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離死別,金庸早已經寫在了他的江湖裡

2021-02-10 鳳凰新聞客戶端

凡有華人處,皆能談金庸。

10月30日下午,金庸去世的消息逐漸傳開,大家都在互相詢問查證:真的嗎?怕又是謠傳吧!

直到媒體集體發聲,新聞開始刷屏,人們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金庸先生真的走了。

一代武俠小說傳奇就此落幕!

曾經,金庸為自己設計了墓志銘:「這裡躺著一個人,在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他寫過幾十部武俠小說,這些小說為幾億人喜歡。」

他希望,百年之後還能有人看金庸小說,或者再過五十年、六十年還有人看,他就很滿意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細數起來,從最早的《書劍恩仇錄》(1955年)到封筆之作《鹿鼎記》(1972年),金庸的小說在華人世界裡已經風靡了五六十年,影響了數代人。

所謂人生,不過大鬧一場,再悄然離去。如今,金庸已經靜靜退場。百年之後,你我都將不在,而他的江湖還在。

當我們翻開小說,才發現,無數生離死別早已寫在了金庸的江湖裡。

在那無邊無際的黑暗之中,心中思潮起伏,想起了許許多多事情。程靈素的一言一語,一顰一笑,當時漫不在意,此刻追憶起來,其中所含的柔情蜜意,才清清楚楚的顯現出來。

「小妹子對情郎——恩清深,

你莫負了妹子——一段情,

你見了她面時——要待她好,

你不見她面時——天天要十七八遍掛在心! 」

王鐵匠那首情歌,似乎又在耳邊纏繞,「我要待她好,可是……可是她已經死了。她活看的時候,我沒待她好,我天天十七八遍掛在心上的,是另一個姑娘。」

——《飛狐外傳》第20回 恨無常

胡斐彈刀清嘯,心中感慨,還刀入鞘,將寶刀放回土坑之中,使它長伴父親於地下,再將程靈素的骨灰罈也輕輕放入土坑,撥土掩好。

圓性雙手合十,輕念佛渴: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

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念畢,悄然上馬,緩步西去。

胡斐追將上去,牽過駱冰所贈的白馬,說道:「你騎了這馬去吧。你身上有傷,還是……還是……」圓性搖搖頭,縱馬便行。

胡斐望看她的背影,那八句佛偈,在耳際心頭不住盤旋。

他身旁那匹白馬望看圓性漸行漸遠,不由得縱聲悲嘶,不明白這位舊主人為什麼竟不轉過頭來。

——《飛狐外傳》第20回 恨無常

當哈卜拉姆背誦《可蘭經》的經文之時,眾族人都是恭恭敬敬的肅立傾聽。經文替他們解決疑難,大家心中明白了,都說:「穆聖的指示,那是再也不會錯的。」有人便稱讚哈卜拉姆聰明有學問:「我們有什麼事情不明白,只要去問哈卜拉姆,他總是能好好的教導我們。」

可是哈卜拉姆再聰明、再有學問,有一件事卻是他不能解答的,因為包羅萬象的《可蘭經》上也沒有答案: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地愛上了別人,有什麼法子?

白馬帶看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馬已經老了,只能慢慢地走,但終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白馬嘯西風》第10回

嶽靈珊緊緊握著令狐衝的手,道:「大師哥,多……多謝你……我……我這可放心……放心了。」她眼中忽然發出光彩,嘴角邊露出微笑,一副心滿意足的模樣。

令狐衝見到她這等神情,心想:「能見到她這般開心,不論多大的艱難困苦,也值得為她抵受。」

忽然之間,嶽靈珊輕輕唱起歌來。令狐衝胸口如受重擊,聽她唱的正是福建山歌,聽到她口中吐出了「姊妹,上山採茶去」的曲調,那是林平之教她的福建山歌。當日在思過崖上心痛如絞,便是為了聽到她口唱這山歌。她這時又唱了起來,自是想看當日與林平之在華山兩情相悅的甜蜜時光。

她歌聲越來越低,漸漸鬆開了抓看令狐衝的手,終於手掌一張,慢慢閉上了眼睛。歌聲止歇,也停住了呼吸。

令狐衝心中一沉,似乎整個世界忽然間都死了,想要放聲大哭,卻又哭不出來。他伸出雙手,將嶽靈珊的身子抱了起來,輕輕叫道:「小師妹,小師妹,你別怕!我抱你到你媽媽那裡去,沒有人再欺侮你了。」盈盈見到他背上殷紅一片,顯是傷口破裂,鮮血不住滲出,衣衫上的血跡越來越大,但當此情景,又不知如何勸他才好。

令狐衝抱著嶽靈珊的屍身,昏昏沉沉的邁出了十餘步,口中只說:「小師妹,你別怕,別怕!我抱你去見師娘。」突然間雙膝一軟,撲地摔倒,就此人事不知了。

——《笑傲江湖》第36回 傷逝

霍青桐道:「咱們把墳起開來吧。」當下與陳家洛、幾名回人、心硯、蔣四根等一齊動手。少林僧中以方便鏟作兵器的甚多,各人鏟土,片刻之間已把墳刨開,撬起石塊,先聞到一陣幽香 ,眾人都吃了一驚,墳中竟然空無所有。

陳家洛接過火把,向壙中照去,只見一灘碧血,血旁卻是自己送給她的那塊溫玉。

眾人驚詫不已。眾回人道:「我們明明親送香香公主的遺體葬在這裡,整天沒離開過,怎麼她遺體忽然不見了?」駱冰道:「這位妹妹如此美麗神異,自是仙子下凡。現今又回到了天上。總舵主和霍青桐妹妹不必傷心。』'

陳家洛拾起溫玉,不由得一陣心酸,淚如雨下,心想喀絲麗美極清極,只怕真是仙子。

突然一陣微風過去,香氣更濃。眾人感嘆了一會,又搬土把墳堆好,只見一隻玉色大蝴蝶在墳上蹁躚飛舞,久久不去。 陳家洛對那老回人道:「我寫幾個字,請你僱高手石匠刻一塊碑,立在這裡。」那回人答應了。心硯取出十兩銀子給他,作為立碑之資,從包袱中拿出文房四寶,把一張大紙鋪在墳頭。

陳家洛提筆蘸墨,先寫了「香冢」兩個大字,略一沉吟,又寫了一首銘文:「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群雄佇立良久,直至東方大白,才連騎向西而去。

——《書劍恩仇錄》第20回 

忍見紅顏墮火窟,空餘碧血葬香魂

他抱起阿朱的屍身,走到土坑旁將她放了下去,兩隻大手抓起泥土,慢慢撒在她身上,但在她臉上卻始終不撒泥土。他雙眼一瞬不瞬的瞧著阿朱,只要幾把泥土一撒下去,那便是從此不能再見到她了。耳中隱隱約約的似乎聽到她的話聲,約定到雁門關外騎馬打獵、牧牛放羊,要陪他一輩子。不到一天之前,她還在說著這些有時深情、有時俏皮、有時正經、有時胡鬧的話,從今而後再也聽不到了。在塞上牧牛放羊的誓約,從此成空了。

蕭峰跪在坑邊,良久良久,仍是不肯將泥土撒到阿朱臉上。

突然之間,他站起身來,一聲長嘯,再也不看阿朱,雙手齊推,將坑旁的泥土都堆在她身上臉上。

——《天龍八部》第23回 塞上牛羊空許約

小昭又道:「我命人送各位回歸中土,咱們就此別過。小昭身在波斯,日日祝公子福體康寧,諸事如意。」始終聲音又哽咽了。張無忌道:「你身居虎狼之域,一切小心。」小昭點了點頭,吩咐下屬備船,將屠龍刀和倚天劍都交了給張無忌,悽然一笑,舉手作別。

 

張無忌不知說甚麼話好,呆立片刻,躍入對船。只聽得小昭所乘的大艦上號角聲嗚嗚響起,兩船一齊揚帆,漸離漸遠。但見小昭悄立船頭,怔怔向張無忌的座船望著。

 

兩人之間的海面越拉越廣,終於小昭的座艦成為一個黑點,終於海上一片漆黑,長風掠帆,猶帶嗚咽之聲。

——《倚天屠龍記》第30回 東西永隔如參商 

郭靖又道:「自來英雄而為當世欽仰、後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以我之見,殺得人多卻未必算是英雄。」成吉思汗道:「難道我一生就沒做過甚麼好事?」郭靖道:「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只是你南徵西伐,積屍如山,那功罪是非,可就難說得很了。」他生性戇直,心中想到甚麼就說甚麼。成吉思汗一生自負,此際被他這麼一頓數說,竟然難以辯駁,回首前塵,勒馬回顧,不禁茫然若失,過了半晌,哇的一聲,一大口鮮血噴在地下。

 

郭靖嚇了一跳,才知自己把話說重了,忙伸手扶住,說道:「大汗,你回去歇歇。我言語多有冒犯,請你恕罪。」成吉思汗淡淡一笑,一張臉全成蠟黃,嘆道:「我左右之人,沒一個如你這般大膽,敢跟我說幾句真心話。」隨即眉毛一揚,臉現傲色,朗聲道:「我一生縱橫天下,滅國無數,依你說竟算不得英雄?嘿,真是孩子話!」在馬臀上猛抽一鞭,急馳而回。

 

當晚成吉思汗崩於金帳之中,臨死之際,口裡喃喃念著:「英雄,英雄……」想是心中一直琢磨著郭靖的那番言語。郭靖與黃蓉向大汗遺體行過禮後,辭別拖雷,即日南歸。兩人一路上但見骷髏白骨散處長草之間,不禁感慨不已,心想兩人鴛盟雖諧,可稱無憾,但世人苦難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

——《射鵰英雄傳》第40回 華山論劍 

楊過大驚,連叫:「爸爸,老前輩!」竟無一人答應。他伸手去拉洪七公的手臂,一拉而倒,竟已死去。楊過驚駭不已,俯身看歐陽鋒時,也已沒了氣息。二人笑聲雖歇,臉上卻猶帶笑容,山谷間兀自隱隱傳來二人大笑的回聲。

北丐西毒數十年來反覆惡鬥,互不相下,豈知竟同時在華山絕頂歸天。兩人畢生怨憤糾結,臨死之際卻相抱大笑。數十年的深仇大恨,一笑而罷!

楊過霎時間又驚又悲,沒了主意,心想洪七公曾假死三日三夜,莫非二老又是假死?但瞧這情形卻實在不像,心想:「或許他們死了一會,又會復活。兩位老人家武功這樣高,不會就死的。或許他們又在比賽,瞧誰假死得久些。」

他在兩人身旁直守了七日七夜,每過一日,指望便少了一分,但見兩人臉上變色,才知當真死去,當下大哭一場,在洞側並排挖了兩個坑,將兩位武林奇人葬了。洪七公的酒葫蘆,以及兩人用以比武的棍棒也都一起埋入。只見二老當日惡鬥時在雪中踏出的足印都已結成了堅冰,足印猶在,軀體卻已沒入黃土。楊過踏在足印之中,回思當日情景,不禁又傷心起來。又想如二老這般驚世駭俗的武功,到頭來卻要我這不齒於人的小子掩埋,甚麼榮名,甚麼威風,也不過是大夢一場罷了。

——《神鵰俠侶》第11回 百計避敵

陸無雙一怔,道:「他……他終於去了。」發足奔到山巔,四下遙望,程英隨後跟至,兩人極目遠眺,惟見雲山茫茫,那有楊過的人影?陸無雙心中大痛,哽咽道:「你說他……他到那裡去啦?咱們日後……日後還能見到他麼?」

程英道:「三妹,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離合,亦復如斯。你又何必煩惱?」她話雖如此說,卻也忍不住流下淚來。

——《神鵰俠侶》第32回 情為何物

郭襄回頭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卻聽得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說著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鵰並肩下山。

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

正是:

秋風清,秋風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神鵰俠侶》第44回 華山之巔

(全書完)


更新微信到最新版本了嗎?

記得給我加個「星標」

這樣每天都能看到小鳳精心準備的內容!

怎麼點亮小星星?看這裡↓↓



另外

雖然每次只會顯示前兩篇文章

也千萬記得點開餘下2篇

來源 | 鳳凰網讀書

相關焦點

  • 金庸走了,但他的江湖情義還在
    金庸昨日仙逝。他在人間大鬧一場,攪動了無數江湖兒女前來送別。
  • 金庸先生,在漫畫裡,我們繼續笑傲江湖!
    相信大多數人都看過金庸先生的小說,或者電視劇,從《射鵰英雄傳》到《神鵰俠侶》到《倚天屠龍記》再到《天龍八部》,它承載著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記憶。金庸先生從1955年開始創作武俠小說,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封筆退出「江湖」,迄今作品共有15種36冊。
  • 金庸寫完後,又寫了13年的武俠小說,他為什麼不能超越金庸?
    當時,以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為代表的武俠小說已經走到了盡頭,然而我們依然會記住字裡行間的俠義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一種作品在歲月中閃耀洗禮。如果我們要研究武俠小說,許多人必然會把金庸和古龍相比較視為武俠小說的優秀作品,然而從地位和影響力,古龍似乎已經無法超越金庸。
  • 劍膽琴心——金庸的古琴江湖
    排名第三的是「琴痴」黃鐘公,《笑傲江湖》裡杭州西湖孤山梅莊「江南四友」裡的老大。  還有一位金庸在書中並沒有明說,而是用曲筆讓讀者自加體悟,那就是「琴邪」黃藥師。早在公元八世紀,就已流行於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我一直認為家師一生最了不起的地方有兩點:一是終生義務授琴,二是常年操縵不輟。從1950—2013年,六十三年間始終沒有中斷。要知道即便人稱「南龔北李」的李祥霆,在文化革命開始後就不敢彈琴,只一門心思地做他的專職越南獨弦琴演奏員。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只能簡單聊聊《書劍恩仇錄》與《笑傲江湖》這兩部作品中的琴。
  • 金庸的網際網路江湖往事
    張小龍今天凌晨一點發了一個朋友圈,寫道:那時候在寫個軟體,要取個名字,手頭有笑傲江湖,於是取令狐衝之「狐」,叫foxmail。以此紀念金庸。
  • 金庸的江湖是越來越壞
    01如果只看金庸的那六部長篇射鵰、神鵰、倚天、天龍、笑傲、鹿鼎,就會發現金庸筆下的江湖有個很明顯的變化,那就是越變越壞。而金庸對那些「俠義」這個東西也越來越不相信。這六部小說裡,最早的一部是《射鵰英雄傳》。這個書裡的江湖黑白分明,很有理想主義的色彩。
  • 金庸仙逝 夢醒江湖
    對於金庸,我想也不用太過多的介紹了,昨晚各種公眾號已經滿天飛了,用微信的朋友哪怕不認識金庸也已經在昨晚讀過不下3篇關於他老人家的文章了。    其實本來不想寫這一篇的,感覺用那麼悲傷的一件事來蹭熱度是對他的不敬,但是最後還是寫下了這篇文章!希望用不一樣的面來再緬懷一下這位大師!    曾經有人說過:只要有武俠的地方,就有金庸!
  • 金庸《笑傲江湖》中最不合情理之處,將要一統江湖的任我行被寫死
    任我行在《笑傲江湖》裡可謂一代奸雄,他當年為了苦練吸星大法,研究彌補吸星大法缺陷的武功,導致對日月神教內部實務的無暇顧及,將教中實務都交給副教主東方不敗處理,以至於東方不敗暗中謀劃,顛覆他教主之位,並偷襲他,而後將之軟禁在杭州西湖的地牢。
  • 金庸創作《笑傲江湖》的手稿被發現
    金庸江湖網 微信號 jinyongjianghu 更多金庸資訊盡在我們的新浪微博 @金庸江湖網  這是在一年多前。新加坡60多歲的林玉聰為尋一本舊書,打開家中壁櫥,從角落裡掉下一個紙包。他無意中拿起看了看,用報館電傳打字機的紙包著的紙包上,寫著「笑傲江湖稿」五個紅字。拆開一看,竟是金庸當年創作武俠小說《笑傲江湖》的親筆手稿。林玉聰心中一愣,一陣感慨。這批手稿,是他當年在新加坡《新明日報》擔任副刊編輯時,為金庸發排這部小說後保留下來的,有十多天的發稿量,雖不是整部小說,但畢竟是金庸當年親筆所寫的手稿。
  • 當初讀金庸的少年啊,江湖從未遠
    想起曾有一個枯瘦的少年,跌坐在北方的塵埃裡,為一個流落到南方的女子痛哭失聲。我們讀金庸的時候,香港藝術正值黃金年代,不止是以武俠小說為代表的文學,音樂、影視,無不蓬勃洶湧,就像《書劍恩仇錄》中寫的那樣,「鬱雷之聲漸響,轟轟不絕」。只是,那時的我們並不知道,我們早早就擁有了那個年代最好的東西,「凡有華人處,都能談金庸」。
  • 金庸:這個江湖不太冷
    每個人應該都有過這樣一段時期,如同星爺的電影《功夫》裡的那個小屁孩兒盼望學得如來神掌一般,幻想自己機緣契合得到一本武林秘籍,悄悄修煉,一鳴驚人,在武林大會上成為一匹耀眼的黑馬,被尊為武林盟主,天下第一高手。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同感,反正我是這麼想過。哦,對了,忘了介紹自己,我是郭大俠,和郭靖是本家,請賜教。哈哈哈。
  • 有金庸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江湖魚
    金庸,原名查良鏞,他曾在17年間裡,寫了14部中、長篇武俠小說,讀者遍布全球。他筆下那個刀光劍影、兒女情長、快意恩仇的武俠江湖,承載了幾代人的青春記憶。那時候,男生都有一個大俠夢。四大才子,前腳走了黃沾,現在又沒了金庸,只剩倪匡和蔡瀾了。有人致電倪匡,告訴他金庸逝世的消息。他還不知道,追問哪裡來的消息。又說兩人半年沒見,「他一直都病,老人病,90幾歲,前陣子他話都說不出來,字又寫不了,他病了好多年,人老一定病。」人老了,就來不及告別。
  • 金庸走了:大鬧一場,帶走整個江湖
    他以武俠小說聞名,如今,或許是笑傲江湖之後,淡然歸隱了吧!後來由於梁羽生時間精力問題,小說寫作遇到問題,羅孚想到了金庸,金庸文筆很好,而且也很迷武俠小說,讓金庸寫準沒錯。於是,做新聞的金庸便半路出家寫起了武俠小說,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鏞拆開作為自己武俠小說的筆名,沒多久《書劍恩仇錄》誕生了,這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以小說連載的方式刊登在《新晚報》,吸引了大批讀者的同時,《新晚報》的銷量猛增。
  • 金庸寫得最好的一部小說
    不過明報在開辦之初,雖然金庸非常努力,但第一年還是虧損了,一年的銷量才幾千份。金庸為此費了不少腦筋,當時的金庸,已經開始發表武俠小說,吸引了許多讀者。後來金庸索性在明報上連載武俠小說,極大地提升了明報的銷量。直到後來,明報找準了時事政治與連載小說的定位,越辦越好,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明報一年的盈利就已經達到一億元。
  • 金庸:笑傲江湖成絕響,人間再無俠客行
    千古文人俠客夢,肯將碧血寫丹青。金庸的一生,是俠客的一生,而今俠客都不在了,那江湖又在哪?  按照金庸的原意,《神鵰俠侶》是他作品裡唯一一部要寫成「愛情史詩」的武俠小說,野心是打造成武俠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楊過雖然終成一代大俠,但中途被郭芙斷了一條右臂,所謂天殘。小龍女雖然冰清玉潔,卻被尹志平壞了貞操,所謂地缺。金庸要寫的,是有殘缺的愛情,是一個悲劇。
  • 世人只知金庸,不知查良鏞——金庸先生,來生我們再笑傲江湖
    一個男人剛剛完成了他小說開頭,還缺一個筆名,他靈光一閃,把自己的名字最後一個字"鏞"一分為二,是為金庸。從此,世人只知金庸,不知查良鏞。猶記得古龍去世時,喬奇為他寫: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如今金庸先生去世時,他卻早已為自己寫好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 回顧金庸一生,看盡一片江湖 | 附金庸著作書單
    在中國,我們那一代人幾乎都是在金庸的陪伴中長大的。他的作品也是無人不知,即使你沒有在學校裡躲著看他的小說,那麼你也逃不過他作品拍的電影、電視劇。幾乎每一部都是神作,流傳了幾十年,翻拍無數遍。「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聯中的14個字,正是他14部武俠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還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劍》。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金庸開始武俠小說的創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1955年,《大公報》下一個晚報有個武俠小說寫得很成功的年輕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
  • 忘了那個金庸吧 ——唯有亂世流離,才有江湖煙雨
    時差關係,在英國的我比國內的好友們早四五個小時就得知金庸老爺子去世的消息,看著朋友圈程序式哀悼,我卻想說——忘了那個金庸吧。江湖兒女日見少,在這個浮躁的時代,金庸和他的江湖其實早就遠去了。金庸和他的江湖啊,是上個世紀香港人的寫照。英治時期的香港,是戰火紛飛中的一方孤島,是寄人籬下的么兒,也是東亞黃金時代的豪傑。
  • 武俠泰鬥金庸94歲去世,他的江湖結束,65歲妻子為他堅守42年諾言
    作為前者,金庸做到了,他的江湖已經成為一代人的江湖,這一場他走得轟轟烈烈;作為後者,金庸做不到,他的江湖雖已落幕,卻已刻入人心。一代大俠金庸老先生走了,他的江湖卻依舊在延續。圖:金庸先生金庸的江湖,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武林盛宴「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 剛剛,金庸去世,江湖再見
    機哥今天的心情比較沉重,因為剛得知金庸先生辭世的消息。雖然無關科技,但機哥實在忍不住,想說點什麼。畢竟,機哥年少時,也曾夢想仗劍走天涯。說起金庸,他原名是查良鏞,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後來也跟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他的影響力可謂空前絕後,不但開啟了武俠這個小說流派,而且幾乎影響了整整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