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張利華 兒少心理
隨著國內防疫形勢的逐步好轉、孩子們的返校之日漸近,家長們此刻的心情可能還有點小複雜。既慶幸終於盼到了「小神獸歸籠之日」可以鬆口氣了,又擔心孩子在家學習期間抓得不夠緊,返校後學習會掉隊,想要在返校前的最後階段再幫孩子把功課惡補一下。
居家上網課已有兩個多月了,經歷這麼長時間的「家庭學習」,孩子返回學校或多或少會有些不適應。首先,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為孩子的「學校學習」做好準備;然後,才能幫助孩子克服返校學習的不適應。
今天,給家長支的招就是「家庭充電時刻」,如何使家庭支持系統能夠高效運轉?
Hello,My baby
下面,就從「架勢」和「門道」兩個方面,來和家長們聊聊「家庭充電時刻」。
我們先從「架勢」說起,「家庭充電時刻」是一家人定期圍坐在一起,就一些話題開展討論的一種活動,呈現出來的形式很像開會。大家知道,開會是一個高效的溝通方式,被各種組織及企業廣泛使用,規範化的流程是會議的關鍵。家庭如果借用規範化的會議管理方法,運用於 「家庭充電時刻」活動,可以將這一活動高質量地移植在家庭日常生活中。
「家庭充電時刻」活動的規範化,體現在活動的規則和活動的形式兩個方面:
明確的活動規則
「家庭充電時刻」活動啟動前,要明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活動要所有家庭成員都參加;活動要定期舉行(一周一次為宜);活動中要相互尊重,不能使用指責性的言語等等。
明確的活動方式和內容
「家庭充電時刻」活動開展過程中,要參照開會的模式,規範活動的方式和步驟,如:活動由家庭成員輪流做主持人或記錄員,負責組織並做簡單的記錄;每次要組織常規的活動,如每個家庭成員回顧一周來的收穫及下周的打算;根據家庭成員的建議討論具體的議題,例如,安排家庭休假、旅行或購物;組織每位家庭成員對活動進行評價和總結。
Okay,Parents
在簡單介紹完「架勢」之後,接下來,我們重點來談談「家庭充電時刻」活動的「門道」——充電。
家庭是避風港也是充電站。貫穿於「家庭充電時刻」活動中的尊重、平等氛圍,使家庭成員間感受到相互的支持,讓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充電的幸福感。
「家庭充電時刻」活動要達到充電的效果,家長必須牢牢把握好「做溫柔而堅定的父母」以及「和孩子共同成長」這兩個關鍵技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01 營造溫馨的氛圍
只有在放鬆的氛圍中,大家才能打開心扉、暢所欲言。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放上舒緩的背景音樂、點上香薰蠟燭、備上各自喜歡的飲料……這樣溫馨的場景將會深深地印記在孩子的腦海裡、記憶中。當然,每個家庭可以根據自己家庭成員的喜好、要求、期盼等願望去營造合適的氛圍。
02 積極傾聽,樂於接納
家長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要做到積極傾聽、樂於接納,尤其是在孩子分享自己上周做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或者自己出現煩惱的情緒時,家長要在認真傾聽後給予恰當的回應,具體傾聽的方法可以參閱「兒童心理」公眾號的「非常時期給家長支招(二)」。
03 遵守規則,鍛鍊孩子的社會技能
首先,遵守「家庭充電時刻」活動規則,能很好地訓練孩子的規則意識。家庭要做到既定的活動規則不能隨意改變,最容易被改變的規則是家庭會議時間和頻次,活動開展的方式和內容。
其次,在活動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社會技能,孩子學做主持人組織家庭活動,就是很好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的機會。
04 尊重和平等,親子共成長
家長們在「家庭充電時刻」活動時,要學會尊重孩子及其他家庭成員。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要和孩子平等進行交流。真誠地和孩子談論自己,包括分享在工作和生活中幹了什麼糗事,做了什麼有成就感的事,遇到了什麼麻煩,如何克服困難等,邀請孩子發表自己的任何看法或評論。這樣做的結果,不僅能傳達家庭的價值觀、培養孩子的能力,而且可以通過對自己和孩子的肯定,達到親子共同成長。
05 培育感恩,感受美好
心理學研究表明,培養感恩之心有助於提升幸福感。
「家庭充電時刻」活動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即感恩。每一個家庭成員都要分享一周來特別要感謝的人和要評論的事。家長要向孩子示範,如何感恩和感謝。感謝的對象可以是家庭成員、同事、朋友,也可以是給自己帶來小確幸的陌生人。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開展好「家庭充電時刻」活動,不僅能提升孩子的能力、增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讓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感受到相互的支持、產生歸屬感,達到充電的效果。
家長朋友們,何不趕緊利用目前孩子居家學習、大人外面應酬較少、一家人聚在一起時間較多的機會,把這個招式練起來呢?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