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薯片,你應該知道更多

2021-02-12 企鵝吃喝指南

薯片從哪裡來,又是怎樣稱霸宇宙?

普通薯片,文藝薯片,都是什麼鬼?


最後,回答一個薯片界的終極問題:

薯片下酒配可樂,怎樣吃才有逼格?


上周六,我們花了一整天,吃完了近300包薯片。300包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差不多接近在中國大陸、窮盡各種方式能夠買得到的所有薯片的集合吧。


▲ 評測的薯片(僅1/4)

好的,在各位翹首以待評測結果(下周)之際,我們想先談談另一個問題:

薯片,這種人類最忠誠的小零食,

你到底了解多少?

上周的薯片大會,多少是一次對「薯片觀」的顛覆:黃瓜味樂事算個毛啊,蚵仔煎、火龍果才是真奇葩;不同國家、不同品牌的薯片,差別也不只是包裝和口味,軟硬、酥脆、油多油少,可能都會是你給一款薯片打1分或者10分的原因。

▲ 嗯,編輯的手機相冊已經長這樣

作為本次大會組織者的我們,此刻內心的感慨如下:

對薯片,我們知之甚少。

你大概不知道,曾經的薯片和方便麵一樣「自帶鹽包」,可以「酌量DIY」口味鹹淡;你可能也不曉得,品客薯片的問世,還要多謝一位科幻小說家……老實說,這些梗,我們以前也不知道。

正是這樣的心情與認識,催生了這個薯片專題。如果你也愛薯片,不妨現在就開一包吃吃,聊以致敬這種陪伴我們度過了一個個春夏秋冬的小零食。

P.S. 本文有點長,歡迎跳著看。今天只討論土豆(馬鈴薯)為原料的薯片,紅薯、蔬菜類(非馬鈴薯薯片)暫時擱置。


\ 1 /


薯片從哪裡來,又是怎樣稱霸全球的?

時間拉回到1853年,紐約上州溫泉小鎮薩拉託加溫泉(Saratoga Springs),月亮湖旅館。一位嘴巴很刁的土豪(有傳言此人是與洛克菲勒齊名的範德比爾特),幾次三番抱怨晚餐的「土豆片太厚」。自尊心很強的廚師喬治克魯姆(George Crum),繼而惱羞成怒,故意把土豆片切得跟紙一樣薄,下油鍋炸出了一份「薄到叉子都叉不起來的炸土豆」,卻意外得到土豪手動點讚。

薯片,就是這樣不小心被發明出來的。


▲ 薯片發明人 喬治克魯姆(George Crum)


▲ 最早的Saratoga薯片(復刻版)

據傳,「激情炸薯片」的喬治是個黑人廚師,娶了半打老婆,給自己的餐館洗碗切菜抹盤子……且不論「重婚罪」屬實與否,可以確定的是,歷史上關於薄片炸土豆最早的記載,的確出現在19世紀末的美國薩拉託加溫泉,並很快在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風行一時。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薯片還要靠手工削皮、切片,只能小批量生產。1920年代,土豆削皮機的發明堪稱劃時代,但薯片成為一種世界性小零食,還多虧了一位名叫Herman Lay的土豆削皮機推銷員。從他的姓氏,聰明的你大概已經猜到了個大概:

稱霸全球零食界的樂事薯片(Lay’s)

就是這位推銷員一手創立的。

▲ Hermen Lay



▲ 很多人的薯片記憶,都是從這袋經典原味樂事開始的

作為美國商業化最成功的薯片品牌,薯片在全世界的風靡,樂事功不可沒。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薯片被稱為「Chips」,到了英國則變成「Crisps」。英式英語中的Chips,一如英國國民菜Fish & Chips所示,指的是薯條而非薯片。



\ 2 /


打個岔,薯片為什麼總是一包氣 ?

據說,一包薯片裡的充氣含量,大約是70%……這個數字嘛,有點囧。所以每次開袋嫌棄薯片少,好像也不是沒道理。

▲ 網友惡搞樂事廣告:有味道的空氣

難道真的只是為了起到緩衝作用,防止薯片被壓碎?

當然不只是那麼簡單。如今我們一直在用的食品密封包裝,就是為了保持零售薯片的新鮮度與防潮而生的。後來,人們開始在薯片密封包裝中充入氮氣。一起來複習一下高中化學,氮氣,是世界上最穩定、最不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惰性氣體之一,在包裝流程中經過一道氮氣衝洗的程序,能夠讓薯片更長久地保持爽脆和新鮮。

同理適用於多數市售膨化食品。



\ 3 /

普通薯片,手作切片,非油炸,都是什麼鬼?

都是薯片,放在一起,又不盡相同。按照不同的製作工藝,薯片可以大致分為三種類型:1.切片型油炸薯片、2.薯粉塑形型油炸薯片以及 3.非油炸薯片。其中,切片油炸薯片是最常見的類型,也相對更為複雜。

1. 切片型油炸薯片

1.1 普通切片

1.2 手作切片(或稱凱拓薯片)

1.3 波浪厚切片

「普通切片」,最典型的代表莫過於袋裝樂事薯片。大批量生產,土豆洗淨去皮下油鍋瀝乾裝袋,全自動化流水線一氣呵成,成品含油量在30%至40%。

與「普通切片」相對應的,則是近年來逐漸崛起的「手作切片」(Kettle Cooked Chips),這種薯片,通常喜歡標榜全天然材料、小批量生產,以及含油量比普通切片低20%至40%。

簡單來說,就是大鍋菜和小灶飯的區別,或者,普通薯片和文藝薯片的區別。


▲ 普通薯片,表面比較光滑

普通切片,油鍋相對維持在較高的恆溫,薯片中的水分會瞬間被蒸發掉(土豆含水量從80%驟降至2%),薯片會「譁」地吸飽油分,所產出的薯片,質地較薄,表面光滑。


▲ Kettle薯片,表面明顯凹凸不平

手制切片,則通常是土豆不去皮切片,因而保有更強的薯味;分批進油鍋的小批量「作坊式」生產,也意味著油鍋溫度較低,薯片炸制需要更長時間,土豆中的澱粉能夠充分溶解(澱粉含量減少後,薯片會更加酥脆),這直接導致了薯片形態和風味的變化:含油量較少,形狀不規則,表面凹凸不平,薯片質地則更厚更硬更有嚼勁,脆口程度上亦更勝一籌,並帶有淡淡的焦香。

剛剛開始吃Kettle的人,恐怕會覺得這薯片有點硬,一旦吃習慣了,就很容易吃上癮、停不下來了。

▲ 以前的小批量薯片廣告

與普通薯片相比,小批量炸制的Kettle薯片,實際上是復興了薯片誕生之初的傳統工藝。雖然早在80年代就已初現端倪,但Kettle在歐美漸成氣候,也就是近幾年的事情。

然而,因為小批量甚至手工生產,Kettle薯片的成本不低,比一般薯片高出2到3倍,卻仍不乏擁躉,與「普通薯片」相比,其實有點「文藝薯片」的感覺。箇中佼佼者,莫過於領風氣之先的美國Kettle同名薯片,不過,樂事這種全球薯片掌門人,深知後來居上,也推出了自己的Kettle Cooked Chips。


▲ 波浪厚切和蘸醬……重點全錯

切片薯片中,另有一種常見的形態,是波浪厚切,指的就是那些表面有波紋、一稜一稜的薯片。

波浪厚切一般是用來蘸醬吃的,尤其是洋蔥酸奶油醬(Sour Cream & Onion),簡直是經典款中的經典款(卡路裡妥妥飆起來!),切達芝士醬(Cheddar Cheese)也是很受歡迎的銷魂款。在這個品類中,樂事算是老手—1958年買入專做波浪厚切的Ruffles薯片廠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樂事在這個品類中一家獨大。

由土豆泥(薯粉)壓製出來,再進行油炸,表面質地均勻,薄身透光。嚴格意義上來說,算不得薯片,只能算土豆小零食……英國高院在2008年還下過一紙判書,認定它不是薯片。當然了,這個話題有待爭議。



代表品牌,還用說麼?當然是某歌手代言的可X克。好吧,其實我想說的是品客(Pringles)。多少人的童年的美好回憶,都少不了這個留著兩撇小鬍子的品客大叔啊!

Again,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品客薯片,會被壓製成這個流線型的馬鞍形狀?

▲ 其實吧……品客很高深的

事實上,早在70年代,多虧了一個叫 Gene Wolfe 的極客發明了壓製品客薯片的機器,才有了今天的馬鞍形薯片,將薯片壓成這個形狀,據說是為了限制兩個軸向的移動(…),從而減少薯片碎掉的概率,而正是因為這種形狀,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品客薯片在入口時碎裂的快感。

怎麼說呢,科學家拯救世界吧。

後來,據說他厭倦了做東西,改行去寫科幻小說了。


講一下非油炸薯片唄……雖然我覺得,少了油,作為薯片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比較常見的是烤薯片(BakedPotato chips),簡單來說就是把土豆片淋上油、進烤箱烤到幹,比傳統製法的油量會少掉60%左右(更甚於凱拓手作切片哦!),不少追求天然、健康的薯片品牌都會有所涉獵,比方說上文提過的Kettle品牌。不過,國內暫時比較少見。


就這方面而言,我朝人民當然不甘落後,烤箱算什麼,微波爐大法才是真的好:土豆片洗淨瀝乾,兩面抹上油鹽,1200瓦叮個5分鐘就大功告成了。

\ 4 /

曾經,薯片就像方便麵,自帶鹽包

現在,口味多得飛到天上去

薯片在最初成形之際,必然是「原味」的。曾有那麼一個階段,薯片就像是方便麵,附贈一小包「鹽包」,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適量添加」。

上世紀50年代,愛爾蘭薯片公司Tayto,最先研發成功了薯片的調味技術。最早的調味薯片,是洋蔥芝士(Cheese and Onion)與鹽醋(Salt and Vinegar)兩種口味。時至今日,這兩種口味依然經典無匹,且已基本固定下綠色和藍色的基本包裝配色。


▲ 至今仍是經典口味(固定配色)

從 1960 年代開始,薯片開始在全世界範圍流行開來。一些薯片製造商,比如樂事,會針對不同地區顧客的口味偏好進行定製,什麼「小米椒爆炒小公雞」、「蚵仔煎」、「韓國泡菜」,也就見怪不怪了。


▲ 這個神一般的口味,你吃過麼?

自從調味薯片一出現,各國人民腦洞就沒關起來過,給你們看幾個奇葩的:

[加拿大]


酸黃瓜|楓木培根|布丁

希臘羊乳酪和橄欖|牙買家燒雞|熱狗味

[德國]


咖喱香腸|東方香料

[日本]


紫菜|醬油|芥末|李子

比薩|扇貝醬|串燒|章魚燒

[英國]

奶酪和蔓越莓|辣味芒果|薄荷羊肉

在這次的薯片測評中,我們還看到了諸如「蚵仔煎」、「鱈魚」、「松露」、「熱帶水果」、「烤魷魚」、「昆布」、「青豆」、「蜂蜜」……以及,逆天的巧克力味,在下周公布的薯片盲測結果中,我們會一一告知上述口味的具體品牌,請大家稍安勿躁。


\ 5 /


薯片,配什麼飲料

在本次薯片盲測中,我們驚喜地發現了一位薯片達人:南十字星酒吧的首席調酒師Kiefer。同很多80後一樣,Kiefer也屬於吃膨化食品長大的那一代人;媽咪蝦條、上好佳芝士條曾是他童年的摯愛,「樂事」進入中國後,Kiefer轉而移情薯片,方知「一入薯門深似海」。


▲ 在超市考察薯片貨架的Kiefer

約莫七、八年前,他轉行成為調酒師,有不少機會去逛進口超市調研調料和糖漿,Kiefer當然不忘考察薯片專櫃。據他介紹,自己吃過的薯片不下幾百種,研究薯片配什麼飲料,更是他的一大業餘愛好,對薯片之狂熱,堪稱世間少有,同時又對各色酒飲極具心得、鑽研頗深。要集齊這兩者於一身,在魔都這塊地方,Kiefer算得上一塊牌子。

\ 薯片配可樂 /



對,薯片的第一配偶,必須是可樂!且一定是原味可口可樂,健怡零度什麼的,起開點哦……原則上來說,可樂搭配任何類型的薯片都不為過。

Kiefer自己最喜歡的可樂用薯片,是芝士味或者蔥味(…),比如英國特產Tyrrells,就有一個切達芝士韭蔥味(Cheddar Cheese & Chive)的薯片。並且,可樂竟然還不是最佳選擇,Kiefer認為最適合和薯片搭配的碳酸飲料,是七喜公司旗下的Dr Pepper。

\ 薯片配啤酒 /


薯片配啤酒,古已有之,看球喝啤酒來薯片,簡直是天經地義有沒有?

「上海是我長大,成人的所在,帶著我所有的情懷……」 相信很多人還記得力波啤酒的這支廣告歌,Kiefer的薯片配酒之路,便肇始於16、7歲時的燒烤味樂事配力波。很可惜,力波啤酒已經湮入歷史長河,只留存於記憶之中。

如今,Kiefer最喜歡拿來配薯片的啤酒,是各色淡色艾爾精釀(Pale Ale)。Kiefer認為苦味高的精釀啤酒,比如IPA ,特別適合搭配一些「味道大」的薯片,比如,Mackies有一款名為威士忌與哈吉斯(Whisky & Haggis)的口味,地位堪比榴槤(Haggis是蘇格蘭羊雜名菜)—愛的人愛死,不喜歡的人則避之不及—啤酒花的苦味,就能很好地平衡這款薯片的「臭味」。

\ 薯片配烈酒 /


乍看之下,烈酒配薯片好像是個很奇怪的吃法。

但也有例外,某些重口味薯片,非常適合與煙燻味大的蘇格蘭威士忌(Scotch)搭配。譬如Kiefer最愛的Kettle品牌墨西哥青辣椒味(Jalapeno),就是最適合做Scotch下酒的薯片。薯片的辛辣與Sctoch的煙燻味同吃,形成了口感上的碰撞與刺激,十分值得玩味。

\ 薯片配雞尾酒 /



不少日系雞尾酒吧,常常會在落座後就發一碟味道淡雅的「原味薯片」。Kiefer表示,最適合搭配薯片的雞尾酒,還是講求口感清爽的「辛口」雞尾酒,比如金湯力(Gin & Tonic)或者幹馬天尼(Dry Martini),薯片部分,國產的樂事原味薯片其實是最好的,不過記住一定要買袋裝哦。

\ 薯片配葡萄酒(?)/

葡萄酒,拿來搭配薯片……只能說,伐要作。葡萄酒這種東西,還是比較適合搭配杏脯、葡萄乾一類蜜餞,或者芝士肉拼盤。其實也並非口味相衝,只是想想那滿手的油膩,再去抓一把淨潔剔透的高腳杯,O la la……換個角度,一邊優雅淡定地享受著酒香,回過頭來「嘭」的一聲開一大包薯片,怎麼看畫風都不大對的樣子。

那薯片就不能配葡萄酒了嗎?也不盡然。既然你要「嘭」的一聲開袋,那我就「嘭」的一聲開瓶吧。沒錯,香檳和起泡酒啊(雖然開瓶出聲有點野蠻,可畢竟也是自嗨一場嘛)。


▲ 《七年之癢》香檳配薯片

事實上,這個搭配可是夢露在電影《七年之癢》中示範過的標準搭配,連一代女神都這樣吃薯片,你Get到了麼?

\ 薯片配水 /


其實逼格最高的部分,在這裡。

我們當然不是在說白開水。

鹹味的薯片配起泡水佳,薯片入口咔茲作響,倒一杯嘶嘶冒泡的汽水,這不是色、香、味、聲俱全了嘛。關鍵是,一邊嚼著成噸的卡路裡自甘墮落、一邊享受起泡水殺口的刺激,才謂之放縱啊。

而調味重的薯片怕是要來上一杯檸檬水去去膩。還真別嫌老土,當你試過1小時內吃60種不同的薯片,就知道一片檸檬有多麼可貴了。

最後再預告一下:

下周我們將會放出日前的薯片盲品結果,

請各位耐心期待!


點擊標題或圖片即可查看


關於鰻魚飯你需要了解的一切

Let's Ramen!掃蕩上海23店68碗拉麵,吃出9碗真愛!


吃一碗「真正的日本拉麵」

面、配菜、湯底、著味、調味,全方位解構日本拉麵


博多拉麵:骨湯,叉燒和替玉

相關焦點

  • 關於薯片,你可能知道的還不夠多
    >尤其是佔據著休閒食品第一把交椅的薯片關於薯片,有著許多驚人的數字我國油炸薯片的年總生產銷量竟達到了50000噸全球油炸薯片的年銷額你可能不知道關鍵時刻薯片或許還能救你一命為了建議你乘船時買上一包薯片韓國網友近期在twitter上發了這樣一張照片
  • 薯片的「早有預謀」你知道嗎?
    世間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不算多,但能獲得高票通過的,薯片應該算一個。它既是「垃圾食品」的代表,又是風靡全球的寵兒。
  • 生活就像薯片,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包你想吃什麼味兒!
    「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 「誒,你薯片裡有蟲!」「我知道啊!」
    某個輕鬆的假期,你窩在沙發上邊吃薯片邊追綜藝,還順手給心愛的貓咪開了一盒貓罐頭。
  • 薯片竟也能如此高逼格!原來這才是薯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今天我們來聊聊薯片的吃法,相信吃貨們對薯片一定很熟悉了,據調查,薯片是所有零食中最受歡迎的。無論大人小孩,幾乎人人都愛。那麼你是怎麼吃薯片的呢?「技能篇」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小編之前推薦的一款超辣拌飯醬。就是下面這一款☟
  • 知名品牌薯片含潛在致癌物?愛吃薯片的人別慌
    其實,不光是零食薯片這樣的加工食品中可能會產生丙烯醯胺,我們自己在家做飯的時候也可能有。阮光鋒: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做過的一項關於丙烯醯的調查顯示,我們攝入的丙烯醯胺大約有45%來自家庭炒菜。主要和烹飪習慣中常用爆炒的方式有關。比如,該調查發現,爆炒西葫蘆的丙烯醯胺含量可以達到360μg/kg左右。
  • 薯片出事了,你還給孩子吃零食嗎?
    原創 羅思文 羅醫生健康說本文編輯:Daisy薯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最近深圳市消委會挑選了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的薯片進行檢測,居然發現7款知名品牌暢銷的薯片中含有2A類致癌物質丙烯醯胺。
  • 為什麼薯片的包裝總是充氣的?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兩種薯片,一種是袋裝薯片,另一種則是罐裝薯片。 不過,氣鼓鼓的袋裝薯片似乎更加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它的包裝總是充氣的?
  • 薯片就是炸土豆片?
    日本電影《洋芋片》裡,因為嬰兒時期被錯抱、一個人背負著兩個人希望活著的小人物本來無法釋懷,卻因為女友關于洋芋片的一句話逐漸開朗:「本來是想吃肉湯味的,不過吃了鹽味之後覺得也不錯,雖然搞錯了,或許反而更好。」正如日式溫情雞湯裡所說的,如今薯片的口味,真是和人生的選擇一樣多。這種零食從紐約東部發家,在短短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風靡了全球。
  • 冷知識:品客薯片不是「薯片」
    來源:維基百科2008年7月4日,英國高等法院判決,品客「薯片」其實不是「薯片」,因為產品的馬鈴薯成份只有42%,而外形、口感都和真正的薯片不同。這是應P&G公司提出的上訴所作的判決。這個信息來源於一個問題:某些薯片為什麼要做成馬鞍雙曲面?@Mr.W.C.在回答中提到:以「某些品牌」為代表,這家公司產的「薯片」其實不是「薯片」,因為產品的馬鈴薯成份只有42%,而外形、口感都和真正的薯片不同。
  • 人生就像薯片,選擇與口味一樣多
    「生活就像巧克力糖,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 知名品牌的薯片被檢測出潛在致癌物,薯片還能吃嗎?
    原創 澤橋醫生 澤橋醫生說到「追劇伴侶」,嘎嘣脆的薯片一定是各位肥宅的首選心頭好。閒暇無事的下午,舒舒服服地躺在沙發上,悠哉悠哉的嗑著薯片,追著攢了好幾天的電視劇,豈能是一個「爽」字能形容的!不過最近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卻「破壞」了眾多人的追劇樂趣——在其發布的《2020年薯片中外對比比較試驗報告》中對熱銷的15款進口和國產薯片進行了測評。測評結果顯示,其中7款薯片的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而來自知名品牌三隻松鼠、鹽津鋪子和董小姐的3款薯片中,丙烯醯胺的含量都超過了2000μg/kg。
  • 老白兔剪彩儀式| 第一屆薯片品嘗大會| 薯片測評
    太難受了,老王錄像的卡壞了,不知道修復一下能不能好,裡面是剪彩的過程,還有品嘗大會的視頻。老王太難過了。
  • 吃了這麼多年薯片的你,這5種口味一定沒有全都品嘗過!
    02巧克力味大家平常對薯片的印象,大都是原味、鹹、辣等等,但甜味的薯片你品嘗過嗎?這款巧克力味的薯片可絕不是黑暗料理,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品嘗一下。有人說,吃完一片,濃鬱的巧克力香氣立馬充斥著整個口腔,再配上薯片原本的酥脆口感,瞬間就能讓你忘記其他常見口味的薯片。
  • 這些新口味薯片吃了會上癮哦
    首先已經在 20 多種新口味薯片裡挑出 6 種最好吃的,接著告訴你如何讓薯片好吃到連屑屑都不剩!你這麼聰明,已經找到搭配方法了吧?薯片脆脆,要搭軟軟的主食,而口味搭配,則回到你熟悉的路徑上來。這包草莓味的薯片,來自英國品牌 Mackie's :
  • 關於《八佰》,你應該知道……
    01關於《八佰》,你應該知道解讀這些戰場眾生相,賦予了影片更多元的歷史意義和警醒價值。所以,我們應該知道一座倉庫,象徵著國家的抗戰意志。一群士兵,守護著民族的最後尊嚴。一條江水,劃分了人間的離合悲歡。建川博物館如果你對
  • 盤點幾種奇葩口味的薯片,黃瓜味薯片上榜,快來看看有你吃過的嗎
    盤點幾種奇葩口味的薯片,黃瓜味薯片上榜,快來看看有你吃過的嗎?首先是我們在生活當中經常能夠吃到的一種零食,那麼我們都知道,隨著現在生活過得越來越好,我們知道的薯片的口味變得越來越多,不過有的口味還是不太容易被人所接受的,接下來跟大家說一下,盤點幾種奇葩口味的薯片,黃瓜味的薯片上榜,快來看看,有你吃過的嗎?
  • 關於權志龍愛的小雛菊,你還應該知道更多!
    全世界都知道我們權志龍G-Dragon喜歡小雛菊,自家品牌Peaceminusone都要印上小雛菊;作為男版人間香奈兒,香奈兒的包上必須DIY畫上小雛菊;工作室成了小雛菊改造空間,什麼鞋子衣服拿來就能變成小雛菊的私人定製。
  • 薯片被檢出致癌物——這些薯片你都吃過嗎!
    近日,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挑選了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薯片比較試驗,並在官網發布了《2020年薯片中外對比比較試驗報告》。 報告中顯示,鹽津鋪子、三隻松鼠、董小姐三款薯片的丙烯醯胺(2A類致癌物)含量超過了2000μg/kg,而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為750μg/kg。
  • 全球十大最好吃の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