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離你有多遠?可能只有6分鐘。 日前,一名患者在深圳市二院分院大鵬新區婦幼保健院檢驗科走廊,因突發性急性心梗突然摔倒且心跳呼吸停頓。幸好有多名醫護人員在場,立刻為患者實施搶救,6分鐘後,患者恢復心跳呼吸,轉急診科繼續搶救,予建立雙靜脈通道,加氯化鈉、多巴胺靜滴,16分鐘後,患者血壓及心率恢復正常,生命體徵平穩,不到半小時,現場醫務人員將患者從鬼門關拉了回來,隨後轉鹽田人民醫院做進一步治療。目前患者恢復良好。據了解,這種程度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率高達85%以上。
險!患者就診時心臟驟停倒地不起
多科室醫護人員近30分鐘生死搶救
據悉,12月25日上午10時32分,64歲的患者歲女士,因胸骨後灼燒樣痛2個月,就診前一天被小孩撞到胸口,出現前胸部持續性隱痛,故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市二院分院大鵬新區婦幼保健院內科門診就診,10時46分,患者在該院檢驗科門口等候上洗手間的愛人時突然倒地。檢驗科窗口技師招湛靜發現後立即將患者放平並呼救,門診醫生杜宇、林宏、雷桂娥、肖家軍、陳瑛和護士許秀、戴梅聞訊第一時間趕到,職業的敏感讓現場醫務人員馬上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杜宇和林宏迅速上前,摘下患者口罩,半跪於患者身旁緊急查體,發現患者口嘴青紫,頸動脈搏動未觸及,聽診患者無心跳、呼吸,她判斷為心臟驟停,立即與林宏對患者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搶救措施。門診護士長袁玉嬋就近推來搶救車、除顫監護儀及氧氣裝置等搶救設備,醫教科科長陳大勇和急診科醫護人員支援搶救。急診科醫生謝高華立即給患者吸氧、建立靜脈通道和球囊面罩輔助呼吸、除顫,6分鐘後患者恢復心跳及呼吸,轉急診科繼續搶救,予建立雙靜脈通道,加氯化鈉、多巴胺靜滴,16分鐘後,患者血壓及心率恢復正常,生命體徵平穩,不到半小時,將患者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市二院分院大鵬新區婦幼保健院院長助理、醫教科科長陳大勇趕到現場後,第一時間向患者家屬詢問病史,結合當時情況,初步診斷該患者可能為急性心梗,引發多種心律失常,心臟驟停。鑑於病情緊急危重,立即啟用危重病人搶救綠色通道,根據患者家屬意願,迅速囑撥打鹽田人民醫院胸痛中心急救電話,隨後轉鹽田人民醫院胸痛中心做進一步治療。
醫生提醒
不明原因胸痛須警惕心梗
從患者發病到搶救恢復心跳並送鹽田人民醫院做進一步治療,只經過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時間就是心肌」,陳大勇表示,突發性心肌梗塞是非常危險的,如果搶救不及時,時間稍微延誤幾分鐘,很可能會對患者造成永久性的傷害甚至是導致患者死亡,很幸運的是,這次患者倒在了醫院,而不是家裡。他提醒到,如出現胸悶不適或胸痛,甚至上腹、肩背痛,伴噁心嘔吐、全身乏力、直冒冷汗等可能是心梗的前兆,但是有時因疏忽便容易與腸胃炎混淆。若頻繁發作,或持續不緩解,切勿大意,要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到最近的胸痛中心就醫,把握120分鐘的黃金時間,儘快得到有效救治,避免錯過最佳搶救時機。另外,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要定期進行血壓、血脂和血糖等危險因素的檢查,患有冠心病或動脈粥樣硬化人群,一定要規律服藥、複診,控制病情,降低心梗發作可能。
據了解,市二院分院大鵬新區婦幼保健院近3年成功搶救急性心梗36例,包括本次案例的搶救及時得益於醫院的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據介紹,在新區教育和衛生健康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市二院及新區醫療健康集團的牽頭下,該院每年定期組織急救技能競賽,要求全體醫護人員需100%參與並考核合格,新進員工崗前培訓均需通過CPR考核。醫院每季度會組織全院各臨床科室開展急救應急演練,熟練掌握突發事件的處理流程。
同時,在該院護理部主任鄒梅霞的牽頭下,醫院各護理單元的搶救車、急救儀器設備管理規範,為了達到急救設備合理分布,鄒梅霞親自繪製全院急救儀器設備分布圖,全院所有醫護人員均知曉最近的搶救儀器位置,以便突發情況下能第一時間取用,為搶救患者爭取寶貴時間。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軒慧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軒慧 通訊員:劉玲玲、鄒梅霞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