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舉行,現場發布了2020醫美行業數據報告。顏究院數據顯示,中國醫美行業線上化趨勢明顯,醫美垂直類電商平臺市場份額逐步提高。
行業呈現頭部聚集疫情加速線上化
對於醫美行業而言,2020年是蟄伏的一年。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2月中旬,2020年醫美企業年度註銷企業數1709家,同比2019年2351家減少27%。
「醫美行業在這麼多年激烈競爭當中,在優勝劣汰下,其實很多機構已經有了非常強的抗壓能力的。」金星說。與此同時,醫美消費者在加速線上化,並向頭部平臺聚攏。在醫美消費加速線上化的過程中,作為連結供給端和需求端的網際網路平臺,扮演著連結、提效的重要角色。
平臺的定向精準投放系統也做了一個整體的升級,包括人群定向推出了2.0版本,包括對每一個營銷計劃都提供預估曝光量功能,拓展定向推廣能力和投放平臺的升級。
基於在5G、AI、VR等技術優勢,創新產品方面進展明顯。視頻面診讓用戶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專業的醫美服務,例如,今年第三季度,新氧視頻面診單日最高發起量高達14463次,截至2020年12月17日,視頻面診總發起量超過80萬次。通過一些列平臺生態系統的重塑和強化,今年第三季度,新氧促成的醫美服務交易額超過11億元。
消費者更加理性助推行業走向成熟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7.8%左右。加上新冠肺炎疫苗上市在即、醫美在C端影響力破圈等利好,目前醫美行業已呈現明顯的復甦趨勢。
金星表示,隨著市場的復甦,明年一線城市將會率先成為「成熟的醫美消費市場」,並且呈現出六大特點:第一、供需兩旺;第二、消費者將更加理性,年齡、職業分布將會更加多樣化;第三、手術類醫美項目,將會更加倚重醫生的技術和審美;第四、非手術類醫美項目更加看重新產品和服務質量;第五、消費者需求升級,效果、性價比都重要;第六、好醫生、專業機構會得到市場的溢價。
如何搶抓住行業復甦機遇?顏研究院報告指出了兩大方向:精耕細作、品類運營。醫美手術和非手術項目是兩個差異很大的市場,無論是從消費者的構成、消費者決策的路徑,還是消費習慣,還是從客單價,還是從供給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不同,因此這兩類項目的運營也有不同的側重點。
在手術類項目方面,平臺會更加突顯「醫生戰略」,繼續強化醫生號、綠寶石榜單、醫生案例,包括通過共享醫院、學術基金、公益基金,給更有優秀的手術醫生提供全面更加細緻的支持。
而在非手方面,平臺會更加強化平臺的補貼,重點抓中高端的消費人群,持續關注到店的履約和服務品質,通過像美次卡等產品和平臺的促銷,既抓大光電、高客單價消費者,又抓入門級的消費者。
(文章來源:上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