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姑娘,12歲,身高5英尺(約1.52米),披著一頭卷著的長髮,愛笑,有著一雙又大又漂亮的眼睛。
她的照片,連同一連竄的電話號碼,被列印在無數張紙上,被貼在地鐵站門口的牆上、小商店的門上、電話亭外的玻璃上和位於人行道邊上的柵欄上。
愛笑的傑西卡不見了,消失在6月12日凌裡發生的那場著名的倫敦大火中。她所居住的格內費爾大樓,整整燒了10多個小時,火勢才控制住。
儘管英國謹慎地報導著死亡人數,人們仍普遍猜測這個數字會很大。從最初的死亡6人至12人,再到16號報導的17人,英國的報紙仍小心翼翼地報導著死亡數字。據BBC最新消息,英國警方宣布,倫敦西部格倫費爾公寓樓大火中的58名失蹤者「預計已全部罹難」。此前,英國官方宣布這場大火已經造成至少30人喪生。
媒體稱,這棟大樓建於1974年,是這個全英國最富有的倫敦切爾西區,建給窮人住的廉租房。據悉,此前曾有120戶人家住在這裡。去年這棟樓進行裝修和改造後,住戶增加到了127家。
更壞的消息傳來。由於大火持續燒了6個小時,之後還有零星火點燃燒。由於現場的高溫要高於火葬場很多屍體火化時的溫度,警方已宣稱這些屍體已無法確認死者是誰。
一張張列印著照片的紙張,貼在電話亭外的玻璃上。圍繞著這些照片周圍的,還有一些白色的紙蝴蝶。 視覺中國 圖大約距格內費爾大樓200米開外的地方,有一個黑色的公共電話亭。
倫敦城市的重要符號,就是紅色巴士和紅色電話亭。奇怪的是,豎在街頭人行道邊上的這個,卻是黑色的。尚不清楚這個顏色是否跟剛剛發生的大火有關。
一張張列印著照片的小紙條,就貼在了電話亭外的玻璃上。圍繞著這些照片周圍的,還有一些白色的紙蝴蝶。它們被貼滿了電話亭的底部,或者是分散著那些被稱為尋人啟示的紙條中間。儘管大火已經發生了四天,人們寧願用失蹤這個詞語,仍寄希望能有奇蹟發生。所以,儘管大火已經發生了多天,尋找仍然在進行。
警方的消息稱:大火中有數十人失蹤。
「自從這個要命的大火發生以來,沒有人聽到這個16歲男孩子和21歲女孩子的消息。一起不見的,還有他們的家人。他們住在21樓,如果你有任何消息,請拔打這個號碼...... 他們的名字叫Nurhuda El-Wahabi和Yasin El-Wahabi」 。紙條的最上面,列印著一個大大的「Missing」(失蹤)。
還有一張尋人啟示上,壓著兩個似乎正在展翅飛翔的紙蝴蝶。白紙上列印著一位端坐著的老人,短髮,鬍子花白,看起來有些像亞洲人面孔。三排文字並不整齊地堆在照片的上方:你見過Ali Jafari嗎?他就住在11樓86號房間。人們最後看到他時,他在10樓。」
三張照片,幾乎佔滿了另一張紙條的空間。」如果你看到了他們,請打這個電話……」 每張照片的下面,分別用手劃的箭頭標明了:父親、兒子、兒子、母親、女兒。一個鬍子長而且花白的老人、兩個頭戴圍巾的女性還有兩個已經成人面帶微笑身著西服的年輕男人。一家五口,沒有音訊。
「你見到她們了嗎?!」照片上一位有著一幅漂亮面孔的二、三十歲的母親面前,站著兩個正開心笑著的女兒。一個八九歲,另一個約四、五歲。
「Amal 和她的女兒。」一行白字印在有著兩張黑白照片的白紙上。
紙條的上方,是另一位母親和一周歲左右的孩子。照片顏色發黃,上面添加了一些電腦後期加上去的裝飾。兩人擺姿勢拍照的樣子象是在家中舉辦慶祝派對。同樣的文字列印在紙條上:「你看到他們了嗎?!」
不光是電話亭。人行道上、周邊的牆上、柵欄上、小賣部的門上等行人容易看到的地方,都貼滿了這樣的紙條。一位老人指著紙條上的一個男子說:「就是他!住23樓。」 說完,扭頭抹淚。
電話亭的背後,就是那棟已經被成全黑的24層大樓,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的格外顯眼。
幾天前,也是同樣的位置,我和許許多多的媒體同行,還是站在這裡,聚焦著那棟當時還在燒著的大樓。我們的身邊,有許多從樓裡逃出來的婦女,她們流著淚,哭訴著自己的驚恐和不安。
憤怒的民眾走上街頭遊行,衝擊市政廳討要說法。 視覺中國 圖還有一些牆上,寫滿了人們的祝福和心願。牆下,堆著許多鮮花兒、臘燭和卡片。也有一隻玩具小熊被放在花兒堆裡,格外顯眼。
無論牆上寫得有多滿,人們還是願意在這密密麻麻的白紙上,找出一點兒空隙,寫下自己的心願和祝福。
「為格內費爾大火祈禱。」 一棵手繪上去的紅色愛心裡寫著這句話。愛心的下面,寫著另外一句:」願你們的靈魂安息。「『We are 1!'(我們是一個整體,齊心協力!)」到處都是這些溫暖人心的話語。
「把這些為大火負責的人們送進監獄!」 「公公公......公平!」 「需要真相!」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句子。
這兩天,人們已經開始從傷痛變成憤怒。
憤怒的原因之一,是消防隊員的救援。一場大火,整個大樓被火燒的通紅通紅,至少有6個小時。這種情況下,消防隊員是否還有能力進行救援是值得懷疑的。當消防隊員趕至現場時,指揮著居民呆在家裡不要動。原因是整個大樓只有一個樓梯。如果消費隊員和居民同時上下,勢必會造成堵塞。
此外,調查顯示,剛剛在去年裝修的保暖材料是買的比較便宜的易燃材料。這也許是大火持續然燒的原因。而負責管理和負責裝修公司的領導,卻拿著極高極高的薪水。
媒體披露:如果能裝上自動噴灑滅火材料的自動淋浴器,整個大樓只需要花費20萬鎊左右。如果當地政府多投20萬鎊,整個悲劇也許可以避免。
在災難現場,首相特雷莎·梅下令對火災慘劇進行徹底調查。而警方也啟動了調查,這次災難是否跟犯罪有關。
事發後,91歲的女王也趕到了災難現場。她也承認:倫敦和曼城接二連三發生恐怖襲擊,現在又發生火災。要讓整個英國人走出低落的狀態,並不容易。
6月16日,50到60人圍堵了肯辛頓和切爾西市政廳,示威者稱無家可歸的人」現在」就需要幫助。
抗議人群也聚集在英首相特雷莎·梅看望倖存者的大廳外,就連唐寧街外也有抗議發生。
一名受困者站在大樓窗邊揮舞毯子求救。東方 IC 圖倫敦人對火,記憶中或多或少是有恐懼感的。1666年9月2日凌晨,倫敦發生了一場著名的大火。持續幾天的大火燒掉了:400條街道、89個教堂和1.3萬棟房屋。「一些小鳥翅膀被燒著了,仍拼了命一般地朝天上飛。」 事後曾有人以文字的形式,紀錄下了當年那場慘烈的大火。
回到1980年代中期開始,英國人經歷了不少類似的劫難。
1985年5月11日星期六,布拉德福德市體育場發生火災,造成56人死亡,至少265人受傷。
1987年11月18日19時30分, 倫敦地鐵一個主要交匯處的國王十字聖潘克拉斯火車站火災,造成31人死亡,100人受傷。
倫敦地鐵發生火災後,遭到了民眾的強烈批評。 事後的調查顯示:工作人員大意了,因為此前地鐵從來沒有發生過致命的火災。相關部門也很少或根本沒有對員工進行火災或組織人員逃生的相關訓練。調查報告發表後,倫敦地鐵和倫敦地區交通部門的高級管理層辭職 ,並引入新的消防安全規定。 倫敦地鐵上的木製自動扶梯也被換成金屬的。
英國發生的這些事故,它似乎隨時在提醒我們:災難從來都不曾遠離,任何一個小的細節,都有可能導致生命的逝去。
當地時間6月14日凌晨,英國首都倫敦西部的24層格倫費爾大樓突發大火,火勢猛烈,幾乎蔓延到了所有樓層。 視覺中國 圖火災發生 8小時後,一位 BBC的女主持人,站在 200多米以外的地方發問:大火如此之快地將這棟現代化的高樓吞噬,那麼在 21世紀、在英國,居住高樓是否安全 ?
泰晤士報的消息稱:倫敦有8%的人居住在這樣的高樓裡。整個倫敦有700棟11層以上的高樓。其中,有500棟建於40年前。
這次大火,又會引發英國人長期以來關於城市建設的討論:是在城市裡發展高樓,還是該發展郊區的衛星城?
英國人改造城市的夢想,一直以來就存在這樣的爭論。
二戰後,蘇格蘭人改造貧民窟時所受的影響,大多來自於一位叫勒·柯布西耶的法國人。這位曾被稱為「功能主義之父」的建築設計師,一生致力於讓居住在擁擠都市的人們有更好的生活環境。這一理念也讓他聞名於世。
一棟棟標誌著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很快建了起來。就像現在國內的很多小區,裡面有高樓,形成一個社區;社區裡建有學校、遊泳館、商場,還會有專門供孩子們玩耍的空間和場所。
窮人進了這樣的房子裡,幾乎就覺得這裡是天堂。但事後證明,這些高樓並非人們想像的那麼美好。由 於樓層高,孩子們下樓去玩的時間減少,或多或少會帶來一些不良影響。又有人表示,高樓也讓許多孩子們的母親在精神上出現一些問題,而母親的問題反過來又影響到孩子們的成長。
接下來,這些成為蘇格蘭一些城市,諸如哥拉斯哥地標的高樓大廈,又在爆破聲中倒下。取而代之的是被稱之為花園城市或新市鎮的衛星城——那裡房價更便宜,空間更大,有花園,更有利於孩子們的成長。
城市建設,決定走哪條道路,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也決定了百姓們的生活質量。
現在,高樓又引發了安全問題的討論。燃燒 6個小時才能控制住火勢,這是否意味著,倫敦的消防系統,根本無法有效控制高樓火勢 ?
倫敦的城市建設,多數由於人口密度和高度的限制,並沒有高樓。但最近幾年,倫敦東南一帶建設高樓的速度非常快。那些生活在高樓裡的英國人,當然會有安全焦慮。
民眾在發生火災的大樓留言牆上寫下鼓勵的話語。 視覺中國 圖關於失蹤者,英國人還在尋找。儘管警方提示:那些人生還的可能性渺茫,但人們仍然在四處張貼啟示:周邊的馬路上、居民的牆上、Instgrams上 、臉書上,他們在使用一切辦法,四處尋找。跟他們這些照片連在一起的,幾乎都無例外地寫著一樣的大字——你,看到他們了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