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親密關係,從不追求天長地久開始?

2021-02-20 三聯生活周刊

《我的寵物》主題徵稿正在進行中,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來稿請投:

zhuangao@lifeweek.com.cn

從「離婚冷靜期」被提出、擬定到最終寫入《民法典》,大家對它的討論從未停止過。當然,聲討居多。

大家的思路是:真想離婚的,何必攔著不讓離呢?如果是衝動型離婚,倆人離完後還可復婚啊。當代年輕人,日常恐婚的已經夠多了,現在連離婚都設置障礙,有種「後路」被堵死的感覺,更不敢結婚了。

離婚率連續16年上漲、不想談戀愛、不敢結婚、不輕易相信愛情、還沒結婚先想著離婚……一段持久、親密的關係在當今社會日漸成為稀有物,過去常見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現在看上去遙遠的像個傳說。是我們對一段親密關係免疫了?還是自己理想中的親密關係太曲高和寡?在不太提「親密」這個詞的過去,傳統的親密模式有兩款,第一款是「長相守」。卓文君在《白頭吟》裡字字深情地寫下: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然後,司馬相如找了個三兒,準備納茂林女子為妾作為回報。卓文君不死心,又寫了《怨郎詩》送給老公:「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郎怨。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結果呢?據歷史記載,反正最後身邊陪著的人也不是卓文君,該納的女子也沒耽誤。像卓文君這種在封建禮法森嚴、女性地位不高的時代,敢私奔、敢帶著相好在家門口賣酒「膈應」家人,也逃不出想要「長相守、到白頭」的情感。「長相守」是父母老一輩感情的經典模式。具體特徵是:打死不分家,哪怕貌合神離。這種情感模式與傳統倫理道德、文化、生活成本等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在意識形態上,「長相守」的人把一段感情的分裂視作恥辱和負擔。 前段時間大火的韓劇《夫妻的世界》,優秀、無辜如女主,在面對出軌老公時,也禁不住要掂量一番「離婚女人」的分量。因為男的通常都能重新結婚,和年輕漂亮的妻子過幸福日子,而離婚的女人,帶著孩子,卻要忍受流言蜚語。「因果報應、事必歸正,都是騙人的」,感情和婚姻是最難講因果的事物吧。這種親密模式確實譜寫過一些動人的愛情故事;但對於更多因為經年累月早已磨損掉真情、守著道德或別人的眼光「捆綁」彼此一輩子的伴侶來說,幸或不幸、悔或不悔,只有自己知道。 另一種傳統親密模式是「來過一陣子,懷念一輩子」。比如茨維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女主對男作家的那種感情。女主兩次和作家相好、並生下了作家的孩子、愛了作家一輩子,作家卻從未記得、認出過她。這是悲劇型的「來過一陣子,懷念一輩子」。 現實中有美好版本的,比如三毛與荷西的感情。雖然沒能長相守一生,但因為在對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那個人即便短暫停留,也成為一生的銘記。「來過一陣子,懷念一輩子」這種親密關係曾有過令人心動和陶醉的一面,但終究錯付或錯失。有時一方因為陷入過深,會因為一棵樹而放棄了整片森林。 總體來說,傳統的親密關係模式把「唯一性」、「相伴終身」看得重要;而且會不自覺地給這段感情加上一層「濾鏡」——他是我的靈魂伴侶、唯一懂我的人、離開我不行……喜歡用能否白頭到來檢驗一段感情的好與壞。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對親密關係的解讀完全不同。大家的親密關係,有點另類。最常見的一種親密模式是:你是你、我是我、我們是我們。認識一對小夫妻,五一男的和大學室友去了三亞玩,女的和姐妹淘去了杭州小住。我問他們幹嘛不一起出去玩啊,平時上班那麼忙,難得放假可以一起玩耍。倆人表示幹嘛每次旅行都要綁一起出去啊?身邊不少有伴侶的朋友,日常相處模式是這樣的:各自玩各自的手機、有各自的朋友和「局」,可以各自玩耍,但想在一起時也可以隨時無隔閡地在一起做點什麼,而且樂子並不少。就像上面那對小夫妻,平時周末一起去攝影、喝咖啡、玩密室逃脫,也有不少「共鳴」。但總是玩在一起,他們是不答應的。 「各玩各的」不代表感情不好,更多的是對彼此成長經歷、圈子、喜好的尊重。與其強融硬湊在一起玩,不如給足空間讓彼此舒服。

《歡樂頌》劇照

具體表現為:可以只在周末見面、給彼此起沙雕外號、和男友一起聯機、和女友一起敷面膜。總之,相處起來更像大學室友、好兄弟、好閨蜜。 這是一種不再把愛情、友情、親情做嚴格劃分的情感模式;甚至突破了性別界限,不再認為一段感情裡,女生/男生必須要扮演什麼角色、一定要做哪些事。彼此是基於平等和尊重這兩個原則在交往。不是因為我是你的伴侶你就理所應當照顧我,被照顧的那個人收到的是一份禮物,應該感謝對方的付出。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感情裡,沒有理所應當。除上述兩種模式之外,還有一種聽上去略渣的另類親密模式:我是愛你的,但你是自由的。 這種親密關係,看重曾經擁有多於天長地久。在一起,純粹是因為喜歡、愛了、有趣,不為一紙婚書;覺得不合適,大家一別兩寬、好聚好散。 這裡要搬出徐靜蕾。她和黃立行戀愛十年,相處不為一紙婚約、一個孩子、一個所謂的完滿人生,純粹是因為在一起我有「病」、你有「藥」——舒服、適合、登對。至於傳統看重的誓言、婚姻,老徐在採訪時說過:「咱不追求這個,想要時,自己會說。」從傳統親密模式角度來看,這種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就是耍流氓。但聰慧的當代人在多方角度觀察了婚姻和育兒的真相後,從性價比、舒適度、經濟、本性等各方面考慮,最終認定這種愛情和自由共存的模式是讓自己最自在的。總的來說,當代人的三種親密關係是:不捆綁、更平等、親密中保持距離。 「親密」也是在變革的,過去的親密,更喜歡用時間長度來丈量,時刻黏在一起、彼此不離不棄;現在的親密更看重相處的質量、在一起的感覺,而非用長久來衡量。無論是哪種親密,最主要的還是當事人內心的感受。因為無論評價親密的標準如何變化,親密帶給我們的最基本感受——舒服、溫暖——是恆定的。
心理學家理查.拉希和湯瑪斯.荷姆斯曾製作過一張量表,羅列了人類所能擁有的最痛苦的經歷,排名前三的是喪偶、離婚、分居。這三項的過往都是曾經擁有一段親密關係有關。可見,獲得一份親密關係對我們的人生意義重大。精神學家喬治.布萊爾-韋斯特教授研究發現想要成就並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要做到這三點:伴侶在一起做一些重大事情的決策,比如買貴重物品、一起決定去哪裡旅遊、要不要買房……共同決策這些重大事情比「一言堂」更能加深這段關係的聯結。 不用隨時隨地都陪伴左右,但對其中一方意義重要的時刻——喪親、生病、作出重要選擇等,另一半能夠陪在身邊尤為重要。比如,男方頭禿了,普通的伴侶會說:「才三十歲就開始禿頭了」;但正面的伴侶會說:「你聰明絕頂!」。這並非巧舌如簧,一段親密的關係是能夠讓人感覺到快樂、積極、溫暖的,而會正面思考的伴侶能夠提供這些養分。其實這三點同樣適用於友情、親情、甚至良好職場關係的親密感建立。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裡說過:「你對待伴侶的方式,事實上就是你對待自己的方式。你對伴侶付出什麼,就是對自己付出什麼」。親密關係的形成並不是建立在期待上的,相反它是一種向內索取。當我們在一段關係中正視和善待自己時,也就是獲得親密關係開始時。

如果你對社會熱點話題有敏銳的感知力與豐富的寫作經驗,歡迎自薦為《三聯生活周刊》微信公號自由撰稿人;如果你在藝術時尚、影評娛評、美食體育、旅遊地理等任一領域有所專攻,歡迎隨時給《三聯生活周刊》微信投稿。

撰稿人申請與原創投稿皆發至:zhuangao@lifeweek.com.cn,此郵箱長期開放。投稿需從未在任何公開平臺發表過(包括個人微信公眾號)。

一經投稿,即默認由《三聯生活周刊》編輯修改及發送。20天內未收到回復可另投他處。

來稿請寫明聯繫方式,標題註明「自薦撰稿人」或「投稿+稿件領域」。

稿件字數2000~3000字為佳。

一經採用,我們將提供有競爭力的稿酬。

   期待你的文字。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新刊出爐!點擊下圖,一鍵下單

相關焦點

  • 10天後,形影不離,親密無間,舊愛回頭,情意滿滿,終天長地久
    人生中,雙子座從不隱藏他們自己的鋒芒,但他們時時刻刻都在展示自己。她們不喜歡投機取巧,更喜歡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榮耀。如此嚴肅的雙子座,自然不缺少異性追求。她們的感情可以穩定地提升,也可以贏得對方的信任。對雙子座來說,只有腳踏實地的努力工作,才能得到最後的幸福。而且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前進。十天後,形影不離,親密的舊愛回首,情意綿綿,終天長地久。
  • 天長地久 | 龍應臺與母親——生命從不等候
    此次新書「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不僅寫了她與媽媽之間的親情,也寫了她與安德烈、飛利浦兩孩子的愛。這是一本跨代凝視的親密讀本,龍應臺在書中回憶與母親往昔故事,通篇情意綿綿,用語典雅清麗。在書中,龍應臺不只寫下對母親美君的心裡話,也展現了小人物在大歷史洪流中的命運,她想讓讀者知道,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個美君,他們都是有「來處」的。
  • 大寒書事:龍應臺《天長地久》
    從《野火集》到《天長地久》,龍應臺經歷了「大江大海」般的精彩人生,也在「目送」兒子與父親遠去背影時感慨萬千。而這一次,已是移居屏東,第一次享受臺灣老人乘車免票的65歲。在花影搖曳的木棉道上行禪時,龍應臺眼眉低垂,就在她一呼吸一落步之間,突然就醒悟了:「不要騙自己了。此生唯一能給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當下,因為,人走,茶涼,緣滅,生命從不等候。」
  • 李中瑩親密關係全面技巧:親密愛人,從不完美走向無限美好
    親密愛人,如何從不完美走向無限美好?結婚,你準備好了嗎?當我們的親密關係出了問題,怎麼辦?在親密關係中,如何應對接踵而來的情緒和壓力?婚姻不幸破裂,我們如何面對接下去的人生?  在本書中,李中瑩老師打破了很多傳統的「應該怎麼樣」的概念,根據現代社會中人們遇到的關於戀愛、婚姻中的困惑進行了更加明確、犀利的解讀,讓讀者看清親密關係的真面目。
  • 《親密關係》: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是在尋找自我
    本書的作者,克裡斯多福·孟是加拿大資深的心理諮詢師,他一直致力於人際關係與親密關係的研究,他將理論與生活結合,幫助了許多人找到心中的答案,過上更好的生活。本書雖然命名「親密關係」,但並不局限於親密關係,在人際交往中,許多點是共通的。
  • 下月初,巧遇佳緣,桃花不斷,真愛至上,愛情幸福,幸福天長地久
    他們情商都很高,所以不乏身邊有許多異性,但他們也會對自己作出選擇,他們不會為了愛情而去追求愛情,他們會在機緣巧合中不斷尋找自己的真愛。她們知道哪種人適合戀愛,哪種時間適合結婚。下個月,巧遇佳緣,桃花連連,真愛至上,雙子座的愛情幸福無比,幸福天長地久。
  • 《正常人》探索親密關係,真正的愛與成長
    很開心看到這樣對親密關係探索的劇,在國外,起碼父母不太幹涉孩子的談愛,情愛很自由,想要女朋友就可以找,而不必時時堅守著責任和道德,愛是自由的,我們可以探索。康奈爾有著良好的教養,與人相處的善良,被愛的信心。而瑪麗安有富有的家庭,兩個人都聰明上進。他們有缺點,但起碼他們的家庭給了他們一點東西。相比於中國的環境 ,他們幸福太多了。太多家長不會看到孩子,學生時期不能戀愛,畢業催婚, 攀比 壓力巨大。
  • 讀書——《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薰陶中風雅 學習中進步等待中追尋 靜謐中人生 大家好,我是shirley清荇and芙蕖,今日讀書《親密關係》人們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備感幸福,在幸福之中卻患得患失。在《親密關係》這本書中把這種情緒被稱為幻滅。當一個人對他的親密伴侶失望時,其實就是情緒期待幻滅的過程。《親密關係》的作者是加拿大作家克裡斯多福·孟,他是「知見領袖訓練學苑」教育部主任,世界知名知見領袖訓練師、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在所有的親密關係中,人生伴侶是最親密的關係,然而大部分人都是在這個親密關係中淪陷。
  • 心理學:戀愛關係變淡,是從不再願意分享心事開始的
    在我看來,戀愛關係變淡,是從不再願意分享心事這個細節開始的。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這個細節意味著什麼,以及怎樣儘可能避免戀愛危機。
  • 如何處理與「迴避型依戀」者的親密關係?
    你開始懷疑,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在乎你,在乎這段關係。是不是你隨時離開,都換不回他的反應? 明明在關係的確認之初,你也清楚地看到了他渴望的眼神,為什麼兩個人應該走向更深更緊密的階段,他卻在一步步退縮?對於這種始終要有自己的絕對獨立空間,生怕伴侶打擾到他的秩序,迴避親密關係,幾乎沒有共情能力和同理心的人,心理學的依戀理論中,叫做「迴避型依戀」。
  •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這個星座在愛裡太灑脫
    有的人喜歡天長地久,相濡以沫,但有的人喜歡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喜歡他的他反而不珍惜,不喜歡他的他卻要追求。 金星射手,一個追求自由的聖鬥士 金星在個人命盤中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顆星
  • 你需要的是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
    實不相瞞,我開始認真考慮馬文才了。長得帥,成績好,家裡也有錢,還非祝英臺不娶,多痴情啊,嫁給他挺不錯嘛,幹嘛非得要嫁一根筋的梁山伯?十八歲的女人喜歡悲壯,三十歲的女人只喜歡躺平。譬如我以前從不穿秋褲,現在還沒入秋,就自己蓋上了小毯子。我以前也從不忌口,現在吃幾口酸的冷的,完蛋了,胃酸胃脹磨死人。我以前還可以不眠不休通宵達旦,現在睡少倆小時,一周緩不過來。
  • 讀龍應臺《天長地久》:遼闊中有依依追尋(上)
    《天長地久》已在臺灣和香港上市分別由天下出版社(臺灣)和天地出版社(香港)出版發行封面上「天長地久」來自王羲之的字臺灣版圖片來自黃效文那是一隻林邊雪地振翅飛起的孤鶴遼闊中有依依追尋而港版封面,則是海上風暴的磅礴天藍海透處處透出她寫《天長地久》的離索心境:既寒冷又溫暖,既甜蜜又悲傷既孤獨失落又天地相隨 翻開《天長地久》,字裡行間,都是美君和她那一代人的命運而透過這些碎片式的描摹我們可以管窺一代人的命運更為反思我們與上輩人之間關係
  • 它見證了當代人最親密的交往
    而回到「打個電視」,直接的意義在於保持親密社交的可持續性。英劇《正常人》裡,男女主人公成長於愛爾蘭的小鎮,小圈子交往的少年時光裡,大家都面對面地相處,他們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而隨著外出求學與工作,這種社交平衡受到了衝擊,面對陌生的世界,尚不成熟的青年感到彷徨。每晚的視頻通話裡,他們看對方在世界遙遠的角落寫作、看書、入睡,雖然沒有很多對話,但這種面對面的真實感,帶給了彼此慰藉。
  • 解讀《鋼琴教師》:親密關係中的「完全共生」,或是羈絆的開始
    直到有一天,她的一位年輕的男學生愛上了她,並迅速和男學生確立了關係。但是,由於自己對於欲望愛情的過度渴求,她的種種行為讓想佔有她的男學生也喘不過氣了,男學生開始逐漸對其冷淡。最後,因為男學生實在受不了這層鎖鏈式的親密關係,還是離開了她,她再次恢復了獨身生活。
  • 「我害怕長久的親密關係」
    從未完整得到過愛的人,對親密關係不會有太大期待的。因為越親密,意味著越會打破界限,越會讓我卸下堅強,暴露真實的缺點:懶起來能躺一天、拖延起來flag全倒、糾結起來能浪費幾個小時,隨意起來常放朋友飛機……我更怕,當終於把真心掏出來後,會被忽視,被拋棄,被傷害。
  • 天長地久 | 龍應臺與母親——生命從不等候 最親愛的人在不斷離開
    她對最親愛的人告白、反省,在穀雨推出的紀錄片《天長地久》裡,有對上一代的感恩致敬,也有對下一代的溫柔提醒。知名作家龍應臺系列紀錄片第一集 《天長地久》完整版龍應臺在65歲這一年,選擇搬到南部鄉下屏東潮州,陪伴母親應美君。
  • 【親密關係】親密關係之權力爭奪期
    雙方約會後各自回到住處編織彼此的夢想,就能維持浪漫期。兩人同住時,比較難維持彼此浪漫形象的投射。更熟悉伴侶後,就逐漸看清彼此的本性和行為。當伴侶的個人習慣不斷呈現眼前,就開始衝撞現實,在這種狀態下,可能會說:「這完全不是我那英俊的王子(或美麗的公主)!這個人的特質令我討厭!可是,我還沒有輸,我可以努力改變伴侶,使他(她)成為原本應該成為的完美對象。」
  • 開悟的親密關係
    你在一份親密關係裡嗎?也從那裡進入當下。你所做或所完成的任何事裡,最能讓你接近救贖的就在這一刻。心智很難理解這樣的說法。因為它習慣地認為未來才有價值。你曾經做過的一切,或被施加的一切,都阻擋不了你對本然說是;也阻擋不了你深刻地專注在當下。這件事你無法在未來做。你不是當下做,就是完全不做。
  • 《親密關係》:尋覓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在尋找自我
    提到親密關係,我們首先想到就是婚姻,就是愛情,其實不然,當你向一個人敞開到一定程度,比如家人、室友、同學、同事、朋友等等都是親密關係的一種。但愛情和婚姻是能量最大,張力最強的一種親密關係,也是衝突最大,最讓人心碎的親密關係,所以,有「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的千古絕唱。可王子和公主的童話只是停留在「從此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雞毛蒜皮,柴米油鹽才是生活的本質。當我們看清生活真相,和愛的那個人朝夕相處時,是不是會被打回原形,覺得曾經的美好都歸於幻滅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