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據聯合早報最新消息,12月21日當天,德國製藥巨頭拜耳(BAYER)與我國知名製藥企業——藥明生物(WuXi Biologics)達成了一項合作協議,拜耳同意以約1.5億歐元(折合約12億元人民幣)將其位於德國伍珀塔爾地區的生物藥原液廠賣給中企,用於新冠疫苗的生產和其他製藥活動。
截至目前,德國有關監管部門還沒有對此交易發放「許可證」,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獲批。據悉,這已經是藥明生物年內第二次到德國收購製藥工廠,上一次是在今年4月,同樣也與拜耳合作。
按照雙方的規劃,這兩間工廠預計都將在2021年投入運營,預計為藥明生物在歐洲地區的醫藥用品供應提供重要支撐。
公開資料顯示,藥明生物有醫藥界的「臺積電」之稱,該司主要為全球各大製藥公司提供醫藥合同定製研發生產服務。說白了就是,藥明生物主要就是為研發出藥品、疫苗的企業提供生產服務。截至目前,該司手上的新冠疫苗項目訂單已經超過10個。
截至12月16日,我國總計15個新冠疫苗邁入臨床試驗,並且有中國科興等3個疫苗處於最終的衝刺階段,數量領先全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菲律賓、巴西、阿聯、埃及等在內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明確表示,之後將從中國採購疫苗。因此,目前中企積極赴海外部署新冠疫苗生產基地,也將進一步幫助我國新冠疫苗服務全球。
多年來,除了耕耘中國市場以外,藥明生物也在積極開拓海外的生產基地。據一財報導,今年 2月,藥明生物旗下子公司藥明海德(CDMO)就與一家全球疫苗巨頭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據悉,雙方籤署了長達20年的疫苗生產供應訂單,合同金額高達約30億美元(折合約196億元人民幣)。之後這家中企將在愛爾蘭新建一座服務全球市場的疫苗生產基地,預計這座工廠將在2年後(2022年)正式投產。
那麼,在企業積極走出國門的同時,我國自家的疫苗生產狀況如何呢?據中國經營網消息,按照目前多家中企在建的生產車間規模,預計明年我國的新冠疫苗產能將達20億劑。
文 |廖力思 題 | 黃紫鎵 圖 |饒建寧 盧文祥 審 |黃紫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