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康豔立 董宇翔)近日,一名88歲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被緊急送到了黑龍江省醫院,經過檢查確診後,該院老年神經內科醫生在患者頭部核磁共振圖像結果參考下,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進行精準判定,為患者進行了rt-PA靜脈溶栓治療。溶栓後一小時,患者已由入院時的淺昏迷變為清醒,溶栓後五小時,檢查患者右側肌力已達三級,溶栓後第四日,患者已可以正常交流、下地走動。血管成像結果顯示,原本閉塞的左側大腦中動脈已完全再通。
據省醫院老年神經內科主任潘成利介紹,張奶奶今年已經88歲了,當天早上五點,家人發現張奶奶跌倒在地,怎麼叫都沒反應。家人見狀趕緊將張奶奶送到了黑龍江省醫院急診,途中張奶奶已經開始有噁心及嘔吐症狀。經急診行頭部CT檢查發現,患者腦實質未見異常,初步排除腦出血,由於患者病情危重,為儘快明確診斷,醫院為張奶奶開通了所有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完成了頭部核磁共振檢查和核酸檢測,後收入老年神經內科隔離病房。該科值班醫生張歌對張奶奶進行了詳細的查體,發現張奶奶右側肢體肌力1級、肌張力低,右下肢Babinski徵(+),最終,張奶奶被確診為急性缺血性卒中。
潘成利主任對此表示,對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早發現、早治療,張奶奶被診斷為急性缺血性卒中後,目前根據國內外的報導,針對腦卒中最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rt-PA靜脈溶栓治療,但張奶奶為醒後卒中,據家屬描述,張奶奶當日凌晨兩點左右起床如廁,此時未發現任何異常,若按凌晨兩點來計算,那麼張奶奶已錯過溶栓時間窗。但考慮到張奶奶年齡較大、病情較重,若不溶栓很可能會留下嚴重後遺症,影響患者今後生活,甚至危及生命。
就在此時,電腦上傳回了張奶奶的頭部核磁共振圖像,圖像顯示,患者左側大腦中動脈閉塞,左側大腦半球出現DWI高信號、ADC低信號改變,這進一步證實了急性腦梗死的診斷,但Flair像上相應部位並未出現病灶,這就是臨床上神經內科常說的DWI與Flair不匹配現象,該現象表明患者顱內血管側支循環可能十分豐富、顱內存在缺血半暗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溶栓的適應徵,此時溶栓或許還可以挽救這些缺血半暗帶、改善患者預後。
看到一線希望的潘成利主任隨後與張奶奶家屬進行了溝通,在家屬的積極配合下,潘成利主任選擇了國際通用有效的rt-PA為患者進行了溶栓治療。溶栓後一小時,患者已由入院時的淺昏迷變為神清,溶栓後五小時,檢查患者右側肌力已達三級,溶栓後24小時後為患者複查頭部CT未見明顯出血,溶栓後第四日,患者已可以正常交流、下地走動。經系統治療五日後,為患者複查頭部彌散以及血管成像,可見原本閉塞的左側大腦中動脈完全再通。
潘成利主任最後表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是最常見的腦卒中類型,具有致殘率、病死率高的特點,目前,超早期應用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靜脈溶栓是改善AIS臨床結局最有效的藥物治療方式,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發病0-3小時、3-4.5小時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均可從rt-PA的治療中獲益。
【來源:東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