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一個真正值得關注的新聞卻被忽視了。
本月7日,專門從事打假的博主@老爸測評魏文鋒,B站發布一條短片,說收到家長求助,他們5個月大女兒,因使用一款「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約2個月,變成了「大頭娃娃」,出現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現象。
女嬰父母表示,女兒在約3個月大時停止長高,只是不斷變重,現已超過10公斤重。
而且兩頰不斷腫脹,硬得像石頭一樣,全身長出汗毛,額頭最為濃密。
(嬰兒使用抑菌霜的前後對比)
經反覆檢查排除其他可能後,醫生說女嬰的異常,是因為使用了含激素藥膏造成的。
家長這才懷疑經常使用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可能存在問題。
女嬰母親說:「醫生指女兒臉上的毛可能要幾年後才能褪掉,小學二年級便會有月經等性早熟情況出現。」
一石激起千層浪。
抑菌霜是否添加激素,涉事企業如何回應,到底還有多少違規的幼兒產品在市面流通?
在「大頭娃娃」剛剛被曝光的時候,這款抑菌霜的生產者「福建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還一度否認。
說自家生產的抑菌霜「不含激素、抗生素」,還反指涉事家長利用短視頻炒作。
但有媒體發現,這個公司在2018年已因產品被驗出激素而一度下架。
有媒體走訪多家內地母嬰店,發現這個產品都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出售,售貨員也會大力推薦。
8號,漳州市衛健委責令涉事企業召回涉事產品,產品暫停生產並下架。
1月11日,衛健委通報,認定該產品衛生安全評價不合格,對售賣的母嬰產品商家罰款4000元,並要求整改。
並稱目前已從經銷商手中召回97瓶該產品。
目前還有多少產品留在市面?
衛健部門表示,目前涉事的產品有兩個生產批次共1200瓶,都是訂單式發貨,銷往江蘇宿遷和連雲港。
也有內部人士反映,廠家或有更多渠道,實際出貨數不止1200瓶。
此次事件涉及的企業「歐艾」,職工僅5人,去年才開始自主生產,生產的兩款產品均被曝出問題。
涉事抑菌霜產品寫著「可用於日常護理」。
說該款嬰兒霜可祛紅止癢、修護受損皮膚,是嬰童皮膚問題修護、日常護理必入款。
這種廣告,違反了國家的規定——宣傳具備治療效果。
其實,這就是我國消費市場的一個亂象。
很多產品明明是「消字號」,卻冒充「藥準」或「妝」字號。
什麼是 「消字號」產品?
準確而言,是經衛生部門審核批准,具有外用衛生消毒用品,包含消毒劑、衛生用品等。
一般而言,「消字號」產品不具備治療人體的功效,既不可宣稱有療效,也不具有療效。
相比「妝」字號產品嚴格的審核批准。
「消」字號產品的審核門檻低、審核時間短。
前者由國家藥監部門審批,需標明所有成分和輔料,管理嚴格。
後者則由地方衛生部門審批,無需標。
這就意味著,有更多走後門的可能性。
所以,大量母嬰產品,都在利用假樣本矇混過關,靠著廣告宣傳,誤導消費者。
這款抑菌霜就採用了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
有醫生表示,氯倍他索丙酸酯是一種超強效激素,需要在皮膚科醫生指導下規律、規範、短時間內使用,並不適合長期使用。
在正規用藥中,超強效激素一般不會用於孩子,對孩子薄嫩的皮膚會有明顯的副作用。
為什麼要在嬰兒用品中加這樣的激素?
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超強效激素,藥物起效快;
二是原料便宜。
新華社記者深入調查發現,這家涉事企業職工僅5人,法人代表此前長期從事設計工作。
成立後前幾年,公司除了生產一點樣品外,一直在尋找代工廠拿貨,自己只負責包裝銷售,去年才開始自主生產,而生產的兩款產品均被曝出問題。
記者還在廠家文件櫃中發現一份出庫單,發現涉事抑菌霜的出庫價僅為4元,但市場價為人民幣80元左右。
中間存在70多元的利潤空間!翻了20倍!
所以,在不少「消字號」的藥膏產品中,都有違規添加激素的情況。
據行業有關人士透露,一些違規的「消」字號產品成本僅人民幣3元左右,靠著廣告,能賣到300元的「天價」。
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
如今,母嬰市場的暴利已經是人盡皆知。
一些不良廠商,利用家人愛孩子的心理,大發斷子絕孫的財!
其實,這些年一直都有嬰兒含激素等違禁物質產品和嬰兒成為受害者的新聞。
比如2019年就有媒體稱,一位父親因為長期給女兒使用含有激素的草膏治療溼疹,導致孩子的臉像充了氣一樣,甚至出現了高血糖和結石。
丁香媽媽也曾聯合《中國消費者報》,在某電商平臺選購了8款熱銷的寶寶溼疹霜,其中竟然有6款含有激素。
由此可見,母嬰市場的問題相當嚴重!
「消」字號產品當藥品賣的情況相當泛濫!
鑑於此,我們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儘早發現這個情況,及時立法,提高監管力度。
保護孩子,一刻也不能耽誤!
加拿大移民哪家強,
當然加拿大留學移民網!
如果你喜歡我們文章
請在右下角點個在看*
如果您對如果您對移民感興趣,可在公眾號後臺或文末留言,會有專業人員為您服務, 免費評估。優勢項目:各省企業家工籤移民,AIPP, 僱主擔保移民,留學生轉移民!靠譜,安全,專業移民機構就在這裡,誠信比什麼都重要!