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一條溝,竹林背後出現一棟老房子,門上這個符號留下時代印記

2021-01-12 專業行走

時間是2020年11月1日11時13分,沿著道路繼續往前走,竹林最深處,又出現了一戶人家。

照例是友人G和友人Y,先鑽進竹林中的道路裡去。路有分岔,人有分工,在秦嶺遠村行走,他們一直負責在前面出鏡,我一直負責在後面追蹤拍攝。

說句實話,這樣的竹林子裡面,森森然,光線暗淡,時不時還會傳出來一些亂七八糟的細碎聲響,如果是單獨一個人走,內心免不了有點小恐懼,好在我們人多。

不過,這點恐懼對於秦嶺來說,卻是十分必要的。只要有更多的人,都像我們一樣,對秦嶺起了敬畏之心,大家才會主動去保護這片神秘的山脈。

莽莽蒼蒼的大秦嶺,它不但是中國人共同的父親山,更是中國名符其實的中央水塔和重要生態屏障。

「前面被擋住了,有棵大樹被人砍倒了。」兩位友人在前面喊道。

我走過去看了看,果然見到水桶粗一棵大樹,已經被伐倒在地多年。大樹根部,已經長出許多新枝。大自然不屈不撓,以絕不服輸的氣魄,堅韌地對抗著人類的蹂躪和踐踏。

「唉,果然還有個房子。」出了這片竹林,見到眼前的場景,友人G和友人Y都喊了起來。

此處已經是藥王堂蛟溝溝堖,海拔高度1174米,經緯度109.043335、33.735150。我敢打賭,這裡除了我們之外,大概絕少有外人到訪過。

我同樣還敢保證,我給這棟老房子拍下的這組照片,絕對是這棟老房子建起來以後,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留下的影像資料。

山裡的這些老房子,它們是如此卑微,即便是它們的主人,恐怕也想不到為它們拍個照。

這棟老房子是一門一窗,簡陋至極,簡直就是一個大一點的窩棚。不過這裡卻真的通過電,真的有過人,真的生活過一戶實實在在的山裡人家。

那些青石砌成的地基不會騙我們!那個樹梢上面的鳥窩不會騙我們!那條延伸至此的電線不會騙我們!

我站在老房子門口,開始仔細打量這一戶人家的點點滴滴。

大門鎖著,門上貼過對聯,門板上用粉筆寫過字,一切都斑斑駁駁,就像是一名老者。門簪雖然簡單,卻保留下了時代的特徵,那兩顆五角星就是最好的證據。

五角星不是土特產,它最早被發現在美索不達米亞的文獻資料裡,距今可以追溯到大約公元前3000年。在秦嶺南坡山中,五角星只是革命的象徵,是勝利的標誌,是時代的遺蹟。

大門右側,有一塊小小的藍牌子,小小的藍牌上字跡清晰,上面寫著:「農村低保戶,柞水縣民政局制。」

我站在屋簷下,朝左邊看了看,發現還有一棵大樹橫臥在地,大樹根部,是一個窩棚架子。我扭過頭,又朝右邊看了看,發現一根用竹子做的晾衣杆,孤孤單單,上面光溜溜的。

我的正前方向,就是那叢森森然、光線暗淡、屏障一樣的茂密竹林。

與身後的老房子相比,時過境遷、人去樓空,這片竹林此刻已經反客為主,不再作為老房子的一部分和附屬品存在於世,它已經成了這片地方的新主人。

作者簡介

專業行走,行走秦嶺十餘載,邊走、邊拍、邊寫,自創「行走體」散文,網絡閱讀九千萬,著有散文集《遠村行走》,賈平凹老師、比爾·波特先生傾情推薦。

尋訪蛟溝系列圖文

藥王孫思邈去過秦嶺這條溝,如今人都搬走了,裡面到處都是空房子

秦嶺深山這棟空房子,通電,如果給你一個機會,你願意去隱居麼?

秦嶺山裡的小家小戶,人去之後不但房空,而且屋簷下還長出了白菜

與別的房子相比,秦嶺山中這戶人家的老房子,有兩個與眾不同之處

相關焦點

  • 行走秦嶺安溝:山桃夭夭,這兩棟老房子空著沒人住,真是太可惜了
    鑑於返程時我還得當司機,所以我只是喝了一小口熱水,真是羨慕他們呀!前面不遠處,一小叢翠翠的竹林旁邊,一個白色的屋角顯露出來,那裡就是安溝的第一棟老房子。道路左下方的土地裡,有村民正背對著我們,默默地幹著農活。他脫下來的外套,就搭在附近一棵小樹上面。在他幹活的地裡,挖出來的枯草和樹葉,已被聚攏在一起,點燃之後,正冒著兩股淡淡的煙。「大叔忙著呢?
  • 秦嶺人文故事|我行秦嶺野山村,但見屋旁多墳塋——尋訪湯家灣
    獨行的這個念頭剛剛從腦子中冒出來,頓時感覺到跨越亙古的悲壯。人少的時候,容易瞎想!路就鑲嵌在山體之上,是一鋤一鋤硬生生地從斜坡上刨出來的。這一帶的秦嶺山,並不是常見的那種石頭山。第三戶人家後坡屋頂的積雪還沒有融化,瓦溝凍殘雪,灰瓦與白雪交替疊加,讓這個蕭條的老房子有了一絲生機。老房子背後的屋簷下堆放的雜物雖多,不過卻井然有序,規整方正。這一戶人家,把簡單的日子過得也很認真。
  • 秦嶺深山,廢棄的老房子,安靜的院落,有啥故事?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人們手頭上也富裕了,日子過得好了想法就多了,在節假日旅行的計劃就提到了日程安排。對於我這種手頭不富裕的,深山徒步遊就是最好的去處。略陽是個山城,縣城依山傍水,景色優美,有著江南水鄉的味道。
  • 秦嶺人文故事|短籬誰家小桃梨,雖復幽陋亦可人——尋訪千柏樹溝
    春嬌豔、夏蔥蘢、秋鳴叫、冬靜穆,四季輪迴井然有序地交織在一起,讓這些老房子又美麗又清新。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千柏樹溝最好看的一棟老房子。- 1 -千柏樹溝只有10來戶人家,不過路邊卻出現了兩個大碾盤。- 2 -廢棄碾盤不遠處的山坡上,遠遠望見有一棟老房子,隱隱藏在樹林裡,只露出了幾片瓦來。地僻春猶靜,人閒日更遲。千柏樹溝這樣的小地方,已經是秦嶺深山中的深山,除了寂靜只有寂靜。山中難見一人,唯有飛鳥啼鳴。
  • 行走秦嶺:走細路、翻山梁、踩獸道,過完節入眼儘是憂傷傷的景色
    山高春來晚,徒步到秦嶺柞水小寺溝,枯草蕭蕭,少有春意。不過在這滿山枯黃之中,也有星星點點令人溫暖的人間煙火,譬如右下角的那棟老房子。尋訪秦嶺的這些老村,就是要走細路、翻山梁、踩獸道,站在高高的地方,才能夠看到眼前這種憂憂傷傷的景色。
  • 尋訪秦嶺龍潭村,山中細路上碰到一位精幹漢子,腰間別著一把砍刀
    02讓人哭的場景這棟石板做瓦的老房子,從側面看很好看,但是轉到正面去,才發現非常荒涼,此處已經沒有任何煙火氣息,剩下的只有寂寞得讓人掉淚的場景。入戶臺階上那株叫不出名字的草本植物,竟然長得超過了一人高!
  • 竹林七賢:越名教而任自然,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作者:渤海居士
    以其鮮明的人生態度和獨特的處世方式引起了世人的廣泛關注,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個廣受爭議的群體,也成為魏晉時期的一個文化符號。他們就是被稱為竹林七賢的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鹹和王戎。他常乘一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隨之,云:「死便掘地以埋!」阮鹹亦能飲,一次,宗人共集,以大甕盛酒,圍坐相向大酌。時有群友來飲,阮鹹便隨之而上,一同飲之。山濤能飲酒八鬥,可謂海量。晉武帝想試一試其酒量,令人暗中在八鬥之外再加酒,山濤卻是盡其量而止,不肯多飲。在竹林七賢中,山濤飲酒大概是最有節制的了。
  • 行走秦嶺:我不確定有沒有人居住,山裡的時間尺度和城裡不一樣?
    電線延伸至此,但門梁上還有電錶,一隻白熾燈還懸掛在大門上。特別是門口這一堆柴禾,明顯是有人才剛剛收攏在一起的。秦嶺山中的一棟老房子,如果完全沒有人居住,會逐漸荒蕪,長滿雜草,慢慢被無情的時間吞噬。然而一旦住得有人,或者偶爾有人打理,又會處處留下生活的跡象。這堆柴禾,應該是有人刻意為之的。第一堆是小枯枝,每一截大約15釐米長短,應該都是用斧子或砍刀砍斷的。
  • 長春一市民家門口出現五角星符號 一宿沒睡好(圖)
    聶先生家門口留下的符號,讓他一宿沒睡好 聶先生供圖  「這個『五角星』的符號代表什麼呢?  聶先生家住在南關區西五馬路附近的永春小區,13日晚上,他下班回家,在開房門時望了一眼門口的牆壁,突然發現牆壁上有個特殊的符號,這個符號像五角星一樣,他又抬頭向上看了看,發現牆壁的高處還有一個,當時他就感覺十分奇怪,因為以前根本就沒有注意過。  哪個淘氣的小孩兒在牆壁上畫的?
  • 20年6棟房 陽朔「洋瘋子」的中式「老宅夢」
    一個南非人花費大半積蓄,租下6棟老宅,一租就是20年,將老宅裝點一新,打造自己的「秘密花園」……  「很多人找到我,說自己家也有老房子,但是已經沒有人願意住,重新裝修又太貴了,感到很可惜。其實要裝好一個老房子,不貴,很值得,每個人都可以參與」▲4月底,在廣西陽朔縣,伊恩·漢姆林頓向記者介紹他的「秘密花園」。
  • 邂逅天子山七星竹林居
    半掩的柴門背後,一位婀娜多姿的土家姑娘撐著油紙傘,踩著青石板向我翩翩走來。看似近在眼前,卻又觸不可及;看似遙遠,卻又近在身邊。夢醒之後,細細回味,仿佛置身其中。從天子山著名景點【空中田園】的左上方徒步一公裡蜿蜒崎嶇的小路。忽見,由七個大小不異的小山頭環抱一方臺,遠遠望去恰似北鬥七星,故名:七星山。七星山方圓四平方公裡之多,海拔一千一百米有餘。路口寨門上書寫著醒目而蒼勁有力的四個大字:七星山寨。蓬萊仙境般的天子山哺 育出了七星山這麼一個 超凡脫俗的姑娘。她待字閨中,既有水的柔性,又有山的靈性。
  • 大山腳下無人居住的老房子,成了見證歷史變遷的標誌符號
    滇東北農村山腳下的老房子。如今村民大都外出務工,經商,在城裡買了房。這些老房子已無人居住,留下來的只有五六戶人家。老屋成了歷史變遷中的一個標誌性符號。如今人去房空,只有老屋在守候。偶爾回來住幾天的村民,住在老屋中,整理些存放下來的糧食、藥材。
  • 一個「洋瘋子」來中國,花大半積蓄租下6棟老宅,打造他的秘密花園
    一個南非人花費大半積蓄,租下6棟老宅,一租就是20年,將老宅裝點一新,打造自己的「秘密花園」……「很多人找到我,說自己家也有老房子,但是已經沒有人願意住,重新裝修又太貴了,感到很可惜。伊恩花費大量積蓄,租下6棟老宅,一租就是20年,將老宅裝點一新,打造自己的「秘密花園」。儘管馬頭牆下的青磚白瓦掩不住老宅的破敗,但這個南非人仿佛已經看到了存在百年的東方庭院修繕一新後的生機勃勃。
  • 行走秦嶺熊家溝:山實在太大,坡實在太陡,老房子無法用詞語形容
    兩個黃色的框裡,每個框有兩棟老房子,不知道還有沒有住得有人。在高清衛星地圖上,山裡的這些老房子,只能看見小小一個房頂。原本以為走近了,它們就會清晰起來,沒想到即便站到正對面,它們也隱藏得很好。山實在是太大了,坡實在是太陡峭了,老房子如此單薄,還不及一塊梯田大小,它們的存在是如此卑微,以至於完全不知道,該用什麼詞彙去形容。
  • 秦嶺雪鄉追星記:這才是冬天最美的夜空!
    根據白天的踩點,我們去了一處落葉松林—情人谷。地面是積雪,地上是樹林,頭頂是星光,這是我心目中十分理想的構圖。 △上圖是牧場的一棵樹,樹上的鳥巢似乎在與星空對話。 當時氣溫極低,體感溫度至少在零下15度以下。
  • 一下雪就上央視,秦嶺雪鄉50裡小眾賞雪大道超實用攻略!
    剛入冬,一張阻隔冷空氣的秦嶺航拍圖上了熱搜。沒過多久便雪落秦嶺,霧凇冰凌如仙境的秦嶺再一次驚豔央視、新華社。最精華八大賞雪地  秦嶺雪鄉是如此動靜相宜,我們匯總了秦嶺雪鄉最精華的八大賞雪玩雪地,為您奉上冬天最全遊玩攻略,這個冬天的高光時刻,都在留壩冰與雪的放肆裡。
  • 老木匠——一個時代的印記
    記憶裡的木匠,老木屋……構成了童年的故鄉印記。有一年正月將盡,我的遠房姑丈帶著他的兩個憨厚樸實的徒弟挑了一堆的行囊來我家院子裡安營紮寨了。工具箱一打開,寒光閃閃,鋸斧鑿刨尺,大大小小几十件,排得齊整整的。開工了,我和弟弟最喜歡看他們幹活了。
  • 這家地處秦嶺深山的農家樂,在別處沒有任何信號
    在秦嶺北麓一帶,特別是終南山一帶,最早的農家樂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 2003年,由於政府的大力推動,開始迅速升溫,並逐步走向規範化,規模化。如今,秦嶺的農家樂不僅遍布北麓山腳下的村莊,而且已經深入到各大峪口甚至深山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