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掉」神經挽救下肢缺血性病變患者

2021-01-18 青島晚報電子報
「殺掉」神經挽救下肢缺血性病變患者 青島晚報電子報   2013.04.11 星期四

    近年來越來越多發的血管外科疾病引起了市民的重視。其中,下肢動脈缺血的主要疾病有動脈硬化閉塞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以及糖尿病合併神經病變及末梢血管病變。早期主要表現為患肢怕冷、麻木和針刺感,足趾尖和趾甲明顯增厚、蒼白,繼而出現行走困難、疼痛,且越是夜深人靜,疼痛越劇烈。晚期主要表現為足趾、外踝、足跟等末梢部位逐漸出現發黑、壞死,並在壞死的基礎上發生感染,形成潰爛,甚者需要截肢才能保住生命。這讓患者們痛不欲生。
    今年56歲的市民劉華民糖尿病史20餘年,合併下肢缺血性改變(怕冷、疼痛、跛行、皮膚青紫等)5年,症狀漸進加重,尤以右下肢為著,以「糖尿病合併下肢缺血性改變」收入海慈醫療集團血管外科病房。經積極完善各種檢查後,結果顯示患者雙下肢血管較廣泛狹窄、閉塞,失去行「血管球囊擴張、內支架植入術」機會。介入科醫生會診,認為可行「CT引導的腰交感神經節毀損術」以解除交感神經對下肢組織的緊張性作用,促使下肢血管的擴張及側支循環的建立,從而盡最大程度地緩解下肢血運,最終達到緩解疼痛、促使皮膚潰瘍癒合的目的。經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交流後,決定行「CT引導下右側腰交感神經節毀損術」。手術由介入診療科主任念丁芳主刀實施,過程順利,術中患者即感右下肢皮溫升高、疼痛緩解,術後次日右下肢疼痛症狀已明顯緩解,術後一周患者滿意出院。
    據了解,治療方面有藥物保守治療、手術治療(球囊擴張、支架植入、搭橋等)等。但是如果在以上兩種方法未能奏效或失去手術機會時,「CT引導的腰部交感神經節毀損術」不失為一種理想的選擇,通過對相應部位交感神經節的毀損,解除交感神經對下肢組織的緊張性作用,促使下肢血管的擴張及側支循環的建立,從而盡最大程度地緩解下肢血運,最終達到緩解疼痛、皮膚潰瘍癒合的目的。 田璐 譚華

-

相關焦點

  • 下肢神經阻滯麻醉——讓骨科醫生和患者都受益的麻醉技術
    年齡不同 手術麻醉大不相同老年人由於肌體行動力下降,生活中容易發生下肢骨折,如股骨頸、粗隆間、粗隆下骨折。有,它就是下肢神經阻滯,其實這是一項老技術,只不過由於定位操作困難和全麻的普及,它越來越少應用。但是,由於麻醉科疼痛治療的需要,尤其是超聲引導成為常規,神經阻滯又被應用起來。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是按部就班地採取椎管內或者全麻,沒考慮神經阻滯是否可行。但疼痛門診大量的神經阻滯治療,有效解決局部疼痛的功效啟發了我。之後我查閱文獻和教學視頻,通過會議或其他方式學習請教同仁,慢慢摸索並形成了一套成熟經驗。
  • VAC 與綁鞋帶技術治療下肢創面比較
    骨筋膜室症候群為肢體創傷後發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間室內的進行性病變,由於間室內容物增加,壓力增高,致間室內的肌肉及神經發生進行性缺血壞死,是骨科臨床一種較為嚴重的併發症。而預防及治療該併發症的最常用方法即早期筋膜間室切開減張術。
  • 哈醫大四院成功救治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嶽金鳳)近日,58歲的患者張某突發頭暈嘔吐、意識不清被送進醫院。哈醫大四院神經外科三病房謝晨副教授、張偉光副教授共同為患者實施了介入基底動脈支架取栓及球囊血管成形術。術後第二天,患者就恢復了清醒,四肢肌力恢復,能夠按照醫生的指令「做動作了」!
  • 88歲老人突發急性腦梗 黑龍江省醫院臨危不亂超時間窗溶栓保患者...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康豔立 董宇翔)近日,一名88歲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被緊急送到了黑龍江省醫院,經過檢查確診後,該院老年神經內科醫生在患者頭部核磁共振圖像結果參考下,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進行精準判定,為患者進行了rt-PA靜脈溶栓治療。
  • 糖尿病人下肢有什麼症狀時,是發生了病變且有可能是糖尿病足?
    有的糖尿病人的下肢經常會出現一些症狀,比如患者的小腿和足部發涼,走路不能持久,並且在走路的時候會有乏力加重的感覺,休息一會這種這種又消失。而有的患者在走一段路之後出現小腿腓腸肌、足部酸痛,痙攣性疼痛的情況,稍稍休息後,疼痛可緩解。嚴重的會在夜間和白晝持續疼痛與感覺異常,下肢的顏色發生變化,皮膚溫度降低等等。
  • 常德一醫成功救治一名A型主動脈夾層合併多臟器缺血患者
    紅網時刻常德4月17日訊(通訊員 楊飛)近日,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心血管外科成功救治一名A型主動脈夾層合併多臟器缺血的患者。患者於2月15日凌晨收治入院,術前外院的主動脈CT成像可見A型主動脈夾層並腸繫膜上動脈閉塞。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陳德祥當晚立即為患者行「升主動脈置換+主動脈弓全弓置換+術中象鼻支架術」,置換病變血管。術後患者仍腸繫膜上動脈閉塞、血便,且合併呼吸衰竭、急性腎衰、一側下肢截癱,經過多科積極協助治療得以解決,患者最終痊癒出院。
  • 下肢廣泛壞死,25 歲小夥執意截肢,醫生的堅持讓他再次站起來
    傷口不大,但出血量不少,更要命的是墜落時碰撞利器劃斷了膕動脈,造成周圍神經損傷、腓骨上端骨折。因為血管修復手術難度大,小周立即被送到了寧波就醫。 患者在市內醫院急診行膕動脈、腓總神經修復+外固定術,不料屋漏偏逢連夜雨,術後第二天患肢蒼白、發涼、下肢活動障礙,國科大華美醫院血管外科胡松傑副主任醫師到該院會診後考慮出現血管栓塞併發症。
  • 氧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該如何進行機械通氣?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接受了氣管切開治療,但對於這部分患者應該如何進行機械通氣,目前仍無定論。目前高潮氣量通氣策略使用很廣泛,但近來保護性肺通氣策略(Vt=6-8ml/kg,呼氣末氣道正壓、挽救性肺復張)比例增高。本文針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機械通氣策略,做出一些論述。本文敘述內容不包括腦外傷、顱內壓異常的患者。
  • Cell:顱縫再生挽救神經認知行為缺陷
    在此,我們顯示患有顱骨早閉症的Twist1 +/-小鼠出現了顱內壓升高和神經認知行為異常的表現,展現了人類Saethre-Chotzen症候群的特徵。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與MSC結合,我們成功地使功能性顱骨縫線再生,可糾正顱骨畸形,使顱內壓正常化並挽救神經認知行為缺陷。再生的顱縫線創造了一個適合內源性MSC遷移到的位置,維持了顱骨的穩態和修復。
  • 糖尿病人下肢出現這些症狀,要防糖尿病足了
    劉彥君教授提醒:在糖尿病足患者出現不癒合傷口之前,糖尿病足就已經悄悄發生了。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高血糖、血脂異常、肥胖、高血壓等,長此以往會損傷患者的血管,導致血運受到影響,足部缺血缺氧,就可能導致組織損傷,且受傷後易感染,傷口難癒合。此外,長期高血糖、高血脂等也會導致末梢神經損害, 產生足部疼、癢等不適感,嚴重者還會失去知覺,受傷而不知, 使傷情惡化。
  • 下肢動脈硬化或要截肢,讓下肢血管堵住的6個高危因素,需警惕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最大的危害就是引起肢體壞疽最終導致截肢,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高危因素1、吸菸是主要的危險因素之一。香菸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使血液中的氧氣含量減少,並可以使血管內皮功能紊亂。
  • 下肢靜脈曲張40問
    答:引起腿上潰瘍的原因有很多,下肢靜脈曲張只是其中一種,其他常見疾病還包括深靜脈血栓後遺症、下肢動脈缺血、糖尿病足、感染、惡性腫瘤等,需要由專業的醫生來判斷。當伴有下肢靜脈曲張時,應首先考慮到下肢靜脈曲張的因素。12.問:我的親戚靜脈曲張嚴重,小腿發黑、潰爛,有可能會截肢嗎?
  • 正在服用抗凝藥的患者,突發急性腦卒中,該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原創 李土明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收錄於話題#神經檔案室52個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腦卒中是導致我國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缺血性腦卒中佔比80%。對於缺血性腦卒中超急性期治療,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包括靜脈溶栓及血管內治療。隨著靜脈溶栓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患者得到救治。本文介紹一例高齡患者近期使用過低分子肝素及口服抗凝藥物,但是經過一番排除禁忌,給予靜脈溶栓治療,患者最後痊癒出院。
  •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開展脊髓電刺激療法(SCS)治療糖尿病足患者招募...
    我國糖尿病患者約有1億人以上,其中8.1%的患者罹患糖尿病足,出現足部疼痛、皮膚潰瘍甚至壞疽等症狀,若得不到有效治療,2%-16%的患者最終會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足患者儘早進行科學有效的治療,對減輕疼痛、改善下肢血運、避免截肢,提高生活質量,保護肢體功能等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 患者胃內一個隆起性病變,醫生為何建議手術?
    患者胃內隆起性病變似早癌,但病理只輕度不典型增生,怎麼辦?內鏡下胃黏膜剝離術是怎麼一回事? 病史 患者男,58歲,胃痛、胃脹半年,尤其在運動後更加明顯。查幽門螺桿菌:陰性,超聲胃鏡檢查:見插圖。
  • 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右下肢麻木,臥床休養會自愈嗎?
    積極的去看一下醫生腰椎間盤壓迫的坐骨神經痛,發生在右側下肢,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的恢復能力不一樣,病情損傷程度不一樣,有著太多不可確定性,一般來講,出現放射性疼痛,一直靠自愈的方式是不建議的,自愈機率不是很高,時間也花費太久。腰椎間盤突出症表現腰椎間盤突出多好發於L4-5和L5-S1椎間盤,造成下肢麻木的部位是不一樣的。
  • 【中醫治療案例分享】腰突嚴重壓迫馬尾神經,未及時手術導致下肢截癱
    中醫治療馬尾神經損傷案例分享 本醫案患者早有腰椎疾病,因為時間久加上前期不在意,沒有得到及時的手術診療,去醫院手術時發現病情已經發展到下肢截癱的地步,術後結合康復治療加上有著較好的醫療條件,恢復總體還不錯。在半年後病情恢復進展停滯不前後到家中修養。後期找到我們預約面診治療。診療前患者說既然選擇了中醫,便會義無反顧的配合就診,治療途中遵醫囑,非常信任大夫。 費某,男,6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