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通訊員 顧嘉璽 何珂帥 何雨田)據了解,最近一個月氣溫驟降,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一周已連續救治7例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其中3例為30歲左右的年輕人,手術均獲成功。
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豐教授告訴記者,急性主動脈夾層是一種極其兇險的疾病,70%以上與高血壓密切相關。他表示,高速、高壓的血液長年衝擊主動脈內膜壁,致其撕裂,血液在脈壓差驅動下,將經內膜破口湧入內膜與中膜之間,撕出一個可容納血流的新腔隙,形成「夾層」,這就叫做主動脈夾層。夾層一旦破裂「決堤」,患者將由於大出血而突發死亡。「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在48小時內的死亡率高達50%,原高發於患有高血壓的中老年人群,但近年來發病人群漸趨年輕化。」邵永豐教授說。
邵永豐教授(右一)手術中
突發劇烈胸痛 青年小夥險喪命
家住宿遷的33歲仲先生就是一名年輕的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11月13日中午,仲先生突發劇烈胸痛,背後撕裂一般的劇烈疼痛讓他無法動彈,家人遂立即將其送至當地醫院就診,經胸腹部CTA檢查,仲先生被確診為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當地醫院告知,若撕裂的主動脈「炸彈」破裂,後果不堪設想,家屬立即帶著仲先生轉至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就診。
詢問得知,仲先生有高血壓病史,未規律服用降血壓藥物,也不注意監測血壓,生活習慣極不規律。經進一步檢查,仲先生被診斷為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並同時伴有重度主動脈瓣返流、急性左心衰等。仲先生被火速從急診轉運至手術室緊急搶救。
手術示意圖
拆「炸彈」保「心門」 專家精準排險情
仲先生的術前檢查顯示:主動脈根部夾層形成,主動脈竇部擴張,導致主動脈根部的主動脈瓣無法閉合,造成了較為嚴重的主動脈瓣返流,「心門」無法關閉,這樣的患者,可以考慮將返流的主動脈瓣置換成人工瓣膜,但這將導致患者終身服用抗凝藥,並伴有腦梗塞、腦出血風險,考慮到仲先生這麼年輕,邵永豐教授團隊決定另闢蹊徑:實施David手術保住患者「心門」,免其「後顧之憂」。
術中,邵永豐教授親自操刀,探查中發現,主動脈瓣雖有較為嚴重的返流,但瓣葉的質地較好,遂修復瓣膜,採用保留主動脈瓣的主動脈根部替換術(David術),這項手術要用人工血管重製主動脈竇部並替換原擴張部分,同時限制住主動脈瓣環,使瓣葉對合,消除返流。手術難度很大,經過緊張的治療,仲先生的「心門」被成功保留,同時形成夾層的血管也使用人工血管置換,至此,這顆不定時「炸彈」終於被完美拆除。
術後不到24小時,仲先生便順利脫離呼吸機,由心臟大血管外科重症監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進行康復治療。目前,在心臟大血管外科醫護人員的悉心照顧下,仲先生術後恢復良好,身體狀況逐漸改善,他哽咽道:「感謝邵永豐教授妙手仁心,保住了我的『心門』,解決了我的後顧之憂!」
邵永豐教授最後提醒,冬季是主動脈夾層高發季,受天氣寒冷、情緒易激動等影響,高血壓患者出現突發劇烈胸背部撕裂樣疼痛,一定要急診就醫。日常生活中,高血壓患者需堅持服藥、控制血壓、穩定情緒,避免一些相對刺激和激烈的活動,保持規律生活作息,這些對於預防急性主動脈夾層非常重要。
【來源:中國江蘇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