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學會組織農房設計幫扶 怒江州民房舊貌換新顏

2020-12-25 中國建築學會

村民都能看懂的改造圖集,幫助建築活化石「千足屋」恢復活力
 

「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給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獨龍族群眾的回信中這樣寫道。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2019年,受怒江州人民政府委託,中國建築學會理事長修龍帶隊,學會副理事長趙琦等30人於4月11日抵達怒江州,開展怒江農房設計幫扶工作,發揮學會的智力平臺優勢,組織北京建築大學、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瀋陽建築大學、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雲南省設計院等國內知名建築規劃高校與設計單位,針對怒江州瀘水市、福貢縣、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面臨的農房建設、城鎮建設問題開展專項研究。6家單位兩兩組合的設計組分別對3個縣的18個村進行實地調研。經兩輪專家評議,2019年9月初完成了3套農房建設技術指南,為怒江州鄉村聚落布局、農房建設與改造、技術措施、配套政策等提供參考,並以正負面清單形式對鄉村風貌和農房建設提供指導意見。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等多年來履行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在脫貧攻堅這場持久戰中積極投入,通過多種方式,對甘肅隴西縣、四川涼山安寧河谷和雲南怒江地區進行了幫扶工作,其中在雲南怒江州的「造血式」幫扶,為農房改造提供了持久的動力。

 

▲ 專家團隊在怒江山區考察

 

踏遍崇山峻岭

中國建築學會組織的「全國建築規劃設計力量援助怒江設計幫扶工作」中,中國建築學會理事長,中國建設科技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修龍和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源,瀋陽建築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院長、天作建築主持人張伶伶教授,帶領中國院鄉建中心等技術力量,在怒江地區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調研工作,開展設計幫扶。
專家團隊沿橫斷山脈自南向北實地考察,從瀘水縣始,抵貢山縣獨龍江鄉,走過一處處雄奇險秀的峽谷山川,深入一個個大山中的鄉村。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了多個民族各具特色的傳統建築形態,如何在發展產業,實現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保持這些民族傳統,讓鄉親們既能夠獲得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也能保持自身的民族特點和生活習慣,是這些專家在怒江農房改造中最關注的焦點。

▲ 專家團隊在怒江山區考察農村規劃和農房情況

 

中國院宋源書記在調研中提出,鄉村振興工作要充分調動專家的技術優勢,高質量扶貧,要落實具體需求,要接地氣,設計聚焦示範樣板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與瀋陽建築大學工作組深入周邊少數民族、邊境和高海拔山區,走訪了勒墨族民俗遺產村金滿村、白族村莊崇仁村和「國門第一村」片馬村等十餘處村落調研。他們與縣裡相關主管部門溝通,與當地施工隊座談,發現山勢陡峭無法掌握全貌,還使用了無人機來全面了解村莊的現狀。

▲ 設計團隊測量農房現狀數據

白天,設計團隊走進村民家中,了解民房現狀,也調查村民的需求和願望;晚上,他們拿出一天下來收集的數據,整理匯總形成工作簡報,思考如何通過民房改造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

調研後,兩個團隊分別根據選擇村落進行工作圖集制定: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團隊選擇金滿村、崇仁村和片馬村;沈建大團隊選擇古登鄉、老窩鄉。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陳同濱,多年來一直從事著我國建築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整理工作。聽說設計團隊深入怒江山區進行幫扶,她主動請纓,要求加入到這項工作中。
原來,多年前陳總曾做過浙江河姆渡遺址的幹欄式建築復原設計。當時她搜集祖國各地的民居資料,發現雲南少數民族的民居保留著許多具有傳統幹欄式建築風貌的元素,因此深入怒江金滿村進行調研,並將研究成果應用於河姆渡遺址的復原之中。正是出於這種文化機緣和情懷,她希望能夠以專業技術幫助這裡的鄉親,既要扶貧,也要為民族地區保留他們特有的風貌。

▲ 怒江山區的村落現狀

 

陳總敏銳地提出「造血式」幫扶區別於「輸血式」的做法,「造血」的目的是增強病人自身肌體的恢復能力,而不是每次病了就「打吊針」。從這個意義講,設計幫扶工作要切合村民產生內生動力的實際需要去幫扶,對症下藥,爭取一次就「藥到見效」。

從某種意義上講,金滿村的『千足屋』就是人類早期建築文明的「活化石」。陳總因此建議,給金滿村制定原汁原味的「千足屋」導則,而與之相比,大批量的白族院落,其主要問題在於年久失修,需要針對修繕工作制定圖集。
設計團隊因此重點結合勒墨族、白族和景頗族民族文化特質制定農房設計手冊,以問題為導向,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地域風貌、民俗風情、文化傳承、功能需求及經濟狀況,編制農房建築圖集,提供實施指導。

一方面,圖集要注重提煉地域傳統建築文化元素和空間結構,為這裡的農房建設制定清晰明確的基本標準和技術導則;另一方面,考慮到當地的經濟水平,為了便於鄉親們的理解和應用,設計團隊儘量選擇經濟的策略,還把手冊做成了通俗易懂的「連環畫」圖冊。

▲ 《崇仁村白族民居修繕技術手冊》

連環畫式的修繕過程解析——牆體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的設計成果《金滿村勒墨族新建千足屋技術手冊》《崇仁村白族民居修繕技術手冊》,在後續的多次交流研討會中得到了我會和怒江州領導專家的充分肯定和認可。
兩本手冊中的設計方案因地制宜,充分依靠村民自身條件和能力範圍解決問題,在村民的農房建設和維護中,儘量減少對外部經濟的依賴,激發了村民可持續的內生動力。
在「國門第一村」片馬村,已有一些因為近年來的使用而失去傳統風貌的民房得到了示範改造。村民按照設計方案,維護竹木結構確保安全,更換屋面材料解決漏水,茅草頂也與周邊的民族建築更加協調。

▲ 片馬村經過改造的民居

百年老屋在村民自我「造血」的努力下,重新展現出景頗族特有的民族建築風貌,同時也確保了使用的舒適和安全。設計手冊中恢復民族特色、改善空間環境的理念因此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認可。

 

未來,我們期望這種「造血式」幫扶模式能持續在怒江州發揮作用。中國院通過設計幫扶工作,與怒江人民一起在中國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以設計助力脫貧攻堅決勝。
我們堅信,正如習總書記所說:「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

專家組

修龍、趙琦、張百平、張大玉、李雪華、張伶伶、宋源、李存東、陳同濱、張聖海、郝之穎、陳荔曉、李亦農、張松峰等。

 

工作組

孫洪濤、黃勇韓晨陽 、才俊、初金璐、李曉陽、林瀚、王旋清、朱希彤、蘇童、李哲、趙浩然、楊茹、張丹丹、周旭然、吳凱、孫書同、楊婧、魏寧、劉加維、桂鏡宇、李錦春、吳成武、穆鈞、龍林格格、王海洋、張斌、陳翔、王漢民等。

 

相關焦點

  • 喜看舊貌換新顏——中國水電七局日喀則新區項目部建設紀實
    喜看舊貌換新顏——中國水電七局日喀則新區項目部建設紀實 作者:宋驥嘯 包濤 發布時間:2017-11-30   來源:中國電力網 初冬,和煦的陽光灑在一棟棟雪白的藏式小樓,讓青藏高原邊陲多了一絲暖意。
  • 四川瀘州龍馬潭:農房舊貌換新顏 農戶入股改建成共享農莊人氣旺
    「桐心院子」則對農民入股的破爛房屋進行個性化改建、擴建、重建、翻修,使原本破爛不堪的農房舊貌換新顏,並根據鄉村旅遊市場需求投資改建成共享農莊。改建完成後園內設有「桐廬樹屋客棧」、「品味長江食府」、「雲朵兒童樂園」、「同心湖」等項目。園內還有吊橋索道,阿基米德水車、跳跳雲、各種水槍水炮等戲水設施,讓人在幽靜的長江之畔盡情享受親子戲水的快樂與涼爽。
  • 中國建築學會2019年工作總結
    (七)第十屆中國威海國際建築設計大獎賽及人居節2004年以來,中國建築學會、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威海市人民政府先後成功舉辦了9屆中國威海國際建築設計大獎賽暨人居節,成功搭建了展示建築設計大師才華、促進年輕建築設計人才成長的重要平臺,成為國內外建築設計領域著名賽事、威海閃亮的城市品牌,是全國第一個由地方政府發起組織、持續舉辦時間最長的大型專業性賽事活動
  • 黃葛古道舊貌換新顏
    古道上新增加的觀景步道。11日,記者來到久未涉足的黃葛古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必經的黃桷埡老街,原來充滿滄桑的低矮破舊的建築已經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條600米長的古香古色的仿古街,175棟風格獨特的巴渝建築沿著蜿蜒的石板路,連接黃葛古道,鱗次櫛比,一步一景。
  • 【我們這五年】監管支隊舊貌換新顏
    舊貌換新顏—監管支隊「十三五」工作總結2016—20201.貴陽市第三看守所 監管支隊與貴州省建築醫院以「所院結合」的方式,在三江監管中心建立「貴州省建築醫院三江分院」,市第三看守所負責收押管教,貴州省建築醫院三江分院負責治療,共同對全市公安監管場所患病需住院治療的被監管人員
  • 蓋新房 搬新家——脫貧攻堅讓和金賢家舊貌換新顏
    原標題:蓋新房 搬新家——脫貧攻堅讓和金賢家舊貌換新顏和金賢家新建的廚房和金賢戶是七河五峰中排村唯一的建檔立卡戶,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在鎮、村、掛聯單位的關心支持與幫助下,他家搭乘著脫貧攻堅的快車,兩年來全家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原先一家9個人住一院的擁擠狀況已成為歷史,如今他家住房舊貌換新顏
  • 舊貌換新顏,茶山這條老街簡直太亮眼!
    舊貌換新顏,茶山這條老街簡直太亮眼!近年來茶山鎮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改善城市基礎設施讓茶山「舊街」不斷煥新顏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此外,茶山鎮還對茶山圩彩虹路、愛國路、健康路、衛生路等道路兩旁商鋪的招牌進行翻新,加裝LED燈並對建築外牆進行塗鴉
  • 泗洪歸仁鎮:採取「3+3」工作法 全力推進「大幹三十天 舊貌換新顏」
    中國江蘇網12月8日宿遷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泗洪縣委、縣政府「大幹三十天 舊貌換新顏」工作部署,歸仁鎮採取「3+3」工作法,重點對元旦前「五大行動」集中整治工作再推進、再提升。抓好三大重點。集鎮區居委會聯動城管環衛,採用上、下午定崗定責的工作方式,常態化清理背街小巷環境衛生,清理店外店、隨意停放、白色垃圾等,同時,對鎮區小區內部樓道口、巷口雜物堆放、電動車不規範充電等問題全面排查清理;集中居住區常態化保潔,組織人員及時清理雜物堆放、清運生活垃圾、清整五美庭院,提高整治標準,提升整治效果;自然村莊及主要道路兩側落實旱廁拆除到位、閒地利用到位、溝塘清理到位、路園分離到位、雜物清整到位「五到位
  • 舊貌換新顏,沿河深山有個3D彩繪網紅村
    《關於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印發後明確蘇州市「一對一」結對幫扶銅仁市,張家港市與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結成幫扶對子,2018年3月,張家港市善港村與高峰村籤訂整村幫扶協議,派出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高峰村。
  • 「扶貧故事」向洋:紮根一線用情幫扶 山村舊貌換新顏
    綏寧新聞網訊 綏寧縣武陽鎮雙鳴村扶貧隊長向洋,與村支兩委班子一道,用心用情用力,苦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用智慧和汗水換來了實實在在的脫貧成效。12月28日,記者走進脫貧後的雙鳴村,這裡已是舊貌換新顏,只見磚房林立,環境乾淨,產業興旺,群眾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今年38歲的向洋,在部隊鍛鍊二年,退伍後成為綏寧縣武陽鎮中心醫院一名職工。正是脫貧攻堅時,向洋毅然接受單位委派進駐雙鳴村,並擔任該村扶貧隊長。在雙鳴村,向洋與群眾打成一片,走村串戶與群眾座談交流,堅持「用真心聆聽百姓心聲、用耐心服務百姓難處、用細心為百姓辦事」。
  • 廣東翁源:城鄉舊貌換新顏
    圖 / 楊武  巧用「加減乘除」法 落實鄉村振興頂層設計  翁源縣,隸屬韶關,位於韶關市東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遊。總面積2175平方公裡。下轄8個鎮,2019年年末戶籍人口421756人。今年3月,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
  • 《風雪漁樵記》《銅雀臺》將「舊貌換新顏」(圖)
    上海越劇院兩大明星團長趕排兩臺大戲  《風雪漁樵記》《銅雀臺》  將「舊貌換新顏巧的是,兩臺戲都是「舊貌換新顏」的新編劇,主演分別是兩個團的團長章瑞虹和方亞芬。兩臺大戲也意圖展現上海越劇院中生代藝術家的創作及其藝術能量。
  • 餘杭區星橋街道推進垃圾分類投放點改造提升 舊貌換新顏扮靚新環境
    餘杭區星橋街道推進垃圾分類投放點改造提升 舊貌換新顏扮靚新環境 發布時間:2020-10-15 15:10:07 今年5月份開始,星橋街道桂花星座小區對原有的垃圾分類投放點實施改造提升,舊貌換新顏,改造後的垃圾房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大大提升了小區環境的整潔度、舒適度、美觀度,居民們都很開心。
  • 官牌夾社區創新「721」共管工作法,三個小區舊貌換新顏 2864戶全部...
    截至2019年12月,官牌夾社區管轄的3個小區一共2864戶已全部通過老舊小區驗收,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 官牌夾社區位於九江市經開區的西北部,東起潯陽西路312號,西靠新世紀潯城湖錦,南至東方塞納,北依長江大堤,轄區內有恆盛上花園、潯城湖錦、官牌夾安置小區3個小區,總面積0.6平方公裡,總戶數2864戶。
  • 聖惠新區I區房屋確權工作正式開始,舊貌換新顏指日可待
    以下為區域現狀照片:現狀 照片據了解,目前聖惠1區房屋確權諮詢及登記工作已開始,確權諮詢及報名登記地點為聖惠1區拆遷改造項目指揮部--確權組(本片區原河津市建築工程公司院內)。時間:上午8:30-下午5:30 (從2020年7月10日開始)聖惠I區棚戶區改造項目規劃效果圖聖惠新區片區改造不僅能夠讓老城區舊貌換新顏,直接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品質,而且區域內貨場路的修建,將打通老城區的交通網絡,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 珠海這片沙灘即將舊貌換新顏!
    桂山島海豚灣沙灘即將舊貌換新顏。小明13日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桂山島海豚灣沙灘修復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已獲批覆。1998 年前後,為美化海岸環境,有關部門於海豚灣西南側海岸組織了一次拋沙海灘養護工作,形成了一片沙灘;後期在原人工海灘基礎上拋填部分礫石,形成海豚灣沙灘和礫石灘混合的海灘地貌。
  • 文明花開香滿園 鄉村舊貌換新顏
    馬佳 攝     姚麗麗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徐舉    莊河市堅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文明花開香滿園,鄉村舊貌換新顏。
  • 「舊貌換新顏」!R汽車青年中心正式成立
    R汽車新天地體驗中心的「舊貌換新顏」,不止於外觀上的改造,運營思路、服務理念也全新升級。實現真正從用戶角度出發,著眼於用戶的所思所想,為用戶帶來更加細緻、貼心的服務體驗。R汽車新天地體驗中心絕佳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活動組織經驗也得到了黃浦團區委的認可:12月22日,黃浦團區委攜手上汽團委成立上汽R汽車青年中心。
  • 高新區(江海區)推動10個老舊社區「舊貌換新顏」仁美社區改造紮實...
    據了解,今年高新區(江海區)持續推動10個老舊社區「舊貌換新顏」。其中,仁美社區改造正在紮實推進。社區居民馮先生把車停進臨時停車場後,步行幾分鐘回家。他告訴記者,仁美社區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由於時間久遠,大部分居民樓外立面陳舊,外牆結構層存在一定的損壞。
  • 舊貌換新顏 闊步走向幸福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18年拍攝的韓懷清全家福(一排從左至右:兒媳康志芳 韓懷清 兒子韓耀高)(資料圖)荔園堡村舊貌換新顏這些年國家扶持政策多支持革命老區發展建設南梁紅色大景區實施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荔園堡發展遇上了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