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孵化消費主義

2020-10-31 北

1、計劃報廢,將產品做成易損品;參見蘋果ipod電池只能用一年半並且難以更換、印表機。

2、不斷推陳出新,使人對現狀不滿,不停購買;參見蘋果各類電子產品。

3、出售安全屬性等,利用人類本能;參見各種汽車。

4、廣告製作中以消費者焦慮為目標,販賣焦慮,恐懼式營銷,喚醒焦慮再提供一個解決之道;參見各種護膚品、醫美。

5、將兒童超級消費者的計劃,故事性與授權制的銷售,如漫威;同時利用小孩意見對家長購物決策的影響力,針對孩子做廣告;

6、將成年人變成孩子一樣,成為模範消費者,慫恿成年人釋放童心,漫展、周邊,成年人與兒童消費市場的界限消失,遊戲,成年人更愛暴力行動遊戲;

7、新的銷售方式:創造「粘性行為」,如尼奧寵物遊戲,玩家反覆登陸查看狀態,不斷回到遊戲,商家在這種網站上投放廣告,甚至植入遊戲內容(植入式廣告);

8、rewards、levels、achievement,挑戰與激勵並存,用成就激勵玩家不停地玩,利用人類天生追求獎勵的本能;將這種遊戲策略用到市場營銷中,遊戲化,如集卡,將消費本身變成遊戲;

9、成年人消費會更謹慎和猶豫,信貸制改變了這一切,信用卡,即時消費主義,消費欲望被釋放並且更容易接受高價,暫時忘記購物慾付款間的緊密聯繫,現金的拿出會讓人感到痛苦;信用卡利用人們對未來的積極預期,促使成年人像小孩子一樣消費,我想要並且現在就要;

10、網際網路與支付軟體,讓購物更輕鬆,省去會讓消費者遲疑的中間環節。

相關焦點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無節制消費主義的元兇
    可是我們陷入了一次性消費時代耶,似乎很難。先製造玩具,再創造個故事。我終於體會到當時李誕和幾個大佬說,那些童話故事很美好是嗎?都是商家僱人寫的,要賺錢的。當時還想反駁,可是故事真的很棒啊,帶給我們很多精神力量啊。現在你細品,你看的那些故事,其實是廣告公司的宣傳,孩子們在電視前專注的半個小時,都是在打廣告,你就覺得可怕。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無節制消費—時代的詬病
    故意製成易耗品當今消費主義的核心就是新產品不斷被淘汰,人們喜歡消費和拋棄。我們生活在一個無節制消費的時代,它不是偶然出現的,人為設計了不斷消費和報廢的循環,上世紀製造商制定的消費基礎:人為的縮短產品的使用壽命,即計劃報廢:故意設計容易損壞的產品。消費主義時代的到來:持續消費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的基本理念。人們渴望變富有,攀比心理;放寬信貸,科技創新使設計多樣化,成本低廉。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人類如何一步步被「消費主義」誘捕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紀錄片筆記——《無節制消費的元兇》(The Man Who Made Us Spend).紀錄片裡提到這麼一句話,「當今消費主義的核心,就是新產品不斷被淘汰,人們喜歡消費和拋棄,商品的不斷淘汰支撐著整個經濟,我們生活在一個無節制消費的世界裡,但這並不是偶然出現的,不斷消費和報廢的循環是人為設計的 ,人為地縮短產品的使用壽命,也被稱為計劃報廢。」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人性的弱點被消費主義放大
    消費是種義務這種思想,源於冷戰時期,後面由於經濟危機,提出了自由消費主義,信用卡,電腦設計的使用,讓各種產品都有不同外形種類,衣服、手機、宜家等,都在沒有失去功能的情況下被丟棄,追求時尚,消費者自己選擇了無節制的消費。2、製造恐懼,提供解決方案。我們都以為自己是精明的消費者,不會被別人操控心情,商家會繞過我們的理性,引發潛意識的購買慾。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製造消費欲望的時代,資本陰謀和人性弱點的博弈
    雙11,雙12,元旦,國慶,情人節,傳統節日的意義被徹底顛覆,都成了瘋狂消費的一鍵開關。2020年的艱辛顯而易見,但是緊跟而來的是到處霸屏的網絡直播賣貨,隨便一刷手機,都嘶聲力竭的大吼著史上最低價,不買就是吃虧。理智逐漸消失後,就是肉眼可見萎縮的錢包,無節制消費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到底是誰在主宰者我們消費的欲望?相信看了這一部紀錄片後,答案一目了然。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重點摘要
    THE MEN WHO MADE US SPEND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Episode 1計劃報廢 有序製造不滿情緒 身邊人攀比/網際網路讓人感覺到「只有我沒有」的失落一次性消費 迅速更新換代(電子產品)消費狂潮 購物節Episode 2利用消費者的恐懼心理營銷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琳琅滿目的櫥櫃之中藏著消費的種種計謀,我們或欣賞或憤怒。
    P1揭露計劃報廢的行業共識,耐用產品無法促進消費熱潮,計劃報廢的行業協議悄然籤下,浪費的資源日復一日,不能簡單歸咎資本的無情,可能這是人類精明的反文明?P2闡述經典營銷手段——喚醒人們心裡的焦慮與恐懼,提出解決之道,甚至此道並非盜亦有道。恐懼死亡,焦慮衰老,甚至虛榮。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消費主義與民主
    雖說不急著皈依「極簡主義」,但也想對消費主義(和一直刷小紅書和淘寶)進行一個戒斷性反思,就開始看了。每集的主題非常明確,以至於take-away也可以很容易總結出來。進一步的,製造商意識到,可以讓成人變得像小孩一樣,就可以在消費時「不要想太多」,「當時就是很想擁有」。怎麼做呢?把消費行為變成一種遊戲。案例,麥當勞的大富翁遊戲營銷。而信用卡的出現進一步使花錢的痛苦與購買行為脫鉤,成年人延遲滿足的能力「徹底」消失,變成小孩一樣的非理性消費者。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商家遊戲:消費主義
    如果說消費主義是商家聯合攢動出的一出大戲:一次性消費主義(iPhone及電子產品)、利用恐懼心理(這個方式類似於曲線救國,也很考驗marketing manager的智慧和頭腦)李施德林/胃藥/維生素飲料))、遊戲心理和快捷的信用卡支付和PayPal支付。消費主義盛行之下其實也帶來了很多焦慮心理。如何克服?值得自己思考一下。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生活就是一場遊戲
    看完整部片子,對於無節制消費的最本源的問題其實並沒有給出答案。我們為什麼會消費?一方面是來自於生活所需,一方面是滿足於自己的外在需求。大多數的人並沒有出現無節制的消費,特別是在我們國家,目前人們的消費普遍來說還是比較理智的,就像我的父母,即便有一些閒錢,他們也不會肆意的去購買一些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無節制消費
    定期報廢&更新跌代的電子產品* 燈泡使用壽命下降* 印表機內的計數器,重置墨盒可繼續使用利用人恐懼害怕的心理促進購買* 抗菌香皂VS普通香皂除菌效果差別不大* 維他命水等功能飲料誇大對健康的益處* 降低膽固醇高的評定標準,增加他汀類藥物的銷售量消費對象低齡化&成年人淪為即可滿足的「小孩」* 小豬佩奇的動畫推廣到購買零食,飲料,書包,文具電子遊戲等等* 在兒童節目前後插入玩具廣告
  • 雙十一前夜必看《無節制消費的元兇》預防剁手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我們為什麼會不停的買買買,為什麼手機裡有淘寶,有京東,還有人兼有拼多多,唯品會,鹹魚等?誰讓這個世界變得無節制消費?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調查記者雅克·佩雷蒂用視頻帶領我們審視無節制消費潮流背後的機制,得出了答案。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經常反思,保持警惕
    從小到大,我就沒有正確的消費觀,總是衝動消費。小時候,媽媽給我10塊錢,我會全部用光,買吃的,買玩的,給我100元,我也會全部用光。雖然,媽媽總是教導我,不能有多少用多少,不必要的東西,可以不買。一直到現在,我還是覺得這不正確,錢不就是用來花的嘛?我買的東西都是我很想要的。但是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東西,你很想要的是必要的嘛?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主要圍繞ep1的感想
    但真正從社會層面改變大眾消費行為、並且基本表現為不可抗力的舉措,則是將消費經濟與政治學合併,Free market free to buy的思想,傳達了一種自上而下的」消費統治「,同時,在社會媒體的普及及爆發式增長的推動下,人們的欲望膨脹的無邊無際。傳統的」節儉消費「徹底被摒棄,並變成當代的」不會享受生活「。甚至違背了邏輯學,從」攢錢致富「變成了」越花錢才能越掙錢「。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填不飽的企業、逐利的媒體和停止思考的消費者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是誰?是企業、媒體和消費者。一、企業:推行無節制消費的源頭企業絞盡腦汁地讓我們不停購買各種產品,這是無節制消費的源頭。3,助攻——消費貸現有的消費水平填不飽企業,為了讓人們消費更多,消費貸/信用卡,作為消費主義的配套機制,出現了。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作為零售從業者,如何對待消費主義
    從業者如何對抗消費主義這就是我們經常將的「消費主義」。現在我們消費的原因不是我們需要這個東西,是我們通過關注品牌傳達出的一些價值觀,讓我們有了焦慮,我們通過消費他家的商品來讓我們不再焦慮。比如說「健康焦慮」,我們都希望自己身體能能夠健康長壽,我們又十分的注重飲食健康。所以我們選擇事物時健康就成了我們的考慮的因素。
  • 試試b站高分紀錄片《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這種迫切卻不理智,在《無節制消費的元兇》裡面有著更傳神的解讀:消費者們說著,我在買,我現在就要,但問他們為什麼卻說不上來,這才是完美的營銷。《無節制消費的元兇》調查記者雅克佩雷蒂在《無節制消費的元兇》中,幫我們解答了這樣的營銷策略是如何一步步地讓消費者置身其中並且屢屢奏效的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蠻有意思的一個紀錄片,分三集講述了消費潮流背後的機制。第一集裡提出了「計劃報廢」和「有序製造不滿情緒」兩個概念。計劃報廢,即在設計時有意地縮短產品的使用周期,以促進更多的消費。而有序製造不滿情緒,即在商品性能依舊完好的情況下,在其外在設計上做文章。潮流的生命周期都是短暫的,而「商品一旦脫離功能,與時尚、流行掛上鉤,其使用壽命必然是短暫的」這倒也能理解人們對於新款的追逐了。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3集的一點點總結與個人體會
    第一集:計劃報廢的商家策略與消費主義的本質商家的營銷策略:1.從電燈泡的計劃報廢開始:縮短電燈泡的使用壽命,制定行業標準,促進消費者對此類產品的持續購買。同理可用於其他商品:如現代的電子產品(蘋果公司的手機電池等)2.改變產品的顏色,不斷用LOGO或者標誌性的東西去強調物品的「更新」,甚至創造外觀上的潮流,讓消費者跟風。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筆記
    製造需求與渴望;6、抓住成年人的童心,舉辦漫展、售賣周邊;製作遊戲,吸引喜歡刺激和暴力的成年人;7、創造「粘性行為」,如尼奧寵物遊戲,玩家反覆登陸查看狀態;商家在這種網站上投放廣告,甚至植入遊戲內容(植入式廣告);8、rewards、levels、achievement,挑戰與激勵並存,用成就激勵鎖定玩家不斷釋放多巴胺,利用人類天生追求獎勵的本能,製造攀比的環境;將消費也遊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