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昨日仙逝。
他在人間大鬧一場,攪動了無數江湖兒女前來送別。
陳小春說「小寶就此別過」;
楊冪說「襄兒拜別」;
劉亦菲嘆息「很遺憾幾年前的見面成了永別」;
胡軍憶起金庸90歲生日那天,「在門口的這一揮手竟成了永別」…
專讀金庸的六神磊磊「再也沒有後臺了」,他曾無數次想要面見金庸一次,直到先生離世,都沒能相見,亦無法告別。
即使是角色之外的普通人,也都忍不住道一聲:查大俠,江湖再見!
米蘭昆德拉曾說: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對於相聚,人們有一千種慶祝方式,而離別卻總是突如其來,匆匆忙忙,甚至默不作聲。
金庸筆下那些兒女情長、江湖恩怨中,同樣有太多生離死別。
在他書中所寫的人生,告別是常態:江湖再見後,或許再也不見了。
謹以金庸小說中的告別,恭送金庸先生遠行,恭送我們所愛之人的離開。
01
江湖兒女情長多
一日早晨,陸無雙與程英煮了早餐,等了良久,不見楊過到來,二人到他所歇
宿的山洞去看時,只見地下泥沙上劃著幾個大字:「暫且作別,當圖後會。兄妹之情,皓如日月。」
陸無雙一怔,道:「他……他終於去了。」
發足奔到山巔,四下遙望,程英隨後跟至,兩人極目遠眺,惟見雲山茫茫,那有楊過的人影?
陸無雙心中大痛,哽咽道:「你說他……他到那裡去啦?咱們日後……日後還能見到他麼?」
程英道:「三妹,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離合,亦復如斯。你又何必煩惱?」她話雖如此說,卻也忍不住流下淚來。
——《神鵰俠侶》
郭襄回過頭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什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卻聽得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說著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鵰並肩下山。
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正是:「秋風清,秋風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神鵰俠侶》
段譽見到王語嫣的神情,憐惜之念大起,只盼招呼她和慕容復同去大理,妥為安頓,卻見她瞧著慕容復的眼色中柔情無限,而慕容復也是一副志得意滿之態,心中登時一凜:
「各有各的緣法,慕容兄與阿碧如此,我覺得他們可憐,其實他們心中,焉知不是心滿意足?我又何必多事?」
——《天龍八部》
可是哈卜拉姆再聰明、再有學問,有一件事卻是他不能解答的,因為包羅萬象的《可蘭經》上也沒有答案;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有什麼法子?
白馬帶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
白馬已經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終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
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白馬嘯西風》
圓性雙手合十,輕念佛偈: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
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念畢,悄然上馬,緩步西去。
胡斐追將上去,牽過駱冰所贈的白馬,說道:「你騎了這馬去吧。你身上有傷,還是……還是……」
圓性搖搖頭,縱馬便行。
胡斐望著她的背影,那八句佛偈,在耳際心頭不住盤旋。他身旁那匹白馬望著圓性漸行漸遠,不由得縱聲悲嘶,不明白這位舊主人為什麼竟不轉過頭來。
——《飛狐外傳》
他抱起阿朱的屍身,走到土坑旁將她放了下去,兩隻大手抓起泥土,慢慢地撒在她身上,但在她臉上卻始終不撒泥土。他雙眼一眨不眨地瞧著阿朱,只要幾把泥土撒下去,那便是從此不能再見到她了。
耳中隱隱約約地聽到她的話聲,約定到雁門關外騎馬打獵、牧牛放羊,要陪他一輩子。不到一天之前,她還在說著這些有時深情、有時俏皮、有時正經、有時胡鬧的話,從今而後再也聽不到了。在塞上牧牛放羊的誓約,從此成空了。
蕭峰跪在坑邊,良久良久,仍是不肯將泥土撒到阿朱臉上。突然之間,他站起身來,一聲長嘯,再也不看阿朱,雙手齊推,將坑旁的泥土都堆在她身上臉上。迴轉身來,走入廂房。
——《天龍八部》
02
江湖俠義永不朽
風清揚輕輕撫摸他頭,說道:「好孩子,好孩子!」轉身下崖。
令狐衝跟到崖邊,眼望他瘦削的背影飄飄下崖,在後山隱沒,不由得悲從中來。
——《笑傲江湖》
張三嗚咽道:
「兩位師父逝世之時,說道他二人大願得償,雖離人世,心中卻是……卻是十分平安。」
石破天心中難過,不禁哭出聲來。他不知龍木二島主突然去世,一來年壽本高,得知圖譜的秘奧之後,於世上更無縈懷之事。
——《俠客行》
那婆婆道:
「令狐少君,臨別之際,我有一言相勸。」令狐衝道:「是,前輩教誨,令狐衝不敢或忘。」但那婆婆始終不說話,過了良久良久,才輕聲說道:「江湖風波險惡,多多保重。」
令狐衝道:「是。」心中一酸,躬身向綠竹翁告別。只聽得左首小舍中琴聲響起,奏的正是那《有所思》古曲。
——《笑傲江湖》
是時蝴蝶谷前聖火高燒,也不知是誰忽然朗聲唱了起來:「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眾人齊聲相和: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那「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的歌聲,飄揚在蝴蝶谷中。群豪白衣如雪,一個個走到張無忌面前,躬身行禮,昂首而出,再不回顧。
——《倚天屠龍記》
兩人相顧無語,隔了半晌,拖雷道:「走罷,我送你一程。」就這樣,兩個自小玩到大的好兄弟,並騎南馳,直行出了三十餘裡。
郭靖不忍,勸說託雷:「送君千裡,終須一別,你請回罷!」不想託雷又輕聲應道:「我再送你一程。」又行十餘裡,最後兩人下馬互拜,灑淚而別。
託雷並沒有就此別離,他眼望著郭靖的背影漸行漸小,在大漠中縮成一個黑點,終於消失,悵望南天,悄立良久,這才鬱郁而回。
——《射鵰英雄傳》
陳家洛提筆蘸墨,先寫了「香冢」兩個大字,略一沉吟,又寫了一首銘文: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群雄佇立良久,直至東方大白,才連騎向西而去。
——《書劍恩仇錄》
03
金老筆下描述了那麼多場告別,愛別離、求不得…
入戲太深的我們,已在其中預演了很多次,可到了現實中他這一場,還是忍不住地難過……
經歷了這個滿是黑白記憶的十月,我們驚覺,塵世間人來人往,但來日並不方長,生命中重要的人總會退場。
有人曾經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
金庸回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他早已經為我們指點迷津:面對生離死別,坦然接受,就是最好的方式。
李詠走了,歡樂還在。金庸走了,江湖未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不遠,我們不說再見,後會有期。
*註:本文所有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