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治療師嚴重不足 患者就醫排到一年後

2021-01-18 健康界

「需要心理治療的病人越來越多,而符合資質的醫師數量卻遠遠不夠!」記者昨天從在南京腦科醫院召開的「江蘇省心理衛生協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上獲悉,南京腦科醫院需要心理治療的患者,已經排到一年以後了。

據統計,2012年全國接受治療的各類精神障礙患者是307萬人次,而到去年這一數字上升為540萬人次,全國僅有心理治療師3萬多人,遠遠無法滿足臨床需求。

南京腦科醫院副院長張寧說,藥物和心理治療,是治療精神障礙類疾病的兩大法寶,尤其是對一些輕度的焦慮症、失眠症、抑鬱症等疾患,心理治療是最主要的手段,然而由於醫師數量的不足,導致大量的病人無法得到及時治療。該院每天有6-8位心理治療師上門診,門診都排得滿滿的,但心理治療需要較長時間與病人溝通,一位醫師一天也看不了幾位病人。(仲崇山)

原標題:臨床心理治療師嚴重不足 患者就醫排到一年後

相關焦點

  • 心理治療師也要「匹配」廣東首個精準心理門診珠江醫院開診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開設廣東省首個精準心理診療門診,為長期藥物、心理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多學科評估、個性化治療方案以及全療程的追蹤管理。該門診首診團隊由臨床心理學、精神醫學與神經病學三個學科專家聯合組成,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後量身定製治療方案,並為患者匹配不同流派及不同治療風格的心理治療師。
  • 如何找到最合適的心理治療師?來這家醫院
    廣衛君了解到,該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張小遠教授團隊構建了精準心理診療的全新診療模式,為長期藥物、心理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多學科評估、個性化治療方案以及全療程的追蹤管理。為此,精準心理診療門診的首診團隊由臨床心理學、精神醫學與神經病學三個學科專家聯合組成,全面評估患者身心狀態,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神經病學專家排除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精神醫學專家判斷目前精神狀況的嚴重程度,決定是否使用藥物治療;臨床心理學專家對患者進行多維心理評估,作出心理診斷並評估心理治療的適宜性。」張小遠教授介紹。
  • 心理治療師為什麼那麼少?
    心理治療師本來就少,如果心理治療師技術資格考試報名審核還是按照生物醫學模式思維,只限於執業醫師、精神醫學和心理專業學歷背景人員,把廣大心理諮詢師、護士排除在外,那健康中國戰略下的人人心理健康願景恐怕就是一句空話而難以實現了。我國的精神科醫生本來就不足,取得心理治療師技術資格的到目前也不足萬人。
  • 什麼是心理治療?
    但這些方法與建立在心理行為科學基礎之上的現代心理治療相比,缺乏嚴格的科學觀察和實驗依據,理論的系統性和嚴密性不足;部分方法有神秘主義、超自然的色彩,或盈利、傳教、結社的功利目的明確,容易導致嚴重的副作用和社會問題,成為有害療病術。迄今為止,心理治療已有300多種流派,大多數可以納入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系統論這四大主幹體系。
  • 如何才能取得心理治療師資格
    如何能取得心理治療師資格,通常需要有這樣幾步: 1.了解心理治療師資格考試心理治療師屬於衛生專業,人事部、衛生部的《關於加強衛生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的通知》(人發〔2000〕114號)下發後,自2001年起全國衛生專業初、中級技術資格以考代評工作正式實施。
  • 社會心理作業治療(三)
    香港職業治療從業人數約1500人,其中有25%以上的人員從事的是社會心理作業治療。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曾永康教授等為職業治療在大陸地區精神科的發展做了許多工作。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後為支持中國的災後重建,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開始選派人員到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參與職業治療專業學生的培養。按照WFOT的要求,作業治療學生必須要有精神科實習經歷。
  • ...家庭」風採錄(二) | 張靜:築起疫情心理「防護牆」的心理治療師
    原創 新津婦聯 新津婦聯水韻芳華張靜,成都市新津縣第二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心理治療師。
  • 精神病醫生和心理治療師與心理諮詢師有什麼不同?——成都棕南精神...
    但是人們常常認為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學」,而抑鬱症和焦慮症是「心理疾病」。簡而言之,因為精神分裂症很嚴重,所以抑鬱和焦慮是輕度的。  這實際上是有道理的,但並不完全準確。為什麼是這樣?  在普通的精神病醫院,為了方便管理和方便患者就診,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將其分為精神病科和心理科。
  • 中國結直腸癌患者調研:83%患者首診即中晚期 RAS檢測率不足兩成
    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腫瘤登記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新髮結直腸癌約38.8萬例,因結直腸癌死亡的患者數約為18.7萬人。為了全面了解我國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我國開展了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具體包括就醫及治療狀況、生存質量、心理感受、治療引發的患者負擔等方面。
  • 廈門仙嶽醫院這位「心理修復師」妙手回春幫助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25年來,每收治一位精神疾病患者,他都以中西醫結合療法為其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更優質高效的服務,全心全意做患者「心理修復師」,讓他們重燃生活希望。「誤」入精神科全身心投入30年前,年僅19歲的陳進東進入福建中醫藥大學,當時的他並沒有想到,自己將成為一名精神科醫生,一幹就是25年。
  • 【心理培訓】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註冊工作委員會督導師培訓項目(test)
    項目得到了國際華人心理與援助專業協會(ACHPPI)的大力協助,ACHPPI將組織資深海外華人臨床督導教師為受訓學員提供遠程督導(中文為主)。完成本次培訓項目並通過考核者,理論上將達到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註冊工作委員會註冊督導師的註冊標準。
  • ...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團體心理遊戲治療在精神科的臨床應用」培訓班
    魯網12月14日訊為進一步提高精神衛生團體心理遊戲治療帶教師資水平,針對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特點進行系統的團體心理遊戲治療,改善患者人格缺陷,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社會康復。
  • 聆聽餘杭兩位心理治療師的「安心」故事
    當疫情來臨時,迅速傳染的不僅僅是病毒,還有恐慌與焦慮,與眾多「逆行」醫療人員一樣,餘杭有兩位心理專家的故事也同樣精彩:一位是餘杭區司法局調研員、國家級二級心理諮詢師梅彩菊,另一位是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心理醫生沈禹澤。鏡頭前防護服下的一張張笑臉背後,可能是烙印在心底的記憶創傷,失眠、噩夢伴隨著很多抗疫一線人員,心理治療師用專業知識撫平那一道道傷痕,為不同人群提供專業有效的心理服務。
  • 《大黃蜂》,來自外太空的心理治療師!
    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災後最嚴重的心身障礙。最初是用來描述各類創傷性戰爭經歷後的種種結果,也稱為「戰爭疲勞」。後來發現,在個體經歷威脅生命事件之後出現後,都可能出現。其引發原因可以從自然災害、事故到刑事暴力、虐待、戰爭。
  • 首部《特應性皮炎患者調研報告》發現,75%的醫生對現有治療方案不...
    劇烈瘙癢及共病負擔嚴重,在非致命性皮膚疾病中疾病負擔位列第一 中重度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種難治性、復發性、炎症性皮膚病,以反覆發作的劇烈瘙癢和皮疹為主要臨床表現,患者常合併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應性疾病。
  • 武漢市第一醫院大力推動復工復產,優質醫療溫暖服務讓患者就醫更安心
    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梅俊華了解到,疫情期間,吳先生的好友因新冠肺炎去世,他十分傷心,睡眠狀況越來越差。得知其心結所在,梅俊華對症給予藥物治療和心理疏導、睡眠認知行為治療等,並在線上線下給予睡眠指導。一段時間治療後,他睡眠狀況大大好轉。梅俊華介紹,復工復產後,如今該門診量已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 癌症患者福音!靶向殺傷腫瘤細胞,全新腫瘤治療技術進入臨床應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婦產科主任楊興升牽頭負責的載藥囊泡治療卵巢癌腹水項目成功完成首例受試者治療,患者恢復良好。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治療術於去年9月通過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醫療新技術審批,標誌著這項由中國科學家首創的腫瘤治療技術正式在山東省轉為科研與臨床應用。
  • 中醫臨床治療罕見病取得新進展:67歲「多系統萎縮」患者各項症狀得...
    據悉,多系統萎縮是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多發於50到60歲,以進展性自主神經功能障礙,伴帕金森症狀、小腦性共濟失調症狀及錐體束徵為主要臨床特徵,其發病率為0.6/10萬。患者從發病到需要協助行走、輪椅、臥床不起和死亡的平均間隔時間各自為3、5、8和9年。目前對MSA的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尚無明顯延緩病情進展的方法。
  • 市中心醫院成為西安EWMA(優瑪)國際傷口治療師學校臨床實習基地
    隨著渭南市中心醫院學科專科體系日趨成熟,普通外科傷口護理門診於2020年7月順利通過省護理專家評審,獲得「西安EWMA(優瑪)國際傷口治療師學校臨床實習基地」資格。7月21日上午,西安EWMA(優瑪)國際傷口治療師學校臨床實習基地授牌儀式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會議室舉行。此次會議由西安EWMA(優瑪)國際傷口治療師學校常務副校長喬莉娜主持。衛健委劉娜副局長、袁祖貽副院長、孫學軍主任及相關科室主任、護士長等人員參加了此次會議。西安EWMA(優瑪)國際傷口治療師學校校長孫學軍致歡迎辭,並進行授牌。
  • 別把抑鬱症和抑鬱情緒搞混,3點區分,治療臨床推薦1味藥
    事實上,抑鬱症是一種疾病,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如果不及時幹預,病情很可能會持續加重,嚴重時患者會產生悲觀厭世情緒甚至自殺企圖和行為。有數據顯示,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計有 3.5 億人患病,我國有超過 9500萬人患抑鬱症。抑鬱症已經成為自殺的主要誘因之一。面對如此龐大的數字,你還認為抑鬱症只是心情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