化藕粉地雞血石、大紅袍
  • 臥室門對鏡子怎麼化解 臥室鏡子擺放怎麼進行
    臥室這個地方是整個房屋裡對大家來說最主要的房間,因為不論情況是怎樣,到了晚上,都得到臥室之中休息,否則在其他地方,很容易也會讓自己的精神得不到放鬆,而臥室裡面如此之高的重要性,對物品方面的擺放也是非常有講究,那麼問題就來了,臥室門對鏡子怎麼化解?臥室鏡子擺放怎麼進行?
  • 你開腦洞,我有好禮|國博咖啡廳邀您為新款沙冰起「芳名」
    【引子】炎炎夏日,熱浪洶湧,來國博看展、喝冰沙清涼加倍國博咖啡廳推出五款新品沙冰尚未正式命名素杯以待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物賦彩,全面小康」(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主題)你開腦洞,我有好禮國博咖啡廳邀您為新款沙冰
  • 國博等為何紛紛激戰千億冰淇淋市場
    圖片來源:國博美饌文物與冰淇淋之間的碰撞,迅速吸引大批網友的關注:「好想吃」「真想馬上就去國博逛逛」「這麼好看,都捨不得下嘴了」,不少人紛紛為國博將文化與味道的融合點讚。這兩款國博的文物雪糕何時問世,背後有何意義?時至今日,「博物館+」已成為熱門詞,助力文化遺產走進千家萬戶,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不止國博盯上冰淇淋市場,故宮博物院等都打造了自家的文創雪糕,「博物館+冰淇淋」究竟擁有多大市場?
  • 新橋美術館有新展開幕啦!
    上海新橋美術館有新展開幕啦!「通玄佳境」展覽將於本周六(7月18日)開幕,此次展覽邀請11位工作生活於上海的國際藝術家參加,共同探討當代語境地理遷移中文化疊合的更新可能性。展覽期間,將同時呈現與此次展覽主題相關的多場藝術活動。
  • 龍美術館今日開新展,館藏佳作帶你夢回「桃源江南」
    圖說:龍美術館新展《心不為形役》 官方圖龍美術館新展《心不為形役》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醞釀開展。明中晚期以後,桃源題材的繪畫增多,以文徵明為首的吳門畫派對桃源圖尤有諸多的描寫,他們將江南景色融入畫家筆下的桃源景象,呈現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他們在隱逸題材的畫作中融入了更多貼近現實生活的元素,使觀眾感受到明清時期的隱逸文化在追求心性自由的同時,有著愈加世俗化的傾向。
  • 臉上有一塊一塊的白斑是怎麼回事
    臉上有一塊一塊的白斑是怎麼回事?很多人在平時生活中,臉上會起一塊一塊的白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尤其是發現孩子臉上有一塊一塊的白斑,不少家長心裡可鬱悶了,也很擔心,不知道這是什麼,擔心孩子得了「白癜風」。那麼這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莫蘭迪、坂本龍一、何翔宇——木木美術館2021年新展發布
    新展發布會海報中的莫蘭迪+坂本龍一元素義大利畫家喬治·莫蘭迪,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中國新銳青年藝術家何翔宇——三位藝術家,三場大型個展,揭開了木木美術館2021年度新展的重要版圖11月19日新展發布會上,木木美術館表示其2021年的重要主題將圍繞隔離、自然、遷移等展開,從不同視角審視全球化背景下藝術創作的本土性、地域性和國際性,以及它們之間漸趨複雜而微妙的關係。
  • 國博多媒體展陳勾勒「鏡裡千秋」
    原標題:國博多媒體展陳勾勒「鏡裡千秋」   昨天,「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14展廳對公眾開放。此次展示的260餘件(套)展品,是從國博數以千計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而出,結合多媒體展陳,勾勒出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文脈。
  • 博人傳:歷代火影都要服從於大名,火之國大名究竟有何厲害之處?
    火之國大名那麼,火之國的大名究竟有何權力呢?圓市休而在《博人傳》動漫的最新劇情裡,火之國新的大名來到了木葉忍者村,他是接替之前那一位大名後的新君王。而他此次來到木葉村的目的有2個,一個是為了聽取鳴人關於最近調查輝夜軍團的報告,另一個是為了告訴鳴人,火之國決定要削減木葉村忍者武裝力量的開支,換句話來說,就是告訴鳴人,你手下不能再有這麼多的忍者了,忍者出任務也不會得到更多的酬勞。
  • 從「博物館鎮館之寶」到「新展最期待畫作」 《夜遊者》首次亮相亞洲
    ,講述了在時代洪流中,美國藝術如何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互相影響,完成了向當代風格的轉變。他右邊的櫃檯上有一隻空酒杯,暗示這個座位是剛剛空出的。在櫃檯的另一邊坐著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沒有互相對視,但他們的手幾乎觸碰到了對方。畫中第四個人物是餐廳侍者,他的嘴微張,似乎正在發問。霍普筆下的人物永遠相隔而坐,表現出一種純粹的美國式孤獨,孑然與深沉。
  • 銅鏡漢代時也曾被山寨,宋代鏡子坊已有「打假」意識
    鏡子,千年以來,不僅是日常生活中映照妝容的器物,還有著裝飾居所、記事言情、祈福闢邪的作用和文化意義。最近,「鏡裡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覽在國家博物館舉辦,260餘件精選銅鏡集中展示了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歷史、製作工藝以及功用價值等。
  • 【TANC 本周開幕】好忙碌的周末,到處都是新展開幕!
    本周末,大型影像展、藝術家個展、群展層出不窮,以下是《藝術新聞/中文版》為你精心準備的新展精選■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趙立策 ‖ 蜀道,歷史興衰的一面鏡子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趙立策 ‖ 蜀道,歷史興衰的一面鏡子 2020-07-09 0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博首博連推戲曲展,蕭長華穿過的花褶子、馬連良寫下的手札
    國博首博連推戲曲展,蕭長華穿過的花褶子、馬連良寫下的手札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20-12-23 16:53 來源:澎湃新聞
  • 臥室可以放鏡子嗎 臥室鏡子擺放有哪些講究
    房屋裡面,處理客廳面積比較大,再有就是臥室,臥室一般都是分為客臥和主臥,主臥主要是用來給主人休息,所以不管是在面積上還是裝修處理上,都會要比客臥好,當然有一個方面也得很細緻,就是風水,不一樣的風水講究中,帶給大家的影響也很不同,那麼臥室可以放鏡子嗎?臥室鏡子擺放有哪些講究?
  • 魔鏡魔鏡告訴我,我是不是最美麗:鏡子為什麼對女人有迷之吸引力?
    清 朱本對鏡仕女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距今4000多年前的齊家文化出土的七角星紋銅鏡是我國已知最早的銅鏡,而且出土自墓主人胸部,說明新石器時代的貴族就已經開始臭美啦,否則怎麼能把銅鏡陪葬於墓中呢?與齊家文化類似,商代銅鏡鏡背以幾何紋居多,有七角星紋、平行線紋、葉脈紋、多圈凸弦紋等,還有素麵鏡。這得益於商代出現了專門的鑄造青銅器的作坊,且有了明確的分工。不過,這一時期的銅鏡含錫量較低,青銅的合金成分不太穩定,比較粗糙。周代銅鏡多為素麵鏡,從河南省三門峽市上嶺村虢國古墓群出土的銅鏡可窺知一二。
  • 鏡子有哪些風水作用?如何利用鏡子旺自家風水?
    這節課我們來講講鏡子的一個風水作用,實際上說到鏡子很多人都會知道,比如在恐怖片裡面,這個鏡子經常會做一個重要的道具,包括一些這種科幻片,比如說這個盜夢空間裡面,把兩面鏡子放在一塊,相互照,就能夠重疊出無限的空間來,咱們看一些電影比如說,《神探蒲松齡》裡面也有一個叫鏡妖,就是所有的這個鏡子裡面有這種妖怪,她能夠攝人心魄,那麼鏡子呢實際上在風水當中呢,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