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有新聞報導說現在的年輕人很喜歡過洋節日,馬上準備到西方的聖誕節,還有大概10來天吧,到時候大街上就會有很多的青年男女帶著聖誕帽,甚至有人穿著聖誕衣服到處晃,在今天的商業氛圍很是濃厚下,可謂是熱鬧非凡。對於商家來說也是很熱衷於做這樣子的活動,最主要是從平安夜開始到聖誕節結束能夠吸引到客人是保證生意大的提前,所以對於商家再說無疑是一個商機。是的,現在國內很多的節日其實很多部分是來自西方,但是在國內被商家很多的運用了起來。
眾所周知,聖誕節是西方的過年,就跟我們過春節差不多,在西方的世界裡是很熱鬧的一個節日了。但是西方的春節關我們什麼事呢,其實很多人也是想不明白的,西方的很多節日在中國確實是很火爆的,特別受到年輕人的歡迎,美其名曰:『』學習西方文化」。那麼學習西方文化比較優秀的東西確實是一種進步,畢竟作為舶來文化的一種如果是優秀的,是有利於幫助我們成長的那就是應該是學習的。畢竟在清朝的時候我們就有「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說法,甚至對於年輕人都想著只要是聖誕節當天要請假一定要過,在平安夜一定要送蘋果等西方禮節。筆者之前的公司也是會安排平安夜當天員工每個人送一個蘋果,並且說實話的,送蘋果活動可以說是在中國被商家運用的最好的一種營銷手段了,在營銷方面無疑是成功。
但是反過來講,如果今天過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你還是如此熱情嗎?這個問題應該是需要引起我們反思的。聖誕節作為西方文化的一種被保留下來,肯定是有其文化底蘊在那裡,肯定也是優秀的,但是西方的節日可不是中國的節日,也不是國際的節日,中國人過不過都是可以,畢竟跟我們的關係並不是很大,但是反過來像是中國的七夕,元宵等節日卻不一定會有如此火爆的程度,究竟是為何呢?其實感覺這個事情應該跟人們的情節有關係,很多的年輕人都是喜歡走潮流路線的,認為過洋節日就是潮流。本來潮流沒有好壞之分,但是如果是加上了其他的目的那就難說了。
我們的都是知道的,文化產業在很大程度能夠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和政治水平,如果一個國家的年輕人熱衷於過西方節日和喜歡西方的東西,反而對於自己國家的節日不怎麼樣,那麼這個國家的文化是悲哀的,這個其實已經證明我們被這種舶來文化滲透的很深入了,難道這個不是一個警醒嗎。當我們在學習西方過節日的時候,外國很多地方卻在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比如儒家思想等,世界各國很多都有孔子學院,這個又說明什麼問題呢?
中國是個文化底蘊最長的國家,中華上下五千年可以讓我們學習的東西真的是太多了,如果我們自己能夠更加重視自己的文化方面的話,特別是在碰到傳統節假日的時候,畢竟還有很多的傳統節假日是沒有假期的,那時也許是復興中華文化的時候,當然了過過洋節感受西方文化固然是好,但是需要把握好一個度,切記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