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有一個說法,家裡如果生了個兒子就叫做茨菰丁,很有意思。丁就是男丁的意思,而茨菰帶著蒂,外形與男生特徵的相似,所以就有了這樣的說法。在以前,生一個茨菰丁是多麼讓人開心的事情,這叫法一出口都充滿了自豪。說到這裡,大家都知道是哪種植物了嗎?在蘇州也有一種春季特有的薯片,叫茨菰片,賽過洋薯片,不但不上火,還有降火止咳的作用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文/老虎頭上的兔子
一、茨菰又叫慈姑
茨菰,水八仙之一,因為其多產的原因,又名慈姑,代表著慈祥母親的意思。說到慈姑,很多人都懂了吧,原來指的就是它!茨菰生在水裡的植物,頭頂著白花,葉子長得像箭頭,下有球莖,這就是我們要食用的部分。常以蔬菜食用,也可以製成澱粉。又因為其長期生在水裡的泥土裡,直接接觸土壤中的鉛等重金屬,造成較強的吸收和積累,所以在食用茨菰的時候,記得要把皮削掉、把頂芽去掉,這樣才是正確的食用方法。
「三月生苗,霜後葉掐,根乃練結,冬及春初,掘以為果」,所以到了春季就是食用茨菰的時間了,在蘇州的春季就出現了一番「薯片」的景象。這裡的薯片就是由茨菰切片炸制而成,因其含有大量的澱粉,稱為薯片一點也不為過的。如果你覺得這樣炸著吃,容易上火熱氣那就錯了,當地人會回你一句:則(這)個是降火紫(止)咳得~!
二、茨菰的好處
茨菰性味甘平、營養豐富,主要成分是澱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人體的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這裡就不做詳細的介紹了。它主要的作用在於清熱解毒,還能止咳潤肺,是春季裡不可多得的一個健康身材。趁著這個春光,到市場裡看看肥碩飽滿的茨菰吧,一起來做做幾道家常菜。
三、茨菰做的家常菜
茨菰做法有很多,除了上面所說的炸著吃,還能蒸著吃。常以肉類一起燉煮,在廣東最喜歡就是用臘肉臘腸一起炒了,只有在節日、當季的時候就會聞到濃濃的臘肉香中透著清香的味道,那就是茨菰獨特的味道了。就算不跟肉一起,它自個兒也發揮出色,切片清蒸、清炒、紅燒等等,有時候做得比肉還好吃呢!到了春季就是大快朵頤的時候了,你又怎能遺落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