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劉聯盟為何如此脆弱?是劉備一毛不拔,還是孫權斤斤計較?

2020-12-23 騰訊網

赤壁之戰後,雖然劉備和孫權一度聯盟抗曹,但隨著劉備入蜀佔據益州,孫劉聯盟卻很快便陷入崩潰之中,而孫劉聯盟之所以如此脆弱,根源便是荊州的歸屬。可以說,孫劉聯盟因荊州而起,但也因荊州而終。

荊州戰略地位太過重要,魏蜀吳三方誰也不願放手

三國「三大戰役」中,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兩戰其實都是因爭奪荊州而引發,由此可見荊州的戰略重要性。如下圖所示,黑色箭頭是曹魏南下路線,紅色箭頭為蜀漢東出路線,藍色箭頭則是荊州對東吳腹地的威脅。

1、曹魏南下的必經之路。由於大別山的阻擋,再加上蜀地道路難行,歷來北方軍隊南下只有三條路線可供選擇(如下圖):一是走長江中遊的荊襄地區,從南陽盆地到江漢平原。二是沿大別山北麓向東,經淮西攻打合肥。三是從蘇北平原經「揚州-鎮江」一線渡江。然而,由於北方軍隊不善水戰,因此長江中下遊渡江作戰的路線均不作為首選,或者說只能作為佯攻或輔助手段,而荊襄地區則往往被作為主攻方向,如同後世蒙古南下攻滅南宋一樣,荊襄地區對於曹操來說乃是必爭之地,這也是曹操即使在赤壁遭遇戰敗,仍要死死守住南陽郡的原因所在。

2、東吳西部的重要屏障。東吳地處長江以南,而在三國以前,南方的發展無疑遠遠落後於北方,因此東吳的重要城市幾乎全在長江沿線(如下圖)。長江雖然被稱為天險,但也只能阻攔水戰較弱的北方軍隊,荊州一旦丟失,那麼就如蒙古佔據荊襄之後順流而下進攻臨安一樣,長江非但不能阻攔敵人,反而會成為敵人直接進攻東吳腹地的坦途。因此,荊州對於東吳來說同樣極為重要,孫權根本不會容許荊州落入他人之手。

3、蜀漢東出的重要門戶。由於益州地處四川盆地,而蜀道又太過難行,因此蜀漢想要謀取天下,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經漢中北上,或攻佔關中地區,或向西涼發展。二是經荊州南郡東出。因此,蜀漢想要獲得戰略主動權,就必須佔領荊州,而一旦荊州丟失,尤其是南郡丟失,那麼蜀漢就將牢牢被鎖死在四川盆地,而只剩漢中北上直接與曹魏正面對抗一條路。同時,蜀漢本就是三國之中較弱的一個,一旦荊州丟失,還會造成人口、經濟等方面的嚴重損失。

正是由於荊州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使得自赤壁之戰以來,魏蜀吳三方圍繞荊州歸屬的問題,不斷展開血腥爭奪。當曹操威脅存在之時,孫劉尚且可以作為盟友聯手抗曹,可一旦曹魏壓力不再,蜀漢和東吳的聯盟,便會因為荊州的歸屬而變得極為脆弱。

孫權和劉備的聯盟,本就屬於利益結合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之後,開始將戰略重心轉向南方,繼而引發了赤壁之戰。曹操雖然最終敗北,但卻依然佔據著南陽郡,保持著對南方的壓力。而東吳出力最多卻只佔據了南郡大部和江夏郡北部,劉備則趁機以劉琦的名義奪取了荊南四郡。

赤壁之戰後荊州局勢

荊州赤壁之戰結束後,周瑜便向孫權提出了「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戚操」的計劃,這其實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由於周瑜不久後死去,再加上東吳與益州之間夾著劉備和曹操,因此孫權最終放棄了這個計劃。

對於劉備來說,按照《隆中對》的戰略規劃,佔據荊南四郡的他下一步便要向益州發展,但通向益州的通道南郡,卻大部分掌握在東吳手中。因此,劉備便先後兩次向孫權提出了暫借南郡的江陵地區給自己。

對於劉備的借地,孫權一開始並不同意,但之後在魯肅的建議下,出於東吳的發展考慮,孫權最終同意借地。而孫權之所以如此做,主要源於當時曹操仍然對南方有著巨大壓力,如赤壁之戰次年,「(建安十四年)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秋七月,自渦入淮,出肥水,軍合肥」,將南郡借給劉備之後,便可以將劉備推到對抗曹操的最前沿,而東吳則騰出手來,於建安十五年(210年)趁機將交州奪到了手中。

將南郡借給劉備後,東吳的勢力雖然暫時退出了荊州,但他並未徹底放棄對荊州的爭奪。劉備雖然佔據荊州後擁有了立錐之地,但仍然實力較弱,想要對抗曹操就必須依附東吳這個盟友,而且孫權還留了一個後手,那便是將妹妹嫁給了劉備,一來可以藉助聯姻鞏固聯盟,二來則可以通過聯姻將劉備牢牢困在東吳一方,為將來謀取荊州打下基礎。

如此一來,在曹操仍然對南方保持壓力的情況下,在劉備勢力較弱必須依靠東吳的前提下,雙方自然結盟並維持了一段時間的蜜月期。只是令孫權沒有想到的是,劉備竟然迅速以荊州為跳板佔據了益州,而橫跨荊、益的劉備顯然對東吳已經構成了威脅,因此孫權在劉備進軍益州之際便接回了妹子,雙方的矛盾已經是一觸即發。

曹操戰略重心轉向西北,孫劉聯盟圍繞荊州展開爭奪

對於孫劉聯盟抗曹,曹操自然也是看出了其中的貓膩,於是再度使出「欲擒故縱」之計,從建安十六年(211年)開始,便將戰略重心轉向西北,開始向關中和西涼用兵。而隨著北部威脅的消失,孫權在鞏固長江防線的同時,開始就荊州與蜀漢展開爭奪。

建安二十年(215年),眼看劉備奪取了益州,由於當初的借地原因,孫權便派諸葛瑾向劉備討還南郡。南郡作為連接益州和荊州的交通要道,劉備自然不會輕易歸還,而這無疑給了孫權動武的藉口。孫權於是令呂蒙率兵連下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則起兵五萬赴公安,關羽屯兵三萬於益陽與魯肅對峙,大戰一觸即發。

眼看孫權和劉備果然圍繞荊州展開了爭奪,曹操則趁機率十萬大軍親徵漢中張魯,並迫使張魯投降,佔據漢中之地。得知後院起火的劉備,為了避免腹背受敵,只得與孫權議和,雙方平分荊州,史稱「湘水劃界」。

建安二十三年(217年),劉備率兵與曹操爭奪漢中,歷經一番鏖戰之後,曹操被迫退出漢中。而就在曹操退兵之後不久,關羽趁曹軍主力被牽制在西線之際,率兵向荊襄一帶發動進攻,曹操大為震動,連忙趕回洛陽,親自指揮救援樊城。而孫權則瞅準時機,趁劉備剛剛結束關中爭奪,無力東顧的機會,從背後偷襲關羽,導致關羽敗走麥城,荊州落入東吳手中。

正如前文所說,荊州落入東吳手中之後,劉備不僅被徹底鎖死在了四川盆地,而且地盤、人口、經濟均損失慘重,對於志在天下的他來說,這顯然是無法忍受的。為此,當從漢中之戰中恢復過來後,劉備立即發兵進攻東吳,意圖重新奪回荊州。

「夷陵之戰」雙方進兵路線

章武二年(222年)春,從關中之戰和丟失荊州中恢復過來的劉備,為了重奪荊州,率水陸大軍進攻東吳。結果被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打敗,將軍馮習、張南、傅肜、程畿等戰死。隔岸觀火的曹丕見劉備敗的如此之快,連忙下令南徵,諸軍兵並進,曹真、曹休等諸路大捷,擊敗孫盛,大破呂範,火燒諸葛瑾,幾乎攻下江陵。正是由於來自曹丕的威脅,東吳雖然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但卻不得不向蜀漢議和,雙方重新恢復聯盟關係。

「夷陵之戰」劉備敗退路線

如上所述,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孫劉聯盟本就是為了合力抗曹,屬於利益共同體。然而,隨著曹操壓力的消失,再加上劉備的快速崛起,孫權自然不會再放心將荊州交給對方,雙方便不可避免的圍繞荊州歸屬展開了爭奪,導致聯盟迅速破碎,而丟失荊州重新衰弱的蜀漢,則又不得不再度與東吳聯盟抗曹。

相關焦點

  • 赤壁之戰後,孫權奪取荊州南郡,他為何將其借給劉備?
    戰後,孫權乘勝派周瑜進軍,經過一年多的戰鬥,終於擊敗曹仁,奪取了以江陵為中心的南郡大部分地區。南郡是整個荊州最發達的地區,人口眾多、經濟富庶,戰略地位十分關鍵。可是,孫權卻轉手將其送給劉備,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一、借南郡之前的荊州地區的形勢東漢時期,荊州共有七個郡,分別是南陽、南郡、江夏、桂陽、武陵、零陵、長沙。
  • 詳解三國謎案「借荊州」:是劉備賴著不還,還是孫權背信棄義?
    在《三國演義》裡,羅貫中也將許多精彩的故事和荊州發生關係:「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單刀赴會」、「敗走麥城」.提到荊州,也有一樁三國謎案困擾著許多讀者,那就是「借荊州」,在《三國演義》裡,被劉備、孫權借來索去的荊州,在真實的歷史上,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在「借荊州」這件事上,到底該怪劉備賴著不還,還是該怪孫權背信棄義呢?下面,我們就來詳解其中的來龍去脈。
  • 劉備和孫尚香結婚時正當壯年,為何兩人數年的婚姻,竟然沒有孩子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對劉備的實力增長也心懷疑忌。他為了加強與劉備的友誼,穩固孫劉聯盟的基礎,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這就是劉備與孫尚香婚姻的由來。可以說,結親是孫權的一種重要的外交手段,與劉備結親自然也不例外。二、劉備與孫尚香的婚姻感情。我們要解釋劉備為何與孫尚香沒有孩子的問題,首先就要從劉備與孫尚香夫妻的感情談起。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與孫尚香兩人在結婚的時候,夫妻感情很好。周瑜向孫權建議,以聲色迷惑住劉備,讓他放棄回荊州的想法。
  • 別再被《三國演義》騙了,關羽兵敗被殺,完全是劉備忘恩負義導致
    其一:劉備忘恩負義,激怒孫權 在赤壁之戰後,孫權為了鞏固孫劉聯盟,把妹妹嫁給了劉備。但為何當劉備進攻西川時,卻突然又派人去接妹妹,拆散了這樁婚姻?其實,這就是一次具有風向標性質的事件。 即孫權拋棄了孫劉聯盟,第一時間接妹妹回家。因為孫夫人對劉備來言,是東吳奸細。但對東吳來言,孫夫人卻又成了放在蜀漢方面的「人質」。
  • 孫權沒有採納周瑜計策扣押劉備,如採用了會怎樣,後人給出了答案
    就是以孫權想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為名,欺騙劉備來到東吳。然後東吳扣押劉備,來換取荊州。但是,由於有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計謀沒有成功。不但如此,還讓劉備娶走了孫夫人。周瑜則落下了「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笑名。但是,那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裡的描述。在現實歷史中,周瑜的計謀是這樣的嗎?而且,這條計謀為什麼越過千年之後,被軍閥閻錫山用得淋漓盡致呢?
  • 劉備娶了孫小妹 三年沒有子嗣 諸葛亮一語道破玄機:孫權實際是送來了三國第一女間諜
    小說演義的說法是周瑜設了個美人計,要借著招親的名義把劉備誆到江東扣押起來,讓劉備把荊州全部歸還孫權。其實當年群雄割據,有槍就是草頭王,地盤誰打下來就是誰的,而孫權把妹妹嫁給劉備,原因就是八個字:「權稍畏之,進妹固好」。是孫權為了鞏固孫劉聯盟,犧牲了自己的妹妹。
  • 諸葛亮不選曹操和孫權,為何偏選劉備?從龐統的經歷可以看出端倪
    很多三國愛好者都有一個疑問,諸葛亮出山時,為什麼選擇落魄的劉備?為什麼不選擇實力更強的孫權和曹操?以諸葛亮的智力,加上孫權或曹操的實力,前景一定很美。至於諸葛亮為何對孫權和曹操不屑一顧?歷史上的諸葛亮也並非是像《三國演義》那般神奇,對於不缺人才的孫權和曹操來說,諸葛亮即使去了,也無法受到重用,必須得熬資歷,心高氣傲的諸葛亮未必有那個耐心。而劉備這邊就不同,求才若渴,去了就能拿到一個好位置,劉備還是處於創業期,還能分到股份,正合諸葛亮這位有理想有志氣大好青年的意願。
  • 漢中之戰,黃忠斬了夏侯淵,劉備為何一臉的不高興?原因很簡單
    在歷史之上呢,劉備與曹操發動的這場戰爭叫,「漢中之戰」。在漢中之戰中,劉備的五虎上將黃忠,首先斬了曹操留下的徵西將軍夏侯淵,劉備佔盡兵勢。後來,曹操親自率領大軍與劉備交戰。然而,由於各種原因最終還是曹操戰敗。劉備取得大勝,成功的收回了漢中,保住了川蜀的咽喉之地。劉備雖然在漢中之戰中大勝而歸,但是真正讀懂這段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其實當時的劉備他是不高興的!
  • 曹操,劉備,孫權都有什麼才能呀?
    曹操,劉備,孫權都有什麼才能呀?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不過筆者還是勉為其難,試著從以下三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一,起事之初,他們能因勢利導發揮優勢。曹操、孫權、劉備等三人各有優勢。曹操的優勢是祖上有錢;孫權的優勢是祖上有地;劉備的優勢是祖上有名。曹操是宦官之後,家有萬貫。
  • 赤壁之戰,周瑜大智大勇贏得千秋盛名,劉備卻自私自利其心可誅
    劉備和孫權這兩大武力集團,成為曹操的新目標。如果曹操能順利打贏這一仗,擊滅劉備、孫權,則漢末亂世將會提前結束,三國鼎立的局面也不會形成。危急時刻,劉備和孫權為情勢所迫,終於攜起手來結成孫劉聯盟,共同對抗曹操。孫劉聯軍在赤壁與曹軍相遇,一場大戰之後,孫劉聯軍以弱勝強,創造戰場奇蹟,擊敗了強大的曹操。此戰成為三國歷史發展的轉折點,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由此奠定。
  • 孫尚香年輕貌美又顯貴,劉備為何拋棄她,娶了益州寡婦吳氏
    曹操大軍南下,荊州舉城投降,劉備退守江夏,此時的孫權心中也惶惶不得終日,眼看曹操即將南下,憑藉自己的能力很難抵擋,為此孫權派出了魯肅去拜訪慰問剛剛兵敗的劉備,藉機試探劉備的意圖。劉備反曹的心意孫權知曉後,孫權力排眾議,支持以周瑜為首的主戰派,派遣魯肅前往劉備處,與劉備一起抗擊曹操,孫劉聯盟正式達成。
  • 劉備與孫夫人關係新解
    史載孫權「進妹固好」,目的是為加強孫劉聯盟。而且孫夫人嫁給劉備時,孫權還借給他荊州四郡,這不像是一個虛偽的做法,更不是一個陰謀。事實上,孫權是一直比較畏懼劉備的。孫夫人不大可能是「臥底」,古代和親還從來沒有聽說過和親的女子成為臥底或間諜的先例。孫權也不至於傻到將自己的親妹妹送去做臥底間諜,一旦敗露,就必死無疑。
  • 赤壁之戰中,抗曹的主力是東吳,為何孫權要與兵微將寡的劉備結盟
    那麼,既然赤壁之戰中主要依靠的是孫權的東吳人馬,那麼孫權又何必非要和劉備聯盟,使得戰後劉備得以攻城略地,開創自己的基業,為自己多樹立一個競爭對手呢?這主要的原因還是孫權對抗曹操的需要。當年曹操南下,輕易奪取了荊州,在長坂坡擊潰了劉備的主力。在這個時候,曹操收編了荊州的軍隊,擁有了強大的水陸軍。
  • 曹操失去郭嘉,劉備失去龐統,孫權失去周瑜,哪個影響更大?
    、豫州這些地方都沒能守好戰果,漂泊半生還是一事無成。直到諸葛亮加盟劉備之後,劉備開始逆襲,僅僅十幾年時間就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漢。值得一提的是,軍師能力雖然很強但生命非常脆弱,曹操早期失去了郭嘉、孫權中期失去了周瑜,劉備晚期失去了龐統。但影響最大的還是周瑜的離世。在說周瑜之前先來看下郭嘉和龐統的離世對曹操和劉備的影響。先說郭嘉,他是汝南的青年才俊,也是曹操主要謀臣荀彧的至交好友。
  • 劉備奪取益州花了3年之久,為何曹操和孫權都沒有阻止?
    周瑜聯合劉備圍困江陵一年多,最終逼迫曹仁棄城逃走,孫權佔據了南郡。此時,孫權親自進攻合肥,派遣張昭進攻九江郡當塗縣。張昭出師不利,孫權攻打合肥一個多月,也未能破城。曹操派遣張喜率騎兵增援合肥,還未到達,孫權就已經撤軍。此後,劉備佔據了荊州南四郡,孫權也向桂陽派出了太守。儘管孫劉聯盟摩擦不斷,但還是維持著表面的合作關係。
  • 劉備「借荊州」不還,背後的真相鮮為人知
    正因如此,曹操失敗了,從此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可能。赤壁之戰的失敗無疑讓曹操損失慘重,但是一個人卻是變得「富貴」起來,此人就是劉備。歷史上的劉備年過半百的時候還在顛沛流離,直到赤壁之戰後,劉備才有了自己的棲身之所。那麼赤壁之戰後,劉備看到了屬於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赤壁之戰的失敗,荊州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於是劉備有了屬於自己的棲身之所。
  • 劉備與孫夫人結婚三年,為何沒生下兒女?只因劉備有三大難言之隱
    原本,劉備和孫夫人的結合不過是政治婚姻的產物,但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孫夫人最終折服於劉備過人的魅力之下,實現了這段忘年戀情。那麼就有很多讀者感到奇怪,劉備和孫夫人如此恩愛,為何沒有生下兒女。如果兩人生下了孩子,或許孫權和劉備就不會最終反目了。從歷史來看,劉備和孫夫人是絕無可能留下子嗣的,只因劉備有個難言之隱。
  • 夷陵之戰,為什麼還沒開戰,孫權就送地求和,劉備又為何拒絕?
    這點道理不光孫權知道,劉備也知道,但是劉備是被逼紅了眼了,荊州對於蜀國來說太重要了。雖然雙方都知道求和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劉備和孫權當時根本就沒有談攏,孫權根本就不可能把剛剛拿回來的荊州,再原原本本地送回去,因為當時蜀吳邊界已經到了巫山附近了,早就超了荊州一大塊了,我估計孫權頂多也就是把多出來的這塊還回去。
  • 夷陵之戰劉備慘敗,孫權為何不攻克西蜀?周瑜之死或改變三國戰局!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建立季漢政權,揮師伐吳。 我們知道,這場戰鬥,劉備最終遭遇了夷陵大敗,一場大火讓季漢政權在丟失荊州之後雪上加霜。北邊曹魏在虎視眈眈,東邊東吳隨時可能西進,南邊蠻人因為親蜀漢的沙摩柯死了,就在孫權的支持下向北騷擾,這個時候還有漢嘉太守黃元謀反,朝中益州豪強支持的益州派也有降曹或降吳傾向。可以說,季漢政權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 孫權反覆強調不能殺關羽,為何呂蒙執意要殺,難道是報私仇?
    劉備借荊州不還,在孫權的心裡紮下了一根刺。關羽北伐打得曹操一方措手不及,曹操知道正面剛不過關羽,便選擇了聯合東吳。孫權在此之前還是和劉備結盟的,但荊州對孫權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孫權動搖了,派出了呂蒙去攻打荊州。孫權明明在臨行前和呂蒙反覆強調不能殺關羽,可為何最後關羽還是死在了呂蒙的部下馬忠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