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蘭6億歐元出手收購,全球最大仿製藥企卻在「沉沒」?

2020-12-21 界面新聞

文|晨哨網 Kevin

近日,全球製藥公司邁蘭(Mylan N.V.)(NASDAQ:MYL)宣布達成一項協議,以6.419億歐元的價格收購南非製藥公司Aspen Pharmacare在歐洲的血栓相關智慧財產權和商業化權利。

這項收購包含的產品組合有Arixtra,Fraxiparine,Mono-Embolex和Orgaran等注射用抗凝劑。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12個月中,這些產品的淨銷售額合計約為2.31億歐元。

對Aspen的收購將使邁蘭成為歐洲第二大血栓相關產品生產商,並擴大其在醫院的業務範圍。不僅如此,該交易還將為邁蘭與輝瑞普強的合併起到推動效果,未來合併而出的新公司Viatris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仿製藥企業。

然而對此交易,市場反應卻頗為冷淡。消息放出後的三天內,邁蘭製藥股價持續下跌,維持了其自2015年以來整體向下的趨勢。

邁蘭製藥在二級市場的頹靡,正反映了其近年來的不如意。

邁蘭的困局

從上世紀80年代起,邁蘭製藥便開始靠著仿製藥大賺特賺。從1998年起,其便成為了世界第二的仿製藥企。

2007年,在通過收購默沙東仿製藥業務獲得EpiPen的生產銷售權後,邁蘭製藥進行了一系列社會宣傳和政府公關,將這款用於急性過敏的腎上腺素注射筆產品迅速打造成了公司的頭號產品。

由於EpiPen是一種藥械結合、具有較高專利門檻的複雜仿製藥,賽諾菲等藥企也曾進行仿製,卻都一度因質量問題將產品召回。除此之外,邁蘭製藥還通過向商業保險公司、藥品福利管理人和各州提供30%以上的回扣,以此排除競爭者,並長期在該領域佔據95%以上的市場份額。

而在憑藉已有優勢攫取利潤的同時,邁蘭也投入許多研發經費,注重追逐「首仿藥」。2007年至2017年間,美國一共批准1087個「首仿藥」,其中邁蘭製藥就獲批95個,獲批數排名第二,僅次於以色列仿製藥巨頭Teva。

在仿製藥領域的領先地位,讓其一度賺得盆滿缽滿。

但是最近幾年,邁蘭製藥過得並不舒心。

2018年,邁蘭製藥的纈沙坦被查出含有致癌物質N-亞硝基二乙胺。邁蘭製藥不得不停止了相關生產、銷售,並將已經售出的藥品從全球各地召回。

2019年,邁蘭的核心產品EpiPen出現了缺貨的情況。各大藥店不得不要求患者限量購買該產品,而這在造成邁蘭營收利潤下降的同時,也使得其它仿製藥企有了可乘之機,開始仿製、推廣腎上腺素注射類產品,並逐漸佔領市場。

2018年,邁蘭製藥的淨利潤從6.96億美元跌至3.53億美元。到2019年,淨利潤更是下降到了1680萬美元,降幅高達95.2%。

邁蘭製藥2013年至2019年淨利潤(億美元)

數據來源:Pitchbook、Mylan年報,晨哨併購製圖

2019年底,邁蘭(MYL)在二級市場被評級為「垃圾(Junk)」,截至2020年9月10日,其市值僅76.85億美元,較2015年的360億美元市值已蒸發近八成。

如此境況,除了因為邁蘭製藥遇到的一系列黑天鵝事件,更因為美國的仿製藥市場早已發生變化。

仿製藥企的末路

過去的幾十年間,邁蘭製藥能活的那麼滋潤,一方面是因為公司擁有優秀的產品和不俗的仿製藥研發實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美國仿製藥的政策門檻。

在2012年以前,美國FDA只要求藥企進行創新藥的NDA審批時繳納費用,對仿製藥的ANDA審批不收繳費用。這使得FDA更專注於NDA審批,卻對ANDA的審批不夠積極,致使大量ANDA審批申請被積壓。

對於仿製藥巨頭來說,他們有許多已經完成審批的產品,仿製藥的低審批效率可以減少同類競爭產品的上市,從而保證藥品價格的穩定;而藉助公司的強大研發能力和政府影響力,巨頭們也能通過首仿的獲批贏取先發優勢,帶來更加豐厚的利潤。

不過在2012年10月,情況發生了變化。ANDA的GDUFA法案在美國國會通過,該法案要求仿製藥企每年向FDA繳納費用,FDA則會提高評審效率,解決積壓問題。

在此之前,許多仿製藥已經完成了生物等效性研究,只是因為仿製藥批件積壓才一直沒有成功上市。而在新法案出臺後,FDA的ANDA審批數量逐年遞增,隨著大量同類仿製藥過審,往年持續上漲的仿製藥藥價開始逐漸轉為下降,仿製藥企的利潤空間受到了嚴重擠壓。

重壓之下,仿製藥企們掙扎求生。

除了紛紛開始壓縮業務和削減僱員之外,大廠一方面進行併購提升規模、爭取研發首仿藥以求在愈發內卷的市場中尋求生機,一方面進軍生物類似物乃至創新藥,以求轉型。

而作為仿製藥企的龍頭之一,邁蘭製藥在近年利潤大跌,陷於水深火熱之中,自然會生出一些新想法。

那就是通過尋找合作夥伴,打造世界第一的仿製藥企。

Viatris:強強聯手還是抱團取暖?

2019年7月,邁蘭與輝瑞(Pfizer)達成協議,將輝瑞的仿製藥品牌和成熟藥品業務部門輝瑞普強(Pfizer Upjohn)和邁蘭合併,建立一個新的跨國製藥企業。輝瑞股東將持有合併後新公司57%的股份,邁蘭股東持有合併後新公司43%的股份。

同年11月,兩家公司宣布合併後的公司名字將是Viatris。新公司的規模將超過Teva,成為世界最大的仿製藥企。此後,由於今年疫情和相關監管審查的影響,這項合併交易被推遲,並預計於2020年第四季度完成。

合併的同時,輝瑞將為邁蘭帶來立普妥,絡活喜,萬艾可,西樂葆等一系列明星產品。不僅如此,邁蘭還能藉助輝瑞普強的銷售體系,快速進入中國市場,並將自身的仿製藥產品優勢充分發揮。

然而這次合併,真的能拯救邁蘭嗎?

要想討論這一問題,不如從輝瑞普強的當前情況入手。

2018年7月,輝瑞將公司分拆為三個公司,其中輝瑞普強便是負責成熟藥物(即專利過期及仿製藥等)業務的公司。落戶上海之後,其成為首個將全球總部設立於中國的跨國藥企,並著重致力於擴張中國境內的仿製藥業務。

彼時的中國市場尚未形成「專利懸崖」,跨國藥企的原研藥即使過了專利期,仍可在中國保持較大的溢價,而仿製藥也保持著較大的利潤空間。

作為全世界醫療健康領域的重要新興市場,中國具有極大的潛力。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輝瑞普強立足上海押寶中國,本應是個不錯的決策。

然而能靠著仿製藥和過期專利藥在國內不斷撈錢的美好境況,在藥物集採實施之後戛然而止。

在國內集採的投標中,輝瑞普強屢次折戟。立普妥、絡活喜等產品雙雙失標,後續產品即便入選,也不得不迎來大規模降價。輝瑞普強近年來的營收本就在不斷下降,如今紮根中國的戰略也受到打擊,情勢不容樂觀。

因此,邁蘭和輝瑞普強這對難兄難弟的合併,與其說是強強聯合,不如說是抱團取暖。

更有甚者,在邁蘭與輝瑞普強達成協議後的9月,在輝瑞工作達22年的輝瑞普強領導人吳峰離職,10月,輝瑞普強五位業務總經理也全部離職。如此狀況,更讓這場合併充滿了大勢已去的悲情色彩。

實際上,剝離過專利期資產已成為跨國藥企的常用手段。通過將缺乏未來競爭力的業務分拆、剔出公司主體,雖說會使公司體量下降,但卻能保證企業的活力與核心競爭力。

因此,將輝瑞普強剝離並與邁蘭合併,對於輝瑞而言並非壞事。在此之前,輝瑞已將公司的消費者健康剝離,與葛蘭素史克的消費者健康部門組成合資公司,一門心思專注創新藥研發的決心頗為堅定。

但對於邁蘭、輝瑞普強乃至即將登場的Viatris來說,未來是福是禍,實在難以確認。

此次邁蘭製藥買下Aspen的歐洲業務,也是其自救行動的一部分,與邁蘭普強合併產生的規模優勢具有同樣的邏輯。但是此舉能對Viatris的正式成立以及未來運營起到多少正面作用,仍然是個未知數。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邁蘭的掙扎求生,是當今跨國仿製藥企的縮影,更是中國仿製藥企的前車之鑑。

其實在國家集採之前,國內的仿製藥格局已經有了些許變化。一方面,我國仿製藥審評的速度同樣在加快。2013年,我國的ANDA審評時長約為40個月,到2016年,這一時長已被縮短到5個月以下。另一方面,國家對新型仿製藥的新藥觀察期縮短或是消除,也使得更多仿製藥獲得審批的機會,並進入市場展開競爭。

不過這些變化對藥價的降低效果都比較緩慢,相比之下,國家集採的作用可謂是立竿見影。藥價驟降之下,依靠仿製藥維持利潤的藥企利潤迅速受到影響,並不得不尋找出路。

當然,國家集採是為了降低醫療費用,但還是會給藥企留下喘息的餘地。目前來說,依靠著集採後剩下的部分利潤空間和國家對國內首仿藥的支持,許多仿製藥企仍舊能保持一定的增長。

但是參考仿製藥企在美國的興衰史,我們也應該意識到,隨著藥物研發和審評體系的完善以及醫藥企業研發實力不斷上升,仿製藥市場會逐漸趨於飽和,未來的國內仿製藥市場也有可能面臨更大的競爭。

而想要在未來的腥風血雨中求得生存,國內的仿製藥企業除了加速仿製藥研發以追求首仿、爭取研發專利壁壘較高的複雜仿製藥之外,還應該提早做好準備,充分提升創新藥科研實力,增加相應投入,找到屬於自己的「重磅炸彈」級藥物,並逐漸獲得與國際藥企抗衡的實力。

當前國內的醫療健康產業尚未成熟,正處於突飛猛進的發展階段。國內政策鼓勵新銳醫療健康企業的發展,各大資本也正進行大規模投入。乘著這道快風,建立研發實力、鑄起專業壁壘、塑造國際地位,是當下國內藥企的當務之急。

在集採的風浪中,有許多國內藥企已經依靠著大產量和低成本的優勢站穩了腳跟。但它們也已經意識到了趨勢的變化,並開始增大研發投入。從早有準備的恆瑞醫藥,到逐步加碼的復星醫藥,再到原研起家的百濟神州,都為其它醫藥公司做出了榜樣。

依靠仿製藥起家是許多國際藥企崛起的必經之路,這無可厚非。但在利用仿製藥完成初期積累之後,怎樣才能走穩今後的路,是每個國內藥企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羅氏預付3.8億歐元收購Inflazome 正大天晴馬昔騰坦片首仿即將獲批
    (CDE)+產經觀察羅氏預付3.8億歐元收購Inflazome21日,Inflazome宣布,已與羅氏達成股份購買協議,Inflazome的股東獲得3.8億歐元的預付款,並有資格獲得額外的裡程碑款項。Inflazome此前已完成5500萬歐元的融資,截至今日,Inflazome創立不到五年!(藥明康德)維亞生物戰略收購SYNthesis維亞生物訂立股份購買協議,據此,維亞生物同意收購及賣方同意出售SYNthesis的全部股權,代價約為8000萬美元,合計約港元6.2億。
  • 全球製藥巨頭,超2500億天價收購!只為一款孤兒藥?
    阿斯利康2019年財報顯示,其營收大頭主要涵蓋腫瘤、心血管以及呼吸三大領域,但只擁有一款罕見病免疫產品Fasenra,2019年這一產品銷售額7.04億美元,同比增長率高達137%。 有媒體報導稱,阿斯利康主攻的腫瘤賽道上競爭激烈,且公司的王牌藥專利保護陸續到期,大批仿製藥開始湧現,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
  • 全球製藥巨頭,超2500億天價收購!只為一款孤兒藥?|藥物|製藥|罕見|...
    正是憑藉此,2012年時,Soliris就憑藉11.24億美金的銷售額躋身重磅藥物行列。亞力兄的2019財報顯示,其總營收約60億美元,其中Soliris的銷售額高達39.46億美元,在2019抗體類藥物銷售排行11名。而阿斯利康作為全球製藥巨頭,自然已經布局罕見病藥物賽道,銷售增長勢頭迅猛。
  • 製藥巨頭賽諾菲欲組建原料藥公司 但波立維、安博維被仿製藥煩死了
    運營商財經網 吳碧慧 /文製藥巨頭賽諾菲又有了新動作!相關媒體報導稱,賽諾菲CEO韓保羅日前宣布,計劃將其在歐洲的六個原料藥(API)生產基地合併,創建一家獨立的API生產公司,構成世界第二大API生產業務。不過,曾經的糖尿病與心血管藥品領域巨頭賽菲諾被仿製藥弄得心煩意亂。
  • 邁藍和輝瑞普強成功合併,全球新仿製藥巨頭暉致正式誕生
    在宣布剝離仿製藥業務一年多之後,邁藍(Mylan N.V.)和輝瑞旗下業務部門輝瑞普強(Pfizer Upjohn)成功合併,暉致公司(Viatris Inc.,納斯達克股票代碼:VTRS)於2020年11月16日正式成立。
  • 為什麼這些製藥企業可以躋身全球TOP10?
    其藥品銷售額增長了6%。毫無疑問,諾華公司在2019年取得了輝煌的成績。這家瑞士集團獲得了六項新藥批准,這使其在未來幾年內推出25種重磅炸彈藥物的承諾有了巨大的飛躍。 今年1月份,諾華公司完成了對製藥公司97億美元的收購,增加了inclisiran,一種潛在的一流降膽固醇療法。
  • 雀巢又出手了!史上首次收購膠原蛋白保健品,全球最大食品公司要...
    文:何丹琳 全球最大食品公司雀巢的營養保健品版圖再次擴大!這是今年以來,該公司第三次在雀巢健康科學所在的業務領域出手,不過這次的收購標的有點特別。 小食代留意到,雀巢今天宣布,雀巢健康科學公司已同意收購Vital Proteins的多數股權。在一份通報中,雀巢形容Vital Proteins是「美國領先的膠原蛋白品牌」,以及一個提供補充劑、飲料和食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平臺。
  • 諾華4.5億歐元獲默克在研新藥全球權益 默沙東研發總裁明年退休
    (國家藥監局)+產經觀察131億美元收購 BMS能否延續心血管領域輝煌BMS宣布將以131億美元(225美元/股)現金收購MyoKardia,創下了臨床階段製藥公司收購規模的紀錄。消息宣布後,MyoKardia的股價隨即飆升58.5%。
  • 2020下半年 這10款重磅仿製藥將在國內獲批
    2017 年 8 月,恆瑞醫藥首家按 3 類仿製藥報產,隨後北京百奧藥業、兆科藥業也按 3 類仿製藥遞交上市申請,其中兆科藥業於 6 月 24 日收到 NMPA 的審批意見,未被批准。目前,恆瑞醫藥阿齊沙坦片的上市申請已經完成臨床試驗現場檢查,且即將完成第二輪資料,預計在 Q3 獲批。
  • 【邁藍和輝瑞普強成功合併,全球新仿製藥巨頭暉致正式誕生】在宣布...
    【邁藍和輝瑞普強成功合併,全球新仿製藥巨頭暉致正式誕生】在宣布剝離仿製藥業務一年多之後,邁藍和輝瑞旗下業務部門輝瑞普強成功合併,暉致公司於2020年11月16日正式成立。邁藍和普強於2019年7月29日宣布合併,並於2020年10月30日獲得最終監管批准。
  • 一周全球十大併購(03.30-04.05):鷗翎投資80億美元要約收購58同城...
    交易方面,疫情促使多個大額交易終止,例如:施樂因疫情放棄340億美元收購惠普要約;軟銀出爾反爾欲放棄收購WeWork 30億美元股權,全球隔離動搖了WeWork的業務根基;美國自動變速器生產商博格華納欲放棄9.51億美元收購同行德爾福科技,因對方應對疫情動用了5億美元的循環信貸工具。本周全球併購市場政策方面。
  • 19億棄購 欲44億買回 海正藥業收瀚暉製藥股權存疑
    彼時的新聞稿顯示:2012年9月13日,海正藥業與輝瑞公司宣布由雙方合資組建的「海正輝瑞製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該合資企業將面向中國和全球市場開發、生產和推廣包括品牌仿製藥在內的專利到期藥物。合資企業的成立標誌著兩家公司在為更多的患者提供優質優價的品牌仿製藥方面的努力邁出了重要一步。
  • 投資12億,中企赴德買下工廠生產新冠疫苗!德國卻尚未批准
    來源:金十數據據聯合早報最新消息,12月21日當天,德國製藥巨頭拜耳(BAYER)與我國知名製藥企業——藥明生物(WuXi Biologics)達成了一項合作協議,拜耳同意以約1.5億歐元(折合約12億元人民幣)將其位於德國伍珀塔爾地區的生物藥原液廠賣給中企
  • 6年獲中國852億投資!智利卻作意外舉動:欲阻礙中企收購電力資產
    分析指出,智利此舉或是想要「阻礙」中企對當地電力企業的投資項目。據財新網報導,今年11月13日,我國電力巨頭國家電網旗下國網國際出資25.7億歐元(折合約204.6億元人民幣),買下了智利第一大配電公司96.04%的資產。按照雙方達成的約定,這筆收購將在2021年2月底完成交易,而這也是近年來我國企業在智利的最大投資項目之一。
  • B肝原研藥仿製藥之分,活性成分總體相當,客觀認識仿製藥
    B肝原研藥仿製藥之分,活性成分總體相當,客觀認識仿製藥從全球新藥研發速度看,一種新藥從研發到III期臨床試驗,至少是需要10年時間,實際上,多數慢性B肝新藥研發跨度會超過10年。新藥研發,將面臨許多問題,包括對受試者嚴重不良反應、耐藥等。
  • 投入12億收購製藥工廠,德國還未批准
    作為全球範圍內最早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中國不僅向世界各國分享了可靠有效的抗疫經驗,也以行動推動了全球疫苗研發的進程。據數據顯示,截至12月16日,中國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達到15個,其中有中國科興等3個疫苗正處於最後衝刺階段。此外,中國還與其他國家展開疫苗相關合作,希望能夠集合眾國之力,儘早結束這場全球災難。
  • 首仿競爭最熱全球400億級抗血栓藥 是誰跑贏了?
    目前,全球批准上市的抗VEGF/VEGFR的大分子藥物共有五種,包括3種單克隆抗體:貝伐珠單抗、雷莫蘆單抗、雷珠單抗,以及2種融合蛋白:阿柏西普、康柏西普。其中貝伐珠單抗、雷珠單抗、阿柏西普是年銷售超30億美元的暢銷藥。據業內專業人士預測,到2020年,眼科抗VEGF藥物全球市場規模將達120億美元,康弘康柏西普前景可期。
  • 凱雷投資集團將以20億歐元從西門子收購弗蘭德
    記者 | 周小颺界面新聞記者獲悉,10月29日凱雷投資集團宣布,同意以20億歐元從西門子(Siemens AG)收購機械傳動和電氣傳動行業具領先地位的企業弗蘭德(Flender GmbH)。總部位於德國博霍爾特的弗蘭德是全球領先的傳動技術公司,產品和服務組合非常廣泛,包括適用於各行業的變速箱、聯軸器和發電機,在風能領域重要性正在凸顯。弗蘭德全球員工約8600人,業務遍及包括亞洲在內的35個國家,2020財年的銷售額預計為22億歐元。本次股權投資將由凱雷歐洲基金第五期(CEP V)和凱雷亞洲基金第五期(CAP V)的關聯公司進行。
  • 騰訊牽頭財團再出手,30億歐元收購環球音樂集團10%股權
    12月18日,法國媒體公司Vivendi SA報導稱,騰訊控股牽頭的財團決定行使選擇權,再收購環球音樂10%的股權。新的協議對環球音樂集團的企業估值為300億歐元,這意味著10%的股份售價為30億歐元。
  • 投資綠葉製藥(2186.HK)的邏輯
    1  綠葉不是仿製藥企業  綠葉製藥成立於1994年,早期的綠葉只有注射用七葉皂苷鈉等品種,2004年綠葉在新加坡上市,上市後通過一系列收購獲得了注射用甘氨雙唑鈉、紫杉醇脂質體、血脂康、阿卡波糖膠囊等獨家核心產品。可以說,綠葉在早期就是致力於做獨家品種的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